法律经济学 柳川隆 机械工业出版社

法律经济学 柳川隆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波 郭强 柴裕红 译
图书标签:
  • 法律经济学
  • 经济法
  • 法经济学
  • 柳川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法律
  • 经济学
  • 公共政策
  • 市场分析
  • 行为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8835
商品编码:25893483277
丛书名: 法 律 经 济 学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法律经济学 
作 者:   柳川隆 
定价:  48.00
ISBN号:  9787111558835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04-01
印刷日期:  2017-04-0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具体案例、设例及小栏目等方式,通过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反垄断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等多个领域来比较法学与经济学各自思维的精髓,解读两者之间的异同,力图让读者同时理解两大学科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各自特征,是一本跨学科领域的少见的研究成果之一。因本书源自日本神户大学经法研究共同课程的教学成果,因此,本书不仅适合对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感兴趣的经管专业以及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有助于执法当局、经法学者等面对个案时如何考虑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性以及法学意义上的公平性、公正性等问题。
作者介绍
 
目录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序 
序章 法学和经济学的双向思考1 
节 序言1 
第二节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对立——案例分析3 
第三节 法学与经济学的价值取向9 
第四节 致读者16 
小栏目1 经济学家眼中的本书构成19 
小栏目2 经济学思维中的解释19 
小栏目3 法院一游:民事和刑事20 
章 “物品”所有权——知识产权法22 
节 所有权制度的概要及其意义22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制度的概要25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29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的经济分析35 
小栏目4 法的读者是谁:强行法规和任意法规41 
第二章 调整公司利害关系人的规则——公司法42 
节 序言42 
第二节 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46 
第三节 保护少数股东55 
第四节 结语59 
小栏目5 强行法规62 
小栏目6 善管注意义务62 
小栏目7 爱因斯坦之法:一般法与特别法62 
第三章 公平竞争的规则——反垄断法64 
节 反垄断法的概要和目的64 
第二节 转售价格维持行为68 
第三节 搭售77 
第四节 结语87 
小栏目8 欧美有关转售价格维持行为之规制89 
小栏目9 “Public”School虽是“公”立学校,但实质为 
“私”立——私法和公法的问题89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的期望规则——劳动法91 
节 序言91 
第二节 作为贫困对策的工资制度98 
第三节 限制解雇与劳动力市场101 
第四节 结语107 
第五章 安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法109 
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概要109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原理和作用118 
第三节 现行制度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123 
第四节 结语132 
小栏目10 法如爱——法及其解释(1)134 
第六章 什么是“守约”——合同法135 
节 序言135 
第二节 违约救济的法理论——日本法与英格兰法的比较137 
第三节 救济方式的妥当性——基于两个设例分析145 
第四节 以经济学的观点考虑合同法153 
第五节 结语163 
小栏目11 “与彼时一样,您的异议不被承认和采纳”——英美法系和 
大陆法系166 
第七章 损害赔偿的含义——不法行为法167 
节 序言167 
第二节 不法行为制度的概要168 
第三节 关于不法行为法的法学与经济学观点170 
第四节 过失责任原则178 
第五节 结语183 
小栏目12 民法中不法行为法的地位187 
小栏目13 “法学家怎么还虚伪而不负责任呢?”——法及其解释(2)187 
第八章 环保规则——环境法190 
节 序言190 
第二节 垃圾和 再利用191 
第三节 景观203 
第四节 结语214 
小栏目14 “不能通过理性整除的世界”——法的目的216 
小栏目15 宪法和人权216 
附录 经济学基础知识218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法律经济学》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法律经济学视角,探讨法律规则如何影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理解和分析法律体系。书中融合了法律和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法律与经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核心理论与方法 本书强调了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的价值,它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如成本收益分析、激励机制、效率原则等,应用于解读各种法律现象。书中详细阐述了以下几个关键的理论框架: 财产权利理论 (Property Rights Theory): 深入探讨了财产权利的界定、保护以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的影响。书中分析了清晰的产权如何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促进投资和创新。例如,对土地所有权、知识产权的分析,以及在合同法和侵权法中产权的体现。 合同法理论 (Contract Law Theory):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合同的制定、履行和违约。书中讲解了合同作为一种实现互利交易的工具,如何通过契约精神和法律的强制力来降低不确定性,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在合同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法律如何通过规定违约责任、解释合同条款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侵权法理论 (Tort Law Theory): 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事故责任的分配和预防。书中讨论了如何通过侵权法来激励个体采取更谨慎的行为,以减少对他人造成的损害。布朗-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 在此部分得到详细阐述,解释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侵权责任的分配并不影响效率。此外,还探讨了最优注意水平 (optimal level of care) 的概念。 诉讼法与司法经济学 (Law and Economics of Litigation and Adjudication): 关注司法程序的经济效率和激励效应。书中分析了诉讼成本、证据规则、法官的决策过程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和最终的法律结果。例如,探讨了陪审团制度的经济学意义,以及不同证据规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法律的效率分析 (Efficiency Analysis of Law): 强调了法律规则的效率目标,即追求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 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Kaldor-Hicks improvement)。书中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效率,如配置效率 (allocative efficiency) 和生产效率 (productive efficiency),并探讨了法律如何能够促进这些效率的实现。 激励机制与行为经济学 (Incentives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深入研究法律如何通过提供激励或惩罚来引导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书中还引入了行为经济学的洞察,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法律的执行和遵守,以及法律如何在实践中考虑人类的心理偏差。 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本书不仅关注理论,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分析现实世界的法律问题。书中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并通过生动的案例研究来说明法律经济学的分析力量: 公司法与治理 (Corporate Law and Governance): 分析了公司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法律框架如何影响股东、董事和管理层的激励。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约束代理行为,保护股东利益,并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反垄断法 (Antitrust Law):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市场竞争,分析垄断、卡特尔等行为对经济效率的损害,以及反垄断法律如何通过禁止不公平竞争行为、促进市场竞争来保护消费者福利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环境法 (Environmental Law): 探讨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以及法律如何通过征税、排放许可、责任追究等经济学工具来解决环境问题,鼓励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劳动法 (Labor Law): 分析了劳动合同、最低工资、工会权利等劳动法律规定的经济效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水平。 知识产权法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深入研究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经济功能,探讨它们如何通过赋予创作者专有权来激励创新和创造,以及如何在创新激励与公众获取信息之间取得平衡。 刑法 (Criminal Law): 将犯罪行为视为一种经济决策,分析犯罪的成本收益,以及法律如何通过刑事惩罚来提高犯罪的成本,从而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案例分析贴近现实,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跨学科的视野: 融合了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 严谨的逻辑推理: 运用经济学模型和数学工具进行严谨的分析,展现法律经济学的科学性。 丰富的案例研究: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案例,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经济学的魅力。 启发性与前瞻性: 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培养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并对未来法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法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法律经济学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法律从业者、政府部门官员以及关注法律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广大读者。无论是希望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经济逻辑的法学人士,还是希望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规则的设计意图、运行机制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实在太喜欢了,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刚拿到的时候,我对“法律经济学”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但柳川隆教授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他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原则和经济学模型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能真正理解法律是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以及经济学理论又如何能解释和指导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是亮点中的亮点。教授挑选的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解析得鞭辟入里。他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案例和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法律纠纷,背后的经济动因是什么,以及不同的法律规定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读这些案例,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官或经济学家一起讨论问题,他们会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思考,让我自己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记忆要有效得多,也更有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一些争议性的话题。教授在讨论中,会呈现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政策选择,并分析各自的优劣。这让我意识到,法律经济学并非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在不断发展和辩论中完善的。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既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也让我对法律和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时候,我会一边看一边思考,如果换是我,我会怎么处理这个情况,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种代入感极强。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值得称赞。虽然内容深奥,但柳川隆教授的笔触却十分清晰流畅,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只是给法律和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看的,对任何对社会运行机制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绝佳的读物。我尝试着给我非专业的朋友讲里面的内容,他们也表示能听懂,而且觉得很有启发。 总而言之,这本《法律经济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不仅知识含量高,而且阅读体验也非常好。它让我看到了法律和经济学之间奇妙的联系,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位睿智的引路人。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法律经济学的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整个人都感觉升华了!之前总觉得法律就是一堆条条框框,冰冷而遥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深深的经济逻辑。柳川隆教授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经济理论串联起来,好像在玩一场高智商的解谜游戏。他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剖析法律行为,比如为什么有些行为会被界定为犯罪,为什么会有惩罚,以及这些惩罚的经济成本和收益分别是多少。这种视角真的非常新颖,让我颠覆了以往对法律的刻板印象。 书中对一些经典法律案例的经济学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法律是如何判决的,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剖析判决背后的经济考量,以及不同判决可能对市场、对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产权的讨论,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清晰的产权界定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模糊产权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冲突。读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他们会一步步引导我思考,让我自己去理解其中的逻辑。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就是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理论,更是在引发思考。教授在书中会探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法律经济学问题,比如如何评估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如何设计最优的合同条款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等。他会呈现不同的学派观点,并分析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让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是在不断的讨论和权衡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思考教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解答,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讨人喜欢。虽然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柳川隆教授的文笔却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贴切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解释得非常形象。即使是我这种对经济学和法律都不是特别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而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我尝试着把书里的观点讲给身边的朋友听,他们也表示听得很明白,而且觉得非常有意思。 总的来说,这本《法律经济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它不仅为我打开了法律经济学这扇新世界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法律,以及法律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的。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可读性都非常高,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法律、经济,或者说对社会运行规律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失望。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简直就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法律经济学”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但总觉得它既高深又有些遥远,直到我捧起柳川隆教授的这本著作。他用一种极其巧妙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法律的严谨与经济学的灵动完美结合,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探索法律与经济学之间那错综复杂又充满魅力的联系。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能够将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如“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等,用极其贴近现实的法律案例来一一解释。比如,在讨论合同法时,他会通过分析房屋租赁合同中的各种条款,来阐述如何通过法律设计来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我能深刻理解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条文。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有某些法律规定,以及这些规定对人们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学上的影响。 书中对“激励机制”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柳川隆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法律是如何通过设置激励和惩罚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的。他分析了犯罪行为的经济成本,也分析了合规经营的经济效益,让我看到了法律并非只是简单地“禁止”和“惩罚”,而是在塑造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率。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法律的制定,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经济博弈,试图在不同的利益方之间找到一个相对最优的平衡点。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魅力。柳川隆教授的笔触流畅而富有洞察力,即使是对于一些非常专业的概念,他也能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进行阐释。他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仿佛在和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对话。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教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着将这些观点应用到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 总而言之,这本《法律经济学》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杰作。它不仅为我带来了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思维方式。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法律、经济,或者说对理解社会运行底层逻辑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法律与经济学奇妙交汇之处的大门。以前我总觉得法律和经济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柳川隆教授用一种非常精妙的方式,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让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塑造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的。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理论,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经济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激励”的分析。教授详细阐述了法律是如何通过设置激励和惩罚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的。比如,为什么会有交通法规?为什么要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罚款?这些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理解了这些逻辑,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法律规定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他还会分析不同的激励机制可能带来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让我意识到法律的制定需要多么审慎的考量。读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原来法律并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涉及复杂的成本效益分析。 书中的案例分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柳川隆教授挑选的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解析得深入透彻。他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判决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决,以及这个判决对社会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合同法的分析,教授通过对不同类型合同的经济学解释,让我明白了合同在降低交易成本、规避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我对法律和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虽然内容比较专业,但柳川隆教授的笔触却十分流畅,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晦涩术语。他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恰当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晰。即使是我这样对经济学和法律都了解不深的人,也能轻松地跟随教授的思路。感觉像是跟一位博学的朋友在聊天,他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明明白白,而且还时不时地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你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一起思考。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棒的学习体验。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法律和经济。它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佳作,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社会运行机制感兴趣的人,特别是那些希望理解法律如何影响经济,或者经济如何塑造法律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知音”!我一直对法律和经济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柳川隆教授的《法律经济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他用一种极其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法律的条文和经济的原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不是简单地将法律和经济学割裂开来讲解,而是深入地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我最为惊叹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理论,更是在教我如何“思考”。教授在书中反复强调,法律经济学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现有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和预测法律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并据此提出更优的政策建议。他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经济学模型来分析法律问题,比如如何评估损害赔偿的合理性,如何设计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等。读这些案例,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参与一场智力挑战,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书中对“外部性”的讨论让我印象深刻。教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解释了什么是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以及法律是如何通过税收、补贴、管制等方式来解决这些外部性的。我甚至开始反思生活中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有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为什么会有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些背后都有着非常清晰的法律经济学解释。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知识真正地“活”了起来。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亲切。柳川隆教授的文字流畅而富有逻辑,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经济模型,他也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类比,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只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更适合所有对社会运行机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时常会忍不住把书中的有趣观点分享给我的朋友,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令人愉快的学习旅程。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法律经济学,或者说对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充满兴趣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你花时间去品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