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是为了满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书。根据教学专题,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为蓝本,分二十一个专题精心组织筛选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设计,还就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了“资料连接”,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和灵活应用教学内容。
目录
前言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案例1 千年伟人马克思
资料连接世纪宣言
案例2 基督教文明与美国强盛之基
资料连接“一篇大文章”的诞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
案例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资料连接毛泽东的“民族化”情结
案例4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资料连接国民党眼中的延安整风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案例1 继往开来的毛泽东
资料连接毛泽东接受马列主义
案例2 王明路线的危害和“文化大革命”的灾难
资料连接毛泽东读马列
案例3 “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资料连接毛泽东思想影响了世界
案例4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资料连接苏联否定斯大林和列宁的后果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案例1 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
资料连接“打不倒的小个子”
案例2 邓小平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料连接珠海特区的成就
案例3 宁夏一位农民讲述切身体会:“三个代表”好
资料连接又一座里程碑
案例4 人类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过程
资料连接“中国梦”的内在逻辑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
案例1 冲破禁锢
资料连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案例2 胡福明与“真理大讨论”
资料连接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案例3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资料连接不要只让看“闪光点”
案例4 中国民众认可“中国模式”
资料连接潘晓来信
专题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
案例1 前车之鉴和他山之石
资料连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案例2 毛泽东与农民
资料连接去当红色“山大王”
案例3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罪行
资料连接日议员联手反参拜
案例4 毛泽东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资料连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题六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案例1 刘少奇天津讲话及其引起的风波
资料连接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前前后后
案例2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资料连接建国初期的治理
案例3 三条驴腿
资料连接同仁堂的新生
案例4 辉煌的成就
资料连接我们能造什么?
专题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案例1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节选)
资料连接波匈事件
案例2 毛泽东与《论十大关系》
资料连接列宁与哈默
案例3 全民大办钢铁的由来
资料连接彭德怀为什么要上书
案例4 道路探索50年
资料连接不平常的春天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案例1 超英赶美的神话脱离实际的尝试
资料连接《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
案例2 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资料连接千年寻梦
案例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料连接经济高增长的负效应——一份GDP代价分析的启示
案例4 艰巨的历史阶段任务
资料连接我们党历史上的五条基本路线
专题九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案例1 “共同富裕”:一个世纪课题的求解
资料连接华西——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案例2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资料连接“中国改革第一村”现状
案例3 邓小平与科学春天(节选)
资料连接19世纪德国的崛起
案例4 社会主义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资料连接“中国崩溃论”的破产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和对外开放
案例1 特区发展看开放
资料连接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
案例2 海尔:走出国门闯天下
资料连接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
案例3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资料连接面对CR法规的温州打火机
案例4 “中国印”映出中华风采——如何以迎奥运为契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资料连接“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专题十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案例1 伟大的创举——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道路
资料连接中国市场化改革三十年
案例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资料连接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
案例3 意义深远的五元股
资料连接俄罗斯失败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
案例4 “皇甫平”事件
资料连接“万言书”事件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案例1 大路朝天——高巨谦和“黄海”的世纪探索
资料连接如何认识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案例2 一个“傻子”带动一座“瓜子城”
资料连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经典缩微
案例3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资料连接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谈发展民营经济
案例4 “豆你玩”、“蒜你狠”折射民间资本窘境
资料连接温州模式和温州八大王
专题十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案例1 官方公布基尼系数的背后
资料连接数据诉说收入差距
案例2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资料连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和合理性
案例3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最佳边界在哪?
资料连接“未富先老”的挑战
案例4 继往开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再出发
资料连接深圳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盛国兴政之基
案例1 广州:协商民主的制度实践
资料连接“海选”:中国基层民主之路
案例2 依法治国:公平发展的中国抉择
资料连接立法大事记(人大五年立法)
案例3 民主政治的中国脚步
资料连接外国学者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案例4 西藏历史的伟大跨越
资料连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及其发展
专题十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案例1 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资料连接美国文化产业化探析
案例2 大众文化“太平盛世”下的危机
资料连接从青丝到银霜的守望
案例3 偶像变迁的思考
资料连接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和颁奖词
案例4 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资料连接像雷锋那样做个毛主席的好战士
专题十六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案例1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政协抨击假大空现象
资料连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案例2 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资料连接21世纪,向孔子要智慧
案例3 平凡人生因爱而崇高
资料连接大学生网上淘得“金饭碗”
案例4 “我是你过河的桥、是你乘凉的树
资料连接和谐之美
专题十七生态文明理念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案例1 被污染的淮河
资料连接敦煌的环境问题
案例2 山西“当家花旦”欲华丽转身
资料连接重庆北部新区治污新招:不得为污染企业供水电
案例3 太行山上的“绿色银行”
资料连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案例4 厦门环保事件
资料连接“环境移民”的背后:需重视、需作为
专题十八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和实践
案例1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资料连接共同携手
案例2 历史性的握手
资料连接历史的遗憾——1950年后国共两党三次秘密和谈始末
案例3 “三通”迎首航希望再起航
资料连接“台独”的产生和悲剧
案例4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资料连接台湾问题的由来
专题十九 当代国际格局与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案例1 当今世界六大失衡现象
资料连接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
案例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资料连接中国的“和平崛起”
案例3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贡献
资料连接外交需要国力的支撑
案例4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资料连接中国崛起与周边地缘战略依托
专题二十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案例1 袁隆平: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科学境界
资料连接深情的问候——温家宝看望季羡林纪实
案例2 韩德云:社会新阶层的一员
资料连接近看我国社会新阶层
案例3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受到被护中外商船赞誉
资料连接中国将多样化运用武装力量“强军”
案例4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连接现代化:知识分子时代的到来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案例1 苏联剧变告诉了我们什么?
资料连接“开国第一刀”
案例2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共的执政能力
资料连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案例3 外国记者看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
资料连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特点
案例4 黄炎培与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
资料连接“两个务必”代代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在战局对中方有利情况下妥协签约。孙中山对此大为失望,慨然产生推翻清廷、创建民国之志。他与陆皓东、郑士良、尤列、陈少白、杨鹤龄等结为密友。一段时间里他与在澳门的陈、尤、杨三人常常聚集,纵论国势,讥刺朝政,大发反清言论。朋友们遂送他们个绰号“四大寇”。
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孙中山致信李鸿章,提出以“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不知是过于繁忙的李鸿章无暇留意,还是转达信件的幕僚以为不必为狂士草民的无谓进言打扰中堂大人,孙中山的信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此事再次令孙中山失望。这年11月,孙中山和朋友在檀香山取“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之意,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从政府”的政纲,次年即发起反清起义。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改良派、多了一个革命家和一个清政府的掘墓人。
从1895年广州起义到1911年武昌起义,孙中山直接间接领导的起义达十几次。这期间,他也多次受到通缉,流亡欧美和日本。1896年他在伦敦被清政府密探发觉,扣留在使馆、准备遣送回国。他说服在使馆服务的英籍工人柯尔通知曾在香港西医书院担任教务长教过自己的老师康德黎。康德黎通过报界披露,迫使英政府向使馆施加压力交出孙中山,经警方询问予以释放。孙中山一时成为伦敦舆论中的热门人物。他所经历的事件后来竞被海牙国际法庭作为任何使领馆不得在所驻国家搜寻逮捕使馆派出国公民规条的案例列入法典。这件事使孙中山名声流传海外。
孙中山深知革命需要扩大队伍。他在海外华侨中间争取到许多同情革命者,在国内则依靠会党和新军士兵作为起义力量。1905年他在日本志士宫琦寅藏帮助下,同在日本的中国革命组织华兴会、光复会取得联系,于当年8月合作组成中国同盟会,将兴中会誓词修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会誓。第二年,孙中山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主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在辛亥革命前和五四运动后略有不同。
同盟会时期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扑灭”满族贵族政府、“光复”民族国家。即是说,要推翻清朝贵族对汉族的统治,将政权夺回到汉人手中。民权主义,是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按孙中山的说法,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危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存帝王思想的“草莽英雄”割据相争。“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是由于文明发达后社会问题出现、贫富不均而起,在欧美正日兴月盛,中国应趁社会问题尚未尖锐之时,利用核定地价方法防止“少数富人专利”。这个方法据说是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单税制”理论提出来的。其原理在于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政府可利用土地原价和上升价的差额来筹集再生产资金和调节因占有土地与否而产生的利益差别,以减少或消除社会矛盾。孙中山说,推翻清朝政府既是民族革命也是政治革命,而设法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社会问题防患于未然则须与推翻清朝贵族、变专制为民主的革命同时进行,这叫做“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是把清朝贵族专制统治者视为革命对象的。至于革命的动力他认为是“平民”,但对于“平民”包括哪些人并不清楚。事实上,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起义主要力量是会党和新军士兵,而领导者主要是同盟会的会员。同盟会会员的政治主张基本上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被称做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于近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异常软弱,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皇权统治,但革命者无力单独控制局面,最后竟使政权落人掌握清政府军事大权的袁世凯手中。
从1913年宋教仁被害、国民党议员被驱逐出国会起,孙中山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但都没有成功,直到五四运动后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有了新的转机。1924年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实现了国共合作。会议通过的由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和共产党员瞿秋白起草、国民党员汪精卫润色、孙中山亲自审定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宣言提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目的在使中华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使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商人等“多数之民众”“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反对互相勾结的军阀和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并承认国内各民族的自治权;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为资产阶级所有,并“适合于现在中国之需要”;民生主义,“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对于缺乏土地沦为佃户的农民“给以土地”,救济工人失业,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生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指出,这些内容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确定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革命动力是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商人等多数民众,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的领导者是国共合作的国民党。这时的国民党被认为是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组织形式。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肺癌病逝于北京。他当时正与坚持专制立场的段祺瑞等进行着斗争,他为中国的民主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尽管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因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国共合作而落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但孙中山开辟的民主革命事业和他提出的革命思想却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鼓舞和启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出生于1870年4月22日,比孙中山小4岁,逝世于1924年。列宁的少年时代,革命者已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系统介绍到俄国。列宁的父亲担任过教师和省国民教育视察员,母亲受过良好教育。优越的环境使列宁17岁时就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在那里参加了学生革命运动。不久,他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著作,24岁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次年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0年列宁创办第一张马克思主义者的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重要论著,批判民粹主义、经济派,提出工农联盟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1898年几个革命团体开会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参加会议并针对机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斗争。会议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等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的对立。
……
前言/序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概论”课教学团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探索出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践行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师讲授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实现了两个主体的转换:一是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换。二是由学科专业体系性、逻辑性为主体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转换。在解决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
1.在国家统编教材基础上,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针对“概论”课教学中高职、本科一本通的情况,课堂教学实行专题化,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21个专题进行讲授,反映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很好地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案例教学法能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拓展视野。教学团队组织编写《“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体例模式新颖,使用效果良好。根据“知、信、行”的统一教学目标要求,拓宽教学空间,编写《“概论”拓宽阅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建成精品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初步形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化教材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了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05方案精神,整体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践行,初步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科学化、理论教学专题化,突出启发式、研究式、体验式分层互动教学;把听、启、读、议、写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
3.对实践体验践行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完善实践体验践行制度,建立实践体验践行体系。一是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建成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盱眙龙虾纪念馆、南马厂西瓜合作社等十个教学实践基地;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厂矿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受到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学期安排一、二个教学专题由校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三是结合形势,举行全校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先后组织“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学习十八大报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
4.整合资源,形成了以教授、博士领衔的,以专任教师为主、校外专家参与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以教学驱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近几年出版专著多部、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
5.发挥专业优势,突出思政课教师在人生导师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教学从课堂延伸课外。在人生导师制工作中,“概论”课教师全部承担人生导师工作,同时每个人联系系部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研讨,对所有人生导师进行社会主义信念和育人技巧培训,通过“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环节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6.延伸小课堂,搭建大平台,创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家讲坛”,致力于社会名流与学生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利用“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社”等兴趣小组,以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以点带面推动教育教学目标实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被评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特等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解析》,是“概论”课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自从2010年公开出版发行使用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