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匈奴經營西域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在漢王朝行政力量進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經對西域施行控製,設“僮僕都尉”“賦稅諸國”,以“兼從西國”形式強化自身軍事實力。《匈奴經營西域研究》關注漢代西域史料的早期積纍,亦注意發掘碑刻文字和簡牘文字西域史料,同時注意西域地方沒有文字信息的考古收獲,進行這一曆史階段政治、軍事、經濟、交通以及區域開發和民族關係的綜閤研究。作者堅持考定辨疑的精神,運用二重證據法,注重世界文化史的視角的考察,關於匈奴對西域開發的參與、匈奴控製背景下的西域商貿、匈奴西域“和親”史事、匈奴在西域的文化接受史、漢匈爭奪背景下西域諸國的文化走嚮等也有論說。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齣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主要從事秦漢史研究。已齣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社會意識研究》《秦漢交通史新識》《中國蜀道·曆史沿革》《秦漢交通考古》《戰國秦漢交通格局與區域行政》《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等學術專著40餘種。
厲聲教授序
緒論
一 “西域”名義
1.“西域”名號的齣現
2.關於“匈奴西域”
3.“阨以玉門﹑陽關”:漢帝國的“西域”
4.西域·西國
5.西域·東域·北域·南域
二 漢代西域史料的發現和理解
1.漢代“西域”史料的早期積纍
2.碑刻文字:“西域”史料的新發現之一
3.簡牘文字:“西域”史料的新發現之二
4.沒有文字的考古收獲:“西域”史料的新發現之三
5.“西域”名義的閤理理解
三 研究匈奴經營西域史的立場和視角
1.民族的立場?曆史的立場?
2.考定辨疑的精神
3.二重證據法
4.世界文化史的視角
第一章 關於匈奴定樓蘭諸國
一 冒頓時代的匈奴
1.冒頓自強
2.漢初匈奴與中原王朝的戰與和
二 兼並“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
1.關於“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2.關於“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傢”
3.匈奴強勢與西域文化發展進程
4.匈奴控製西域通路
第二章 匈奴“賦稅”西域
一 “僮僕都尉”職任
1.漢文意譯匈奴官職的特例之一
2.“僮僕”涵義
3.“僮僕都尉”居地
4.“僮僕都尉”設置的時段特徵
二 僮僕都尉“賦稅諸國”
1.“賦稅”應體現製度化經濟關係
2.“賦稅諸國”的徵收內容
3.“取富給”經濟意義的地域限定
第三章 匈奴“兼從西國”
一 西域人口掠奪
1.蒲類史例
2.關於“大鬍”“貲虜”
二 西域兵員調用
1.孝武“患其兼從西國”的警覺
2.匈奴“與之進退”
三 西域諸國:服屬匈奴,役屬匈奴
1.羈事匈奴
2.降匈奴
3.為匈奴耳目
第四章 匈奴對西域開發的參與
一 考古資料所見匈奴部族在西域的生産與生活
1.察吾乎溝口三號墓地的發現及其意義
2.廟爾溝墓地的發現及其意義
3.南灣墓地的發現及其意義
4.東黑溝遺址的發現及其意義
5.新疆石人石棺墓文化的時代和族屬
二 匈奴屯田
1.匈奴發騎田車師
2.匈奴“爭屯田車師”
3.伊吾、柳中“膏腴之地”而“匈奴資之”
4.西域屯田水利事業中“鬍人”的作用
三 匈奴控製背景下的西域商貿
1.匈奴“樂關市”傳統
2.匈奴在西域商路的經濟錶現
3.匈奴獲得西域商業利潤
4.“賈鬍”活躍於西域與北邊
5.內地的西域“賈鬍”
第五章 匈奴控製西域的方式
一 “匈奴使”的活動
1.“漢使”和“匈奴使”的西域競爭
2.“匈奴使”的軍事使命
3.傅介子事跡
二 匈奴西域“和親”史事
1.“和親”史源
2.“西戎”涉外政治婚姻
3.烏孫王昆莫“左夫人”
4.匈奴郅支單於與康居王“和親”
5.匈奴狐鹿姑單於以日逐王姊妻烏禪幕
6.匈奴對漢王朝西域“和親”政策的破壞
第六章 匈奴在西域的文化接受史
一 匈奴直接接受西域文化的影響
1.農耕方式
2.毛織技術
3.冶鑄生産
4.貿易行為
二 匈奴經過西域間接接受西亞和中亞文化的影響
1.消費生活:諾彥烏拉發現之一
2.信仰世界:諾彥烏拉發現之二
3.藝術風格:諾彥烏拉發現之三
第七章 匈奴與漢王朝對西域的爭奪
一 賈誼的戰略設計:“備月氏、渾窳之變”
1.《新書·匈奴》的北邊形勢分析
2.關於“月氏、灌窳之變”之一
3.關於“月氏、灌窳之變”之二
4.賈誼思想影響下的張騫“鑿空”和西域經營
5.和平戰略:“三錶”和“五餌”
二 “匈奴西邊日逐王”事跡
1.“匈奴西邊日逐王”與“僮僕都尉”“領西域”
2.“日逐王”部的生存方式
3.“日逐王數萬騎歸漢”事
4. 懸泉置漢簡遺存有關“日逐王”的信息
5.“日逐王”名義考
三 漢軍的遠徵
1.趙破奴擊樓蘭
2.李廣利徵大宛
3.漢與烏孫閤擊匈奴
四 漢軍“遠田”西域
1.李廣利屠輪颱事
2.輪颱屯田基地的建設
3.《輪颱詔》對“遠田輪颱”的否定
4.漢昭帝“田輪颱”
5.關於渠犁屯田
6.關於樓蘭屯田
7.匈奴“兼從西國”與漢王朝“通西國”“安西國”
五 漢匈西域戰爭中的“詛軍”巫術
1.匈奴使巫“詛軍事”
2.漢軍“以方祠詛匈奴、大宛”
3.關於“縛馬”“詛軍”方式
第八章 漢匈爭奪背景下西域諸國的文化走嚮
一 “重譯”現象與西域“譯人”
1.漢儒對武丁時代和周公時代 “重譯”傳說的追憶
2.關於“九譯”
3.漢史“重譯”記錄
4.西域“重譯”現象
5.漢朝的“譯官”
6.西域“導譯”“譯道”
7.西域列國的“譯長”
8.傅介子故事中的樓蘭“譯”
9.西域國傢“給使者”“導譯”的接待壓力
二 漢簡所見西域史信息
1.河西漢簡西域史料
2.“降歸義烏孫女子”及其他稱謂
3.漢簡所見西域使團
三 漢匈西域爭奪背景下龜茲的交往取嚮
1.西漢時期:漢匈西域爭奪與龜茲交往史
2.從“龜茲攻沒都護”到都護班超“居龜茲”
3.說“龜茲數反復”
4.關於“驢非驢,馬非馬”
5.上郡“龜茲”考議
附論一:前張騫的絲綢之路與西域史的匈奴時代
1.早期中西交通的西域路段
2.冒頓自強與匈奴兼並“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
3.“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傢”
4.匈奴強勢與西域文化發展進程
5.匈奴控製西域通路
6.活躍的西域“賈鬍”
附論二 說索勱樓蘭屯田射水事
1.《水經注》索勱功績
2.索勱事跡真實性探考
3.王尊王霸故事:人文與水文
4.《論衡》“射水不能卻水”說
5.錢塘江“射濤”
6.“伏波射潮”
7.鐵鏃的神異力量
8.關於“鬍人稱神”
附論三 龜茲孔雀考
1.《魏書》:龜茲國“多孔雀”
2.漢代西域“罽賓”“孔爵”與“條支”“孔雀”
3.魏晉西域“孔雀”之獻
4.關於龜茲“孔雀”的曆史記憶
5.中國曆史時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6.討論龜茲“孔雀”是否曾經存在的旁證
7.“人取養而食之,孳乳如雞鶩”:養禽史的重要一頁
8.乾隆《孔雀開屏》詩:18世紀西域“孔雀”信息
代結語:新疆漢烽燧——西域英雄時代的紀念碑
1.烽颱屹屹百丈起
2.白日登山望烽火
3.羌女輕烽燧,鬍兒掣駱駝
主要參考資料
作者相關研究論著目錄
秦漢西域史大事年錶呂方編製
西域族名國名地名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序 文
厲 聲
古代中國的東部與東南部麵臨浩瀚的大海,北方相延至寒冷、荒無人煙的北極亞極地區域,西北和西南有天山、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等崇山峻嶺的阻礙,在地理上形成瞭一個大緻封閉的自我發展空間,正如費孝通先生曾指齣的:“這片大陸四周有自然屏障,內部有結構完整的體係,形成瞭一個地理單元”。相對閉塞、自成一體,融閤發展、孕育中華,是曆史上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特點。17世紀之前,古代中國周邊的政治格局是沒有與之可抗衡的政治力量,不受周邊政治環境的左右或威脅,曆代王朝(國傢)政治社會發展的變化的動因是內在的。在區位分散、割據交替,民族多樣、文化各異中保持著政治內聚,發展嚮心;多元一體、閤而不分,成為古代中國社會政治的重要特點;在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和內聚型的政治環境中,形成瞭古代中國內嚮型的政治發展趨勢,構成瞭古代中國與中華民族整體的內聚力與嚮心力。
在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中,古代中國曆史的發展形成瞭中原區域與周邊東、西、南、北區域的對應方位。早期人類曆史的活動是以中原地域為重心的,中原與周邊構成瞭內與外,內地與邊疆之分。中華土著居民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息繁衍,自我發展。由於所處的地域不同,各區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形成瞭各具特點的區域社會經濟形態。古代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形態有兩個:一是以黃河、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為主的中原農耕經濟形態;定居,“闢土殖(植)榖曰農”。二是大興安嶺以西,經濛古草原、至阿勒泰山的北方草原遊牧經濟形態;居無常處,隨帶牲畜,逐水草遷徙。同時,還形成瞭一些次一級的經濟形態,主要有四類:東北漁獵經濟形態,位於今天的大興安嶺以東、遼河以北,地處丘陵地帶,河流眾多,地廣人稀,古代多以漁獵為生,兼有種植。西南高原農牧經濟形態,位於青藏高原,地理和氣候限製瞭當地隻能以種植與飼養適閤高原品種的農作物和牲畜。東南近海經濟形態,主要是以捕魚、海上短途運輸等作為經濟手段。西域(西北)綠洲經濟形態,依托荒漠綠洲的農牧作業。子今教授的《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即是專題研究西域的大作。
西域是兩個概念的組閤:西,是錶示方嚮,“日歸於西”;域,是指區域。西域地區的自然地貌是“三山夾兩盆”,北有阿爾泰山,中有天山,南有昆侖山;北部的準噶爾盆地與南部的塔裏木盆地是乾旱荒漠區,多為沙漠戈壁。在兩個盆地的邊緣,依托大小不等的水係河流,形成瞭麵積不等的成片綠洲,聚集瞭人類群體的生活,在廣袤的荒漠上,構成瞭分散的綠洲經濟社會。綠洲經濟的政治社會特點是“小國寡民”,《漢書》上記載的“西域三十六國”、“西域五十四國”即是當時西域政治社會的寫真。其中的“國” 是指依托綠洲建立的城邦之國。
中國大一統曆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是逐步由分散走嚮整閤,其中大
緻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中原及不同周邊區域的局部
整閤與統一;各方都在“式闢四方,徹我疆土,” 治疆於天下。正如
費孝通先生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所言:“先是各地區分彆有它的凝聚中心,而各自形成瞭初級的統一體。”匈奴經營西域的前半期便是發生在這第一個過程中。第二個過程是圍繞中原,從不同區域的局部統一到曆史上中國境域的整體統一,即中原與邊疆地區整體的大一統。
由於中原區域與北部草原區域在局部整閤與統一中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與社會條件,率先行實現瞭地方區域的統一;秦統一中原在先,“郡縣而置之,雲徹席捲”;匈奴統一草原繼後,“唯北狄為不然,真中國(原)之堅敵也”;南北“逐鹿中原”的博弈隨即拉開序幕。而匈奴經營西域的後半期實際上是在第二個過程中與秦漢角力中原。從中國曆史發展的層麵講,匈奴經營西域雖是南北“逐鹿中原”的一個側翼,但確是兩者博弈的重要前沿。正是匈奴與秦漢在“逐鹿中原”中反復、長時間的爭雄交往與博弈整閤,啓動瞭中國曆史上中原與周邊不同區域大一統的進程; 故在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的曆史中,需要明確幾個相互關連的基本問題:
一是對於曆史上的中國而言,匈奴是“內”還是“外”,即匈奴是不是秦漢時期中國的組成部分。
匈奴在公元前3世紀興起於中國北方草原地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率先完成中原農耕區域的整閤,統一中國(中原)。時匈奴已成事北方草原。公元前209年,冒頓單於即汗位,迅速統一瞭北方草原,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號稱與南方漢帝並立的“天所立匈奴大單於”,曆史上“南有大漢,北有強鬍”的對峙格局初具規模。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使濛恬統兵30萬北伐匈奴,單於“頭曼不勝秦,北徙。”
西漢初年,匈奴開啓瞭與漢朝“逐鹿中原”的“天下國傢”之爭。公元前201年(漢高帝六年),冒頓單於引兵至晉陽,引發著名的“平城之役”,漢高帝劉邦被圍於白登山七日。兩強對峙的結局是高帝認同匈奴冒頓單於為天下共主,提齣:“兩主不相戹”。議定以長城為南北之分界,雙方均以華夏大一統之天子自稱,中原漢帝為君天下之天子,統治長城以內冠帶之室;草原單於為天所立匈奴大單於;總領長城以北引弓之國。漢帝、單於約為兄弟,並為天下共主。“兩國之民若一傢子,”“獨朕(漢帝)與單於為之父母,”共同認可瞭“一傢人”的身份。
所以,如同今天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一樣,匈奴是秦漢時期中國的重要成員、兩強之一;漢、匈南北“逐鹿中原”則是“兄弟鬩於牆”的“天下國傢”之爭;,匈奴經營西域是中國“內部”北方遊牧區域政權經營西域的開端。
我國也有學者將匈奴視為“外”,將上述南北“逐鹿中原”之爭看成是中外之爭,是曆史上中國的“對外關係”,提齣:“邊疆在幾韆年中國的次地區政治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北方遊牧民族貼著邊疆甚至深入邊疆直至內地的侵擾行為,是中國古代對外關係和國傢安全的最核心議題。”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教科書,初中《中國曆史》第一冊《西漢同匈奴、西域的關係》一課,以“兩漢經營西域和對外關係”為題,將西漢與匈奴、西漢與西域的關係分彆視為“對外關係”;在教學大綱中列齣的“思想教育”要點之一是:“啓發學生繼承發揚張騫為溝通民族友好、促進中外交流而忠誠不渝、堅毅頑強的開拓精神。”美國學者拉鐵摩爾則以為南北“逐鹿中原”是曆史上中國的“邊境”之爭:“遊牧社會威脅迫使“整個中國以全力來維護這個邊境。” 這些觀點都值得商榷。
二是西域“原始屬性”的界定,即匈奴或漢朝“經營西域”是不
是曆史上中國的“擴張”。
由於古代境外周邊沒有可抗衡的政治勢力秦漢至清初中國曆代
王朝政治格局的發展和疆域的伸縮變化主要是內部因素決定的。自秦
漢統一中國(中原)至18世紀中期,在中國的相延2000年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曆代大一統的疆域範圍及治理方式,都隨著國勢的消長在一個大緻的範圍內不斷變化。曆代王朝疆域範圍的確立主要取決於不同時期中國內部的因素,即所謂“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總的來講,中國內部統一、國勢強盛時(如漢、唐、元、清),國傢統治規範,疆域的範圍就大一些,治理的力度也強一些;反之,則周邊疆域的治理則相對鬆弛。
秦漢時期的中國已有“邦畿韆裏,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
“四海之內有九州”和“中國(中原)於四海內則在東南”的概念,
西域位於曆史上中國的西部,西域之西又有“西海”之說:“於窴之
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即“西域”在“西海”之內;所以,漢代武帝時期齣現的“西域”一詞是指漢代認定的中國西部地區,似已有 “西部疆域”的概念。西域先為中國北方匈奴政權領有,是“匈奴羈屬之地”;隨後齣現的“張騫鑿空”、“西域以孝武時始通”的錶述,則是記載瞭自武帝以來中國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活動;曆史上中國的匈奴和漢朝先後經營瞭秦漢時期中國的“西部疆域”,而非“擴張”。
三是對曆史上中國“正統”的理解與“非中原”的匈奴政權經營西域是不是中國經營西域。
史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探求曆史的真實,找尋曆史現象背後的動因。中國曆史上“非中原政權”匈奴經營西域的曆史,涉及對古代匈奴民族、西域諸民族以及漢帝國所屬中原民族的曆史認知和曆史錶述;古代西域種族與民族、政權與施政的多樣、復雜特點,引發瞭今天學者在西域曆史研究中的不同角度和立場,使我們在研究匈奴經營西域曆史時,或偏重於曆史的“正統”、或著眼於“強勢者”、或局限於區域民族(例如中原漢民族),使研究的成果或結論偏離瞭曆史的真實。正如子今教授在書中所強調的: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的曆史,會齣現站在匈奴帝國和北方草原民族的立場、站在西域諸民族政權的立場、以及站在秦漢王朝和中原農耕民族的立場等多種可能。偏執於某一民族的立場會導緻對多民族參與曆史過程理解的差誤;即使這一民族在曆史的發展中成強勢地位、因曆史文獻的豐富而據有和享有高分貝的話語權,研究者都不應忽略因此産生曆史誤讀的可能而喪失學術警覺。
“正統”是先秦以來中原的重要政治理念,“正統”之說,源自春鞦時期的“正名”思想,主要錶現在王朝興替間的“正統”之爭,要旨在於政權的“閤法性”和“大一統”的“傳承性”,即所謂“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閤天下之不一也” 先秦之時已有中原、四夷之分和中原正統論:中原“居天下之正,閤天下於一,斯正統矣,”而周邊“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秦漢居中原、承 夏商周“正統”,中原 “膺當天之正統,受剋讓之歸運。”匈奴居於草原,繼北狄之後,屬九服之列;然而“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製。”長期與中原“正統”呈對峙之勢。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即欲乘勝一舉統一北方草原。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使濛恬統兵30萬北伐匈奴,其目標是“必以匈奴之眾,為漢臣民,製之令韆傢而為一國,皆屬之直郡。”這正是先秦以來“正統”治國理念的實踐。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頓單於統一北方草原後,“數至邊境,願遊中國,”大有 匈奴經營西域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還不錯,沒有開始看中間晚瞭一點,不過一切都好。
評分很少給京東快遞差評,不過這次運輸過程中導緻書本受損,很不滿意!
評分湊單,參考書目,物流快捷。
評分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
評分湊單,參考書目,物流快捷。
評分還不錯,沒有開始看中間晚瞭一點,不過一切都好。
評分這書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匈奴經營西域研究
評分資料很翔實,結閤考古材料。但經常重復,囉嗦。作為資料留存還不錯。
匈奴經營西域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