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约翰?戈特曼//琼?德克莱尔 著作 付瑞娟 译者 定 价:46.9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01日 页 数:227 装 帧:平装 ISBN:9787213055416 ●主编的话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从父母自身做起
●推荐序 一个艰难的时代:关于孩子与父母
●引言 成功育儿并不难
●部分 高情商教养基石
●第1章 情绪管理训练
●――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
●相比其他孩子,高情商孩子更健康、有着更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和朋友相处得更好,更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少使用暴力;在艰难的时刻,他们更懂得安慰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回归原有的生活。总而言之,他们的情商更高。
●第2章 评估你的教养方式
●――4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
●要想成为更好的父母,家长必须先审视自己。你将看到4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及对每种教养方式的详细描述。你也将读到,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忽视型父母|压抑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测试】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第二部分 情绪管理训练
●第3章 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
●――问题解决的开始
●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尽力不去批评他们,不漠视他们的感受,不试着把他们从自己的情绪中转移出来,他们就会允许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我们分享观点。当生活中出现冲突时,孩子会和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难题。
●觉察情绪|抓住时机|倾听与认可|说出你的情绪|解决问题
●【测试】你的情绪感知能力如何?
●第4章 情绪管理训练的策略
●――让情绪表达更有效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儿童情绪管理系列/心教育经典译丛》是一本“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有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指导父母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实战手册,告诉父母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该如何进行沟通?如何教孩子更有效的处理问题,建立健康、稳固的人际关系?如何成为孩子的情绪导师?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儿童情绪管理系列/心教育经典译丛》是一本培养父母教育素质的指南,每位父母都能从中受益。戈特曼博士通过一项历时20年、119个家庭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心理学调查,洞察了4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情商的长期影响,了解到0岁到青春期孩子教养的本质。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主编推荐:本书优选的魅力在于论证的严密性、案例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是值得天下父母和教师用心来读的好书。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专文推荐:约翰? 戈特曼给我们提供了有科等 靠前章 情绪管理训练
――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
当黛安娜哄3岁的儿子乔舒亚穿外套的时候,她已经快要迟到了。上班前,她需要先把儿子送到托儿所。在一顿仓促的早餐和一场关于穿哪双鞋的争执后,乔舒亚的情绪也很紧张。他并不在乎妈妈1小时后要参加一个会议。乔舒亚告诉妈妈,他只想待在家里玩。当被告知这个想法不可能时,他感到伤心、生气,一屁股坐到地板上,开始放声大哭。
在保姆到来前5分钟,7岁的埃米丽哭着找爸妈,喊着:“把我留给一个陌生人照看,这不公平!”爸爸向她解释道:“埃米丽,这个保姆是妈一位好朋友。而且,爸妈想看的这场音乐会已经拖了很久了。”“我还是不想让你们走。”埃等
《倾听成长的声音:陪伴孩子走向情绪丰盈的秘密》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最深处的表达,往往通过情绪流淌而出。孩子们的笑声,是阳光穿透云层的喜悦;他们的眼泪,是未被理解的呼唤;他们的愤怒,是自我边界被侵犯时的呐喊;他们的沮丧,是探索世界时遭遇挫折的沮丧。然而,在成长的喧嚣中,我们常常忙于教会孩子知识、技能,却忽略了引导他们认识、理解、接纳并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倾听成长的声音》并非一本关于“如何让孩子不再哭闹”的速成手册,也不是一本灌输“正确”情绪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场深情的对话,一幅细腻的画卷,描绘着父母与孩子共同踏上情绪探索之旅的每一个脚印。这本书,旨在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充满智慧与关怀的指南,帮助他们在纷繁的生活中,拨开迷雾,真正“看见”孩子内心深处的情绪世界,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从而为孩子一生打下坚实的情绪基石。 洞察孩子情绪的温度:从“不懂”到“懂得”的飞跃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事”、“太敏感”、“脾气大”,这些评判背后,往往是我们未能真正理解孩子情绪的根源。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那些隐藏在行为之下的声音。 情绪的语言:破译孩子的信号密码。 孩子们无法用成熟的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的情绪就像一种加密的语言,需要我们耐心去破译。本书将详细解读不同年龄段孩子常见情绪的信号,例如:婴幼儿的哭闹可能并非仅仅是饥饿或尿布,也可能是寻求安抚、表达不适;学龄前儿童的突如其来发脾气,或许是规则理解的模糊、期望未被满足,或是游戏被打断的沮丧;青少年时期情绪的剧烈波动,更多源于生理变化、自我认同的探索、社交压力的影响,以及对独立性的渴望。我们将学习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号,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变化,从而更精准地捕捉他们此刻的感受。 情绪的根源:挖掘隐藏的“为什么”。 情绪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本书将深入剖析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某种情绪的潜在原因,包括:生理需求(饥饿、疲劳、不适)、安全感需求(被关注、被拥抱、被理解)、归属感需求(与父母、同伴建立连接)、掌控感需求(对事物有一定的影响力)、成就感需求(实现目标、获得认可)等。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对孩子情绪形成的影响。理解了这些根源,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管理。 情绪的类型:认识喜怒哀乐的普遍性。 孩子的情绪世界如同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本书将帮助家长区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情绪,例如: 积极情绪: 快乐、喜悦、好奇、兴奋、平静、满足、爱。这些情绪是孩子成长的润滑剂,是他们探索世界、建立自信的动力。 消极情绪: 愤怒、悲伤、恐惧、焦虑、嫉妒、失望、沮丧。这些情绪虽然令人不适,却是孩子面对挑战、学习适应的重要信号。我们不会去“消除”这些情绪,而是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地体验和表达。 复杂情绪: 混合了多种情绪体验,例如,一个人可能既感到高兴又有些许的紧张,或者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对未来的担忧。理解这些复杂情绪,对于帮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多重挑战至关重要。 搭建情绪的桥梁:从“对抗”到“陪伴”的转变 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爆发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采取对抗、压制的方式。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压抑和扭曲。《倾听成长的声音》强调的是一种“陪伴式”的情绪教育,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建立一座理解与支持的情绪桥梁。 “看见”与“回应”:安抚孩子躁动的心。 当孩子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时,最需要的不是说教和批评,而是被“看见”和“回应”。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回应。 命名情绪: 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的积木被推倒了。”“你看起来很难过,是不是因为今天没有和小伙伴一起玩?” 验证感受: 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接纳的。“你感到失望是很正常的,因为你非常期待这次活动。”“你觉得害怕也很正常,这个声音确实有点吓人。” 提供支持: 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提供身体上的安抚(拥抱、轻拍)和情感上的支持。“爸爸妈妈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 情绪的“容器”:为孩子提供安全的表达空间。 情绪就像水,需要有安全的容器来承载,而不是被强行堵塞。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用担心被评判或拒绝。 倾听技巧: 学习积极倾听,包括保持眼神接触、适时点头、复述对方的话语,以及避免打断和急于给出建议。 “允许”与“界限”的平衡: 在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同时,也要设定清晰的界限,教导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例如,打人、破坏物品)。 安全的情绪释放方式: 引导孩子采用健康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如深呼吸、画画、写日记、运动、找人倾诉等。 情绪的“接纳”:学会与不愉快的情绪共处。 并非所有情绪都需要立即“解决”,很多时候,接纳和体验才是疗愈的开始。本书将帮助家长理解,孩子需要学习如何与各种情绪共处,包括那些令人不适的。 “情绪不是好坏”的认知: 帮助孩子认识到,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应对和处理。 体验情绪的价值: 引导孩子理解,悲伤可以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愤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恐惧可以让我们保持警惕。 耐心与等待: 有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耐心等待,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流淌和消退。 赋能孩子的未来:情绪智慧的终身滋养 情商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能力。本书将专注于如何赋能孩子,让他们具备终身受益的情绪管理智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社交、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绪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内在地图。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方法,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词汇积累: 通过故事、游戏、图画等方式,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绪日记/情绪记录: 引导孩子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触发事件以及当时的感受,从中发现规律。 身体感受与情绪的连接: 引导孩子注意情绪在身体上的表现,例如,生气时心跳加速,紧张时肚子不舒服。 情绪的“自我调节”:成为情绪的小主人。 当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后,下一步就是学习如何调节它们,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暂停与反思: 学习在情绪激动时按下“暂停键”,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思考。 积极的自我对话: 引导孩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自己对话,例如,“我可以做到”,“这次失败不代表我永远失败”。 问题解决策略: 教导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平复情绪。 放松与恢复技巧: 学习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巧,帮助孩子在压力下保持平静。 情绪的“社交智慧”:理解他人,建立连接。 情绪不仅仅关乎个体,更关乎与他人的互动。本书将强调情绪的社交维度,帮助孩子提升与他人共情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同理心培养: 通过换位思考,鼓励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 倾听与沟通技巧: 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化解冲突,建立良好的关系。 合作与分享: 在合作游戏中,体验分享和互助带来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 处理冲突的艺术: 教导孩子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情绪的“积极导向”:发现生活中的阳光。 情绪管理并非仅仅是控制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感恩练习: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对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目标设定与坚持: 帮助孩子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 韧性培养: 引导孩子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从失败中学习,并重新站起来。 写在最后:一份爱的邀约 《倾听成长的声音》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对孩子未来深切的期许。在阅读的过程中,您会发现,情绪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个充满爱、耐心与智慧的持续过程。它需要我们放下成年人的傲慢与评判,以一颗纯粹的心,去陪伴孩子,去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去点亮他们情绪世界的每一束光。 当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的情绪共舞,我们就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强大、情感丰盈的大门。他们将不再是情绪的奴隶,而是情绪的主人,能够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也能够热情地拥抱生活中的阳光。这,或许就是我们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