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积极心理的力量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慧君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14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8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5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积极心理的力量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积极心理的力量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积极心理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心理学研究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但同时也充满焦虑的时代,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正在努力寻找和提供答案,以给舒适却麻木、成功却不安的心灵一丝抚慰和一份滋养。

内容简介

书从积极心理学运动(第四次浪潮)的兴起,“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的关系展开话题,依次阐述了“积极心理”的内容、表现及功能——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积极的关系、积极的行动以及积极的自我。由于积极心理学还很年轻,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非特别丰富,因而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大家普遍体会到材料的欠缺和阐释的艰难。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想向读者呈现它新颖开阔、可读性强的内容特色和流畅生动、简明清晰的文字特色。这是我们不放弃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当你静静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信念也许会发生一些改变,你可能开始主动觉察自身的美德与优势,你也可能更加注重积ji品质的培养,这些都是在为你的幸福人生注入积极的力量。

精彩书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与金钱并不意味着快乐,而快乐却能够带来更大的成功、更多的财富和更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说,“积极”才是生产快乐幸福的“种子”,“积极心理”才是真正孕育幸福快乐的土壤。本书将积极心理学的这一新视角、新观念呈现给大众,值得一读。

目录

第yi章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1)
第yi节积极与幸福概述(3)
第二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6)
第三节幸福感的测量(26)
第二章积极的认知(41)
第yi节人类的认知过程(43)
第二节乐观的认知风格(64)
第三节把坏事变成好事(70)
第三章积极的情绪(79)
第yi节认识情绪(81)
第二节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88)
第三节快乐可以创造(103)
第四章积极的人格(119)
第yi节积极人格概述(121)
第二节积极人格的问世(130)
第三节积极人格的评估(134)
第四节积极人格的养成(149)
第五章积极的关系(169)
第yi节依恋与爱(171)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人际关系(181)
第三节积极关系与幸福(193)
第六章积极的行动(217)
第yi节行动及其理论研究(219)
第二节行动与压力、行动与生活方式(231)
第三节行动与职业生涯管理(246)
第四节积极的行动策略(257)
第七章积极的自我(263)
第yi节自我及其发展(265)
第二节积极自我的成分(281)
第三节积极自我的实现(296)

前言/序言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3000美元时,人们主要关心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就更多地关注精神需求,比如自由、公平、幸福等。中国在2008年越过了这个门槛,目前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幸福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悖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部分可能的答案,它的出现与发展可谓生逢其时。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即为积极心理学。但是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指引20世纪大多数应用心理学家思考的问题很类似:“人类有什么毛病?”这个问题引发了对人类心理或行为紊乱以及找到治疗和缓解方法的大量探索。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进入21世纪,心理学家开始问另一个问题:“人类有什么优势?”这个问题成为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根基。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等人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主张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在塞利格曼的倡导和推动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为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认知、情绪、行为、人格及环境,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并把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心理学采取了更加包容的态度,它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也不拒绝非实证的研究方法,这也是它比人本主义心理学高明之处。它几乎继承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一切实证研究方法,如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例如,有些积极心理学家在2004年还以世界心理诊断标准DSM第4版为模型,建立了包含6种美德和24种优势的“实践价值”(VIA,the values in action)优势分类系统(参见本书“积极的人格”一章相关内容)。此外,它还采纳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积极进展时就采用了大量的演绎推理,甚至还用文化解释学的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中,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关系、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性(positive personality)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1999年,Hillson和Marie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正性的利己特征(positive individualism),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2004年,Peterson 和 Seligman 将积极人格分为智慧与学识、勇气、仁慈、公正、节制、超越等6大美德及24种性格优势。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的zui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格特质的研究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积极关系方面,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了依恋、爱、利他、感恩、宽恕等主题。在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患病者的身心状况改善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积极的康复活动。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虽然很短,但对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了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数“有问题的人”。心理学应该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人性的弱点。积极心理学在对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倡导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丰富了心理学对正常人心理活动的认识,恢复了人性的积极面。其次,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并认为预防工作取得成效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地预防;如果仅仅关注个体身上的缺点或弱点,其实并不能达到有效预防的效果。积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能够有效测量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弄清它们的形成途径,并通过恰当干预来塑造这些心理品质。zui后,积极心理学兼顾了个体和社会层面。积极心理学在研究视野上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的缺陷,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在理论建构上,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尽管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积极的情绪、积极的认知、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行为,但也十分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如人种、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等)对个体情绪、人格、心理健康、创造力以及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同时,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当然,我们在拥抱积极心理学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局限性。其一,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单薄,理论体系不完整。早期积极心理学家不愿承认它的人本主义渊源,后来虽然承认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这使得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有些单薄。积极心理学的许多概念总是散落于各种文献之中,缺少一条把它们串联起来的主线,这就使得积极心理学理论显得散乱而不成系统。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建和整合还需要积极心理学工作者不断去开拓。其二,积极心理学研究对象不够全面,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成年人,而且主要是美国社会的成年人,忽视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重要的群体。这种成人化研究的价值取向使得积极心理学不能很好地对个体的积极结果的发展历程、发展途径和一些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加强纵向研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其三,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尚待加强。首先,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东方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取向下对快乐、幸福等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使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具有特殊性,必须加强与我国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结合。其次,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对美德、zui佳生活体验、精神追求等都有不同于西方的认识和论述,例如儒家认为zui重要的5种美德是仁、义、礼、智、信。因此,引进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此外,一些西方积极心理学中的英文单词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意思,比如happiness既可以译为快乐,也可译为幸福,而subjective well�瞓eing(主观幸福感)的汉语意思实际上是“良好的状态”,这就使我们在研读西方的有关著作时容易产生概念上的混乱。因此,需要厘清核心术语英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统一规范译法,促进积极心理学的交流和发展。由于积极心理学产生时间较短,存在一些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不足也是可以克服的。
孔晓东
2016年10月
积极心理的力量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积极心理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积极心理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积极心理的力量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