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士林 著
图书标签:
  • 中药
  • DNA条形码
  • 分子鉴定
  • 中药鉴定
  • 植物DNA
  • 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
  • 药学
  • 生物技术
  • 中医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49945
商品编码:2525806897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新疆 西藏 等地区,不在包邮范围之内。请仔细看清楚。

基本信息

书名: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yuanjia:198元

售价:155.5元,为你节省42.5元

折扣:78折

作者:陈士林 编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1

ISBN:9787117149945

字数:1060000

页码:5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是由陈士林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相关部门和专家关心指导下完成的。编写过程中特邀中国工程院胡之璧院士协助修改,并承蒙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刘昌孝院士作序,guojia药典委员会、guojia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领导、专家也提供了宝贵意见。

目录


DIYI篇 总论
 DIYI章 绪论
  DIYI节 DNA条形码概述
   一、中药基原鉴定的方法
   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三、DNA条形码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流程
  DIYI节 样品收集及DNA提取
   一、样品采集
   二、DNA提取
  第二节 PCR扩增及DNA条形码序列获取
   一、PCR原理
   二、PCR反应成分及反应体系
   三、PCR扩增程序
   四、PCR产物检测与纯化
   五、序列测定及质量评估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鉴定方法
   一、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方法
   二、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方法
 第三章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
  DIYI节 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序列筛选
   一、国际社会推荐的几个重要的植物DNA条形码候选序列
   二、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筛选
   三、以ITS2 psbA-trnH为主体的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体系
  第二节 应用ITS2作为通用条形码序列鉴定动植物
   一、ITS2在分子系统进化和DNA条形码研究中的应用
   二、应用ITS2条形码对动植物的鉴定
   三、动植物鉴定通用条形码序列——ITS2
  第三节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系统
   一、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
   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系统简介
   三、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DNA条形码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实例
  一、ITS2序列对中药基原植物与科内密切相关种的鉴定
  二、ITS2或psbA-trnH对中药基原植物属内密切相关种的鉴定
  三、ITS2或psbA-trnH对中药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鉴定
  四、《中国药典》全草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
  五、基于DNA条形码ITS2序列的皮类药材鉴定
第二篇 各论
  1.一枝黄花
  2.九里香
  3.人参
  4.八角茴香
  5.三七
  6.三棱
  7.千里光
  8.土木香
  9.土贝母
  10.大叶紫珠
  11.大枣
  12.大青叶
  13.大黄
  14.大蓟
  15.女贞子
  16.小茴香
  17.山豆根
  18.山柰
  19.山银花
  20.川木通
  21.川贝母
  22.川芎
  23.干姜
  24.广枣
  25.广金钱草
  26.广藿香
  27.马齿苋
  28.马钱子
  29.马鞭草
  30.丹参
  31.五加皮
  32.五味子
  33.化橘红
  34.升麻
  35.天山雪莲
  36.天冬
  37.天南星
  38.太子参
  39.巴豆
  40.木蝴蝶
  41.木鳖子
  42.毛诃子
  43.火麻仁
  44.牛膝
  45.王不留行
  46.车前子
  47.丝瓜络
  48.冬瓜皮
  49.北豆根
  50.平贝母
  51.玄参
  52.石菖蒲
  53.瓜蒌
  54.甘草
  55.白及
  56.白头翁
  57.白芍
  58.白芷
  59.白屈菜
  60.白果
  61.白扁豆
  62.白蔹
  63.白薇
  64.石斛
  65.艾叶
  66.龙眼肉
  67.龙删叶
  68.亚乎奴(锡生藤)
  69.决明子
  70.地肤子
  71.地黄
  72.地榆
  73.地锦草
  74.当归
  75.朱砂根
  196.土鳖虫
  197.全蝎
  198.鸡内金
  199.龟甲
  200.金钱白花蛇
  201.海马
  202.海龙
  203.海螵蛸
  204.蛇蜕
  205.鹿茸
  206.蜈蚣
  207.蝉蜕
  208.鳖甲
参考文献
附录1 DNA提取方法及试剂配制
附录2 DNA条形码引物及PCR扩增程序
附录3 DNA条形码常用网址
附录4 陈士林课题组发表的关于中药条形码分子鉴定论文目录
物种拉丁名索引

作者介绍


  陈士林,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接受专业培训,也曾在哈佛医学院McleanHospital做访问学者。现兼任“濒危药材繁育”guojia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野生药用植物保育委员会主席、guojia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传统中药咨询组顾问、《ChineseHerbal Medicines》副主编、《药学学报》副主编等。
  主持编写了《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等6部书籍,还获得guojia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包括Cladistics、PLOSONE、PNAS、NatProd Rep等国际著名期刊。

文摘


序言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草木根源:探寻中华本草的分子密码》 引言 自古以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药材的辨识与质量控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如望、闻、问、切,虽然源远流长,但在面对形态相似、炮制伪劣、产地不明等复杂情况时,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免受到限制。如何为传统中医药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实现精准、高效、可溯源的品质保障,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本书《草木根源:探寻中华本草的分子密码》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大的视野,带领读者一同走进一场跨越古今、融合科学与传统的探索之旅。我们将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中医药的根基,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生物学原理,并揭示现代科技如何赋能古老智慧,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章:寻根溯源——中医药的生命脉络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历代本草学家的不懈探索,再到现代中医药研究的蓬勃发展。我们将深入剖析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等概念,探讨这些理论是如何基于对自然界植物药效的观察与归纳。 然而,历史的沉淀也带来了传承的挑战。我们将探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记录的局限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中药材混淆、道地性减弱等问题,为后续深入探讨分子层面的鉴定奠定基础。本章将强调,理解中医药的生命脉络,是掌握其本质、推进其现代化的关键第一步。 第二章:微观世界的奥秘——生命的编码与表达 当我们褪去宏观的表象,深入到细胞层面,将发现生命体最本质的语言——DNA。本章将系统介绍DNA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以及物种的特异性是如何通过DNA序列来编码的。 我们将以植物为例,阐述不同植物在DNA层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其形态、生理功能乃至化学成分不同的根本原因。了解DNA的这些基本奥秘,将为我们后续理解如何利用DNA信息进行物种鉴定,找出不同药材之间的“分子指纹”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旨在揭示,隐藏在每一种植物体内的,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 第三章:生命身份证——DNA的独特性与分类学意义 地球上生命的繁盛,体现在无数形态各异、功能独特的物种之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呈现出令人混淆的相似性,尤其是在植物的早期生长阶段或经过加工之后。本章将聚焦于DNA的独特性,探讨它是如何成为区分不同物种最准确、最可靠的“身份证”。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DNA序列的变异性,以及这种变异性是如何在不同物种之间累积,从而形成独特的遗传标记。本章将详细阐述,为什么DNA信息能够超越形态学上的模糊性,提供一种客观、量化的物种鉴定标准。我们还将探讨,DNA分类学的兴起,是如何重塑我们对生物界结构的认知,并为各个学科领域提供强大的鉴定工具。 第四章:破解草木密码——DNA在植物识别中的潜力 中医药的基石是药用植物。这些植物的准确识别,是确保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前提。然而,许多药用植物在形态上高度相似,且受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鉴定方法往往难以保证绝对的准确性。本章将以前沿的DNA技术为视角,探讨其在植物识别领域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我们将阐述,如何从植物的叶片、茎、根等不同部位提取DNA,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等,来分析其DNA序列。本章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比对这些DNA序列与已知数据库中的标准序列,来精确地鉴定出植物的种类,甚至可以区分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或变种。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鉴定的局限性,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第五章:质量的守护者——DNA技术赋能中药材的品质控制 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患者安全。而药材的品质,除了其内在的有效成分含量,更离不开准确的物种鉴定。本章将聚焦于DNA技术在中药材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 我们将详细阐述,DNA鉴定如何应用于药材的源头追溯,确保采购的药材是货真价实的道地药材,而非掺假、冒充的劣质品。此外,DNA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监测药材在生产、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防止非法添加和化学合成物质的滥用。通过DNA技术的引入,我们不仅能确保药材的种类准确无误,更能从分子层面为中药材的质量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实现从中药材的“种”到“质”的全方位管控。 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的对话——DNA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融合与展望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理论。而现代DNA技术,是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突破。本章将探讨如何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展望DNA技术在更广泛的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例如:深入解析不同植物的化学成分与基因表达的关联,揭示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DNA信息来研究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甚至可以利用DNA技术来研究古代中药方的传承与演变,解开历史谜团。本章将强调,DNA技术并非要取代传统中医药,而是要成为其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科学内涵,提升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结语 《草木根源:探寻中华本草的分子密码》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关于中医药的宏伟图景。我们从历史的源头出发,追溯中医药的生命脉络;我们潜入微观世界,解读生命的编码语言;我们聚焦DNA的独特性,理解物种的身份标识;我们深入探讨DNA技术在植物识别和中药材品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最终,我们畅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望DNA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无限可能。 本书希望能够启发读者,以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中医药。它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医学,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刻生命智慧的科学体系。通过现代科技的赋能,中医药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愿每一株草木的分子密码,都能被准确解读,其根源与力量,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中药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直以来,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真实性鉴定都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方法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难免存在主观性强、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的弊端。而本书提出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客观、精确、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个人对中药质量的关注由来已久,尤其是看到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混杂、掺假的中药材,深感忧虑。如果这本书真的能系统地阐述如何利用DNA技术来验证中药的身份,那么它将是药材溯源、质量监管、乃至临床用药安全的一大福音。我尤其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具体的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比对等操作流程,并附带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样对于初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希望本书能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这项前沿技术,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传统中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过往,我们对中药的鉴定主要依赖于外观、气味、触感等感官指标,以及历代本草的记载。这些方法虽然经典,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药材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基因之眼”,让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直达药材的“基因身份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物种DNA条形码标记选择的讨论和比较感兴趣,了解哪些基因位点最适合用于区分种类繁多、形态相似的中药材,以及如何解读这些序列数据,是实现精准鉴定的关键。想象一下,未来药房里的每一味中药,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DNA检测来确认其身份,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更能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守护公众健康。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更关乎切实的民生福祉。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中药饮片厂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药材,从采购、入库到炮制、出库,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把控。传统鉴定方法虽然是我们工作的基石,但近年来,随着新型的、外观极其相似的“替药”的出现,我们的鉴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更科学、更客观的手段来辅助我们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这本书提出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正是我们急需的技术。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例如,它能否帮助我们快速筛查出批次中的不合格品,或者识别出潜在的混淆品?如果书中能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疑难解答,那将极大提升我们工作效率和鉴定准确性,为保障药品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药文化充满敬意的学习者,我始终认为,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所倡导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正是我所期待的“创新”之一。它并非要否定传统,而是要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赋能”传统。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基因学的严谨与中药学的深厚底蕴相结合的。比如,它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道地药材的独特性质,或者揭示不同产地药材在基因层面的细微差异?这对于深入研究药效的物质基础,甚至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都可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希望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概念,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理解其原理和应用价值。如果书中能展示一些令人惊叹的案例,比如通过DNA鉴定揭示了某些长期存在的误识,那将极大地激发我对中医药研究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解码”传统中药的“秘籍”。千百年来,我们依靠经验和文字记载来识别中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中药本质的深入认识。而DNA条形码技术,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分子层面去“读取”每味药材的“生命密码”。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DNA条形码在构建中药DNA数据库方面的潜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数据库进行高效的检索和比对。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这项技术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上,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例如,它能否帮助我们准确区分濒危的中药材,防止非法采集和贸易?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推动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它将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