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金芳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针灸
  • 取穴
  • 穴位
  • 图解
  • 高清
  • 医学
  • 养生
  • 临床
  • 人体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沭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3567
商品编码:2396323511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作者: 孙金芳 开本:
YJ: 3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12227356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经络穴位BB基础知识/1
2  取穴先认脉——人体经络与穴位关系
4  常用的取穴手法与技巧


D二章    手太阴肺经/8
9  中府——改善胸闷、咳嗽
9  云门——改善咳嗽,肩背痛
9  天府——预防鼻炎
9  侠白——补肺气
10  尺泽——降火、清热、润肺
10  孔Z——专治咯血
10  列缺——缓解偏头痛
10  经渠——缓解手腕痛
11  太渊——保心肺
11  鱼际——清肺热
11  少商——专治咳嗽、咽喉肿痛


D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12
13  商阳——减轻咽喉肿痛
13  二间——缓解牙痛
13  三间——治疗肩周炎
13  合谷——主治头面部诸症
14  阳溪——提神,补阳气
14  偏历——预防面神经麻痹
14  温溜——温暖肠腑
14  下廉——专治网球肘
15  上廉——缓解臂痛
15  手三里——减肥要穴
15  曲池——主治上肢瘫痪
15  肘髎——缓解手臂麻木
16  手五里——专治肩膀诸症
16  臂臑——瘦上臂
16  肩髃——肩周炎的克星
16  巨骨——缓解肩背痛
17  天鼎——缓解扁桃体红肿疼痛
17  扶突——改善吞咽困难
17  口禾髎——改善嗅觉减退
17  迎香——专治鼻炎鼻塞


D四章    足阳明胃经/18
19  承泣——善治眼部诸症
19  四白——眼睛的“卫士”
19  巨髎——缓解鼻出血
19  地仓——专治面神经炎
20  大迎——治疗腮腺炎
20  颊车——专治牙痛
20  下关——面瘫常用穴
20  头维——缓解头痛
21  人迎——面部美容穴
21  水突——缓解咽喉肿痛
21  气舍——止呃逆
21  缺盆——主治气管炎
22  气户——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22  库房——气喘J按它
22  屋翳——治疗乳腺疾病
22  膺窗——肺保健穴
23  乳中——腧穴定位标志
23  乳根——促进泌乳
23  不容——缓解胃痛
23  承满——缓解胃痛
24  梁门——专治急性胃痛
24  关门——治疗腹泻
24  太乙——调节情志
24  滑肉门——对受惊吓后胃痛有TX
25  天枢——肠胃保健穴
25  外陵——缓解痛经
25  大巨——调节脏腑
25  水道——治疗痛经
26  归来——调理月经
26  气冲——调理月经
26  髀关——缓解腰痛
26  伏兔——治疗下肢痿证
27  阴市——改善下肢麻木
27  梁丘——膝关节痛SX穴
27  犊鼻——缓解膝痛
27  足三里——通调脏腑
28  上巨虚——调理肠胃
28  条口——主治筋部疾病
28  下巨虚——专治小腹痛
28  丰隆——化痰奇穴
29  解溪——专治下肢痿证
29  冲阳——专治足痿无力
29  陷谷——消水肿
29  内庭——缓解足背痛
30  厉兑——调情志
30  四季养生TX穴(春季)


D五章    足太阴脾经/31
32  隐白——改善月经过多
32  大都——预防老年性腿痉挛
32  太白——补脾要穴
32  公孙——改善消化不良
33  商丘——乳腺保健穴
33  三阴交——女性的“知心朋友”
33  漏谷——缓解腹胀
33  地机——主治妇科疾病
34  阴陵泉——机体水液枢纽
34  血海——治疗血证要穴
34  箕门——改善遗尿
34  冲门——保护前列腺
35  府舍——缓解腹痛
35  腹结——防治肠炎
35  大横——通调肠胃
35  腹哀——增强食欲
36  食窦——食管保健穴
36  天溪——催乳
36  胸乡——缓解胸胁胀满
36  周荣——缓解肋间神经痛
37  大包——胸部保健穴
37  四季养生TX穴(夏季)


D六章    手少阴心经/38
39  J泉——心脏保健穴
39  青灵——缓解头痛
39  少海——心火的“灭火器”
39  灵道——安心神
40  通里——治哑要穴
40  阴郄——缓解心绞痛
40  神门——调理失眠要穴
40  少府——缓解胸痛
41  少冲——清心热
41  四季养生TX穴(秋季)


D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42
43  少泽——通乳要穴
43  前谷——五官健康的帮手
43  后溪——治疗落枕常用穴
43  腕骨——缓解指挛腕痛
44  阳谷——五官“小医生”
44  养老——老年人可常按揉
44  支正——头晕目眩J找它
44  小海——缓解肘臂疼痛、麻木 
45  肩贞——肩周炎常用穴
45  臑俞——改善肩臂疼痛
45  天宗——主治咳嗽气喘
45  秉风——散风活络,止咳化痰
46  曲垣——肩胛疼痛可找它
46  肩外俞——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46  肩中俞——改善咳嗽,气喘
46  天窗——疏散内热
47  天容——缓解落枕不适
47  颧髎——缓解面部疼痛
47  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D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48
49  睛明——让眼睛更明亮 
49  攒竹——反复按压可治疗呃逆 
49  眉冲——针刺可治疗头痛 
49  曲差——配迎香、风府主治鼻疾
50  五处——帮助治疗癫痫   
50  承光——改善头痛,鼻塞
50  通天——缓解头痛,眩晕
50  络却——配风池治头晕
51  玉枕——刮痧可治头痛
51  天柱——改善肩膀肌肉僵硬   
51  大杼——缓解感冒症状   
51  风门——治疗感冒的要穴
52  肺俞——让呼吸顺畅的秘密
52  厥阴俞——缓解紧张情绪   
52  心俞——可养心安神 
52  督俞——预防心脏疾病   
53  膈俞——治疗呕吐的TX穴 
53  肝俞——清肝明目 
53  胆俞——胆经疾病的克星
53  脾俞——改善胃肠疾病 
54  胃俞——缓解多食善饥,身体消瘦  
54  三焦俞——利水强腰
54  肾俞——护肾强肾  
54  气海俞——益肾壮阳,调经止痛
55  大肠俞——缓解风湿腰痛
55  关元俞——帮助调理下焦
55  小肠俞——防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55  膀胱俞——改善小便不利  
56  中膂俞——益肾温阳,调理下焦
56  白环俞——主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56  上髎——改善腰腿痛 
56  次髎——治疗痛经的TX穴  
57  中髎——治疗男科疾病   
57  下髎——防治生殖系统疾病   
57  会阳——治疗痔
57  承扶——通便消痔
58  殷门——强健腰腿  
58  浮郄——缓解小腿痉挛
58  委阳——按压治疗腰背痛  
58  委中——缓解腰背痛  
59  附分——改善肩背痛
59  魄户——咳嗽哮喘J找它
59  膏肓——保健要穴
59  神堂——按压治疗胸闷心慌
60      ——改善肩背痛
60  膈关——胸闷、胃不舒服J找它
60  魂门——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60  阳纲——疏肝利胆
61  意舍——缓解腹胀
61  胃仓——消食导滞,增进食欲  
61  肓门——腹部不适J找它
61  志室——按压可治疗肾虚、阳痿 
62  胞肓——补肾强腰,通利二便
62  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
62  合阳——改善痔
62  承筋——小腿痉挛J揉它  
63  承山——缓解腿脚痉挛 
63  飞扬——迅速缓解腿疲劳
63  跗阳——治疗脚踝肿痛
63  昆仑——治疗颈椎病
64  仆参——配太溪治足跟痛
64  申脉——改善关节疼痛   
64  金门——治疗急性腰痛 
64  京骨——缓解落枕不适 
65  束骨——防治感冒
65  足通谷——清热安神,清头明目
65  至阴——艾灸可矫正胎位 


D九章    足少阴肾经/66
67  涌泉——急救要穴之一  
67  然谷——滋阴补肾 
67  太溪——补肾气,除百病
67  大钟——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68  水泉——通经活络治痛经  
68  照海——月经不调的救星 
68  复溜——改善腹胀肠鸣   
68  交信——调经养血止崩漏  
69  筑宾——宁心安神,调理下焦 
69  阴谷——治疗遗精、遗尿   
69  横骨——治疗男科疾病 
69  大赫——生殖健康的福星  
70  气穴——利尿通便
70  四满——缓解腹痛腹胀  
70  中注——改善腰腹疼痛,促消化
70  肓俞——告别腹胀  
71  商曲——解决便秘烦恼
71  石关——帮助治疗不孕
71  阴都——有效缓解胃肠疾病 
71  腹通谷——治疗胃痛呕吐  
72  幽门——配玉堂治烦心呕吐  
72  步廊——乳房保健要穴
72  神封——改善咳嗽气喘
72  灵墟——治疗风寒咳嗽
73  神藏——缓解咳嗽胸痛  
73  彧中——定咳顺气  
73  俞府——止咳平喘 


D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74
75  天池——乳腺疾病的克星
75  天泉——增强心脏活力
75  曲泽——配委中、曲池治高热中暑  
75  郄门——宁心安神,清营止血  
76  间使——轻松治疗疟疾  
76  内关——手掐内关可治疗晕车、晕船 
76  大陵——有助于治疗癫痫  
76  劳宫——安心定神,放松心情  
77  中冲——心脏急救D一穴
77  四季养生TX穴(冬季)  


D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78
79  关冲——有效治疗面部疾病 
79  液门——改善五官疾患   
79  中渚——可有效缓解耳鸣
79  阳池——缓解关节疼痛  
80  外关——缓解手臂屈伸不利  
80  支沟——治疗便秘J选它 
80  会宗——改善耳聋耳鸣
80  三阳络——缓解龋齿牙痛   
81  四渎——清咽利喉,治咽喉痛
81  天井——安神通络,治心痛、胸痛 
81  清冷渊——缓解前臂及肩背部酸痛  
81  消泺——有效治疗各种痛证  
82  臑会——配肩俞、肩贞治疗肩周炎 
82  肩髎——缓解肩痛不举  
82  天髎——改善颈项强急 
82  天牖——缓解头痛头晕  
83  翳风——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83  瘈脉——小儿惊风疗效佳
83  颅息——缓解头痛耳鸣
83  角孙——护眼TX穴 
84  耳门——护耳TX穴  
84  耳和髎——治疗五官疾病 
84  丝竹空——头痛头晕J按它   


D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85
86  瞳子髎——治疗常见眼部疾病
86  听会——帮助改善耳鸣耳聋
86  上关——有效治疗面部疾病
86  颔厌——五官疾病J找它
87  悬颅——集中精力不走神
87  悬厘——偏头痛不用烦恼
87  曲鬓——按揉可治疗牙痛颊肿
87  率谷——可治头痛
88  天冲——治疗牙龈肿痛
88  浮白——缓解发白
88  头窍阴——开窍聪耳,治耳鸣
88  完骨——对五官科疾病有疗效
89  本神——治疗癫痫
89  阳白——改善视物模糊
89  头临泣——聪耳明目,安神定志
89  目窗——改善视力
90  正营——专治头痛头晕
90  承灵——面部痉挛J按它
90  脑空——治疗后脑疼痛
90  风池——疏风散寒治感冒
91  肩井——治疗肩膀酸痛
91  渊腋——腋下多汗不用愁
91  辄筋——平喘理气穴位
91 日月——疏肝利胆治胆疾
92  京门——补肾要穴
92  带脉——调经通滞效果佳
92  五枢——妇科疾病的克星
92  维道——帮助治疗妇科疾病
93  居髎——改善腰腿疾病
93  环跳——强健腰膝效果好
93  风市——治疗风邪要穴
93  中渎——配阴市治下肢外侧凉麻疼痛
94  膝阳关——有效缓解膝盖疼痛
94  阳陵泉——快速止痉挛
94  阳交——改善癫痫
94  外丘——通络止痛
95  光明——舒睛明目治眼病
95  阳辅——熬夜头晕J揉它
95  悬钟——治疗落枕效果好
95  丘墟——使头脑清晰
96  足临泣——回乳效果好
96  地五会——利胸胁消乳肿
96  侠溪——改善头痛眩晕
96  足窍阴——点刺可治头痛牙痛


D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97
98  大敦——快速止血,改善崩漏
98  行间——配睛明治青光眼
98  太冲——防治高血压病
98  中封——保养精血的要穴
99  蠡沟——疏肝理气,调经止带
99  中都——疏肝理气,调经止血
99  膝关——改善膝关节疼痛
99  曲泉——护膝要穴
100  阴包——生殖泌尿它统管
100  足五里——通利小便效果好
100  阴廉——改善黄白带多
100  急脉——急性腹痛J找它
101  章门——强化肝脏功能
101  期门——缓解两胁疼痛


D十四章    任脉/102
103  会阴——专治男女性功能疾病
103  曲骨——治疗前列腺疾病效果好
103  中J——体寒的女性可经常按揉
103  关元——D一性保健大穴
104  石门——热敷可治疗水肿
104  气海——补虚要穴
104  阴交——改善月经不调
104  神阙——对腹部疾病有疗效
105  水分——水肿常按它
105  下脘——促进消化
105  建里——和胃健脾
105  中脘——止胃痛腹胀
106  上脘——和胃降逆,增加胃动力
106  巨阙——治疗胃下垂
106  鸠尾——消除疲劳,缓解焦躁
106  中庭——恶心呕吐J找它
107  膻中——缓解乳汁不足
107  玉堂——改善胸闷
107  紫宫——让呼吸更顺畅
107  华盖——止咳平喘
108  璇玑——定喘顺气
108  天突——治疗哮喘效果好
108  廉泉——吞咽困难、言语不清J找它
108  承浆——治疗口腔疾病


D十五章    督脉/109
110  长强——便秘、痔TX穴
110  腰俞——经常按揉可缓解腰部酸痛
110  腰阳关——遗精、阳痿不复返
110  命门——治疗肾阳虚,滋阴补肾
111 悬枢——改善腰脊强痛
111 脊中——增强脏腑功能
111 中枢——改善食欲不振
111 筋缩——痉挛症的克星
112 至阳——缓解心慌胸闷
112 灵台——修心养性穴
112  神道——宁心安神,治疗心绞痛
112  身柱——缓解咳嗽和气喘
113  陶道——提升肺功能
113  大椎——治疗高热不退
113  哑门——改善舌缓不语、声音沙哑
113  风府——推擦风府治感冒
114  脑户——快速缓解头痛
114  强间——让你睡好心情好
114  后1;CY=CY——治疗癫痫
114  百会——长命百岁保健穴
115  前1;CY=CY——改善头痛
115  囟会——帮助治疗鼻炎
115  上星——缓解视疲劳
115  神庭——宁神醒脑
116  素髎——鼻塞TX穴
116  水沟——治疗晕厥
116  兑端——牙痛、鼻塞不用慌
116  龈交——配承浆治口臭


D十六章    经外奇穴/117
118  四神聪——失眠健忘多敲击
118  D阳——改善头痛眩晕
118  印堂——缓解失眠烦躁
118  鱼腰——专治眼部疾病
119  上明——明目利窍治眼病
119  太阳——解除大脑疲劳
119  耳尖——主治目赤肿痛
119  球后——改善眼部不适
120  上迎香——专治鼻疾
120  内迎香——常按防治鼻炎
120  聚泉——防治食不知味
120  海泉——消除口腔炎症
121  夹承浆——改善牙龈肿痛
121  金津——针刺可治中暑昏迷
121  玉液——预防口腔疾病
121  牵正——改善口    斜
122  翳明——治疗各种眼疾
122  安眠——缓解失眠、心悸
122  颈百劳——颈肩不适的克星
122  子宫——摆脱妇科病
123  三角灸——祛除疝气、腹痛
123  定喘——缓解咳喘不适
123  夹脊——保养全身脏腑
123  胃脘下俞——健脾和胃,缓解胃痛
124  痞根——健脾和胃除痞块
124  下J俞——壮腰好帮手
124  腰宜——强腰补肾对付生殖疾病
124  腰眼——改善腰痛
125  十七椎——治疗生殖疾病的好助手
125  腰奇——针灸治疗癫痫
125  肩前——改善肩臂疼痛
125  肘尖——增强手臂灵活度
126  二白——帮助对付痔
126  中魁——治疗食欲不振、呕吐
126  腰痛点——改善急性腰扭伤
126  落枕——落枕J揉它
127  八邪——手指麻木不用怕
127  四缝——专治小儿疳积
127  十宣——昏迷休克急救穴
127  环中——改善腰腿疼痛
128  鹤1;CY=CY——避免膝盖酸痛无力
128  百虫窝——对付皮肤瘙痒
128  内膝眼——缓解膝关节疼痛
128  胆囊——专治胆道疾病
129  阑尾——急慢性阑尾炎J找它
129  内踝尖——缓解牙痛
129  外踝尖——治脚气的帮手
129  八风——清热解毒治脚气


D十七章    60种常见病症TX穴速查/130
130  头痛:太阳,风池,列缺
130  头晕:百会,行间,足临泣
130  失眠:安眠,神门,内关
130  健忘:四神聪,百会,悬钟
130  脱发:四神聪,曲池,风市
131  鼻炎:迎香,上迎香,印堂
131  耳鸣:耳门,听宫,太溪,足三里
131  视疲劳:睛明,光明
131  面颊痤疮:背部反应点,合谷,攒竹,内庭
131  三叉神经痛:鱼腰,四白,下关
132  面神经麻痹:阳白,地仓,颊车,合谷
132  牙痛:合谷,颊车
132  呃逆:攒竹,内关,足三里
132  咽喉肿痛:少商,大椎,肺俞
132  慢性咽炎:廉泉,鱼际,照海
133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天突,足三里
133  风热咳嗽:曲池,尺泽
133  风寒咳嗽:风池,肺俞
133  哮喘:天突,定喘,肾俞
133  落枕:落枕,风池,肩井
134  颈椎病:颈夹脊,中渚,手三里
134  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
134  网球肘:曲池,小海,少海
134  鼠标手:阳谷,阳池
134  胸闷:膻中,内关
135  乳汁不畅:膻中,肩井,期门
135  乳少:少泽,足三里
135  心悸:内关,膻中
135  腹胀:建里,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
135  呕吐:内关,公孙,足三里
136  胃痛:中脘,足三里
136  消化不良:中脘,内关,公孙
136  急性肠胃炎:中脘,神阙,足三里
136  腰痛:腰痛点,委中,后溪
136  腰扭伤:后溪,手三里,中渚
137  腰椎间盘突出:筋缩,太冲,委中
137  痔:二白,承山,长强
137  泄泻:天枢,脾俞,三阴交
137  便秘:天枢,支沟
137  阳痿:关元,肾俞,三阴交
138  早泄:关元,三阴交,阴谷
138  前列腺疾病:水道,中J,关元
138  白带增多:隐白,阴陵泉,命门
138  阴道炎:隐白,血海,三阴交
138  痛经:地机,次髎
139  月经不调:地机,三阴交,血海
139  慢性盆腔炎:水道,归来
139  膝盖痛:鹤1;CY=CY,膝眼,阴陵泉,阳陵泉
139  腿脚痉挛:承山,阳陵泉
139  踝关节扭伤:环跳,养老,阳池
140  风寒感冒:风池,外关,迎香
140  风热感冒:大椎,曲池,外关
140  手足冰凉:督脉,神阙,耳部
140  更年期综合征:肝俞,肾俞,三阴交
140  高血压病:曲池,太冲
141  中风后遗症:百会,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141  糖尿病:天柱,阴陵泉,劳宫
141  脂肪肝:行间,天枢,阳陵泉,丰隆
141  中暑:水沟,十宣
141  缓解疲劳:督脉,神阙


附录    了解常用术语,取穴更简单/142
142  头面部
142  上肢部
144  胸腹部
145  脊背部
145  下肢部


索引/147
147  按拼音速查术语
148  四季养生TX穴速查
148  按拼音速查穴位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经络穴位精准图鉴:3D人体模型与临床应用指南》 一、 导言:回归传统,拥抱现代——经络穴位研究的新视角 在漫长的医学发展长河中,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华医药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经络穴位,正是针灸理论的核心载体。数千年来,无数医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传统医学在传播与应用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将博大精深的经络穴位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科学、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是当前中医界和广大医学学习者普遍关注的课题。《经络穴位精准图鉴:3D人体模型与临床应用指南》正是应此而生,旨在打破传统图谱的局限,融合现代科技,为读者提供一个集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于一体的经络穴位学习与应用平台。 本书并非对已有图册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对经络穴位学说进行深入挖掘与提炼,并结合当前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全新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重新构建一套系统、严谨的经络穴位知识体系。我们力求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注入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让经络穴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精准定位、科学理解,并最终转化为切实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二、 核心内容:3D人体模型引领穴位定位新境界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先进的3D人体模型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谱,3D人体模型能够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地展现人体结构,将经络的走向、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以立体、逼真的方式呈现出来。 1. 精细化解剖层次呈现: 3D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示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不同解剖层次。读者可以自由旋转、放大、缩小模型,观察穴位在不同层次下的具体形态和毗邻关系。例如,在定位某个深层穴位时,模型会逐层剥离,直观显示该穴位下方有哪些肌肉、神经或血管,这对于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的二维图谱往往难以准确反映穴位在立体空间中的精确定位,容易导致定位偏差。而3D模型则能够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让穴位定位更加“心中有数”。 2. 经络循行动态可视化: 经络的循行路线是理解穴位之间相互联系、发挥整体作用的关键。本书的3D模型不仅可以显示经络的体表循行,更能够通过动态模拟,直观展示经络在人体内的具体走向,包括其在体表的起止、转折,以及与内脏的联系。读者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动态演示,深刻理解“循经感传”的现象,以及不同穴位在同一经络上的联动效应。这对于学习经络学说、理解病邪传变的规律,以及指导临床组穴配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穴位空间解剖学精确化: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体表标志和解剖定位依据,本书将这些依据通过3D模型进行三维化展示。例如,某个穴位的定位可能需要找到特定的骨性标志(如骨缝、骨突)、肌肉边界,甚至肌肉之间的间隙。3D模型能够将这些解剖标志清晰地标记出来,并展示穴位与这些标志之间的精确空间关系。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穴位,减少因解剖标志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定位误差。 4. 个性化学习体验: 3D模型的可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自由选择观察角度、调整显示细节。对于初学者,可以先从宏观的经络走向入手,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穴位的精细定位;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则可以重点关注穴位与其毗邻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以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 临床应用导向: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的编写始终贯穿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理念。在详细介绍经络穴位定位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了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 1. 主治病症的循证阐释: 对于每一个穴位,本书不仅列举了其传统的主治病症,更会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主治病症进行循证阐释。例如,某个穴位对于缓解头痛的疗效,可能会引用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神经生理学研究,或者影像学证据来支持其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将传统中医的经验性疗效与现代科学的解释相结合,增强了穴位疗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也为现代医学界理解和应用针灸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现代医学对穴位作用机制的解读: 针对一些重要穴位,本书会深入探讨其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作用机制。例如,解释针刺某个穴位如何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免疫调节,或者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这些解读有助于打破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理病理学之间的隔阂,让学习者从更科学的角度理解穴位的药理作用,也为针灸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临床常用配穴方案与辨证施治指导: 针对常见病症,本书会提供一套或多套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配穴方案,并附带详细的辨证施治指导。这部分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如何在实际临床中应用所学的经络穴位知识。配穴方案的选择会考虑到穴位的功效、归经、以及在特定病症下的协同作用,同时也会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个体化调整的重要性。 4. 疑难穴位与特殊部位穴位的精准定位: 对于一些位置特殊、定位困难的穴位,例如胸腹部的深层穴位,或者一些不常用的特定穴位,本书将利用3D模型的优势,进行更加详细和直观的讲解,重点提示其解剖上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以指导读者安全有效地进行定位。 四、 前沿技术整合:多媒体与交互式学习体验 本书并非仅仅局限于纸质内容,而是积极整合多媒体技术,以提供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 1. 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初步探索(可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书可能会提供配套的AR/VR应用程序。通过AR技术,读者可以将手机或平板电脑对准书中的穴位图,屏幕上便会叠加显示3D模型,实现穴位定位的增强现实叠加。而VR技术则可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其仿佛置身于人体内部,直观感受经络的流注和穴位的精确定位。 2. 视频演示与在线互动平台: 配套的教学视频将进一步展示3D模型的动态演示,以及临床医师进行穴位定位和针刺操作的真实过程。读者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更规范、更精确的操作手法。同时,本书可能还会建立一个在线互动平台,供读者提问、交流学习心得,甚至参与到穴位应用案例的讨论中,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社群。 3. 多语言支持与国际化传播: 考虑到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本书可能会提供多语言版本,并注重使用国际通用的解剖学术语,以方便全球医学专业人士的学习和交流。 五、 学习价值与目标读者 《经络穴位精准图鉴:3D人体模型与临床应用指南》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涵盖了: 中医药院校学生: 作为基础课程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经络穴位学,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针灸推拿医师: 提升临床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丰富配穴方案,提高诊疗效果,尤其对于初入临床的年轻医师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康复理疗专业人士: 学习经络穴位知识,将其应用于疼痛管理、功能恢复等领域。 对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的公众: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更科学、安全地了解和应用穴位保健方法。 对人体解剖学感兴趣的研究者: 从独特的视角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拓展研究思路。 六、 结语:开启经络穴位学习与实践的新篇章 经络穴位学是中医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传承。本书《经络穴位精准图鉴:3D人体模型与临床应用指南》的诞生,标志着经络穴位知识传播与学习方式的一次革新。我们相信,通过3D模型的强大可视化能力,结合严谨的理论阐释和丰富的临床应用指导,本书将成为广大医学学习者和从业者手中不可多得的利器,帮助他们更精准、更自信地掌握经络穴位的奥秘,并将这份古老的智慧,以全新的面貌,服务于现代健康事业。这是一次回归传统、拥抱现代的尝试,一次对经络穴位学深刻理解与创新应用的探索,我们期待它能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设计真的是太人性化了!我是一名针灸推拿的爱好者,经常自己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保健操作。以前我都是依赖一些电子地图或者简单的线描图来定位穴位,但总觉得不够准确,有时会因为定位偏差而影响效果。这本《标准取穴定位图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居家保健方式。高清的真人图解,让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穴位在真人身体上的具体位置,而且它在标注穴位的时候,还考虑到了不同体型和体态的差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我特别喜欢它在穴位周围的细节描绘,比如皮肤的纹理、肌肉的起伏,这些都能帮助我在实际操作时,更准确地感知到穴位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个随身的专业指导,让我在家也能享受到精准的保健体验。

评分

评价三 我是一名针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书本上抽象的穴位名称和位置与真实的身体部位联系起来。之前看过的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图片太简单,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标准取穴定位图册》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学习路上的“及时雨”。它以高清的真人图解,将每一个穴位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进行教学。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展示手法上的细致,不仅仅是穴位本身,它还会通过一些辅助性的线条和箭头,指示出正确的进针方向和深度,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能够极大地避免走弯路。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合理,每一页的内容都有重点突出,不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能够让我集中精力去理解和记忆。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包装就非常用心,封面设计既有专业感又不失艺术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初次翻开,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严谨而细致的学术气息,让人立刻感觉这不是一本随意拼凑的挂图。每一页的印刷质量都极高,色彩还原度非常到位,即便是一些细节的皮肤纹理也清晰可见,这对于学习针灸这样需要精细观察的技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穴位标记上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的红点,而是通过巧妙的虚线和阴影,将穴位的深浅、走向都进行了可视化呈现,仿佛能感受到针尖刺入皮肤的层次感。而且,它在穴位周围的环境描绘上也花了很大心思,比如肌肉的走向、骨骼的轮廓,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穴位在身体中的确切位置,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精确取穴的工具书。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但往往存在图片模糊、标注不清、甚至存在误导的情况。当我拿到这本《标准取穴定位图册》时,惊喜地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经验。它所采用的真人实拍图片,可以说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亮点。每一位模特的身材体态都非常标准,皮肤纹理和肌肉线条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示,这使得穴位的定位更加贴近实际临床操作。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标注穴位的同时,还附带了对周围解剖结构的详细说明,例如某个穴位靠近哪根血管,穿过哪些肌肉层,这些信息对于提高临床安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真的做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确,大大减少了因定位不准而导致的治疗效果不佳。

评分

评价四 一直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工作性质,很难有时间去系统学习。这本《标准取穴定位图册》就成了我探索中医世界的敲门砖。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直观性和易懂性。我不太懂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中的真人图解,让我能够非常容易地对应到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通过文字描述,可以大致了解穴位的功用。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穴位的具体位置。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针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反而变得有趣起来。我常常会对着书本,一边比对自己的身体,一边尝试去寻找那些穴位,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比纯理论的学习要来得深刻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