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四十年心血力作
马勇、汪朝光联袂推荐
生动客观表现蒋介石的一生:青年革命,抗战有功,民主有误,建国不力,台湾反思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
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的巨著,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大量引用蒋介石日记,选择、甄别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台湾公布的档案,再现蒋介石早年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访问苏联、组织抗战、治理台湾等历史细节。作者从近代国家独立、民族统一、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的蒋介石重新认识、重新评判,不仅仅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内心世界,还结合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客观、丰满的蒋介石。
本书可读,可靠,可信,更难得的是它带领读者一起思考:蒋介石是不是妖魔,是不是圣人?
编辑推荐:
★蒋介石早年参加证券交易,是投机冒险家还是现实主义者?
本书首次利用第二历史档案馆关于陈果夫、张静江的资料,还原事实真相。
★1923年,蒋介石受孙中山之命访问苏俄,此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命?
本书利用公布的共产国际、马林的档案,首次披露细节与真实目的。
★蒋介石坚持北伐,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
蒋介石主持北伐,统一国家,结束北洋军阀的混乱,意义深远!
★抗日战争,蒋介石到底是不是不抵抗?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蒋介石坚持抗战,积极主动布局战役,组织战区游击战,本书用大量事实和材料说话!
★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仅仅是因个性差异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除了战略指挥上的分歧,背后还隐含着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角逐。
★台湾经济腾飞,走向现代化民主化道路,蒋介石有无功绩?
败退台湾,蒋介石痛定思痛,沉痛反省,主抓经济建设,将一隅之地提升为“亚洲四小龙”,为后来的台湾民主化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汪朝光、马勇联袂推荐:“他们几十年前出版的《蒋介石传稿》史料丰富,评述客观,影响至巨。现在他们根据新出史料扩大重写,规模宏大,叙事详尽公正,一定会对蒋介石、民国史研究有极大推动。”
专家推荐语:
蒋介石传记的力作,民国史风云的再现!
从蒋介石看20世纪中国,历史在这里重现!
——汪朝光
蒋介石抗战有功,民主有误,建国不力。但他到了台湾痛定思痛,沉痛反省,将一隅之地提升为“亚洲四小龙”,为后来的台湾民主化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人民,就是历史。只要做过贡献,不论生前死后受过怎样委屈,历史老人迟早都会给予公平评估。
严如平、郑则民两位老先生是我素来敬仰的前辈学者,他们几十年前出版的《蒋介石传稿》史料丰富,评述客观,影响至巨。现在他们根据新出史料扩大重写,规模宏大,叙事详尽公正,一定会对蒋介石、民国史研究有极大推动,值得庆贺,更值得期待。
——马勇
第一章 早年家世与学业 …………………………………………… (1)
一、出生在浙东山村 ………………………………………………… (1)
二、早年家世及家境 ………………………………………………… (3)
三、塾馆门生,寒窗十年……………………………………………… (8)
四、少年娶妻,相伴求学 …………………………………………… (10)
第二章 学军与参加辛亥革命 …………………………………… (15)
一、首次赴日彷徨探索……………………………………………… (15)
二、东渡学军………………………………………………………… (17)
三、结交陈其美 加入同盟会……………………………………… (20)
四、投入光复沪杭之役……………………………………………… (23)
五、刺杀陶成章……………………………………………………… (27)
六、逃匿日本办《军声》……………………………………………… (32)
第三章 在反袁护法期间 ………………………………………… (35)
一、投身“二次革命”………………………………………………… (35)
二、策划肇和舰起义………………………………………………… (38)
三、在护国战争中…………………………………………………… (41)
四、粤海护侍孙中山………………………………………………… (43)
五、交易所的经历…………………………………………………… (52)
六、婚姻家庭的变异………………………………………………… (57)
第四章 出访苏俄办学黄埔 ……………………………………… (63)
一、参佐大元帅府军务……………………………………………… (63)
二、奉派出访苏俄…………………………………………………… (68)
三、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77)
四、形成黄埔系……………………………………………………… (83)
第五章 掌握广东军政实权 ……………………………………… (88)
一、东征讨伐陈炯明………………………………………………… (88)
二、处理廖案担负重责……………………………………………… (96)
三、制造中山舰事件 ……………………………………………… (102)
四、出任国民党主席 ……………………………………………… (109)
第六章 统率大军出师北伐 ……………………………………… (111)
一、制定北伐方案 ………………………………………………… (111)
二、挥师北伐 ……………………………………………………… (115)
三、进据南昌 ……………………………………………………… (121)
四、迁都之争 ……………………………………………………… (124)
五、权力受到限制 ………………………………………………… (127)
第七章 建立国民党政权 ………………………………………… (130)
一、急剧转变政策 ………………………………………………… (130)
二、发动清党反共政变 …………………………………………… (138)
三、在南京另立中央 ……………………………………………… (150)
四、在反共中宁汉合流 …………………………………………… (159)
第八章 主政南京国民政府 ……………………………………… (171)
一、以退为进的下野 ……………………………………………… (171)
二、与宋美龄结缡 ………………………………………………… (180)
三、掌握党政军大权 ……………………………………………… (184)
四、完成二次北伐 ………………………………………………… (187)
五、东北易帜 ……………………………………………………… (194)
六、开始实施训政 ………………………………………………… (196)
七、新的外交政策 ………………………………………………… (199)
第九章 与各派系的角逐 ………………………………………… (205)
一、编遣会议和征讨桂系 ………………………………………… (205)
二、击垮冯阎军事实力派 ………………………………………… (209)
三、“扩大会议”的召开与消亡 …………………………………… (217)
四、“约法”之争与“非常会议” …………………………………… (218)
五、第二次下野 …………………………………………………… (226)
第十章 “安内”与“剿共”………………………………………… (229)
一、对中央苏区连续三次的“围剿” ……………………………… (229)
二、对鄂豫皖等苏区的“围剿” …………………………………… (235)
三、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 …………………………………… (237)
四、百万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241)
五、福建事变的处置 ……………………………………………… (246)
六、两广事变的处置 ……………………………………………… (255)
第十一章 训政时期的内政 ……………………………………… (265)
一、国家资本经济的发展 ………………………………………… (265)
二、两支特务组织 ………………………………………………… (279)
三、实施保甲制度 ………………………………………………… (288)
四、进行文化“围剿” ……………………………………………… (292)
五、推行新生活运动 ……………………………………………… (298)
第十二章 对日政策的失误 ……………………………………… (308)
一、对日本侵略的“隐忍自重” …………………………………… (308)
二、“九一八”事变的处置 ………………………………………… (312)
三、淞沪抗战的寄望交涉 ………………………………………… (320)
四、与汪精卫联手对日妥协 ……………………………………… (324)
五、对抗日军民的压服 …………………………………………… (329)
六、“中日亲善”的幻梦 …………………………………………… (332)
七、“华北事变”面前步步退让 …………………………………… (335)
第十三章 向联共抗日转变 ……………………………………… (344)
一、生死存亡面前的抉择 ………………………………………… (344)
二、开始抵制日本的欺凌 ………………………………………… (347)
三、着手抗战的各项准备 ………………………………………… (351)
四、探求调整国共关系 …………………………………………… (353)
五、“军事解决红军”方案的落空 ………………………………… (357)
六、接受张杨兵谏停止内战 ……………………………………… (360)
七、与中共谈判两党合作 ………………………………………… (366)
第十四章 全面抗战的战略政略………………………………… (371)
一、应对日本大举侵华之严峻形势 ……………………………… (371)
二、抵制谋和主张,宣示抗战决心………………………………… (376)
三、顺应民心实行国共合作 ……………………………………… (381)
四、争取国际调停,坚持民族立场………………………………… (385)
五、陶德曼调停的周折 …………………………………………… (390)
六、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396)
第十五章 全力指挥抗御侵华日军 …………………………… (400)
一、确定“持久消耗”的作战方针 ………………………………… (400)
二、指挥正面战场第一仗 ………………………………………… (403)
三、南京保卫战的惨烈结局 ……………………………………… (412)
四、遥控华北抗日战场 …………………………………………… (416)
五、支持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 (419)
六、坐镇武汉指挥保卫战 ………………………………………… (424)
第十六章 抗战相持阶段的战略政略 ………………………… (430)
一、部署继续抗战,坚持与敌相持………………………………… (430)
二、抵制汪精卫的投降活动 ……………………………………… (434)
三、强化国民党统治,力图限共溶共……………………………… (443)
四、国共军事摩擦酿成皖南事变 ………………………………… (449)
五、期望美英援助的国际活动 …………………………………… (451)
六、组织正面战场抗御日军 ……………………………………… (454)
七、《中国之命运》与新的反共声浪 ……………………………… (459)
八、抗御日军的相持战略 ………………………………………… (462)
九、正面战场的艰难撑持 ………………………………………… (466)
第十七章 成为反法西斯阵线的大国领袖 …………………… (469)
一、与美英结盟 担任中国战区统帅 …………………………… (469)
二、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努力 …………………………………… (472)
三、出席开罗会议取得巨大成就 ………………………………… (478)
四、派遣远征军援缅作战 ………………………………………… (485)
五、对史迪威的先礼后兵 ………………………………………… (489)
六、拒绝赫尔利调停国共关系 …………………………………… (493)
七、蒙受雅尔塔协定的屈辱 ……………………………………… (495)
八、反对联合政府 坚持一党专政 ……………………………… (497)
九、迎来日本投降 ………………………………………………… (498)
第十八章 走向全面内战的深渊………………………………… (502)
一、在美国帮助下抢占胜利果实 ………………………………… (502)
二、与毛泽东的重庆谈判 ………………………………………… (504)
三、马歇尔使华与政协会议 ……………………………………… (510)
四、挑起全面内战 ………………………………………………… (516)
五、假言“宪政”的国民大会 ……………………………………… (519)
六、对美国的依赖与屈让 ………………………………………… (521)
七、重点进攻的损兵折将 ………………………………………… (523)
八、专制统治遭到广泛抵制 ……………………………………… (526)
九、整饬此起彼伏的学潮 ………………………………………… (529)
十、处置台湾“二二八”事件 ……………………………………… (532)
第十九章 心余力绌难以支撑危局 …………………………… (534)
一、“存亡绝续”的“戡乱”总动员 ………………………………… (534)
二、指挥防御战连连败北 ………………………………………… (539)
三、期求美国更多支援 …………………………………………… (543)
四、强化镇压激起全民反抗 ……………………………………… (544)
五、楚歌声中当总统 ……………………………………………… (546)
六、“紧急处分”加速经济崩溃 …………………………………… (552)
第二十章 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 (558)
一、战略决战的前夜 ……………………………………………… (558)
二、战略决战的第一仗———辽沈战役 ………………………… (561)
三、生死攸关的“徐蚌会战” ……………………………………… (564)
四、无法控制的平津战役 ………………………………………… (568)
五、陷入内外交困之境 …………………………………………… (572)
六、被迫下野回乡 ………………………………………………… (577)
七、继续操纵国民党破坏和谈 …………………………………… (580)
八、京沪杭防线的崩溃 …………………………………………… (582)
九、指挥大陆的最后战事 ………………………………………… (588)
第二十一章 退据台湾 重建极权统治 ……………………… (594)
一、险遭美国遗弃 ………………………………………………… (594)
二、“复职”继任“总统” …………………………………………… (598)
三、重建极权统治 ………………………………………………… (602)
四、朝鲜战争给了苟延生机 ……………………………………… (604)
五、改造国民党 重建统治班底 ………………………………… (608)
六、大力改组军队加强政治工作 ………………………………… (609)
七、强化社会控制,重建特务机构………………………………… (613)
八、清除异己 吴国桢、孙立人…………………………………… (616)
第二十二章 坚持一个中国 图谋“反共复国”……………… (622)
一、“反攻大陆”念念有词 ………………………………………… (622)
二、同美国签约“共同防御”台湾 ………………………………… (624)
三、竭力稳定财政经济 …………………………………………… (627)
四、分三步实施土地改革 ………………………………………… (629)
五、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和“国际托管” ………………………… (633)
六、严厉打击“台独”活动 ………………………………………… (634)
七、震撼世界的“金门炮战” ……………………………………… (639)
第二十三章 强化专权统治 ……………………………………… (645)
一、连任“总统”难遏民主自由呼声 ……………………………… (645)
二、“诤臣”胡适难逃厄运 ………………………………………… (648)
三、逮捕李敖等人 查办《文星》杂志 …………………………… (652)
四、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发展 ……………………………………… (653)
五、掀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 (656)
六、无力阻挡国际格局的剧变 …………………………………… (658)
第二十四章 传位交权给蒋经国………………………………… (662)
一、送子赴苏深造之意外 ………………………………………… (663)
二、寻找回国,刻意培植…………………………………………… (665)
三、排除阻力,交掌台湾实权……………………………………… (670)
四、大举革新,赢得政局稳固……………………………………… (671)
五、传承有人,病逝台岛…………………………………………… (674)
附录一 蒋介石生平大事纪年 …………………………………… (679)
附录二 蒋介石世系简表 ………………………………………… (728)
附录三 征引和主要参考书目 …………………………………… (730)
附录四 人名索引…………………………………………… (742)
后 记………………………………………………………… (770)
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他没有回避蒋介石身上的争议点,也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而是用一种相对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去呈现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轨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他如何应对内忧外患的章节,无论是面对日本侵略,还是国民党内部的分裂,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整个中国的命运。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一个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领导者的能力、智慧和决心到底有多么重要。同时,它也让我看到了,即使是位高权重的人物,也同样会经历内心的挣扎、情感的起伏,以及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这本书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让我跟随蒋介石的人生脚步,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人心惶惶的年代。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醇厚,语言间透露着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审慎与尊重,同时又不乏洞察人心的智慧。他没有简单地将蒋介石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也没有急于将其打入历史的“反面”行列,而是试图去呈现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书中有大量的史料细节,但作者的功力在于,他能将这些零散的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叙事主线。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他与共产党早期斗争的部分,以及他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那些决策,那些权衡,在如今看来或许显得简单,但当时的他,面临的是何等严峻的形势,何等复杂的局面?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的视角,让我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维度去理解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历史的必然性。读完一部分,总会引发我大量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就相当有分量,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之前对蒋介石这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历史课本上的片段,或是影视剧里的脸谱化形象,总觉得他是一个距离我非常遥远的、符号化的人物。但翻开这本书,那些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它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更多的是试图去还原一个“人”的成长、思考与挣扎。从早年的留学经历,到黄埔军校的崛起,再到国民党内部的复杂斗争,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解构着历史洪流中那个关键的个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他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描绘,这让一个宏大的历史人物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这样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历史结论。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接下来的篇章,去了解他晚年的决策,以及他的人生轨迹最终是如何定格的。
评分这本书在叙述方式上,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一个人的生平,而是试图去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历史图景。作者在讲述蒋介石的故事时,巧妙地穿插了大量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活动,使得整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我仿佛不仅仅在了解一个人,更是在重新认识那个变革的时代。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分析,角度新颖,逻辑严密,让我对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历史谜团有了新的理解。例如,书中对他在国共合作与破裂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以及他如何看待民族主义和国家统一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固有认知,也让我更加理解“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的局限性,因为好的历史书,会努力去还原其真实面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聆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权力、理想与命运的故事。叙述的节奏张弛有度,时而激昂慷慨,时而又陷入沉思。作者的笔触非常有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蒋介石在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起伏。特别是书中对于他个人性格弱点和执念的刻画,非常生动,也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瑕,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局限性。我曾经以为,像蒋介石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仅仅是时势造英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他们性格中的某些特质,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关于他如何处理党内权力斗争,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这些章节读起来格外引人入胜,也让我对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回家休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回家休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评分回家休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