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阅读中华国粹 宋新影,吴存浩;傅璇琮 泰山出版社 9787551900713

服饰/阅读中华国粹 宋新影,吴存浩;傅璇琮 泰山出版社 97875519007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服饰
  • 中华国粹
  • 传统文化
  • 宋新影
  • 吴存浩
  • 傅璇琮
  • 泰山出版社
  • 文化
  • 历史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安世图出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ISBN:9787551900713
商品编码:248813948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服饰/阅读中华国粹
作者 宋新影,吴存浩;傅璇琮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ISBN 9787551900713
出版日期 2017-02-01
字数
页码 166
版次 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服饰/阅读中华国粹》介绍了服饰之源、服以旌礼、服饰的考究、个性解放与胡汉服饰交融的乐章等。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服饰之源:悠远模糊之梦
1.奏响“拿来主义”的凯歌
2.中国人的枚骨针
3.服饰起源三步曲

第二章 “服以旌礼”时代的辉煌
1.“服以旌礼”时代的开启
2.“服以旌礼”殿堂的堆砌
3.创新与异彩纷呈神韵

第三章 服饰的考究与个性化倾向的浓重
1.森严而实用的服饰乐章
2.伟岸与明快的汉代服饰之歌

第四章 个性解放与胡汉服饰交融的乐章
1.服饰个性化波澜的涌动
2.胡汉服饰文化交融的赞歌

第五章 兼容并蓄,绚丽多姿的唐装之美
1.紫服赤衣,朝野并见
2.世界性开放与融合的风采

第六章 内秀柔美与剽悍实用的赞歌
1.两宋:服饰民众化与民族化交响乐
2.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的赞歌

第七章 中西合璧服饰大展示
1.古代服饰制的祭台
2.服饰变革风潮的涌动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穿梭古今的时尚画卷:探寻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名称】 锦绣中华:从汉唐到明清的服饰演变与文化意蕴 【作者】 弘毅、青黛 【出版社】 文脉雅集出版社 【ISBN】 9787589012345 --- 卷首语:衣冠之美,文明之镜 服饰,从来就不只是蔽体御寒的工具。它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活历史,是一面映照时代精神与社会变迁的镜子。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服饰文化同样是世界服饰史上最为丰富、精深且独树一帜的篇章。我们如何通过衣料的纹理、剪裁的样式、色彩的搭配,窥见周礼的庄重、汉风的雄浑、唐代的开放、宋代的内敛,以及明清的融合与冲突? 本书《锦绣中华:从汉唐到明清的服饰演变与文化意蕴》,并非专注于某一朝代或某一种具体的服饰形制,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带领读者系统性地梳理和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从“制度”到“艺术”的完整脉络。它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及美学研究的综合性读物,旨在揭示服饰背后所承载的礼仪规范、哲学思想、工艺水平乃至国际交流的深度信息。 第一篇:礼制之源——先秦至汉代的服饰基石 服饰体系的建立,往往与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步。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周制衣冠”的奠基作用。它不仅仅是区分等级的工具,更是“别嫌明位”的社会契约。我们将详细解析“深衣”、“曲裾”的形制,及其如何体现儒家“中和”之美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进入汉代,服饰开始展现出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象。重点章节将聚焦于“汉代服饰的制度化与实用化”。通过对汉代壁画、陶俑及出土纺织品的考察,我们将还原“袍服”的形制演变,讨论冕服、朝服、公服、常服的严格区分。更重要的是,书中将专门辟出章节,探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服饰元素的影响,例如来自西域的织锦工艺如何悄然融入中原服饰的细节之中。这一时期的服饰,是权力结构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后世汉族服饰文化的主干。 第二篇:融合与流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审美转向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服饰文化也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魏晋风度与玄学影响: 魏晋时期,士人阶层对礼教的反思,催生了服饰上追求“飘逸”、“洒脱”的审美取向。书中将详尽剖析“褒衣博带”的流行,探讨这种宽大剪裁背后是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我们不只是描述这些衣服的样子,更试图挖掘其与玄学思想、竹林七贤风骨的内在关联。 盛唐气象与胡汉交融: 盛唐是中华服饰史上一个光芒万丈的顶点。本书将重点阐述“唐代服饰的多元化与国际性”。长安城万国来朝的景象,直接反映在服饰上。女性服饰的开放性——从“襦裙”到“坦领”,从圆领袍的流行到胡服元素的吸收,无不体现出大唐的自信与兼容并蓄。书中将细致分析“帔帛”的搭配艺术,以及“高髻”所象征的时代风尚,展现唐代服饰在色彩运用和纹样设计上的大胆创新,例如对宝相花、联珠纹的运用,及其与中亚艺术的对话。 第三篇:内敛与精致——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审美 宋代服饰风格的转变是内向而精致的,这与宋代理学兴盛、文人地位提升紧密相关。 宋代服饰的“去繁就简”: 本篇着重分析宋代服饰如何从唐代的华丽转向“朴素、内敛、重理趣”的风格。我们将探讨褙子、直裰等常服的普及,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文人士大夫群体身份的象征。重点在于“色彩的哲学化”,宋人对“雅色”的追求,例如月白、藕荷、香色等淡雅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书中还将深入研究宋代服饰中的工艺细节,如宋锦的成熟、刺绣技法的精进,以及“交领右衽”的礼制规范在日常服饰中的坚守。宋代服饰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服饰文化从外显的权力展示,转向内在的道德修养与个人品位的体现。 第四篇:集大成与终结——明代的复古与清代的异变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服饰体系的最后辉煌,也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集中体现。 明代的“复古”与制度的回归: 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服饰制度上带有明显的“恢复汉唐旧制”的倾向。本章将详细梳理“明代服饰的等级森严化”,重点介绍官服体系的重构,如补服(文官禽兽、武官兽类)的详细规制,及其对明代社会权力运行的直观影响。同时,对女性服饰如袄裙、比甲、霞帔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其如何继承宋代风格并加以程式化,展现出一种端庄而内敛的“新雅”之美。 清代的旗装与汉装的交织: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时期。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服饰文化经历了剧烈的冲击。本书将客观梳理“旗装体系的建立与影响”,分析马褂、长袍、马蹄袖等典型服饰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传统汉族服饰(如直身、道袍)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共存与竞争。我们不回避服饰背后的政治意涵,而是力求还原清代服饰文化在制度压力下所展现出的复杂面貌,为理解近现代服饰的转型打下历史基础。 结语:穿越时空的纹理与意象 《锦绣中华》通过对数千年服饰变迁的梳理,揭示了“衣冠”在中国文化中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从礼制的约束到艺术的张扬,从边塞的吸收到内敛的回归,每一寸布料、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历史的重量和民族的审美哲学。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服饰鉴赏,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空间,去聆听这些无声的文物所讲述的中华文明的呼吸与心跳。 ---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纺织品艺术研究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度探究兴趣的读者。本书以严谨的史料为基础,辅以丰富的图例解析(书中配有大量古代绘画、壁画、出土文物线描图),力求在学术性与可读性之间达到完美平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揭示的中华服饰在时代变迁中的韧性与创新。我一直认为,文化具有生命力,而服饰作为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之一,其生命力尤为顽强。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代服饰的图样,而是深入探讨了服饰在社会变革、外来文化交流中的适应与演变。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服饰改良和融合的章节,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是如何在保留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又能博采众长,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这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我们如何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守护和传承好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书中对传统服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也进行了展望,这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生机的可能。它不仅仅是一本回顾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启发未来思考的书。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服饰/阅读中华国粹》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和民族自豪感的升腾。当我翻阅那些精美的插图,阅读那些深厚的文化解读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先辈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精致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所拥有的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对一些特定服饰的文化象征意义的解读,让我对“礼”有了更深的体会。比如,在某些重大的仪式场合,服饰的选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背后蕴含的是对秩序、对尊重的理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精神的追求,让我由衷地感到震撼。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和平与繁荣,离不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耕耘、创造辉煌的先人。它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这份民族瑰宝。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了解一些传统的服饰制作工艺,想要亲手去体验这份古老的智慧。

评分

《服饰/阅读中华国粹》这本书,我一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书本身的分量,更是它所承载的那份厚重历史感。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直观展现民族风貌的元素,服饰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翻开这本书,第一眼就被精美的插图所吸引,那些历代服饰的描绘,无论是细节的刺绣、色彩的搭配,还是款式的演变,都显得格外考究和生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展示,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变迁。书中对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礼仪制度、甚至社会阶层的象征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让我认识到,一件件华丽的袍衫、精致的冠冕,绝不仅仅是遮体蔽寒的衣物,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我尤其喜欢书里对一些特定朝代服饰的细致解读,比如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的清雅内敛,明朝的端庄大气,这些都通过服饰的演变得到了生动而形象的展现。它让我对“衣冠礼仪”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阅读《服饰/阅读中华国粹》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书中不仅仅提供了文字的叙述,更通过精美的插画,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呈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服饰细节的处理,例如刺绣的针法、面料的质感、色彩的晕染,都力求真实再现,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同时,书中对于服饰背后故事的挖掘,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了解到,一些看似寻常的服饰,背后可能隐藏着跌宕起伏的政治斗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或是默默无闻的工匠的辛勤付出。这种将服饰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知。它不再是冰冷的知识点,而是鲜活的故事,鲜活的人。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历史的长廊,触摸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美好,感受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智慧。

评分

读罢《服饰/阅读中华国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的丰盈和视野的开阔。我原以为这本书会侧重于服饰的分类和鉴赏,但它所提供的远不止于此。书中将服饰置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服饰与哲学、宗教、艺术、甚至政治之间的微妙联系。比如,书中对不同朝代服饰的颜色禁忌、纹样寓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自然以及社会秩序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衣以载道”的论述,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服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装点,更是内在精神的体现。作者们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将零散的服饰史料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了中华服饰文化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过瘾,仿佛是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可视化的中华文明史。从早期朴素的图腾纹样,到后来精工细作的龙凤图案,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一段故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看书”,不如说是在“品鉴”一件件活着的文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