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由美國當代重要藝術批評傢和藝術史傢羅莎琳·剋勞斯發錶於1977年。作為第一批真正意義上將當時“法國理論”的新思想引入現代雕塑討論的著作之一,剋勞斯以深刻犀利的洞察力和過人的勇氣衝破瞭由格林伯格主導的現代主義藝術批評體係,藉用結構主義、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觀點闡釋現代雕塑,重新梳理瞭從羅丹開始,途經未來主義、立體主義、構成主義、杜尚、布朗庫西、超現實主義、摩爾、赫普沃斯、史密斯、卡羅、動態藝術、偶發藝術,直至極簡主義的現代雕塑變遷之路,被視為20世紀美國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現代雕塑的變遷》由美國當代重要藝術批評傢和藝術史傢羅莎琳剋勞斯發錶於1977年。作為第一批真正意義上將當時“法國理論”的新思想引入現代雕塑討論的著作之一,剋勞斯以深刻犀利的洞察力和過人的勇氣衝破瞭由格林伯格主導的現代主義藝術批評體係,藉用結構主義、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觀點闡釋現代雕塑,重新梳理瞭從羅丹開始,途經未來主義、立體主義、構成主義、杜尚、布朗庫西、超現實主義、摩爾、赫普沃斯、史密斯、卡羅、動態藝術、偶發藝術,直至極簡主義的現代雕塑變遷之路,被視為20世紀美國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羅莎琳·剋勞斯(Rosalind E. Krauss),美國著名藝術理論傢、批評傢,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有《前衛原創與其他現代主義神話》、《視覺無意識》、《北海之旅:後媒介時代的藝術》等作品。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變遷》的成功與它經久不衰的相關性,使之成為剋勞斯遠見的一座豐碑。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書中所及的範式變化。
——James Carl(柯喬),加拿大圭爾夫大學藝術係終身教授
★作為批評傢和理論傢,剋勞斯使自己麵對的是*復雜的挑戰。
——美國《齣版人周刊》
★剋勞斯的書毫無疑問是它的主題中*精湛的。
——《美國藝術》雜誌
目錄
緻謝 xi
總序 xiii
中文版前言 xv
導言 1
第一章 敘事性時間:《地獄之門》的課題 7
第二章 分析型空間: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 40
第三章 現成品形式:杜尚與布朗庫西 70
第四章 遊戲方案:超現實主義的規約 105
第五章 坦剋圖騰:焊製的形像 149
第六章 機械芭蕾:光,運動,劇場 204
第七章 雙重否定:雕塑的新語構 248
作者介紹 295
參考文獻 301
索引 307
前言/序言
中文版前言
2015年鞦天的各種機緣和巧閤,讓我們有瞭把羅莎琳·剋勞斯的《現代雕塑的變遷》譯成中文的想法。關鍵因素不外乎我認為定能勝任的翻譯吳彥正好有空;永遠樂觀積極、鬥誌昂揚的隋建國計劃齣版一套以雕塑為主題的高質量的翻譯叢書;再有,於凡嚮我發齣邀請,希望在北京中央美院做一期講座。就這樣,藉講座的機會,我們從現代藝術史的角度介紹瞭這本書,將書中曾經的激進立場重新帶迴它的成文背景,同時也思考瞭藝術批評的翻譯工作等一些更寬泛的問題。參加去年鼕天這場講座的觀眾熱情慷慨,他們深入的提問和迴應也是此次翻譯的關鍵之一。
曾經有位朋友建議,應該在我們日常修習的反思中,加上兩個的問題:“為什麼是這個”,又“為什麼是現在”。對此,我可以想齣很多為什麼現在翻譯這本書的理由,然而,最重要,卻也最無趣的一條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做這件事。我有些驚訝,剋勞斯之後的那些著作——那些更加偏重理論,讀起來也更加費力的文章——有些已經被翻成瞭中文,但是這本書,可謂剋勞斯的成名之作,也是她之後聲望的基礎,卻還沒有譯本。於凡最近指齣,當我在90年代第一次把這本書推薦給他時,所有的人都在關注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未來,沒工夫考慮現代主義。或許現在終於有時間瞭。
從文化持久性的角度來看,《變遷》足以躋身20世紀美國藝術批評的經典。40多年來從未停印。而就曆史的觀點,《變遷》是第一批真正意義上將當時“法國理論”的新思想引入現代雕塑討論的著作之一。剋勞斯藉用結構主義、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觀點闡釋現代雕塑,未必是一次徹底成功的嘗試,但她的洞察力確是深刻犀利。迴溯當時的曆史背景,我們便能理解剋勞斯成書時的勇氣:《變遷》是在格林伯格現代主義的陰影下形成産生的,在當時,那是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體係,可謂鐵闆一塊。《變遷》的成功與它經久不衰的相關性,使之成為剋勞斯遠見的一座豐碑。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書中所及的範式變化。
貫穿全書始終,剋勞斯嚮我們強調,時間是雕塑的主要屬性,與較為明顯的空間運用同時存在。從塔特林到塞拉,剋勞斯據理力爭書中作品在空間與時間上的“外在性”、持續性和公共性,明確它們與減少主義(reductivist),還有抽象錶現主義及其後人的瞬時視覺性(instantaneous opticality)的區彆。在建立命題的過程中,剋勞斯界定瞭許多現代主義經典之作的時間性特徵。她嚮我們展示瞭作品之間時而微妙、時而鮮明的各種差異,從構成主義、未來主義和摩爾作品中觀念性的分析型時間,到隱含在羅丹、畢加索以及海澤作品中經驗的持續性時間,再到史密斯和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缺乏連貫性的時間感。剋勞斯的論證一針見血——尤其是她對布朗庫西與杜尚的相通點的分析,實在精彩至極。
無論書寫,還是閱讀,《變遷》的體驗在於發現。作為讀者,我們受邀同行。在書中最後一章,剋勞斯把我們帶到極簡主義,我們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終點,纔是她成書的起點:極簡主義在1977年嚮當代藝術觀眾提齣的各種挑戰。對極簡主義和大地藝術的總結中,剋勞斯要求我們——我想她是有意的,但未必充分意識到自己觀點的潛力——去質疑雕塑經驗的基礎:藝術作品的作品性究竟是什麼?雕塑的意義又究竟是存在於作品自身的先驗,還是來自實時的體驗?最後,《變遷》所及的問題中,最為發人深思,卻也欲言又止的是:“現代雕塑”的意義真的氣數已盡瞭嗎?一直到數年後,當後現代主義的“擴展場域”(expanded field)迎頭趕上時,剋勞斯纔真正應對瞭這個問題。在此之前,讀者隻能流連於自己的猜測想象。
* * *
1977年,剋勞斯能在一本書中收錄所有關於現代雕塑的論著。2016年,當我們試圖通過著作翻譯,增進跨文化理解時,卻發現這已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瞭,實在遺憾!現如今,藝術傢、展覽空間、批評傢、策展人,還有各類著作,其數量正以40年來史無前例的速度發展壯大。當代藝術涉足之廣,為瞭尋找東西方文化知識中至關重要的代錶作,我們又該如何入手?
從一開始,僅僅把又一本關於現代藝術的西方論著譯成中文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所設想的,是一個更長遠的計劃,而剋勞斯的這本書和威廉·塔剋的《雕塑的語言》隻是其中的一小步,當然也是最關鍵的起步。多年來,我們許多人都在感慨,藝術史和理論術語的譯文五花八門,缺乏一緻性。以剋勞斯書中的關鍵詞“極簡主義”為例,錶麵上如此簡單的術語,卻也有各式各樣的中譯版本。我們衷心希望,之所以挑選這本書,可以有機會重新梳理現代主義的相關詞匯,為將來此類詞匯的使用提供一份樣本。總而言之,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紮實的起步,成為之後係列翻譯的基礎。
我在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執教近20年,這本書一直是我本科雕塑課程的核心基礎讀物。每年9月,麵對新生時,我一次又一次地意識到這本書經久不衰的相關性和它的教學價值——這不隻是一本雕塑史,更是20世紀晚期西方世界的藝術批評史。我們由衷希望這本書的翻譯可以對中國學習雕塑的學生們有所藉鑒價值。中央美院雕塑係,中國當代藝術討論的重地,正是本書理想的誕生之地。
James Carl (柯喬)
2016年11月於上海
現代雕塑的變遷 [Passages in Modern Sculp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