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儿童早教好父母家庭教育宝典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正版包邮】儿童早教好父母家庭教育宝典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瑞雪 陈素娟 著
图书标签:
  • 早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沟通
  • 儿童教育
  • 育儿
  • 好父母
  • 3岁教育
  • 正面教育
  • 情商培养
  • 儿童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天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0408625002wty
商品编码:163673875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5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新版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条形码:9787555503583

页数:256页

定价:29.80

 

【编辑推荐】

本书没有满篇的道理,只有实用的教子方法;

本书没有枯燥的说教,只会让您在愉悦中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

本书没有空洞的故事,全都在述说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的关爱。

 

【主要内容】 

当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取资讯的途径增多,不少孩子出现了生理与心理的早熟现象。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以前活泼可爱,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情绪波动大,任性,叛逆,沟通起来特费劲。本书以全新的教子理念,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清除成长烦恼,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前言】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的对话。然而,许多父母发现,他们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时常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形,原本是关心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本身的问题?多数父母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实际上,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据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了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问题和想法,首先想倾诉的是自己的朋友谈,其次是老师,再次是父母。不少父母也明显感觉到孩子“不听话”了,彼此交谈越来越难。因此,很多父母开始用教训、命令、责骂、呵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实际上,这些沟通方式都是消极的,长期如此,会让孩子封锁自己的心灵,对父母产生敌意,严重破坏亲子关系。不可否认,普天下所有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然而,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是父母在亲子沟通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书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亲子之间建立起一个快乐、愉悦的交流平台。这些技巧包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主动夸奖孩子,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有选择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效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犯错时批评有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凡此种种,都要求父母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的生活;以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基础,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接纳并体会孩子的感受及想法;对待孩子必须公平公正,坦诚开放;对孩子讲话要简明、具体和清楚,多赞扬与鼓励,少批评与责备。

父母唯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与其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目录】

第1章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1. 学会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2. 遇事要与孩子平等协商 

3. 用“建议”代替“命令” 

4. 主动向孩子敞开心扉 

5. 读懂孩子的体态语言

6. 善用晚餐时间有效沟通

7. 别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孩子

8. 对孩子说理要循循善诱 

9. 敢于向孩子道歉 

第二章  告诉孩子“你真棒”——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1. 相信孩子是好的 

2. 及时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 

3.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 

4. 引导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5. 夸奖孩子要真诚而适度 

6. 善借他人之口表扬孩子 

7. 在人多的地方夸奖孩子 

8. 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9. 鼓励孩子为梦想而努力 

第三章   怎么说孩子才肯学——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1. 只拿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比

2. 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适度 

3.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4. 宽容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5. 不让“标准答案”束缚孩子想象力

6. 引导孩子改善偏科现象

7. 让孩子学会自律 

8. 冷静面对老师的偏心 

9. 别把补习班强加给孩子 

10. 上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11. 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第四章   讲“理”让孩子心悦诚服——有效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1. 孩子顶嘴时应防止矛盾激化 

2.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3. 理性看待孩子的谎言 

4. 不要强行禁止孩子哭泣 

5. 孩子任性时可运用暂停法 

6. 不要和固执的孩子硬碰硬 

7. 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 

8. 孩子无理取闹可借力打力 

9. 批评时不伤及孩子的自尊 

10. 孩子玩游戏宜“导”不宜“堵”

第五章   告诉孩子自立才能自强——让孩子从小学会靠自己

1.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2. 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3. 请孩子帮忙而不是命令 

4.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5. 让孩子学会“自治” 

6.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7. 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 

8. 尊重孩子选择的发展道路 

第六章   孩子的隐私要谨慎地说——尊重孩子的秘密空间

1.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2. 宽容对待孩子的“早恋”

3. 学会保守孩子的秘密

4.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第七章   以爱的理由对孩子说“不”——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

1.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2. 不可纵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 及时回应孩子的求助 

4. 不要被孩子的哭闹所要挟 

5. 孩子不愿起床要坚持原则 

6. 灵活对待孩子的特殊需求 

第八章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烦心事

1. 鼓励孩子学会倾诉 

2. 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3. 冷静对待孩子的气话 

4. 引导孩子积极看待别人的嘲笑 

5. 及时安慰伤心的孩子 

6. 孩子害羞时不要过度紧张 

7. 让孩子接纳并喜欢自己 

8. 孩子沮丧时应表示坚定的支持

第九章   怎么说孩子才会知错就改——犯错是孩子的专利

1. 切忌充当孩子的保护伞 

2. 用暗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 借助幽默让孩子反思错误 

4.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5. 大声训斥不如低声细语 

6.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7. 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8. 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9. 让孩子体验“自作自受” 

10. 批评时不要给孩子扣帽子 

11. 批评孩子切忌辱骂和恐吓 

 

【试读章节】

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区分什么是对孩子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不适合的;什么是对孩子有利的,什么是对孩子不利的,于是,父母们总喜欢以一种先知先觉的态度,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当孩子破坏课堂纪律的时候,我们总是指责他的调皮;当孩子考试成绩差的时候,我们说他学习不努力;当孩子出现早恋情况的时候,我们总是非常严肃地加以制止;当孩子产生对抗情绪的时候,我们总是暴跳如雷,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切的时候,这样的“教育”产生过“多大”的教育效果呢?

假如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因破坏课堂纪律,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也许是孩子的一次不经意的行为;因考试的一次失利,而受到老师一堆的冷嘲热讽,也许是孩子的一次粗心;早恋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也许是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再加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觉……

 一天,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画自己妈妈的脸,绝大部分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妈妈画得特别漂亮、特别完整,只有一个小女孩画了一条弯弯的线。老师觉得非常奇怪,觉得小女孩是不是有问题,便在放学时告诉了她的妈妈。小女孩的妈妈也感到很困惑,便耐心地问女儿,可女儿坚持说她眼中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妈妈心里非常不解,以为孩子的智力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她蹲下来帮女儿系鞋带的时候,抬头看女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每次她抬起头时,女儿容易看到的是她的下巴,所以那一道弯弯的线就是她的下巴。孩子画出来的是真实的,而这个困惑只有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时才能找到它的答案。

曾经有位父亲说:他带孩子去逛超市的时候,孩子一步路都不愿走,非要大人用车推着他,怎么批评鼓励、教育开导都没有用!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人建议他:“请你下次去超市的时候蹲下来试试看,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结果,当他蹲下来后真的找到了答案:“当我蹲下来,以孩子的高度看超市,我觉得很缺乏安全感!货架很高,自己想要的东西都碰不到,眼前到处都是大人的腿和来往的推车,看得我眼都晕了!哎呀,真是没有想到……”

由此可见,父母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手段,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具体应怎样做呢?

1、放下自己的成见。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成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

2、与孩子交往要真诚。在与孩子交往时,不要有任何虚假成分,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了自我意识,真诚还意味着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灰心。如果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他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3、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双方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3%的时间做家长,97%的时间做朋友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其他参考信息
作者: 陈素娟 开本: 16开
定价: 29 页数: 295
博库价: 23.2 【80折】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号: 9787564053239 印刷时间: 2012-01-01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编辑推荐
教孩子没那么累!关键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3岁的孩子,到底面临哪些成长关键点——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从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内容提要
中国的家长总是辛苦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期,而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在3岁的时候教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由陈素娟编著。
作者简介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家教理论专家,儿童心理专栏作家。

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心理学辅导三元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她极力主张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关键期教育,深受家长的认同和欢迎。
目录
CHAPTER 01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家里有个"小魔头"/002
保持理性的客观,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005
让孩子知道哭闹不能左右任何事/009
让"不要"远离你/012
你建议,他(她)选择/015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019
主动示弱,满足孩子的成长欲/023
冲动是魔鬼,别和孩子较劲/027
换个角度,想想孩子为什么要反抗/030
自我意识越强的孩子反抗性越强/033
孩子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坏事/036
夸奖是世界上美的语言/040
CHAPTER 02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尊重和关爱孩子假想中的朋友/044
引导协作游戏,但要掌握时间/047
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展新朋友/050
创设情境,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053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056
巧妙教育孩子成为有礼貌的小标兵/059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当众批评孩子/063
对孩子表现出的分享品质表示赞赏/066
鼓励孩子利用合作而非冲突解决问题/069
孩子之间的矛盾由他们自己去解决/072
注意孩子有了初的性别区分感/076
你的鼓励与信任是好的亲子调和剂/080
CHAPTER 03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呵护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084
孩子越爱提问,表明他们对生活越是用心/088
拆坏的东西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092
切勿错过学习语言的时期/095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养观察力/099
让孩子亲自触摸或体验,增强感受力/103
引导孩子进行动作练习,提升运动智能/107
复述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会令你惊奇/111
利用比较游戏,学习区分各种不同/114
排一排,数一数,建立基本数的概念/118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多元智能开发/121
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睡觉也能长智慧/125
CHAPTER 04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重知识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130
孩子笨手笨脚的时候要忍住不帮忙/134
过度保护会伤害孩子的自尊/137
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140
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143
给孩子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146
给孩子机会,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干/149
少设置条条框框,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152
面对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156
"逼"着孩子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159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励他去做/162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165
CHAPTER 05 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从玩乐中开发智慧/170
不要过严斥责孩子出格但未出原则底线的行为/173
对由于探索发生的伤害或破坏要淡化处理/176
别将孩子看得太紧,给孩子机会自由探索/180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进行多项感官的体验/184
发现孩子的探索欲望时,给予及时的鼓励/187
把学习演变成游戏,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190
发起互动主题,引导孩子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究/193
及时发现学习难点,只给予必要的帮助/196
百闻不如一见,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见识/199
及时发现孩子的独特潜能或兴趣,并予以特别关注/202
CHAPTER 06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206
别以你的想法衡量孩子,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21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只是配角/214
不和其他孩子横着比,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218
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222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226
要想让孩子尊重他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230
乐于享受孩子给予你的感动和惊喜,培养孩子的生活热情/234
孩子应担的责任要让他去承担,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美德/237
犯错和失败不是无能,保护孩子勇于尝试的勇气/240
绝不强迫孩子盲从,打破对孩子的粗暴/243
孩子的个性要慢慢发掘、慢慢培养,不要急于一时/247
CHAPTER 07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对孩子越苛求,你会越失望/252
少用命令,多用指导/255
制定规矩必须要结合孩子的能力/259
建立基本是非观,培养孩子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263
事情做错了,必然有后果/266
行为有偏差,一定要纠正/269
冲动是魔鬼,引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273
诱惑无处不在,让孩子了解诱惑背后的陷阱/276
巧妙地延迟满足,有助孩子控制欲望/280
绝不纵容孩子,不应该得到的一定不要给/284
遇到难题不退缩,让孩子体验坚持不懈的成就感/287
原则面前家长态度坚决一致,不让孩子有空可钻/290
家长时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觉性/293
精 彩 页
家里有个"小魔头" 我们常听到年轻的妈妈抱怨,孩子到了两岁多,越来越不好带了。自家的孩子就像是"大闹天宫"的"小魔头",孩子只要不睡觉,就会天上地下的又跳又蹦。不是骑个小板凳当火车开,就是爬到沙发底下去找不知什么时候丢进去的玩具,要不就爬到爷爷或爸爸的背上,把他们当马骑:再有可能就是用彩笔把雪白的墙涂花,拿着CD盘反复地插进CD机里,直到把盘划花;家里的水池子是他们的爱,经常弄得满地是水,浑身透湿;阳台上爷爷种的花可遭了殃,经常被小家伙揪片叶子、掐朵花,爷爷奶奶一批评,他们还不服气,反而偷偷地掐得更多。给孩子洗手、洗脸,如果他不想洗,就给他洗不成,如果硬要给洗,他就咬他自己的手;自己做了"坏"事,还不让别人说,一说要么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要么就大声说"不"来反抗。 我们经常纳闷,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是什么让孩子成了"小魔头" 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会发现自己同周围的世界是分离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悄无声息地萌发,他们开始脱离父母的掌控,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孩子的自主运用能力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他们身心发展的趋势迅速上升。当他们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后,他们就开始挣脱父母的怀抱,憧憬着独"闯"天下。他们的好奇心也越随之越发的强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偏爱和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不愿受父母的约束和控制。随之而来的,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日益增多,他们一刻不停地形成自己,排除他物,大声地说出"不",告诉别人"这是我的",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们想尝试很多东西,他们反抗着父母和大人的看管,独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认为"幼儿不宜"的角落。在我们大人看来他们就是在搞"破坏"。 ◎用爱和宽容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孩子满屋乱跑,到处"探索",我们很多年轻的父母本能的反应就是要保护孩子,限制他们的行为,用好话或好东西诱惑孩子,企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的甚至大声地训斥或用武力"征服"孩子。父母可能不清楚,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我们强行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其实这是在"奴役"孩子。孩子可能变乖了、安静了,但是,我们却可能亲手"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或牛顿。 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给予充分的自由,或许孩子在我们的爱和包容之下,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爱孩子,就是给他们"当家做主"的机会,认同他们的行为,宽容他们的探索活动。比如,孩子要把新买的玩具跑车拆掉,我们一般会疼惜玩具,把玩具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当你看了这本书后,就应该明白,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比起来,一个玩具汽车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 ◎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如果我们家的"小魔头"的做法是合理的,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可能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到了,我们就有必要给孩子准备好画纸和画笔,或者把画纸贴到墙上,鼓励孩子在纸上画。 如果"小魔头"的行为预示着他们可能有危险,我们也应该避免当面斥责,因为孩子听不进反面的话,他们会用反抗或者报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孩子喜欢摆弄刀具一类的东西,我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打开电视看他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带他出去玩儿,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水壶,或者燃气灶的火,我们可以拿着他的手靠近,当他感到烫时,就会停止这些行为了。 有些"小魔头"很会搞恶作剧,他会一边做"坏"事,一边观察我们的反应,然后等着大人发作,他就会乐得边跑边逗大人。这时候,我们只要当做什么都没看见,他们就会觉得没趣,停止这些破坏行为。 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说"不"。当孩子的行为确实存在很大的危险或者会影响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不",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遵从。但说"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特别提醒: 中国有句俗话叫"3岁看大",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也是今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宽容地对待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尽量采用温和的方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一旦我们约束过多,就会限制孩子的正常发展,将来可能会使他形成自卑退缩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会让孩子形成目中无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 P2-4


用户评价

评分

垃圾东西骗人的

评分

非常好,速度很快喔!

评分

满意,很好的一本书,受益匪浅,多多学习

评分

刚刚收到 有时间读一下

评分

质量还行,下次再买,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蛮好的

评分

孩子出不出众从育儿开始。

评分

刚刚收到 有时间读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