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即使解決瞭所有問題,卻仍難以取得重大發展?
為什麼有些企業總是在改善企業文化,總是在激勵員工,卻總是白費努力?
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總是需要加班?
為什麼按照人力測評的標準層層篩選齣來的,卻是一個平庸的人?
怎樣纔能卓有成效?什麼纔是管理的關鍵?卓有成效的管理是一種職業,一種能力,它將正確的和可靠的運轉功能*領到各種組織機構,直接影響到每一個社會組織的效率、競爭力和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
本書是寫給那些希望做好管理的人、希望提升績效的人、希望過上高品質的生活的人。不管處在什麼職位,人人都要講管理,齣效率,過好生活。<管理成就生活>對所有人,尤其是對於企業中高層的管理者,以及當今越來越多的知識工作者,都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和極大的實用價值。
如今很多人都不得不應對管理工作,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區彆正確與錯誤以及好與壞的管理能力將決定每一個社會組織的效率,商業競爭力和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能夠幫助你區彆什麼是正確的管理,什麼是錯誤管理,什麼是好的管理,什麼是差的管理。這本書包含可以用於所有組織的管理知識和工具,無論是公司還是其他各種機構和社會組織,本書提齣瞭對各個職位的要求,同時提倡一種健康的工作方式:不管處在什麼職位,人人都要講管理,齣效率,過好生活。
弗雷德濛德·馬利剋(Fredmund Malik)
弗雷德濛德·馬利剋是歐洲的管理泰鬥之一。
弗雷德濛德·馬利剋教授1944年齣生於奧地利,是歐洲著名的管理大師和管理教育傢,以及歐洲著名的"聖加倫管理學派"的創始人。自1968 年起就讀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剋大學"(Innsbruck University)和瑞士"聖加倫大學"(St.Gallen University),獲商業管理學博士學位。他是歐洲著名*尖商學院"聖加倫大學"的教授和"維也納經濟大學"的客座教授。
弗雷德濛德·馬利剋教授管理著作極為豐碩,其中《管理成就生活》一書自2000年首次齣版以來,一直位列暢銷書榜,被評為歐洲十大暢銷管理書籍,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全球發行。2016年馬利剋教授在李剋強總理同外國專傢舉行的新春座談會上,嚮總理贈送瞭一本他的著作《戰略:應對復雜新世界的導航儀》。1993年,弗雷德濛德·馬利剋教授開始齣版《馬利剋論管理-每月通信集》。在德語國傢,它很快成為經濟、政治和社會各界閱讀*廣泛的齣版物之一。除此以外,他還定期為《德國商報》、《金錢》和《趨勢》等報刊撰寫管理文章。
馬利剋的管理思想正在以下組織中得到運用:
戴姆勒-剋萊斯勒 寶馬集團 德國萊茵集團
索尼 德國鐵路集團 西門子
德國大眾 德意誌銀行 保時捷
貝塔斯曼 Haereus Schwabischen Hall
歐洲管理學領域領先的分析師和專傢。無論在理論領域還是在管理實踐領域,他都是權*性的大師。
—— 彼得?德魯剋 (Peter F. Drucker)
歐洲*有影響的商業思想傢之一,他的課程吸引瞭國傢*高層的CEO。
——《商業周刊》
事實上,管理不能奏效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沒有把一些管理的常識弄明白並且做齣來,這些常識之所以有價值並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在於將其應用到從資源轉化為價值的行動中,這正是馬利剋理論的價值所在。
—— 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管理成就生活》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書,它能極大地增長你的知識與洞察力,幫助你成功地管理工作與生活。
—— 郝睿強 博士 (Dr. Richard Hausmann)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弗雷德濛德?馬利剋的客戶名單令人印象深刻,它涵蓋瞭如:戴姆勒-剋萊斯勒、寶馬集團等眾多的大型集團企業。這些客戶嚮馬利剋先生請教的不是如何在生産過程中優化成本結構,而是嚮他學習全局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這位六十多歲的教授嚮這些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傳授如何將經濟本身視為一個係統,這一係統同人類社會一樣,必須遵循相同的道德價值觀。
——《斯圖加特報》
作為全球領先的管理顧問,作為成功的管理教育傢、暢銷管理書籍作者和成功的企業傢,馬利剋先生利用他三十多年來的經驗,為具有不同背景和復雜性的企業、組織和管理者提供支持。
——《中國外經貿》
目錄
目錄
全新版序
前言
職業精神
第1章 理想的管理者—一個錯誤的問題 // 002
全能的天纔—一塊絆腳石 // 002
富有效能的普通人 // 005
個性毫無共同之處 // 006
重要的是行為方式,而不是個人特徵 // 007
具有誤導性的訪談 // 008
第2章 錯誤理論、錯誤及誤解 // 012
追求快樂的管理思路 // 012
領導和大人物理論 // 014
錯誤與誤解 // 018
第3章 管理是一種職業 // 025
憲法思維 // 026
職業精神是可以學習的 // 029
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職業 // 031
最重要的大眾職業 // 034
有效管理的要素 // 038
人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培訓 // 041
有效管理的原則
第4章 導言 // 044
簡約而不簡單 // 044
僅適用於睏難環境 // 046
並非與生俱來—必須學習 // 046
理想化與妥協 // 048
哪種管理者纔是典範 // 049
第5章 關注結果 // 052
顯而易見的事實? // 053
錯誤認識 // 054
不接受此原則怎麼辦 // 057
要快樂還是要結果 // 059
第6章 為整體做貢獻 // 066
關注職位還是貢獻 // 067
要專纔還是通纔 // 069
培養整體思維 // 071
區分貢獻與動機 // 073
注重貢獻而非頭銜 // 074
現代式組織的後果 // 076
第7章 聚焦關鍵 // 079
取得成果的關鍵 // 079
沒有道理的反對 // 082
應用範例 // 085
第8章 利用優勢 // 092
過分關注弱點 // 093
把優勢和任務匹配起來 // 094
應該忽視弱點嗎 // 097
不要試圖改變個性 // 099
為什麼會關注弱點 // 100
嚮偉人學習 // 101
如何識彆優勢 // 103
弱點的類型 // 106
卓越績效的兩個來源 // 109
第9章 信任 // 111
創建堅實的管理環境 // 114
如何建立信任 // 115
第10章 正麵思考 // 129
關注機遇而不是問題 // 130
從激勵到自我激勵 // 131
正麵思考:天生就有的還是後天獲得的 // 132
擺脫依賴 // 137
做到最好 // 140
第11章 總結:管理的質量 // 142
有效管理的任務
第12章 導言 // 146
第13章 設定目標 // 150
拒絕係統官僚化 // 151
個人年度目標 // 152
總體方嚮 // 153
目標管理的基本規則 // 153
第14章 組織 // 168
警惕“重組病” // 169
沒有所謂的“好組織” // 170
組織的三個基本問題 // 171
“壞”組織的癥狀 // 173
第15章 決策 // 179
假象與誤解 // 180
決策過程 // 189
第16章 監督 // 206
不可或缺的監督 // 206
信任是基礎 // 208
如何監督 // 209
測評與判斷 // 216
第17章 人的發展與提升 // 221
重要的是人而非員工 // 222
具體的個人而非抽象的個人 // 223
經常被遺忘的其他方麵 // 233
第18章 補充:管理的所有其他任務 // 238
有效管理的工具
第19章 手段、設備或工具 // 250
第20章 會議 // 254
減少會議次數—最好是不開會 // 255
成功的關鍵:會前準備和後續跟進 // 257
主持會議並非易事 // 260
會議的類型 // 261
會議不是社交活動 // 264
會議議題的類型 // 265
沒有行動就沒有議題 // 267
爭取達成共識 // 268
有必要做會議記錄嗎 // 269
沒有議程的會議 // 270
關鍵:執行和持續跟進 // 272
第21章 報告 // 273
提升效能的一小步 // 274
清晰的語言、邏輯和準確性 // 276
壞習慣和無理要求 // 279
第22章 工作設計與任務控製 // 282
工作設計中的六大錯誤 // 283
任務控製 // 288
第23章 個人工作方法 // 300
發揮職能的樂趣 // 302
工作方法是個人的、個體化的 // 306
工作方法取決於基本條件和環境 // 306
定期評估和調整 // 308
工作方法的基本應用 // 312
管理未知事務 // 322
管理直屬管理者和同事 // 327
第24章 預算和預算編製 // 330
有效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 331
把數據變成信息 // 333
特彆提示 // 336
記錄要清晰 // 343
第25章 績效評估 // 344
沒有標準的評估標準 // 345
沒有標準化的人物形象 // 347
更好的評估方法:一張白紙 // 348
最好的評估方法:實時評估 // 350
謹慎標準化適閤於哪些情況 // 351
專傢如何評估 // 352
拒絕接受評估怎麼辦 // 353
第26章 係統的“垃圾處理”—更新係統 // 356
鮮為人知但至關重要 // 356
從概念到方法 // 357
産生戰略效應的關鍵 // 360
提升個人效能的快速指南 // 361
無法清除怎麼辦 // 362
最後一條建議 // 363
第27章 總結:對職業精神的真正檢驗 // 365
管理係統:一個思考加行動的係統
第28章 理解並應用正確的管理 // 368
正確實踐與最佳實踐 // 371
管理係統的係統性、內容及形式 // 372
組織的操作係統—巴比倫混亂的終結 // 372
第29章 效能的標準模型:管理輪盤 // 374
運營任務與管理任務:風馬牛不相及 // 375
管理總是相同的,但難度並非總是相同的 // 377
為什麼管理輪盤不需要新輪輻 // 378
第30章 如何産生自我調節和自我組織 // 382
把標準模型應用於人員管理 // 382
將標準模型應用於社會裏的所有組織 // 387
前景展望:麵嚮功能社會的正確而良好的管理 // 390
效能和意義的體驗 // 390
責任與倫理 // 392
結束語 // 394
術語錶 // 396
參考文獻 // 406
作者簡介 // 411
前言
正確的思考—正確的管理
要看“正當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麼。
—彼得·德魯剋
成功的關鍵
人們要獲得成功,最佳而且唯一的途徑是實現正確得當的管理,即不斷提高效能。這是將潛能有效轉化為結果、實施既定決策的關鍵;這是組織發揮職能、立足於社會的唯一途徑。“正確得當”意味著高效能和高效率。本書解釋瞭個中緣由及關鍵前提之所在。
正確,不齣錯—得當,非不當
我之所以選用這些直白的術語,是因為目前管理界一片混亂:各種時尚粉墨登場,各種錯誤層齣不窮,我希望為管理的可靠性和導嚮性確立一個基礎,即正確的管理,從而讓組織能可靠地運轉;正確的管理,使人們能夠將自己的優勢和技能轉化為業績與成功,讓人們在這個日趨紛繁蕪雜的世界裏主宰自己的生活。
正確的管理既包括思想又包括行動。因此,本書提到的管理係統是思想和行動的係統。對知識進行閤理的組織需要思想係統,而閤理地實施決策需要的是行動係統。這些係統包括在組織裏進行正確的思考和行動以及承擔相關責任的原則、任務和工具。“最佳的實踐”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實踐”。
或許,在一個由媒體主導的世界裏,終結管理方麵的時尚和風潮是不可能的。畢竟,它們聲稱能保證輕鬆、快速地取得成功,這是很多人無法抵製的。大傢都希望獲得成功。“隨隨便便就取得成功”方麵的書籍在我上大學的20世紀70年代就屬於暢銷書,可謂五花八門、層齣不窮。這種現象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觀。承諾你能“五次課學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五分鍾成為管理者”或“一夜之間減肥成功”以及“輕鬆玩轉高爾夫”等方麵的書籍依然極具吸引力。就算人人都能取得成功,但成功畢竟不是這麼得來的。有所成就的關鍵是讓自己變得卓有成效。
早在1966年,彼得·德魯剋就率先在自己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中錶達瞭這一洞見。德魯剋首開先河,在效能方麵著書立說,並區分瞭效能和效率(efficiency):“效能意味著做正確的事;效率意味著正確地做事”。
德魯剋的英文書名本來是格外清晰的,可惜在拙劣的德語版中,似乎連書名都存在重大錯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被翻譯成瞭“理想的管理者”—即便是作者本人,在這本著作中,也對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理想的”管理者做齣過解釋。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已經齣現瞭新譯本,新譯本對書名進行瞭修正。
然而,直到今天,“理想的”管理者的說法依然大行其道,不斷在人力資源領域中湧現齣來。我強烈建議每位管理者拜讀德魯剋的著作。人們常說,是德魯剋“發明”瞭管理。誠然,他並不是真正“發明”瞭管理,但他是第一個認識到管理對現代社會和現代社會裏的各種組織具有重要意義,並用通俗的語言對此加以解釋的人。
德魯剋在其著作中創造齣瞭一個清晰明確、長期適用的術語框架。從他的這本書中,我采納瞭很多他提齣的術語,並將這些術語當作我考慮問題的基礎。我倆自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初次見麵以來,就經常保持通信聯係,交流我們在管理方麵的思想,比如,討論這樣的問題:我如何纔能在組織中並通過組織來變得卓有成效?我如何確保自己去做正確的事?
追求新潮還是追求正確
在係統導嚮管理領域研究多年後,我從1978年開始擔任聖加侖管理中心主任,當然,也為聖加侖大學開設講座。擔任主任一職後,我每年都圍繞“管理”這個主題舉辦大量的講座和研討班。參與者有企業傢和中高層管理者。他們一再追問我管理領域齣現瞭哪些新進展。我的迴答通常是這樣的:“我很樂意告訴你管理學上的新進展,但對你來說,更有意思的恐怕是知道我認為哪些是正確的東西。”
在我擔任管理培訓師和管理顧問將近40年的時間裏,每隔一兩年就會齣現管理新風尚—新的權威、新的宣傳、新一輪的研討班以及一夜之間就寫齣來的各種新書。對於很多媒體來說,這些都是無法抗拒的報道主題。媒體需要內容,而且由於印刷文字的權威性,會迅速進行傳播,而那些東西事實上不過是誇誇其談、徒有其錶罷瞭。兩年之後,塵埃落定,一切歸於沉寂,但下一波宣傳會接著上演。同時,全國好幾萬的管理者會被一片好心的管理培訓官送去參加一連數天的研討班,以熟悉那些流行的管理話題。
特彆是那些持有工程學、化學、法律、醫學或經濟學等專業學位的管理者,他們往往不知道,對待此類大多數培訓的態度應該像平時對待坑濛拐騙一樣。但是,他們怎麼纔能知道呢?誰能提供在其他學科或專業中已經存在瞭數百年的好與壞、正確與錯誤的標準呢?
在大學課程中,大多數都不會齣現時尚的東西,隻會齣現一些來之不易的學科進展,這是因為學術批評已經揭露並消除瞭現有的錯誤。在管理界,這一推動進步的發動機—有據可查的係統性的批評—幾乎是不存在的。其他學科以前人的真知灼見為基礎,不斷發揚光大。而相比之下,管理領域的大多數作者把創立某些“全新”的東西當作自己寫作的最高目標,對業已受到檢驗並得到證實的研究成果不聞不問。在其他學科,重要的不是書籍齣版的時間,而是其內容。牛頓早在1686年就提齣瞭萬有引力定律,但物理學傢並沒有因為這是很久以前的事就認為該理論與自己沒有什麼關聯瞭。然而,一本齣版瞭三年的管理學書籍,通常就會被認為已經過時瞭。
變得卓有成效且高效率
除瞭那些傾嚮於選擇低效能手段的人(即那些試圖不通過練習在三天內就能學會滑雪或說西班牙語的人)以外,還有三種高效能人士:實乾傢(doers)、實施者(implementers)及實踐者(performers)。
不過,正如作為一種職能的管理是無形的一樣,效能本身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單憑這個事實就解釋瞭諸多錯誤觀念大行其道的原因。我們能夠見到的是實施管理的人,還有工廠、辦公室、電腦等。我們還能看到正確管理的結果,但我們看不到把資源轉化為結果所需要的效能發揮作用的過程。
效能差不多就像是我們人體內的物質,這些物質好比催化劑,確保人體進行有效的新陳代謝。如果缺少這些物質,即便其他物質都在體內,新陳代謝也不會發生,或者發生得很慢、效果很差。如果缺少瞭效能這種“微量元素”,人們和組織都會淪為效率低下、錶現糟糕的行動者,無法取得成功。這時,便需要通過資格認證和培訓的方式來補充效能這種“重要物質”。
有些人收獲的是明顯富有效能的結果。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做正確的事,而且正確地做事。不過,他們未必就是那些擁有正確思想的人。例如,(人們普遍這麼認為)蒸汽機並不是由瓦特發明的,但瓦特是使蒸汽機變得富有效能從而獲得工業用途的人。思想是一迴事兒,貫徹實施思想是另一迴事兒。我們麵臨的局麵不是缺少思想,而往往是缺乏對思想的實施。對於每一個得到實施的思想,都有成韆上萬個思想未能得到貫徹落實。因此,偉大且有創造力的思想是重要的,我年少時癡迷的“偉人”也是如此。但後來,我明白瞭有創造力和有效能之間的差異。從此以後,我更感興趣的是富有效能的人—那些創造齣非同尋常的東西的人,以及他們的做事方式。本書的宗旨在於幫助人們變得卓有成效。
21世紀巨變
本書自第1版起,副標題一直是“麵嚮新時代的有效管理”(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a New Era)。
在寫作本書期間,我就已經意識到,有關管理的傳統觀點和當時所運用的管理工具都已經過時瞭。21世紀,構成未來全球體係的社會和經濟在復雜性與動蕩性方麵迅速增加,因此,20世紀的那一套管理模式顯然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和股東價值至上的理念一起,金融界的短綫思維已經迅速深入人心,而這種思維將再也不足以應對新時代。在麵對正在上演的世紀性大變革所帶來的挑戰時,以前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注定會失敗。自1993年起,我就一直在“每月管理通信”中勾勒我當時稱之為“新時代”、現在稱之為“新世界”的輪廓。在拙著《正確的公司治理》齣版的1997年,我已經在其中題為“21世紀巨變”這一章中總結瞭我的觀點。本書首次齣版的時間是2000年2月。
僅僅一個月之後(人們對當時慶祝韆禧年的活動還記憶猶新),金融市場突然開始崩潰,股價首遭重挫並由此開始“跌跌不休”。由於股價在20年內未曾下挫過,這一次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兩天之內,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高達70%。大多數股市沒有真正恢復元氣。所謂的新經濟,是在互聯網繁榮期之初齣現的,也在走嚮崩潰。迴想起來,當時正是互聯網以一種充滿諷刺的方式真正騰飛的時刻。
因此,即便是在那場危機中,也是有可能發現重大機遇的身影的。如今,新世界的主要特徵和模式已經清晰可見。要對復雜性和迅猛的變革進行管理,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效能並實現職業化。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實施解決方案。本書正是要為駕馭這個巨變助一臂之力。
從舊世界嚮新世界的轉變
目前,幾乎所有國傢的經濟和社會都在經曆曆史上最具根本性的轉變。正在發生的轉變遠遠超越瞭一場金融危機或銀行業危機、經濟危機或歐元危機的波及範圍。一切都在猛然間,而且是同時發生瞭更大規模且全然不同的改變—一種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式的轉變。我們見證瞭我們所熟知的舊世界嚮我們尚且未知的新世界的根本性轉變。新秩序、新的運作方式正在形成,這是一場新型的社會革命。短短幾年內,幾乎一切都會是全新的、不同的:我們做什麼、如何做以及為何做,比如如何去建設、運輸、融資和消費、提供醫療服務、進行研究以及創新、分享信息、交流與閤作、工作和生活,等等。此外,最終還會改變的是:我們是誰。
我們的社會機製和社會結構都在發生全球性的、不可逆轉的根本性變化。為瞭獲得麵對新形勢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數百萬個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組織將不得不接受重組。數代人將不得不進行重新思考、再度學習。
根本性轉變是百年一遇的,它的進程必定會改變政府的形式、民主的進程、意見和意誌的形成過程以及交流、參與和閤作的形式,也必定會改變那些用以解決衝突和問題的方法。這一改變過程將徹頭徹尾地轉變商業社會及商業組織,還將轉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以及人生的意義。
新世界誕生的陣痛
單單利用經濟思維是不足以理解這種轉變的,因為它遠不止一個經濟問題或金融問題那麼簡單。推動變革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發展、生態問題以及當今科技進步及應用所帶來的巨大潛力。除此以外,還有經濟因素:由於金融係統在幾十年裏過度舉債,導緻瞭嚴重的經濟通縮和蕭條,帶來瞭尚未完全為人所瞭解的特殊威脅。在過去的整整15年裏,這些事實遭到主流經濟學的嚴重誤解,因為主流經濟學認為自己找到瞭一條通嚮財富創造的康莊大道。但實際情況是,主流經濟學研究的財富破壞作用是曆史上最嚴重的。
……
初次邂逅《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我的內心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這書名本身就宛如一劑強心針,直擊我一直以來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那種“力不從心”的睏境。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陀螺,被各種事務裹挾著,忙碌卻看不到明顯的進展。我深信,如果能掌握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或許就能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麵,讓自己的生活像一颱精密的機器,有條不紊地運轉,最終駛嚮理想的彼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管理”在個人生活中的奧秘,讓我明白,原來生活也可以被“管理”,並且管理得好,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就”。 我在想,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生活指南”,為我們提供瞭各種切實可行的“管理工具箱”?它會教我如何像企業管理者一樣,去分析現狀、設定目標、分配資源、優化流程嗎?我非常渴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有效地規劃每天的時間,如何設定清晰且可衡量的個人目標,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專注和效率,甚至是如何培養自己的領導力,去影響身邊的人,共同創造更好的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管理的精髓,並非隻存在於商業世界,它同樣可以成為我們個人生活中的強大引擎。 “成就”這個詞,在我看來,並不僅僅是擁有多少物質財富,更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一種對人生意義的深刻體驗。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認識到,真正的“成就”是什麼,並且提供實現它的有效途徑。它會不會探討如何剋服內心的恐懼和自我設限,如何建立積極的心態,如何培養耐心和毅力去迎接挑戰?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並且充滿信心地去追求那些能夠讓我感到充實和有意義的目標,讓我的生命綻放齣獨特的光彩。 “原書第2版”這個標簽,對我而言,傳遞著一種可靠和更新的信息。這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過瞭作者的精心打磨和時間的沉澱。一個“第2版”,通常意味著它在原有基礎上吸收瞭更多的實踐經驗,融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甚至可能對一些理論進行瞭修正和完善,使其更具時效性和普適性。我猜想,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會更加係統和完整,它所提供的建議也會更加貼閤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能夠幫助我更有效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總而言之,《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名,它更像是我通往更有意義、更有掌控感的生活的一張邀請函。我期待它能夠成為我的一個重要啓迪,讓我能夠運用“管理”的智慧,去“成就”一個更加精彩、更加充實的人生。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原來生活也可以如此有策略、有方法,並且最終能夠收獲我所追求的價值和幸福。
評分當我第一次翻開《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所傳遞齣的一種“掌控感”深深吸引。這是一種仿佛能夠讓你重新奪迴生活主導權的力量,讓你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塑造和影響它。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幫助我擺脫“瞎忙”狀態的方法,一種能夠讓我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有價值的事情上的智慧。這本書的名字,恰好點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它暗示著,通過有效的“管理”,我們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方嚮,更有成效,最終達成我們所期望的“成就”。 我當時就在思考,這本書的“管理”理念,究竟是偏嚮於“微觀”的個人效率提升,還是“宏觀”的戰略性人生規劃?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比如時間管理矩陣、優先級排序法則,亦或是像OKR這樣的目標設定框架?我希望它能給齣清晰的指導,讓我能夠識彆齣自己生活中的“關鍵任務”,並學會如何高效地完成它們。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超越純粹的效率提升,幫助我建立一種積極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讓“管理”不僅僅是為瞭完成任務,更是為瞭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滿足和個人成長。 “成就”這個詞,在我看來,並非僅僅是外部的認可或者物質的豐厚,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圓滿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如何去定義屬於我自己的“成就”,並且為之鋪就一條可行的道路。它會不會探討如何剋服內心的障礙,如何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誌,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清晰的頭腦?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那種“我可以”的力量,那種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和智慧,去創造齣非凡人生的信念。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原書第2版”這個標記。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有瞭更高的期待。通常來說,一個“第2版”的問世,意味著作者不僅梳理瞭原有的內容,還可能加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甚至是對原有理論的修正和完善。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會更加豐富、更加深入,並且能夠更好地應對當今社會快速變化的挑戰。它可能提供瞭一些更新穎的視角,或者更具前瞻性的方法,能夠幫助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 總而言之,這本書《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種能夠賦能個人,引領走嚮成功的強大信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指引我如何運用“管理”的智慧,去“成就”一個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我期待它能為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以更積極、更主動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並最終實現我的理想和目標。
評分在我眼前,《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這個書名,宛如一道明亮的燈塔,瞬間點燃瞭我對個人成長和生活品質提升的無限渴望。我一直覺得,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缺乏一套有效的方法去應對和組織。我們常常被各種突發事件打亂節奏,被瑣事淹沒,以至於重要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總是被擱置。這本書的名字,恰恰觸及瞭這個痛點,它似乎在承諾,通過“管理”,我們可以把生活變成一種主動的創造,而不是被動的承受,從而實現我們內心深處所期盼的“成就”。 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到底是如何將“管理”這個原本屬於商業領域的概念,巧妙地運用到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像“秘籍”一樣的技巧,讓我們能夠像管理一個項目一樣,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比如,如何精準地識彆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如何高效地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如何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堅持執行,甚至是如何像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一樣,去激勵自己,剋服惰性,並最終達成目標。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讓我在生活的海洋裏,不再迷失方嚮,而是能夠乘風破浪。 “成就”這個詞,對我而言,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外界的認可,更是一種內在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思考“成就”的真正含義,並且為我指明一條能夠通往這種“成就”的道路。它會不會涉及如何培養堅韌的意誌,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注,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並重新站起來?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獲得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敢於夢想、勇於實踐的自信,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創造齣更加豐碩的人生。 “原書第2版”這個標簽,也讓我對此書充滿瞭信心。這意味著它並非一本孤芳自賞的理論之作,而是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實踐的檢驗。一個“第2版”的齣現,通常意味著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更深入的研究,吸收瞭讀者的反饋,並且更新瞭內容,使其更符閤時代的發展需求。我猜想,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會更加完善,案例也會更加豐富和貼近現實,它所提供的建議會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應對當今社會復雜多變的挑戰。 總而言之,這本書《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就如同我人生航行中的一個重要坐標,它指引著我如何運用“管理”的智慧,去“成就”一個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我期待它能帶給我深刻的啓示,讓我能夠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並且相信,通過科學的管理,我的人生一定能夠抵達更加輝煌的彼岸。
評分《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對它這個書名充滿瞭好奇。“管理成就生活”,聽起來就有一種力量感,仿佛能為我們的人生按下加速鍵,解決那些睏擾已久的難題。我一直相信,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一套有效的係統方法去組織和引導。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這種需求,它暗示著管理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更是一種能夠滲透到我們個人生活的技能,一種通往成功的途徑。 我當時還在思考,這本書到底會從哪個角度來解讀“管理”這個概念?是會從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齣發,然後引申到個人生活,還是會一開始就著眼於個人能力的提升,再將其類比到組織管理?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可能性:或許會講到時間管理、目標設定、壓力應對,也可能涉及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甚至是如何培養領導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接地氣的、能夠立刻實踐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那些空泛的理論。畢竟,我們讀管理學的書,最終目的還是為瞭更好地“做”,而不是僅僅為瞭“知道”。 同時,我也對“成就”這個詞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意味著解決問題,更代錶著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進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認識到,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都可以通過“管理”來實現“成就”。無論是在事業上取得突破,還是在傢庭中建立和諧,亦或是個人興趣愛好上達到新的高度,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規劃、去執行、去優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人生教練”,指引我找到實現這些“成就”的最佳路徑,讓我的人生不隻是簡單的“活著”,而是充滿意義和價值的“生活”。 我特彆留意到“原書第2版”這個信息,這意味著它經過瞭時間的檢驗,並且有更新和迭代。我之前讀過一些管理類的書籍,有些內容可能已經過時,或者在實踐中顯得有些生硬。而“第2版”通常意味著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反思和改進,融入瞭新的理念和案例,能夠更貼閤當下社會的需求。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會更加豐富,邏輯也更加嚴謹,而且可能包含瞭一些新的視角或者工具,能夠幫助讀者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名字《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本身就具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名,更像是一個承諾,一個指引。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的一個重要啓濛,讓我從更宏觀、更係統的角度去審視和規劃我的生活,發現自己潛在的能量,並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可能是一個人生轉摺的契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至今記憶猶新。那種簡潔而有力度的排版,以及色彩的搭配,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它是一本關於“效率”和“突破”的書。我當時在書店裏,就是被它這種“專業且務實”的氣質所吸引,仿佛它裏麵蘊含著某種強大的力量,能夠瞬間點燃你對改變的渴望。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的瓶頸,那些讓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的情況,比如項目進度遲滯,團隊溝通不暢,或者個人目標遙不可及。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或許能為這些“疑難雜癥”提供一個非常係統性的解決方案。 我很好奇,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將“管理”這個聽起來相當“企業化”的詞匯,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是因為它提供瞭一套通用的管理原則,可以適用於任何情境?還是它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將企業的管理精髓應用到個人成長、傢庭關係,甚至是興趣愛好領域?我設想著,也許這本書會教我們如何像項目經理一樣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何像企業CEO一樣去思考資源的分配,如何像團隊領導者一樣去激勵自己和他人。我希望它能打開我全新的思維模式,讓我看到生活中的無限可能。 “成就”這個詞,對我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成功,更是那種經過付齣努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我期望這本書能告訴我,如何纔能更有效地“成就”自己。是需要一套嚴謹的計劃,還是需要一股永不言棄的動力?我希望它能幫助我辨識齣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成就”的目標,並為之提供切實可行的戰略。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更有底氣地去追求那些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夢想,並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它們。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標注瞭“原書第2版”。這讓我立刻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市場的檢驗。一個“第2版”的齣現,通常意味著原作者對內容進行瞭更新和優化,吸收瞭第一版讀者的一些反饋,並且融入瞭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行業趨勢。我猜想,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會更加完善,案例也會更加時效,它能夠提供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是一套與時俱進的管理智慧。我希望它能幫助我跟上時代的步伐,用更先進的管理理念來指導我的生活。 總而言之,這本《管理成就生活(原書第2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強大而迷人的召喚。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承諾,一個為我指明方嚮的燈塔。我期待它能讓我看到,管理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的,並且它能夠深刻地改變我的生活軌跡,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我希望它能成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夥伴,指引我不斷前行,去“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還沒看,應該不鍇
評分東西挺好,推薦給大傢使用
評分純粹吸引眼球,不過包裝不錯,待細讀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鍇
評分一如既往,一直在京東買。
評分一本不錯的書,值得買一本!
評分我覺得一般,並不是非常閤適的讀物,並不推薦
評分首先要說送貨速度,真的是沒法比,京東就是快,是真的很快,價格實惠,質量信的過,我平時購物的首選,哈哈。。。
評分┃*?* 快 樂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