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探秘个人精神生活史的全新力作)
定价: 42.00元
作者: 张炜
I S B N:978-7-218-11741-6
出版时间:2017-7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 数:300
开 本: 16开
字 数:250千
1.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张炜探秘个人精神生活史的全新力作,在书中张炜纵论散文、写作、阅读与收录了历年来精彩演讲录数篇。
2. 张炜()次结集的文艺评论概念专辑,写作邂逅温情、生命领受哲思,探访精神史的场文学漫游。
3. 本丛书是国内()套全面地探讨与梳理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体系、思潮脉络与文化话语的研究丛书,以散文之心,探时代之深。
4.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三辑:张炜《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 、王充闾《只缘胸次有江湖:王充闾谈散文》、丁晓原《精神的表情:现代散文论》、陈亚丽《文化的截屏:现代散文面面观》。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个糟糕的小说作者不太可能会是个高明的散文家;反过来也是样。他可以在某个表达领域见长,但却不会反差巨大。般来说,好的小说家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是因为抽掉了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
再极而言之,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吗?我们也大可怀疑。
——张炜《小说家和散文》
张炜显然不是那种“自赏”的作家。他不仅把写作当成自我表达的形式,更看重它作为种影响和渗透周遭世界的存在方式。……我们有幸还能成为张炜作品的受惠者。
——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以小说,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文艺评论。本书是他结集的文艺评论集。分为四辑:谈散文、谈阅读、谈写作、演讲录。张炜以他温润的文艺之心,勾勒出个时代的面影,张炜的文艺评论本身就是篇篇小品文,文字鲜活,见解独到。
张炜,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主席。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土、俄、阿、意等多种文字。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等20部,《张炜文集》48卷。作品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五个”工程奖、中国好书奖、“百年百种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亚洲周刊》十大华文小说之首等多个奖项。
谈散文
写散文散文非作文
走得遥远和阔大
小说家和散文
散文及其他
散文写作答问
谈阅读
理想的阅读
春天的阅读
冬天的阅读
书的魅力
谈写作
感动的能力
非职业的写作
个性、人品和想象力
方言与转译
演讲录
纸与笔的温情
把文字唤醒
世界与你的角落
背诵和朗读
现在是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个迅速的,并且是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些很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再就是抄写了。好的文章要笔笔抄下来,以体味从字到文的过程,感受文字的意义。古文要抄下来,诗要抄下来。这些办法好像太笨太慢,但有以当十之功。时代强加给我们的精神疾患,比如浮躁、恍惚,不求甚解,被我们用抄写——这个古老而简单的方法给遏制了。时代越快,我们就越慢。当我们进入了个缓慢的系统之后,时代的流行病毒对我们也就无可奈何了。
回想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个朋友,总是有个知音,总是有双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
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纸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如果我们发现了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边有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起感动。
可见,谁发现了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种义务。那些真正的人,往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上网。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种状态,而且蕴含了种生命的质量。
有人仍然具有当年的那种热情,但是大大降低了。个人成熟了,老练了,世故了,就懂得隐蔽自己:什么都隐蔽,从情感到激动。有人连友谊也要隐蔽起来。所以说这是种遮遮掩掩的生命,是生活品质的降低。
记得这样个真实的故事:有两个天资非常好的文学少年,当年个十七岁,个十九岁,天各方,谁也不知道谁。由于偶然的机会其中个人看到了另个人的作品,感动不已,马上远远赶来。他们的相见对于彼此都是件大事。后来几十年过去了,个仍然在写,另个却转而经商,并成了大老板——他对文学的信念完全丧失了。偶尔大老板还是要想起少年时代,想起与那个伙伴在起的场景:他们那时急急相约,就为了心中那团火。那时他们夜夜不睡,激动得奔走不停,吸烟,个听另个滔滔不绝地朗读。就是这样的种气氛和感觉,他们本来可以如此生相伴。可是时代把他们分开了,分得越来越远。大老板有又想起了往昔的伙伴,心里热,就从很远的南方赶到了北方。
他们在深夜两点见面。个见了另个,竟然马上想到的是为对方读新写的作品。
大老板在听,直听到了黎明。他声不吭,迎着曙色吸烟。后来他回过头,让人发现了满眼的泪水;半晌,他小声说了句:“原来文学在默默前进……”
大老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十几岁时可以口气背两个小时的唐诗。他直着迷于朗读,愿意背诵。
回头再说那个大老板的朋友——深夜朗读的人。这个人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背着写下的大包东西和喜欢的几本书,到南边大山里流浪去了。他边打工做活,边到处寻找喜欢朗读和写作的那种人。七八年的时间里他只找到了两三个:有两个像他样既能写又能读;有个女的,她喜欢写,边写边哭,但她不太喜欢听别人读。
我一直都很喜欢张炜先生的作品,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总能让我沉浸在其中,思考很多。最近听说他有一本关于文论艺的书,虽然还没来得及拜读,但光是书名“走得遥远和阔大”就足够吸引人了。我常常在想,一个能写出《你在高原》那样史诗般作品的作家,他的内心世界该是多么丰富,他对艺术的理解又该是多么深刻。我尤其好奇,当他谈论自己的创作,谈论文学的边界,谈论艺术的本质时,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我总觉得,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仅仅是在故事中构建世界,更是在思考和表达中,为我们指引理解世界的新视角。这本书,我想会是一次与大师精神对话的绝佳机会,去感受他如何在广阔的思想天地里“走得遥远和阔大”,而这份阔大,又如何体现在他那些触动人心的文字里。期待着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更多关于文学、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启示,也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他作为一位作家,一位思想者的独特印记。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个人经验与宏大主题相结合的作家深感好奇,而张炜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对历史的回溯,还是对当下生活的描摹,都总能看到他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这次他的文论艺作品,我非常期待能从中窥见他创作的“秘诀”。“探秘个人精神生活”这个说法,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文学理论,更是关于一个作家如何通过不断内省,来丰富和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最终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我常常在想,很多伟大的作品,其背后都凝聚着作家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探索。这本书,或许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张炜先生在艺术道路上那些“走得遥远和阔大”的脚印,以及他如何在精神层面上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我相信,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更理解他的文学成就,更能从中汲取关于如何丰富个人精神世界的养分,学习如何以更开阔的视野去面对生活和艺术。
评分作为一个对文学抱有极大热情的读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而张炜先生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获得殊荣的作品,总能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和启发。这次他推出的关于文论艺的著作,我更是翘首以盼。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其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而当这位作家开始讲述他的创作理念、他的艺术追求时,我们便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书名“走得遥远和阔大”以及“探秘个人精神生活”这样的表述,让我感觉到这本书将是一场关于深度思考和精神探索的盛宴。我渴望了解,作为一位饱经文学锤炼的大家,张炜先生是如何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挑战自我,拓展艺术的边界,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的。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文学的意义,以及一位杰出作家所秉持的艺术信念。
评分我对张炜先生的文学作品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他的文字总能给我一种厚重而又细腻的感觉,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哲思的世界。这次他推出了关于文论艺的新书,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一直认为,作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创作理念,是解读其作品最关键的钥匙。书名“走得遥远和阔大”以及“探秘个人精神生活”这样的描述,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学理论的层面,而是会更深入地挖掘张炜先生作为一位作家,如何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体验,去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我尤其好奇,当他回顾自己的文学之路时,会如何看待艺术的本质,以及他如何在高处不胜寒的文学高峰上,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探索精神。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一次与一位伟大心灵的深度对话,让我有机会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张炜先生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精神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个体精神世界,并将其转化为文字的作家充满敬意。张炜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总能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我无数的共鸣与思考。因此,当得知他有关于文论艺的新书问世,我便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作家谈论文学本身,往往比他创作的小说更能展现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探秘个人精神生活”这个侧面,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揭示张炜先生创作的源泉,他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创作的动力。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当代文学的走向,他对艺术的理解是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我知道张炜先生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这些荣誉无疑是对他卓越成就的肯定,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在这些光环之下,他如何保持着对文学最纯粹的热爱和探索。这本书,我想会是一次深入了解这位杰出作家内心世界的宝贵机会,去感受他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以及他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