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元代名士胡祗遹研究》对元初名士胡祗遹展开专题研究。胡祗遹所处的时代正当金元鼎革之际,其作品或吟咏性情;或描绘现实;或歌咏升平,真切地反映出易代之际的社会风尚与文学特征。其为元初理学家,而且文学创作丰富,诗、文、词等作品皆见于现存《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因此《元代名士胡祗遹研究》通过探讨胡祗遹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等情况,以促进对元初文学发展特征及其艺术价值的研究。
作者简介
韩波,女,黑龙江省肇东市人。2005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大庆师范学院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8月,进入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宋金元文学研究。2016年7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敦煌曲子词”文学性质探析》(《文艺评论》)、《胡祗通“九美说”及其对明清戏曲表演理论的影响》(《河北学刊》)、《胡祗通的散曲创作及“词曲有别”的文体观念》(《齐鲁学刊》)等论文十余篇。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大庆师范学院等颁发的多项奖励。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胡祗通生平与思想
第一节 胡祗通家世考述
第二节 生平仕履述略
第三节 理学与易学思想
第二章 胡祗通的交游及其士人心态
第一节 胡祗通与东平幕府同僚的交游
第二节 胡祗通与金遗民、方外人士的交游
第三节 胡祗通与“雪堂雅集”文人群体的交游
第三章 胡祗通的戏曲理论及影响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中的戏曲理论及史料价值
第二节 戏曲审美理念
第三节 “九美说”及其对明清戏曲表演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 “由词而曲”背景下胡祗通的词和散曲创作
第一节 词之创作
第二节 散曲创作
第三节 胡祗通“以词为曲”文体互动研究
第五章 胡祗通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二节 “宗唐复古”背景下胡祗通与元初名士诗论之比较
第三节 散文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胡祗通家族世系图
附录二 胡祗通诗文系年
精彩书摘
《元代名士胡祗遹研究》:
李泽厚《美的历程》论及于此:“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陶渊明即是一个把人格理想看得很重,并且能够为之执着一生的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却能够在穷困潦倒之时过着乞食的生活,陶渊明的行为看似矛盾,因为-个人不折腰向权贵清高自守,又如何会借贷于人呢?这种靠着借贷为生的日子,在《乞食》诗中写得很明确,“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诗人遭遇了穷困潦倒的窘迫境况,无奈之下去借贷寻求生计。“主人谐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但慷慨好施而且邀他畅饮,诗人非常的感激。一个追求人格理想的人为何能够乞食折腰呢?对于权贵的折腰,在陶渊明看来即是向他所厌恶的官场折腰,这与他的人生价值观是相违背的,不肯摧眉折腰侍权贵,正体现了陶渊明与官场相决绝的人生态度。
为生计的折腰与为仕途的折腰在陶渊明来说,是有本质区别的。追求自我本真,找寻生命的真谛,乐守田园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委曲求全于世俗,换得的是物质上的温饱,但那是以出卖灵魂为代价的,靖节先生是无法忍耐的,所以,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甚至乞食为生,陶渊明还是不改初衷,因为那是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
元代名士胡祗遹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