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家庭教育育儿书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家庭教育育儿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著,肯伯利·安·蔻 绘,安燕玲 译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亲子沟通
  • 育儿
  • 儿童心理
  • 有效沟通
  • 倾听
  • 说服技巧
  • 行为指导
  • 5周年修订版
  • 珍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15548
商品编码:102693652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
  •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译者:安燕玲|绘画:(美)肯伯利·安·蔻
  • 定价:36
  • 出版社:中央编译
  • ISBN号:978751171554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3-01
  • 印刷时间:201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34
  • 字数:1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内容提要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 都愿意把*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 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 5周年修订珍藏版)》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 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 。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 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 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 ,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 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作者从六个方面 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 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 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 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 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139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
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
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
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177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愿意为自己设立较
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
到的拒*。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
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205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
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
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231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240
1.多年以后/24l
I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245
II孩子们的“母语”/257
III读者来信/263
2.30周年纪念版感言/275
3.下一代的成长乔安娜-法伯,276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318
附录1 译者深入解读/320
与孩子沟通的五宗“*”安燕玲/320
附录2 这本书来到中国的美丽故事/327
做了一次煽动翅膀的蝴蝶海文颖/327
一本书带给我的成长与感动郑懿/330



《沟通的艺术:化解代沟,建立深层亲子联结》 引言 在现代家庭中,亲子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情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然而,许多父母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如何耐心教导,孩子似乎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或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发现孩子越来越沉默,甚至产生隔阂。这种沟通的“失语”现象,不仅让父母倍感挫败,更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模式。 《沟通的艺术:化解代沟,建立深层亲子联结》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普遍挑战而诞生的。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而是一套深入探索亲子沟通本质、提供实用策略的系统性读物。它旨在帮助家长们理解沟通障碍的根源,掌握有效倾听和表达的技巧,从而在家庭内部构建起理解、尊重与信任的桥梁,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成长的契机。 第一部分:理解沟通的迷思与误区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是沟通障碍的起点。本书将首先剖析这些“无效沟通”的典型表现,帮助读者识别自身行为中可能存在的盲点。 “我说的都是为了你好”的陷阱: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出发点是爱,就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接受一切。然而,这种“爱的绑架”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独立性,反而可能引发逆反心理。本书将探讨,如何将“为你好”转化为真正尊重孩子意愿和感受的沟通方式。 指令式沟通与说教的失效: 直接的命令、严厉的批评、无穷无尽的说教,是许多家庭中最常见的沟通模式。然而,当孩子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时,他们的主动性、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受到抑制。我们将分析为什么这种沟通方式效果甚微,并提供替代方案。 情感的失控与冲动表达: 在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或挑战时,父母的情绪很容易失控,导致言语过激、吼叫甚至体罚。这种缺乏控制的情感表达,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破坏亲子关系。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管理情绪,进行平和而有效的沟通。 忽视非语言信号的解读: 沟通并非仅仅是语言的传递,孩子的肢体语言、表情、语气中蕴含的信息同样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他们的需求、恐惧或不安。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敏锐地捕捉并解读这些非语言信号,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堵不如疏”的沟通哲学: 很多父母习惯于“堵”——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禁止他们的好奇心,压抑他们的情绪。然而,真正的沟通艺术在于“疏”——引导、理解和支持。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 第二部分:聆听的艺术——听懂孩子真正的声音 倾听是沟通中最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倾听并非只是听到对方说话,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需求和意图。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听懂孩子”,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倾听技巧。 全神贯注的倾听: 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孩子腾出专注的倾听时间?本书将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同理心的倾听: 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困境。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同理心,从而建立起深层的情感连接。 积极的回应与确认: 如何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你听懂了他们?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反馈性倾听”、“澄清式提问”等技巧,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并表达理解。 倾听潜藏的需求: 孩子的不当行为往往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信号。本书将引导读者通过倾听,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例如被关注、被理解、安全感等,并提供相应的回应策略。 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倾听: 当孩子感到愤怒、沮丧、失望时,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非指责和否定。本书将教授家长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倾听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第三部分:表达的智慧——让孩子愿意听你说 在理解了如何倾听之后,如何有效地表达,让孩子愿意接受并理解,是沟通的另一大关键。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让孩子愿意听你说”的策略。 清晰、简洁的表达: 避免使用过多的成人化语言或抽象的概念,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尊重的语言和态度: 即使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也要保持尊重的态度。本书将讲解如何避免带有评判、指责或命令色彩的语言,采用更具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我”信息的运用: 如何用“我”开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用“你”开头,进行指责?我们将学习“我”信息的表达技巧,减少孩子的防御心理。 提供选择与解决方案: 避免生硬的拒绝,而是引导孩子思考,提供可行的选择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故事与运用比喻: 许多道理,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形象的比喻,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本书将分享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让说教变得有趣而富有启发性。 积极的鼓励与肯定: 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积极的语言激励他们。这将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平静中沟通: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进行沟通,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或疲惫时进行重要谈话。本书将强调创造一个有利于沟通的氛围。 第四部分:建立深层亲子联结的实用策略 《沟通的艺术》不仅在于技巧的掌握,更在于通过这些技巧,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牢固的情感联结。 共同解决问题的沟通模式: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表达,并邀请他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这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化解冲突的艺术: 冲突在家庭中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地化解。本书将提供处理亲子冲突的有效策略,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机会。 建立家庭规则与界限的沟通: 如何以尊重和协商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确保规则得到执行?我们将学习如何清晰地传达期望,并与孩子一起承担责任。 鼓励孩子独立与自主的沟通: 适当地放手,给予孩子尝试和犯错的空间,并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引导。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维护与修复亲子关系: 即使出现误解和矛盾,也要积极主动地去修复。本书将强调真诚的道歉、理解与包容在维护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将沟通融入日常: 亲子沟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书将提供将有效沟通融入日常生活的具体建议,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 结语 《沟通的艺术:化解代沟,建立深层亲子联结》是一本献给所有渴望与孩子建立更美好关系的父母的实用工具书。它超越了单一的育儿理论,回归到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层面,教授家长如何以尊重、理解和爱为基础,与孩子建立起持久而深厚的联结。通过掌握书中的沟通智慧,父母将不再感到无助和挫败,而能自信地引领孩子走向独立、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共同谱写和谐美好的家庭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修订版相比旧版,增添了许多针对现代家庭环境的新思考,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如今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和面临的挑战与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很多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已经失效了。这本书显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它没有回避数字时代的沟通障碍,反而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屏幕和信息洪流中,为亲子关系留出真正的“空隙”。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冲突解决中的合作精神”的探讨。它强调的不是父母是最终决策者,而是引导孩子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去。比如,关于晚睡的问题,我以前是直接下命令,现在我尝试让他提出他的“理想时间表”,然后我们一起找到一个折中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个过程虽然比直接命令耗时,但孩子最终执行的意愿和自觉性高出太多了。这种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来共同商议的态度,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家庭中的主人翁意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发号施令者”转变为一个“沟通协调者”,这对培养孩子未来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评分

作为一个工作压力巨大的职场妈妈,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碎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效沟通”。我总觉得我跟孩子说话,他不是在听,就是在敷衍,而我自己的语气也常常因为疲惫而变得尖锐,事后又无比后悔。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高质量的在场感”。它不是说你必须24小时围着孩子转,而是强调在有限的互动时间里,如何做到心神合一。书里描述的“暂停”技巧,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过去常常在孩子开口时,脑子里就已经组织好了反驳或者说教的台词,根本没给孩子完整的表达空间。实践了书中的一些小练习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真正去看孩子的眼睛,去感受他此刻的情绪状态。我发现,当我真正愿意慢下来的时候,孩子反而不再那么急躁地想要打断我。他感受到被重视了,自然也就愿意听我说。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练习和自我觉察。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务实,它不给你画大饼,而是告诉你,改变从你自己的一个微小习惯开始,然后连锁反应就会发生。它让我明白了,育儿的智慧,很多时候藏在对日常细节的深度观察和温柔回应之中。

评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挺“开明”的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比较尊重,但这本书彻底戳破了我的自以为是。它让我意识到,口头上的“尊重”和行动上的“尊重”是两码事。书中对“倾听的层次”划分得极其精准,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时候停留在最表层的“听见声音”阶段,而对孩子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的情感需求,是完全错过了。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情绪命名”的部分。以前孩子哭闹,我第一反应是赶紧制止,觉得这样很丢脸或者影响效率。现在我学会了先帮他把情绪说出来:“你是不是因为玩具被拿走所以很生气?”奇妙的是,一旦情绪被精准地捕捉并说出,孩子反而能更快地平静下来,然后才愿意听我接下来的解决方案。这简直像是一种魔法,但其实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情绪不被看见,行动就会失控。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但绝不枯燥,它用大量生动的对话实例,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日常可以操作的步骤,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读物,而是一本实操手册。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育儿宝典”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大同小异,讲的都是些空泛的理论,真正落地到日常生活中根本使不上劲。然而,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内心温暖的长辈在跟你 মৃদু谈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沟通技巧时的细腻之处,比如,她会深入剖析孩子语言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不听话”上。书中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我的实际经历,让我有种“对对对,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强烈共鸣。读完第一遍后,我立刻尝试运用书里提到的几种“倾听”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我发现,当我真正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急躁,去捕捉孩子情绪的微小波动时,他们似乎也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这种从“管教”到“引导”的思维转变,对我来说是革命性的。那种因为孩子不再紧闭心门而带来的轻松感和亲密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让孩子立刻服从,而在于帮助父母重建与孩子之间那种健康、相互尊重的对话桥梁。

评分

坦白讲,我拿到这本书时,期望值并不高,毕竟市面上关于沟通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但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到惊喜,它没有陷入那种过于理想化的鸡汤叙事,而是非常扎实地探讨了“有效对话”背后的心理机制。书中对于父母自身沟通模式的剖析尤其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指责孩子不会表达,其实是自己先竖起了高墙。我曾经是那种“你只要听话就好,不用解释”的典型家长,这本书像一记警钟,让我反思自己过去是如何无意识地压制了孩子的表达欲。它提供的方法论不是一板一眼的公式,而是更像一套“心法”,强调的是父母心态的转变——从“我想让你怎样”到“我想了解你为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让我在面对孩子情绪爆发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慈悲。读完后,我感觉我跟孩子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变薄了,沟通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成了双向的流动。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长的工具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倾听世界,也让我更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我的孩子。

评分

书不错值得有宝宝的爸爸妈妈学习学习

评分

儿子很喜欢,质量也不错。

评分

朋友推荐买的,果然非常受益

评分

很不错,以后还会卖,给卖家大大的赞赞赞赞,哈哈哈哈

评分

学会如何交流的一本书,不止对与孩子交流有效。

评分

这本书值得每个看护孩子的家长、老师读一读

评分

非常好的育儿经典!适合中国父母!

评分

娃娃觉得不错,娃娃喜欢的就是好的!

评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