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内经-第2版
定价:99元
作者:王洪图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117137997
字数:1292000
页码:811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为绪论,介绍《内经》的成书及其科技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发展概况等;第二部分为理论篇,从医学原理、哲学思想和学术专题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三部分为原文导读,选择《素问》36篇、《灵枢》20篇,以原文为基础,从原文训解到理论研究、临证指要等进行全面阐发;第四部分为导研篇,介绍《内经》古韵研究及《内经》研究思想和方法。
上篇 绪论篇
一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流传
一节 《内经》的成书年代
一、《内经》成书古今说
(一)古代《内经》成书说
(二)近现代《内经》成书说
二、《内经》书中的时代标志
(一)社会背景
(二)科学技术
(三)语言文字
三、与《内经》相关的史志、著作、文物
(一)史志记载
(二)相关著作
(三)出土古佚书
四、《内经》的成篇与成编
(一)《内经》各篇撰写时间的大体分期
(二)《内经》成编年代
五、《内经》书名考证
(一)《黄帝内经》
(二)《素问》
(三)《灵枢》
第二节 《内经》的版本与流传
一、《素问》传(版)本系统
二、《灵枢》传(版)本系统
第二章 《黄帝内经》学术发展概要
一节 藏象学说
一、《内经》解剖学的发展
二、《内经》脏腑理论的发展
(一)脏腑功能
(二)脏腑相关
中篇 理论篇
一章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黄帝内经》理论专题发挥
下篇 原?导读
《素问》部分
《灵枢》部分
附篇 导研篇
一章 《黄帝内经》音韵校勘研究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为一名对中医充满好奇心的初学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懂的《黄帝内经》读本。之前也断断续续翻阅过一些版本,但总觉得晦涩难懂,难以窥其精髓。王洪图主编的这本《内经》第二版,真的是为我们这些“门外汉”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编排非常清晰,将《素问》和《灵枢》的内容进行了有条理的梳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不仅保留了原文的严谨,还配有详尽的白话解读和精辟的注释。这些解读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能够理解古人深邃的思想。特别是那些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的概念,比如“藏象”、“经络”等等,书中都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阐释,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我记得有一次,我翻到关于“五行”的章节,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而是结合了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人体的五脏功能,甚至还联系到了情绪的调养,让我瞬间明白了五行学说在认识和调理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学习中医的兴趣。而且,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不仅有经络穴位的示意图,还有一些器官功能的解剖图,这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学习《黄帝内经》的绝佳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黄帝内经》的晦涩程度是出了名的,很多专业人士都难以完全领悟,更何况是我这样一个刚刚接触中医领域,对理论体系还非常模糊的爱好者。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就像一位耐心而循循善诱的良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了中医的奇妙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例如,在讲到“阴阳”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包括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病理阴阳失衡,甚至延伸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这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解释“湿邪”的时候,不仅描述了湿邪的致病特点,还详细列举了容易感受湿邪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起居来避免。这种贴近生活的论述,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立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调整饮食来避免湿邪侵袭。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经典的医案,通过分析这些医案,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内经》中的理论是如何在临床上应用的。这些医案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复述,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医生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策略,让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诊室,与古人一同探寻治病的奥秘。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平实质朴的语言,将深刻的医学道理娓娓道来。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医小白来说,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西医学生,出于对传统医学的好奇,也为了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我选择阅读这本《内经》。坦白说,起初我带着一种“考据”的心态,想看看几千年前的医学理论究竟有多么“神奇”。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被这本书的严谨和智慧所折服。书中对于人体结构的描述,虽然不像现代解剖学那样精细,但其“藏象”理论,即五脏六腑的功能性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别惊讶于书中对“气”的理解。在西医看来,“气”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在《内经》中,它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指代呼吸,更包含了能量、生命活力等多层含义。书中对“气”的运行、升降、出入的论述,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人体的生命活动。而且,《内经》中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让我认识到,医学并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治疗,更是一种对生命整体的理解和尊重。书中对于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的阐述,虽然语言风格古朴,但其逻辑性和系统性却是非常强的。例如,在讲到“病因”时,书中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多种致病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阐述,这与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生原因的认识,虽然角度不同,但内在的逻辑却有相通之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论述“治则”时,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这在当下预防医学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前瞻。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草药”、“针灸”等具象的层面,而是开始理解其背后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整体的医学观。
评分作为一名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医生,我深知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单凭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有时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治疗方案。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够深入学习中医,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我的临床实践中。这本《内经》第二版,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的内容,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到治疗,都给予了我全新的视角。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经络”理论的讲解。虽然我早已知道经络的存在,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经络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循行路线”和“穴位分布”的层面。而这本书,通过详细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经络不仅仅是简单的“通道”,更是人体气血运行、脏腑联系、抵御外邪的关键枢纽。它将人体变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这对于理解很多复杂的疾病症状,尤其是那些难以用现代医学解释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对“辨证论治”的深入剖析,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它教导我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疾病的核心——“证”,然后根据“证”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以人为本”、“因人施治”的理念,与我一直追求的个体化医疗目标不谋而合。书中收录的许多经典方剂,以及对这些方剂的详细讲解,也为我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剂运用到我的临床实践中,惊喜地发现,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地好。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更直接地帮助我提高了临床疗效。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智者,用最简洁、最深刻的语言,揭示了生命健康的奥秘。我本身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中医古籍,但许多古籍晦涩难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而且常常会遇到各种版本的问题。这本《内经》第二版,在保留了原著精髓的同时,对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创新,让我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养生”和“治未病”的深刻阐述。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但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疾病的治疗,而忽略了预防的重要性。《内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智慧。书中关于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记得书中在讲到“春季养生”时,强调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奖而勿罚”,这句简短的话,却道出了春天万物生发、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规律到人体健康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此外,书中对“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的辨析,也让我对很多常见疾病的认识更加清晰。例如,在解释“痰湿”时,书中不仅仅描述了其形态,还对其形成原因、与脏腑功能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多种病症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宝典,值得每一个追求健康的人深入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