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论坛1(增补版)》介绍了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治未病——救胃气,保肾气,温阳扶正大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首届扶阳论坛讨论,在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座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刘力红给传统班的一次课等。
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与运用
卢崇汉(2007年12月22日下午)
治未病——救胃气,保肾气
李可(2007年12月23日上午)
温阳扶正大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
吴荣祖(2007年12月23日上午)
首届扶阳论坛讨论
(2007年12月23日下午)
在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座谈
(2007年12月25日)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刘力红给传统班的一次课
附录:医理真传
《扶阳论坛1(增补版)》:
麻黄10~45g,制附片45~200g,辽细辛45g,高丽参15g研粉冲服(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证有用),生半夏45g(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过的生半夏,书上写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中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它也可以生津液。左季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生阴长。我知道卢老师的观点也是这样,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民国初期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干姜30g,五味子30g,制紫菀15g,制款冬花15g,壳白果打20g,肾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45g,赤芍45g。
……
《扶阳论坛1(增补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理论太玄乎,很多概念都听得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概念都讲明白了。作者在开篇就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其与“阴”进行对比,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书中对“虚阳证”的论述,简直是让我如获至宝。我之前一直对一些“虚不受补”的病例感到困惑,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很多时候是阳气不足,无法运化药物所致。作者详细地分析了虚阳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纠正,让我对临床治疗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增补的部分更是把一些我平时接触不到的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都囊括进去了,让我感觉像是在偷学一位名医的秘籍。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内涵却极其丰富,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酣畅淋漓”。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籍,但往往是“点到为止”,很多关键的概念都只是浅尝辄止。而《扶阳论坛1(增补版)》则不然,它以“扶阳”为线索,将中医的很多核心概念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在讲解“阳气”与“阴阳失调”的关系时,用了非常多的篇幅去阐述,让我对“病由阳虚起”这一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扶阳”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的论述。从内科的杂病,到妇科的月经不调,再到儿科的体质虚弱,作者都一一列举了具体的证候和相应的治法。而且,他不仅仅是给出方剂,更重要的是讲解了每一个方剂的组成原理,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为什么这样配伍能够达到扶阳的目的。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收获颇丰。增补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少现代医学对某些病症的研究成果,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这本《扶阳论坛1(增补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很感兴趣,但很多书都写得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太过浅显,让人觉得不过瘾。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开篇的几章就对“扶阳”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这个中医门外汉也能逐渐领会其精髓。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娓娓道来,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理论,比如在讲到“阳气”的重要性时,他会拿太阳、火苗来类比,让我瞬间就能get到阳气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而且,书中对于临床案例的分析也极为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症和方药,而是详细地讲解了辨证思路,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用药,药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虚阳上越”的案例,作者通过对病人心神不宁、潮热盗汗等症状的细致观察,层层剥茧,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脾肾阳虚。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也参与到了诊疗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中医临证思维的理解。增补版的内容更是锦上添花,对一些经典理论进行了更细致的补充和现代医学视角的解读,让古老的中医理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读《扶阳论坛1(增补版)》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理”,而这本书恰恰是把“理”讲透了。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怎么做”的书,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么做”的根源。作者在论述“扶阳”理论时,会追溯到《黄帝内经》的经典原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进行梳理和辨析,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大大提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阳气”的功能时,不仅仅局限于“温煦”和“推动”这些基础概念,还会进一步探讨阳气在“固摄”、“气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阴液、精血等物质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对生命现象的精微观察和深刻理解,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增补的内容更是将这些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让我看到了“扶阳”理论在解决疑难杂症中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读起来需要一定的思考,但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带来新的领悟,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在其他很多书籍中都难以获得的。
评分这本《扶阳论坛1(增补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顿悟”的感觉。长期以来,我一直对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心向往之,但总觉得理论层面很难落地。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切入点——“扶阳”。作者通过对“阳气”的细致剖析,让我明白了“阳气”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以及一旦阳气不足,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少火”和“壮火”的区分,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的不同作用。这让我对“火”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发热”,而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但又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和精炼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让我既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又不至于望而却步。增补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作者将“扶阳”的理念延伸到了对一些现代医学难以解释的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上,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老师傅学习,收获满满。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好书不容错过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书包装的好,没有折损,本身也是好书
评分书包装的好,没有折损,本身也是好书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满意。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卢崇汉先生的最有价值。其实不用买增补版。实际只增加了医学三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