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v 在本书中,作者倾情讲述了南家三代人百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包含从未披露的家庭生活细节,以及旁人无法得知的家族事迹。
v 《人生路漫漫》就像南怀瑾一生的底色和背景。本书围绕祖父南仰周、父亲南怀瑾以及作者自己三代人的人生起伏,从祖父的少年时期开始讲起,将亲身经历的家族往事细细道来。并记录了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南家如何完成从一方商业经营者向中华文脉传承者的跨越。
v 作为一代宗师,南怀瑾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海峡两岸的政治界、文化界,也影响着他的家庭。在特殊时期,因身份的原因,南家人经受了许多磨难。改革开放后,南怀瑾回归故里,修铁路、办学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事业与心迹,本书也作了详实展现。
【作者介绍】
南小舜(1937年4月—2017年9月),南怀瑾先生次子。浙江温州人,从小随祖父南仰周生活,12岁方与父亲重聚,但不久又分隔两地。改革开放后作为南怀瑾先生与家乡温州的核心联系人之一,奔走联络,协助父亲推动金温铁路修建等重大经济、文化事业。南怀瑾先生逝世后,为继续父亲毕生致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事业,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目录】
引言 人世际遇别样同 001
第一章 孩提的记忆 001
一、抗战打响了,父亲离开了家 003
二、有担当的少年 004
三、在“老字号”包围圈中开店 007
四、新春遭抢劫 010
五、积善之家有余庆 011
六、打抱不平“万银完” 014
七、购销救荒粮 016
八、冲破禁令做流通 018
九、修建地团陡闸 021
十、获赠“热心公益”金匾 023
十一、避难井虹寺 024
十二、为战乱中的百姓开店 029
十三、生意无边数地利 031
十四、惩治“老赖” 033
十五、离开店堂去读书 034
十六、与鬼子巧周旋 036
十七、勇斗日本兵 038
十八、智请医生张汉川 041
十九、永不屈服的生意 043
第二章 善行岁月 045
二十、出资修路为别离 047
二十一、祖母数家底 049
二十二、挑起生活的担子 051
二十三、扩建殿后过路桥 053
二十四、修桥补路误建房 055
二十五、一个特别的航空挂号件 056
二十六、佛骨在身的父亲回到家里 059
二十七、高薪聘贤修家谱 061
二十八、祖父的心声 063
二十九、一身正气改陋习 064
三十、祖父的人生总结 068
三十一、“点天灯”的故事 070
三十二、也管他人瓦上霜 072
三十三、重情面苦了家人 074
三十四、学生意谋生 076
三十五、走村叫买鸡蛋 078
三十六、祖父成了“过河”乡长 080
第三章 1950年在台湾 083
三十七、父亲从台湾捎来希望 085
三十八、祖父的艰难抉择 086
三十九、夺命“台湾沟” 088
四十、父子团聚在基隆 090
四十一、在台湾上小学 091
四十二、祖父的远见和教诲 093
四十三、哥哥闯关到台湾 095
四十四、登记办理台湾户口 097
四十五、重拾川藏旧事 099
四十六、蒋介石杀陈仪的意图 102
四十七、最无伦理道德就是帝王家 104
四十八、参谋次长吴石被抓内幕 106
四十九、获利丰厚的服装生意 108
五十、一次赔本3000两黄金的生意 111
五十一、第一次使用现金支票 113
五十二、隔不断的两岸情思 115
第四章 艰难穿行的日子 117
五十三、回到老家翁垟 119
五十四、最后一次见到祖父 120
五十五、叫卖生活 123
五十六、错评“地主家庭” 125
五十七、闯过“鬼门关” 127
五十八、为抗美援朝认捐 130
五十九、投靠姨母 131
六十、二舅王世鹤 132
六十一、美常婆 134
六十二、苦难煎熬 136
六十三、探亲挨斗 138
六十四、哥哥进城 140
六十五、“地主婆”做保姆 142
六十六、祖母的检讨 144
六十七、姨母 146
六十八、交余粮 147
六十九、生病和读书 149
七十、老店新开 151
七十一、“撕标语”事件 153
七十二、开门容易开店难 154
七十三、吃饭问题 156
七十四、参加大炼钢铁 159
七十五、在水库工地上 160
七十六、下放贾岙农场 162
七十七、深夜送粮 165
七十八、私分利润风波 166
七十九、采购员 168
八十、自学无线电 169
八十一、公有公道,私有私规 171
第五章 浩劫十年 173
八十二、破“四旧” 175
八十三、翁垟杂货商店 178
八十四、查旧账 180
八十五、进学习班 182
八十六、抄家 186
八十七、第一次出诊 188
八十八、父亲台湾来信 190
八十九、调工资 192
九十、加工推销电器配件 193
九十一、生意和信用 195
第六章 迟到的春天 197
九十二、不敢去读医 199
九十三、分入第二商店 200
九十四、特殊来客 201
九十五、公开的秘密 204
九十六、《团结报》的报道 205
九十七、建新房 206
九十八、祖父“回家” 207
九十九、第一次去香港 208
一○○、心向大陆 210
一○一、金温铁路的缘起 213
一○二、40年后再相会 215
一○三、和平共济统一协商建议书 217
一○四、南禅七日 219
一○五、愿人常做好事 221
一○六、温州南氏基金会 223
一○七、温州市绍南中西文化导读中心 225
一○八、神州老古文化公司 227
一○九、太湖大学堂的前生今世 228
一一○、资助七都老太庙建设 231
一一一、无奈的诉讼 233
一一二、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236
【精彩样章】
引言 人世际遇别样同
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儿子成才,但没有一个父亲愿意与儿子分别。可那一天迟早到来,在分别的一刻,他们其实好想说:“孩子,别走!”但他们都忍住了。
我的父亲是南怀瑾,他的父亲叫南仰周。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个名字。没有南仰周,就没有南怀瑾。
1948年前后,父亲远赴台湾之前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那一年祖父61岁,父亲30岁。父亲虽然已小有成就,但在祖父的眼里,却只是那个离家多年刚回到身边的孩子。这一次,祖父也没有阻拦父亲远行。他忍着不舍,让父亲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就像所有父亲会做的那样。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他们父子间的最后一面。
……
“视天下人为子女,视子女为天下人”,这是社会大众对父亲的评价和肯定。我活到八十岁,一辈子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三年,与父亲相见的次数还没有跟随在他身边的学生多。有时候,我们要见父亲,还要先打电话预约,甚至排在后面。所以我常说,我们和父亲的关系是“一日为父,终生为师”。
2012年9月9日,父亲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当我与国熙弟去看他时,父亲深情地对我们说:“我对不起你们。”我们能理解父亲的心。父亲生前留给世人的最后笔墨是“天下为公”和“平凡”两个词。他多年来公而忘私,不得不疏离家属。
把这些文字写出来,是希望大众不要误解我们的父亲只有事业,没有父子情怀,没有“父慈子孝,家之福也”的理念。父亲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亲情的平凡人。
【同类图书】
《父亲南怀瑾》
《南怀瑾的故事》
读到《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一方面,是南怀瑾先生本身那种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形象,他总能用最浅显的比喻讲出最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家族三代”这个概念,则将这份智慧的传承延展到更广阔的时间维度。我非常好奇,当一位思想大师的理念,落到他的后辈身上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是如何被他的后代所理解和实践的?他们是否会面临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冲击下,他们又是如何坚守或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如何在“人生路漫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我期待看到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家族成员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是如何汲取南怀瑾先生智慧的甘霖的。 “浮沉”二字,我理解为人生中的起伏跌宕,无论是事业上的波澜壮阔,还是个人情感上的潮起潮落。我希望这本书能如实地呈现南怀瑾家族三代人所经历的这些“浮沉”,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关于人生哲理的启示。它或许会告诉我们,面对顺境时的谦逊,以及在逆境中的坚韧,都是人生必修的课程。 此外,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家族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在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社会里,传统文化的根基如何稳固,又如何滋养后人的成长?南怀瑾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他的家庭教育必然也承载着这份厚重。我希望书中能揭示一些关于家族精神传承的独特之处,让我们看到,智慧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中,更体现在代代相传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之中。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显赫家族的故事,更像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探索和验证。它或许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漫漫人生路”。
评分一直对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和教诲深感好奇,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融会贯通,一直是我想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标题《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历史厚重感。我一直认为,家族的传承和个体的人生轨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家庭生活,他的后辈如何承载他的精神遗产,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课题。 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南怀瑾先生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他的思想,他的子女们又是如何理解并实践父亲的教诲的。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在时代的变迁中,家族成员们面对的种种挑战和选择?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传统?他们的人生起伏,是否与南怀瑾先生的哲学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鲜活的细节,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于他们如何处理内心的挣扎与外部的压力。 这本书的标题也暗示着一种“浮沉”感,这让我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起伏。南怀瑾先生一生跌宕起伏,他的家族三代,想必也经历了时代的洪流,经历了兴衰荣辱。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看到个人的奋斗史,更能感受到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何在风雨飘摇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这本书也许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仅仅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他在生活中,在家庭中的角色。他的智慧,是否能照亮他后辈的人生道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是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这样的启发,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南怀瑾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 我一直认为,读史可以明智,而读人,尤其是读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更能洞悉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变迁。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许多可能性,比如,家族成员们是否会面临与南怀瑾先生相似的人生困境,又会如何用他所倡导的智慧去化解?抑或是,他们在实践中,对南怀瑾先生的思想产生了新的诠释和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南怀瑾先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充满敬意,但对于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祖父,以及他家族的传承,却知之甚少。我非常好奇,在南怀瑾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后代是如何成长,又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他的思想的。 “三代”这个词,让我想到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家族史,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怀瑾家族的成员们是如何面对社会变革,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家族责任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人生,是否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轨迹? “浮沉”二字,则更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生的无常感。我期待书中能够坦诚地展现家族成员们所经历的辉煌与失落,成功与挫折。是顺应时代潮流,还是坚守传统价值?他们在面对人生低谷时,是如何运用南怀瑾先生所倡导的智慧和哲学来安顿身心,重拾力量的?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韧性和应对挑战的启示。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南怀瑾先生的智慧是如何在家族中进行代际传承的。是直接的言传身教,还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学问,是否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还是已经融入到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之中?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家族教育理念、人生观形成过程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最能触及人性的核心。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名人的家庭故事,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和发展的思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智慧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滋养着他的家族,并对后人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沧桑感和人生阅历的厚重感。我一直对南怀瑾先生的学问和人生哲学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将关注点放在了他的家族三代,这让我觉得,可以从一个更具象、更有人情味的角度去理解这位大师的思想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的。 我非常想知道,在南怀瑾先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下,他的子女们是如何被熏陶和培养的?是严苛的学术训练,还是更侧重于人生智慧的启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又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父亲的教诲的?书中是否会描绘出一些关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有温度的家族氛围。 “人生浮沉”这四个字,预示着这本书不会是一味的歌颂,而会更加真实地展现家族成员们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跌宕。我希望能够读到他们面对人生顺境时的谦逊与自省,以及在遭遇逆境时的坚韧与智慧。是否会借鉴南怀瑾先生的哲学思想,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从而安然度过人生的“浮沉”?这让我对书中可能蕴含的人生智慧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名人家族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和人生哲学实践的深刻探讨。它或许会揭示,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智慧的价值如何体现,以及如何帮助后人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定位。我期待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如何保持精神的传承,并用智慧去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故事和智慧的家族内部,去感受时间的力量,去体会人生百态。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见解,让我从中汲取养分,更好地理解“人生路漫漫”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及排版,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智慧的感觉,就如同南怀瑾先生本人给人的印象一般。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三代的人生浮沉”这个词语,它点出了本书的核心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大师的生平,更是关于他所开创的家族传承。我非常好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南怀瑾先生的思想如何在三代人的身上得到体现,又或者,他们是否会因为时代的原因,在理解和实践其父/祖父的思想上有所偏差,甚至产生新的见解。 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南怀瑾先生的教育方式,以及这些教育方式对他的后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严谨的学术熏陶,还是更注重生活中的实践和体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真实的家庭片段,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温情与挑战,甚至是矛盾与和解。毕竟,思想的光辉往往需要在日常的烟火气中才能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 “浮沉”二字,也让我联想到人生的起起落落,潮起潮落。南怀瑾先生本身的人生经历就十分丰富,他的家族,也必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记录家族成员的成就,更能展现他们在面对困境、挫折时,是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的。是否会借鉴南怀瑾先生的教诲,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在现代社会,国学经典是否依然有着其价值?南怀瑾先生的学识和智慧,是否能够帮助他的后代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关于人生选择、价值取向的思考,让我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家族的命运,以及一个伟大思想家思想的生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南怀瑾家族三代人的真实故事,去感受智慧在代际间流淌的力量。
评分很好,很满意,还没读,质量很好。
评分这次一口气基本把关于南师的书都买了
评分物流快、图书是正版。
评分南怀瑾先生次子的作品,作者也已经去世了。
评分这次一口气基本把关于南师的书都买了
评分物流快、图书是正版。
评分16开大本,印刷清晰,作者为南怀瑾先生次子,提笔道尽,南氏家族三代往事!
评分这次一口气基本把关于南师的书都买了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