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第3版) | ||
| 定价 | 28.00 | |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王丽茹,李兴春 编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34983993 | |
| 重量 | 350 | |
一、怀孕准备需要3个月时间
1.女性怀孕前应做的准备内容
2.准爸爸也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二、运动健身准备
1.孕前适度运动健身对受孕有益
2.孕前进行有氧运动
3.制订合理的孕前健身计划
4.孕前宜多散步
5.孕前做跳绳运动
6.参加慢跑
7.游泳健身
8.打打太极拳
9.爬楼梯健身
10.孕前普拉提运动
11.瑜伽健身
12.常做养肾操
13.上班族女性宜做的保健操
14.孕前做俯卧撑练习
15.想生宝宝多按摩腹股沟
16.运动健身应注意的事项
17.月经期健身注意要点
18.孕前准妈妈应将体重调整到zui佳状态
19.准爸爸身体也不要超重
三、生活方式准备
1.孕前要有好的生活方式
2.保持适度、良好睡眠
3.临睡前宜做好5件事
4.育龄男性趴着睡,精子易受伤
5.不宜用化妆品
6.孕前准妈妈慎用洗涤剂
7.孕前准妈妈要做好牙齿保健
8.孕前准妈妈要摘掉隐形眼镜
9.孕前要改变久坐的习惯
10.孕前要少逛大型商场
11.孕前3个月要远离宠物
12.孕前不要养鸟
13.孕前使用空调宜注意室内通风
14.孕前宜注意提防家庭中的无形杀手
15.准备做爸爸时要警惕高温因素
16.备孕男性不要使用发胶美发
17.不要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使用
18.孕前准爸爸不要接触含砷的物质
19.孕前要注意清洁自身的污染
20.关心性器官卫生
21.性生活前后更不能洗热水浴
22.性爱时间不宜过长
23.白领夫妻不要过于注重受孕计划
24.孕前要调整避孕方法
25.手机不宜放裤袋
26.远离有害的工作
27.备孕夫妻在生活、工作中的防护辐射措施
28.孕前要远离毒品
29.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肾的保养
30.不能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成分的食品包装
31.调整居家物品位置以保安全
32.孕前宜注意经期保健
33.孕前要保护好乳房
34.高龄女性孕前应做的准备
……
四、饮食营养准备
五、心理准备
六、环境与物品准备
七、疾病的预防与用药禁忌
八、不宜或慎重怀孕的情况
九、zui佳受孕条件
十、其他孕前bi备常识
十一、祝贺你怀孕了
................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我本来是冲着它那个“包邮”去的,毕竟孕前准备这事儿,方方面面都要花钱,能省点是点。但翻开目录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我预想中那种轻轻松松、图文并茂的“新手入门”指南。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教科书,里面充斥着大量关于内分泌系统、卵泡发育周期的专业术语,简直把我这个文科生看得一头雾水。我记得我耐着性子啃完了关于“孕前营养素补充的最佳时机”那一章,感觉自己好像在准备一场生物学考试。里面提到了一种叫“肌醇”的物质,说对提高卵子质量有帮助,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饮食中,书里的建议就显得有些笼统和高高在上。比如,它建议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深绿色蔬菜”,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食谱或者不同地区季节性的食材替代方案。这让我感觉,虽然它知识面很广,但实用性上,比如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我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这本书给我的帮助,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知识框架,而不是一个能直接套用的操作手册。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递给你一张世界地图,告诉你哪里有宝藏,但没有告诉你具体的寻宝路线图。对于我这种急切想知道“明天早餐吃什么能助孕”的准妈妈来说,这种深度带来的不是踏实,而是一点点焦虑,因为我担心自己理解不到位,反而影响了实际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灾难,我怀疑装帧设计人员是不是对“孕产胎教”这个主题有什么误解。通篇大量使用了一种非常严肃的、如同法律文件般的宋体小字,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极其生硬。我本来期待看到一些温馨的插画,哪怕是可爱的卡通形象来解释复杂的生理过程,结果呢?满满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块,看得人眼睛生疼。我记得有一次我尝试在睡前阅读,结果没看两页,直接因为字体太小和内容过于枯燥而放弃,转而去刷那些轻松的育儿博主的短视频,至少人家知道怎么用生动的方式讲述“如何调整作息”。更让我不解的是,这本书的第三版,按理说应该吸收了前两版的反馈,进行优化,但它在讲述“心理准备”的部分时,依旧采用了非常官方和说教的口吻。比如,它用了很多篇幅去论证“积极心态对受孕几率的影响”,但当谈到如何应对备孕期间的压力时,它的建议却是:“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参与支持小组。”这对于很多生活在小城市、或者因为工作原因不便随时请假的女性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可操作的建议。这本书似乎完全脱离了现代中国女性的实际生活场景,它提供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拥有充足时间和资源的孕前状态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读的不是一本“指导教程书”,而是一份学术论文的节选。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想搞清楚“计划怀孕”到底需要多精密的规划,毕竟这是头一胎,不想留下遗憾。这本书在“时间规划”这部分确实给了一些非常细致的指导,比如关于“最佳受孕窗口期”的计算模型,以及如何结合基础体温变化图来推断排卵日。但问题在于,它对“个体差异”的考量严重不足。我按照书里提供的方法记录了两个月的体温,发现我的波动曲线和书上展示的标准模型存在显著差异,这让我非常困惑。当我试图在书中寻找“异常体温曲线分析”或“如何应对体温监测失灵”的章节时,却发现内容要么是极其简略地提了一句“请咨询医生”,要么就是用大段的文字重复基础知识。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针对教科书上的“完美案例”编写的,对于那些身体情况略有偏差,或者月经周期不太规律的女性来说,这本书的指导价值大打折扣。它好像默认所有人的身体都像一台瑞士钟表一样精确运行。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叙事方式,不仅没有给我带来掌控感,反而因为我的实际情况与书本描述不符,加重了“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的疑虑。
评分这本书在“社会科学”和“孕产胎教”的交叉点上显得非常迷茫,定位不清。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家庭结构对孕前准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确实很有启发性,比如关于夫妻双方在财务规划和家务分工上需要达成的共识,这些内容让我和先生进行了几次深刻的沟通。但是,这种严肃的社会学探讨突然就跳跃到了“胎教的早期干预”,而且胎教部分的内容非常陈旧。它强调的是对腹中胎儿进行“音乐刺激”和“语言朗读”,而且推荐的音乐列表和读物都非常古典和传统,比如大量的巴赫和莫扎特,以及一些我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文学。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父母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避免“电子产品依赖”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亲子互动。这本书对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育儿理念”这个问题,完全没有给出任何有价值的讨论,只是单方面地推崇旧有方式。这种割裂感很强,感觉像是把两本完全不同时代的育儿书硬生生地缝合在了一起,让我不知道该采信哪一部分的建议。
评分关于“孕前三个月”的准备,这本书的内容有些“头重脚轻”。它在最开始的“健康检查清单”部分做得相当到位,详细列出了需要做的每一项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且解释了每项检查的目的,这一点我给予高度肯定,确实帮我省了不少时间去网上搜索这些信息。然而,一旦跨过那个“成功受孕”的门槛,后面的内容,比如如何度过怀孕初期的疲劳期,如何应对孕早期的孕吐,这本书的篇幅和深度就急剧下降了。它仿佛认为,一旦怀孕成功,读者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等待,这种处理方式让我非常失望。我需要的是一个全程陪伴的指南,而不是一个只侧重于“如何成功启动”的说明书。对于孕早期最常见的焦虑——流产风险和身体不适的管理,书里的建议非常保守且缺乏细致的应对策略,基本上就是“多休息、注意饮食”。对比前面对孕前准备的细致入微,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让整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仿佛作者在写到某一章时就耗尽了所有的热情和研究精力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