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怎样满足婴儿的心灵
作者:[日] 内藤寿七郎 著;顾振申 译
ISBN: 9787537671125
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印刷时间:2015-01-01
字数:110000字
页数:326页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29.8元
内容简介
《怎样满足婴儿的心灵》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先生长达六十年的经验结晶,也是日本小儿医学界的之作。全书分八章,包括了122个育儿方面的妙策良方,作者用温和恳切的言辞,让父母明白慈爱、笑脸和自信是给孩子心灵好的营养,鼓励他们用充满爱意的眼神培养孩子的温暖之心。
内藤先生倡导用爱育儿,《怎样满足婴儿的心灵》更是用爱写就。它超过了业界的各种“角度”和“立场”,用爱直抵婴儿心灵。书出版后的二十多年里,得到日本会中心小儿科部长川崎富作,国立小儿医院院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林登,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辰见敏夫,日本大学医学部小儿科教授北川照男,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等在日本拥有高社经地位的人士的大力。
作者简介
内藤寿七郎(1906-2007),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小凡科工作。被日本小儿科界誉为“育儿之神”。历任日本会医院儿科部长、爱育医院院长、日本儿科医学会会长、日中育儿研究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他将毕生精力献给儿科事业,并因此成为首位荣获史怀哲人道主义奖的日本人。
目录
*章育儿的思想准备
妊娠期要注意的事
母爱
分娩后的母
婴儿与母的肌体接触
昔日的母与的母
做好为人父母的思想准备
孩子是天赋予的
夫妻间的慰勉
父的自知之明
昔日的育儿工作
各年龄层的育儿建议
30岁初产不算高龄
单身母的育儿工作
第二章母乳
母乳喂养
母乳分泌不畅的母
把珍贵的初乳献给婴儿
如何分泌出母乳
母乳中的微量元素——锌、铜
早产儿与母乳
母乳喂养的问题
母乳的污染
婴儿的猝死
母乳喂到何时
不能提供母乳的母
第三章非母乳喂养
非母乳喂养的各种问题
尽管只喂过一次牛奶
由母乳喂养转到人工喂养
顺利地转到混合喂养
牛奶与过敏反应的因果关系
第四章婴儿的身心成长
刚出生的婴儿也能看见东西
育儿的根本在于“眼神”
通过视觉刺激,不仅培育了心灵,
大脑也会发达
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人格
婴儿始终渴望“心灵上的安定”
为了婴儿心灵上的安定
不必担心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会爱抱成癖
婴儿期*重要的是得到爱
母的笑脸能培育婴儿的心灵
胎中的婴儿与母的笑脸
婴儿的两种笑容
健康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婴儿凭着自我的感觉,一边确认一边成长
如何培养有干劲的孩子
爱嘬手指的婴儿
当嘬手指没完没了时
母的主义会使婴儿产生心理疲劳
哺乳时的态度非常重要
婴儿半夜啼哭,多半是有焦躁情绪
默默无语的“笑脸疗法”
治疗孩子半夜啼哭的药
天生就有让人费心的孩子
神经质婴儿
育儿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背驮婴儿的好处
和婴儿一起散步
给孩子独自玩耍的空间
小孩都是跟屁虫
独睡与陪睡
说话迟的孩子
关于婴儿用品的几点建议
第五章婴儿的家教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大脑
“不行”一词要慎用
婴儿撒娇哭闹的时候
如何对待七八个月的婴儿
当学习撒尿演变成“母子战争”
第六章幼儿的身心成长
着实地培养三岁幼儿的品性
要想培育好孩子,就别忘记给予真正的爱
孩子到了两岁时,开始有自己的主张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
两岁幼儿也能自我控制
谋求母爱是两岁幼儿的本能
母妊娠给孩子心灵带来的影响
幼儿两岁时的嫉妒心是自然的
优先大孩子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晚睡晚起型的幼儿在不断增多
午睡是非常必要的
三岁幼儿的叛逆行为
个体差异显著的三岁幼儿
掌握平衡的感觉
令人的坏习惯
打架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兄弟之间的打架
玩具的意义和游戏的方法
玩具的年龄
“为什么”
孩子的成长与食物和感情
孩子不愿吃早饭的时候
出现口吃的时候
虚弱体质与主观臆断
紧张情绪
来自孩子内心的危险信号
心神不安定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
业余的兴趣学习与轻松的情绪
写给送孩子上补习班的母们
不要只凭一种能力去评价孩子
男子汉气派与女孩子气质
对性的关心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
对母的依附情感
第七章幼儿的家教
以身作则比讲大道理更重要
父的作用
孩子的大脑与家教
严格的家教与温和的家教
母的说谎
孩子的说谎
体罚
对孩子进行“眼神教育”
三岁以后必须注意的事项
什么都想试一试的三岁幼儿
当孩子打扰母工作时
偏食
孩子在客人面前吵闹时
蛀牙的方法
让孩子懂得财物的来之不易
语言教育的开始
批评方法的好坏
看电视与分清界限
独生子女问题
第八章母的社会生活与育儿
有工作的母与孩子
母的人际关系与孩子
关于俯卧睡
结语
这本育儿宝典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记得刚把宝宝抱回家那会儿,看着他小小的身躯,心里充满了喜悦,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焦虑。喂奶、换尿布、哄睡……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都能让我手忙脚乱,感觉自己随时可能“翻车”。市面上那些育儿书,要么讲得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要么就是一味地灌输理论,完全不接地气。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育儿体验。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高深的理论,而是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观察宝宝的信号,如何解读他那些看似无厘头的哭闹和肢体语言。比如,书中对于“区分生理性哭泣和需求性哭泣”的描述,简直是太到位了。我以前总是瞎猜,现在学会了对照书中的描述,能更准确地判断宝宝是饿了、困了,还是只是想被抱抱。这种‘读懂’宝宝的感觉,带来的安全感,是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让我从一个手足无措的照顾者,变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自信的陪伴者。
评分我一直觉得,养孩子就像在玩一场没有说明书的闯关游戏,稍有不慎就会被扣分。尤其是到了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像火山一样喷发,而我的耐心和知识储备却总是跟不上。接触到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大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这本书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关键的“窗口期”。比如,关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书中不仅提到了要多跟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如何“高质量”地与他们互动,而不是仅仅进行单向的信息输入。我尝试着在陪孩子玩积木的时候,不再只是催促他快点搭好,而是停下来,认真地描述我看到的颜色、形状,并鼓励他自己发现新的组合方式。效果立竿见影,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而且他开始更愿意主动和我分享他的“小发现”。这本书帮我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既不过分干预,也不放任自流,而是像一个温柔的向导,适时地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成自我成长。
评分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我最大的心结就是“愧疚感”。总觉得因为工作,我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太多瞬间,总担心自己没有给予足够的“高质量陪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它没有指责父母的忙碌,而是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深度连接”方法。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高质量”,不在于陪伴的时长,而在于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那几分钟的互动中。书中关于“暂停与专注”的练习,我印象特别深刻。下班回家后,我强迫自己放下手机,花十分钟时间,完全专注于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温柔的身体接触,听他絮絮叨叨地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大事”。这十分钟的专注,胜过我心不在焉地陪他看一小时动画片。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育儿理念,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精神压力。它让我明白,做个好父母,不是要做一个全年无休的超人,而是要做一个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出现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人性化,不像有些教育书籍那样,读起来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专家,坐在你的对面,和你一起分享他这些年的观察和体会。我特别欣赏它对“规则建立”的处理方式。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或者不听话时,往往诉诸于吼叫或者惩罚,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本书却提出了“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的思路。我试着在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时,先蹲下来,用平静的语气接纳他的愤怒:“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的玩具被拿走了。” 当他的情绪被‘看见’后,他平静下来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接下来我们再讨论“如何解决玩具被抢的问题”时,他也能更容易接受我的提议。这种尊重个体情绪的教育哲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威严的裁判官,而是一个真正理解孩子的伙伴,这对于培养孩子未来的情商和自控力,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父母自身的反思有着深刻的引导作用。它没有将“问题孩子”的标签轻易地贴在孩子身上,而是鼓励父母首先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模式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当下的育儿决策的。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童年时期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那些被内化的、关于“爱”与“管教”的僵化观念。书中提到,父母的焦虑往往会通过无形的通道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行为问题的诱因之一。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稳定,学着在感到压力山大时,给自己一个“喘息期”,而不是立刻把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轻松。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育儿技巧,更是一套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自我觉察的成年人的‘成人教育’,这份收获是极其珍贵的,它帮助我重塑了自己与孩子,乃至与自己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