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休闲农业概述、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乡村旅游的设计、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的筹办与营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法规。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简明扼要。本书适用于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休闲农业概述()
第一节休闲农业基本理论()
第二节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第四节休闲农业的经典案例()
第二章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第二节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第三节农家乐旅游模式()
第四节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第五节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第六节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第七节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第三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
第一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第二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征和功能()
第三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
第四章乡村旅游的设计()
第一节乡村旅游游览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乡村旅游购物活动的管理()
第三节乡村旅游游憩设施的配备()
第四节乡村旅游的环境保护()
第五章乡村旅游的开发()
第一节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
第二节古村落旅游开发()
第三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第六章乡村旅游的筹办与营销()
第一节乡村旅游的筹办()
第二节乡村旅游的营销()
第三节乡村旅游的管理()
第七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法规()
第一节国家相关政策()
第二节地方相关政策()
第三节经营管理法规()
第四节环境保护法规()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休闲农业概述
第一节休闲农业基本理论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
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从时空特点来看,休闲农业具有时间上的季节性,注重布局上的绿色生态性,重视资源整合和城乡关系的协调性。
二、休闲农业的功能
1�毙菹行�
休闲性是指依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构成多种具有观光、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供人们欣赏和休闲。在不同类型观光农业区设计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在树林中设吊床、秋千;在海滨滩涂区踩文蛤、跳迪斯科舞;在水塘垂钓、抓鱼、套鸭子;在草原区设跑马场,开展骑马、赛马等娱乐活动。
2�惫凵托�
观赏性是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品种繁多,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农作物、林草和花木,对城市居民是奇趣无穷。这种观奇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多种美感。从农业本身看它是人工产物,如各种农作物、人工林、养殖动物等,它们既需人工培育,同时,又要靠大气、光热、降水等自然条件完成其生长周期,整个环境又属于田园旷野,因此,观光农业具有浓厚的大自然意趣和丰富的观赏性。
3�辈斡胄�
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例如,对其有趣的观光农业项目,让游人模仿和学习,如嫁接、割胶、挖薯、摘果、捕捞、挤奶、放牧、植稻、种菜等,还可以开展当一天农民的活动,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从而了解农业生产,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4�蔽幕�性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因此,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休闲农业经营者必须认识这种市场定位的特点,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对观光休闲农业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如体验种植活动在春季,采摘农业果实在秋季,森林疗养在夏季,狩猎在冬季。这样可以利用季节,定位市场,扩大游客来源。
三、休闲农业的类型
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1�卑辞�域位置分
(1)城市郊区型。一般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好,农业特色突出,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发展休闲农业条件优越。
(2)景区周边型。一般靠近旅游景区,农业产品丰富,农村环境好,农民经营意识强,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3)风情村寨型。一般具有民族民俗风情,地域特色鲜明,农村土特产品丰富,可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基地带动型。农业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可以让游客采摘、品尝农产品,参与农业活动,购买农产品。
(5)资源带动型。农业资源有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可以发展森林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生态休闲等休闲旅游业。
2�卑床�业分
(1)休闲种植业。休闲种植业
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农果品尝中心。
(2)休闲林业。休闲林业
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的多种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休闲牧业。
休闲牧业指具有观光休闲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休闲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4)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休闲、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能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5)休闲副业。
休闲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织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编织的小人、脸谱及玩具等,可能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手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
(6)观光休闲生态农业。
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利用土地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了给游人提供观赏和休闲的良好生产环境和场所,发展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
3�卑垂δ芊�
(1)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和菜园等,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物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2)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
(3)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
(4)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
(5)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
(6)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一般以一分地为宜),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里市民,根据市民要求,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节假日城里人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7)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营造农业景观,设立农业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四、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发展休闲农业具有3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第二节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外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自19世纪60年代休闲农业出现起,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归纳为3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扩展阶段。
1�泵妊拷锥�
即开始出现观光农业旅游活动,但只是城市居民到乡村去欣赏自然风光。
19世纪初,农业蕴涵的观光旅游价值逐步显现出来。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于是农业旅游在欧洲大陆兴起。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休闲农业的产生。当时的协会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去体味农野间的趣味,他们与农民一起吃饭,一同劳作,搭建帐篷野营,或直接在农民家中留宿。
2�狈⒄菇锥�
即具有观光职能的专类农园开始出现,逐步替代仅对大田景观的观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的污染,加之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都使得人们倍感疲倦。而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郊野、农场等资源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放松身心的渴望,于是,具有观光职能的农园开始大量涌现。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结合游、食、住、购等多种方式,同时,还产生了相应的专职服务人员,这标志着休闲农业打破传统农业的束缚,成为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型产业。
3�崩┱菇锥�
即参与性、现代化的旅游模式替代传统型、静态、休憩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更多地参与实践,亲身体会农事活动的乐趣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需求,于是广泛参与性的多元化、特色化休闲项目被广泛开发并推广,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旅游方式。
二、我国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具体发展阶段如下。
1�痹缙谛似鸾锥�(1980—1990年)
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如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了荔枝节活动,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并借此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收到了良好效果。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针对京津唐游客市场推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多项旅游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背跗诜⒄菇锥�(1990—2000年)
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同时,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民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到日程。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化龙农业大观园、河北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川成都郫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欣赏和感悟大自然,很受欢迎和青睐。
3�惫娣毒�营阶段(2000年至今)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1)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
(3)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4)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5)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第三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欧洲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币獯罄�
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标志着休闲农业的产生,当时的协会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去体会农野间的趣味,他们与农民一起吃饭,一同劳作,搭建帐篷野营,或直接在农民家中留宿。作为意大利旅游业中的新秀,20世纪70年代农业旅游被人们称为“绿色假期”,可见其兴盛之势。随着“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成为意大利人的新生活观念,农业旅游也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现代化都市生活、新型生态环境景观、丰富民情民俗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2�钡鹿�
德国的休闲农业最初源于KlienGarden。KlienGarden是当时许多德国人为享受亲自栽培作物的乐趣,在自家庭院中划分的小块园艺用地形式。到19世纪后半叶德国推行“市民农园”体制,这成为了德国休闲农业的真正发端。那时,德国政府为每户居民提供一小块荒地,让他们用作自家的小菜园,以实现蔬菜的自给自足,其目的是: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历经多年的发展“市民农园”的主旨已成为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机会,使久居都市的人享受田园之乐。目前,“市民农园”呈兴旺发展之势,其产品总产值已占到德国农业总产值的1/3。
3�狈ü�
法国休闲农业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和农民协会来推动发展的。最初,农业旅游只是贵族的消遣活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5天工作制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到田野欣赏自然风光、品尝特产,有兴趣的甚至亲自参与农活,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工人菜园”的发展,使法国的农业旅游渐渐兴盛。现在法国旅游收入的1/4来源于农业旅游,每年约700亿法郎的收益使农业旅游成为法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1998年,法国农业会议常设委员会(APCA)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服务接待处(LeRelaisAgriculturdetTourisme),并联合法国农业经营者工会联盟(FIVSEA)、法国农会与互动联盟(CNMCCA)和国家青年农民中心(CNJA)等专业农业组织,设计研发了“欢迎莅临农场(Bienvenueàlaferme)”组织网络,当时有3000多个农户加盟。APCA与农业服务接待处还将法国的农场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美食品尝类、休闲类和住宿类,三大类农场又以其不同的属性分为9个系列: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农场客栈、暂住农场、露营农场、骑马农场、狩猎农场、教学农场和探索农场,组织网络不仅提供辅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场日常经营提供必要的帮助,还制定了专门的条例,有效区分市场,严格规范农场行为,禁止售卖或采买远方农场的农产品类型,以保证每个农场都别具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提高法国农场旅游的竞争指数。
4�庇⒐�
英国的国家公园和早期的一些私人庄园(现已归为国家所有,属观光型农业公园)是英国休闲农业的发源。1981年以来,受到国内经济问题的困扰及欧盟对农业结构支持的变化等因素影响,英国农业一度陷入困境,而休闲农业成为了提高农民收益、拯救农业的极佳选择。据资料显示,英国约有19��7%的农民从事农业旅游服务业,1994年,休闲农业给每户农民带来约1万美元的额外收入,63%的农民认为休闲农业是未来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他们极其重要。
二、美洲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食物生产过剩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着力推行农地转移计划,即协助农民转移农地的非农业使用,并在经费和技术上提供相应支持。这一举措有力地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到农村去骑马、骑牛,重温农村生活成为一种风尚。到了80—90年代,度假农场、早餐加住宿的乡村旅馆以及商业旅游等形式都已十分普遍。据资料记载,2004年约5万家农场从农业旅游中获得总数约9��55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其中骑马和农场度假最为普遍,且面积在400hm2以上的农场旅游收入最高。
美国的休闲农业特色除规模化外,还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农业旅游发展。其专门设有全国农业法规中心,其法律法规可划分为三大类:一般法律(大多数农业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遵循的法规)、雇员法(农业旅游经营者雇佣工人时要依据的法律)和经营范围法(农业旅游经营者经营的农业用地只能从事农业活动,要改变土地用途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核准)。另外,还专门设有对经营者的保护性法规。
三、亚洲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比毡�
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土地普遍出现过疏化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都市农业就是举措之一。日本的休闲农业是定位于“特大国际化大都市局部地区”的都市农业,是以工业及科技优势为依托的产业格局,它起着“食”与“绿”两方面作用(即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新鲜的农副产品;为市民营造生存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发挥其保持生态平衡,抗灾防灾等公益功能)。经营形态主要包括银发族农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园、观光渔村、民俗农庄、体验农业园。
2�毙录悠�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为了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政府有效引导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充分发掘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已成立高新科技农业开发区10个,建成10个农业科技公园,兼有生产与游览功能的农业生态走廊50条。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世界一流的花园景观生态环境,同时每年还能吸引500多万名旅客,年创汇超50亿美元,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绿色旅游王国”。
3�蔽夜�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首次开办了荔枝节,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文化风情游、采摘节等多种形式,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导致了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缺乏特色、规模偏小、品位不高、恶性竞争、管理不善、服务落后、环境受损等问题,同时,因缺乏有效法律法规的规范而导致的土地流转纠纷、非法占地等问题,也浮现出来。因此,借鉴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休闲农业的经典案例
一、国外休闲农业经典案例
1�焙�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客源。
值得学习的经验: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同时,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2�毖侵薹⒋锕�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