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从遴选照片到后期制作历时7年,是沈继光先生继拍摄“胡同之没”后摄影人生的总结之作,共收录近400张照片和7万多字影记,是作者30余年来的私藏。
从北京古城到安徽村落再到新疆大漠,镜头聚焦的景象有的业已消逝,有的正在衰败,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影记为昨天的中国立传,其间流露的不仅是作者的一己之思,更是中国人的群体乡愁。
不同于外国摄影师拍摄中国的“东方化”视角,亦不同于官方摄影师对中国的“正面”特写,沈继光先生的摄影作品是一个布衣艺术家、一个平凡的中国百姓对昨日中国的深情凝视。照片多着眼于景物的局部,使“残片”成为通向诗意的途径,让人在设法构想失去的整体时,收获独有的感悟,品位艺术的真谛。
不同于彩色照片中花花绿绿的颜色带来的视觉刺激,书中的黑白影像在肃穆中彰显时代风华和岁月的年轮,在不经意间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的回味。
后记“‘窥视’50平方米的艺术天地”图文并茂,带领读者走进沈继光先生的居所,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走近沈先生其人其作。
“心在天壤间”系列摄影作品分为村落之旅、田园之梦、归宿之诠三部,反映的大都是一些荒原、野草、废墟、墓地、弃村、泥舍、田园……作者沈继光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用相机记录北京古城残片到行走于中国大江南北,为失落的乡野老屋留下影像,而今已是年逾七旬,此书可谓其艺术人生的总结之作。照片中的诸多物象看上去已然颓败,内里却流淌着永恒的古色,此间的事态之变和人情之美被默默记录。书页间悄然浮现的是布衣老者的中国情愫和当下日渐消逝的田园记忆,黑白的影像不失情味的色彩,淡淡的文字难掩内心的澎湃,是为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佳作。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于1987年举办个人画展。曾参加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家园?沈继光、邢国珍油画展”。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回顾展、“心在天壤间”摄影作品展、“借草——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设计作品展。
代表作有“作家与故乡”系列之沈继光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以及《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集》《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等。
自序 心在天壤间
村落之旅
田园之梦
归宿之诠
后记 “窥视”50平方米的艺术天地
村落的诗意,并不属于栖居在此村落的每一个人,也不属于所有的季节时辰。年轻人走了,老的少的也跟着走了。连老屋也顾不了,都出走了。我对于忘却本源、忘却故土、忘却我之为我的担心,造成了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跋涉,寻访了几十个村落庭院,反认他乡为故乡,以唤起可能忘却的记忆。
家园在哪里?我问自己。见过不少石阶柴扉的田园,好像是;见过几个朴素、庄重、静穆的砖灰色小教堂,好像是;见过几次海边的石屋小舟,好像是;见过图片上歌德散步的林间小路,好像是;见过几幢宁谧古雅的博物馆,好像是;一切都像是我的家园,又确实不是我的家园。
西行,是在寻找一种精神。精神在哪里?我只能边走边寻找。后来,我发现了隆起的山脉、昏暗的墓穴、夯泥的土屋、广瀚的戈壁、坚实的废墟……正是从这些物质中,从构成这些物质的形态、质感、材料、色彩、年代,以至经人居住使用的留痕中,我找到了蕴含其间的内容,找到了精神的脉络。
自序 心在天壤间
三十年来,断断续续拍摄过的照片,除了集结成“旧京残片”和“老物件”两个系列外,还有一些放着待做最后阶段的整理,这,让我长久放心不下。越老,就越放心不下。有一回我蓦然想到,在有生之年,如果没能把它们整理出来,怎么办?这样一想,心里竟然生出了亏欠感、负罪感!原来,它们之于我,并非私物,那些照片上,凝结着的是造物的生命,是生命流逝的灵光。上苍借我稚拙之手,将其采撷,使其彰显,倘不整理,便是报重托以轻慢,便是昧命遮光,便是无有交代!
这谁敢?
不能,也不敢再往后推了,于是,我终于决然搁下身边所有的事,集中了精力,凑齐了节俭生活积攒的有限银两,恭恭敬敬地把它们从胶片里、从小样片上请了出来。对它们进行整理的时候,运用了一些被人忽视或弃置了的传统技艺,进行了一些近乎重返照相发明初始感觉的必要寻找,为的是让摄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尽可能饱和又质朴地得到展现。自然,那些“处理”中,也顽固地流露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和践行心得。
“心在天壤间”系列摄影作品集终于整理出来了。那是近四百张照片,那是附在每幅照片旁的一点儿短浅文字,像飘零的散叶。我无能为文,只能借图以抒情志,而这飘零散叶般的文字的加入,又何尝不是属于自己摸索出来的力所能及的一种独有表达呢?
看到与看出、形象与想象,相去甚远,别如云泥。也许,再次的凝视(不同于当时摄影的那次凝视)会给我和我的同志者以新的感觉。相对于现代化都市的奢华、迷乱、贱俗、骄横,画面里的那庄稼、那棚屋、那土径上凝结着的简朴与宁静、结实与温厚,就显得尤为珍贵。诸多物相虽看上去已然颓败,然内里那永恒的乡野古色,却生机永存,亘古不衰。
“古”,非标示年代,而更像是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向往,一种对闹哄哄的金钱、权势与世俗的抵制和抗争。“古色照人”,前人多有此说,而今天的人还能被古色所照吗?
“心在天壤间”系列摄影作品,所拍的只是一些荒原、野草、废墟、墓地、弃村、泥舍、田园……它们平凡至极,平凡得让人们以为它们根本就不值得去看,更不待说流连忘返了。然而我却知道它们的价值,也能听懂它们的语言,我能听见它们用平凡的外表,大音希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宇宙间金刚不坏的真理,讲述着凝固在它们身上的大质大文、至真至美、日月光华、风神气象、生生灭灭……为此,我经常终日对着它们凝视,有时已然华灯初上,自己却仍沉浸其中,乃至不知暮之已至。这事实,大概印证了它们的确与我一起生活,的确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我与它们同气相求,命出一源,心心相依。
然而,难道我只与它们相依于书房之内、画框之间吗?非也。三十余年来,我背着相机,寻山问水,访村勘古,它们伴我一同走过,伴我拜师求道,伴我同修同证,伴我“乘物以游心”于天壤之间。如今我老了,走不动了,它们才到画框里、书稿里来伴我了,伴着我与当下热闹化一的“与时俱进”拉开了并保有了距离,伴着我这样一个披发布衣的老人,在名存实亡的古城的孤寂一隅,存活于那属于我们的亲切的、挚爱的、九死不舍的天壤之间。
我由衷地感谢我的老伴儿淑贤。
今年夏日酷热,她不辞辛苦,为整理这部摄影作品书稿在电脑前敲打出七万多字的影记。她,一个退休老工人,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念不准英文字母,只是想帮助我,仿佛我的事也是她的事,硬是学会了打字——竟是盲打录入啊!她,终于懂得我的心思,懂得人生在世总得留一点儿东西还给养育我们的世界。我感激她的情意,更感佩她的淑心。
谢谢所有读者的教正。
沈继光
2010年8月26日 于地藏庵
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