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标准农田建设理论与技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农田基本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阐明了高标准农田的具体含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及建设区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田间工程建设、灌排系统的优化布局、适宜水面率三方面指出了其建设的主要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1.2 高标准农田的含义
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建设区域
1.4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概况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 田间工程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2.1 田间工程规划布局
2.2 土地平整工程
2.3 田块规划设计
2.4 田问灌排工程
2.5 田间道路配置
2.6 农田防护林配置
第3章 灌排系统的优化布局
3.1 问题的提出
3.2 灌溉工程优化布局
3.3 田间排水工程的优化布局
3.4 沟渠防护结构的适宜形式
3.5 渠道适宜衬砌率的研究
第4章 适宜水面率的研究
4.1 适宜水面率
4.2 产汇流与需水容量分析
4.3 水面率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连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建设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不断凸显,局部地区存在耕地减少过多或开垦过多的现象。如何保护好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在永久基本农田区,特别是在粮食功能区以及主要农产品保护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已变得更加迫切。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由于对土地资源属性认识程度不深,加之之前深受“增长即发展”观念的影响,我国土地管理长期以来偏重土地资源数量管理,而忽视质量、生态管理。因此,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多措并举、管护并重,全力推进“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切实保证18亿亩耕地“总量不少、用途不变、质量不降”,意义重大。
高标准农田建设理论与技术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