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养生 本丛书集合了上海市中医医院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资深中医医师,他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疗心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问题,将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防治要点、中医养生之道、食疗药膳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覆盖面广、实用性强、中医特色浓的医学普及读本。
内容简介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通过“中医养生,防病延年”“顺应四时,养生有道”“预防为重,少得疾病”“日常饮食,大有讲究”“冬令进补,膏方疗疾”“疏通经络,养护关节”“家有小儿,增强体质”多个角度,由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临床一线的专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养生”话题进行直观的解读,介绍各种“养生经”。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融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供关注自身健康、希望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陆嘉惠,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医疗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务。工作期间多次评为各类院级、校级先进个人,2012年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曾入选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贡献奖、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上海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中医养生防病延年1
中医保健,防病延年3
顺应自然,有益健康5
人体主要脏器的排毒与保健6
酸甜苦辣咸,你“归”哪一味7
不同体质人群的中医养生法13
动以养体,静以养心15
养生需养性16
运动与养生17
沉香与养生18
白领女性的健康困惑20
晒太阳,老人户外的健康功课22
偏方勿轻信24
顺应四时养生有道27
春季养生为健康打基础29
早春时节的养生提醒31
清明时节话养生33
春游芳草地,养生正当时36
春季中药泡脚的好处37
春季护心养心的6大真经38
浅谈春季养胃41
春季养肝重“四调”: 饮食、起居、精神、用药43
五法助你远离春困4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春季调护48
冬病夏治成“潮习俗”49
立夏养生51
小满养生55
端午养生58
芒种养生60
夏至养生63
冬天滋补,夏天素补67
暑湿勿忘经典药68
黄梅季节消暑祛湿护心脏69
“疰夏”与胃肠疾病有何关系71
炎炎夏日说养肝72
夏日好眠,三个“最佳”74
糖尿病患者的夏季调理75
秋燥来临,肝怎么办77
驱“秋乏”78
秋季如何防治痔疮80
冬季养生点对点82
冬病冬防,亚健康人群尤应重视84
提高免疫力,防冬季感冒86
大雪养生88
冬至养生91
小寒护阳敛气,大寒摄精养神93预防为重少得疾病97
漫谈祛湿99
自摸脉,早察病101
中医眼中的“三高”102
谈胃肠病的防治105
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107
饮食调理养肝护肝110
肝癌真的防不胜防吗111
劳逸结合,远离肝癌112
判断肾虚有依据114
肾阴亏虚最常见116
气温反复,呼吸道容易不舒服该怎么预防118
预防“老慢支”三项注意119
“嗓子眼”发辣是怎么回事122
中西医结合“赶走”偏头痛124
经期偏头痛,预防更重要126
中风的“识”与“防”127
卒中康复因人而异130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132
健康睡眠,远离慢病133
熬夜弊多利少134
睡眠有学问,早衰可防治136
精神锻炼防治失眠138
泡脚适当,健身防病139
肠癌术后“养”好肠道功能141
防治乳腺癌,情绪很重要143
年轻女性莫让便秘损健康145
假期需防肛门病149日常饮食大有讲究151
漫谈“饮食养生”153
从饭后不吃水果说起154
结石患者该如何饮水155
调情食补共养肝158
多吃绿色食物可以养肝159
“防癌食品”真的防癌吗160
肿瘤患者要“补”还是要“忌”164
肿瘤患者进补须知168
服用补药需要了解的6个问题170
节日里吃撑了怎么办172
糖尿病患者节日饮食备忘录174
中秋节,你是否吃多了这些176
冬饮黄酒正当时177
食品中毒的自我救治179
冬令进补膏方疗疾181
明清膏方“初长成”183
上海膏方,地域特色184
冬令进补,别忘先行“开路药”186
亚健康人群,试试膏方188
哪些血液病患者适宜服膏方190
糖尿病患者也能冬令进补191
胃肠道疾病适合服用膏方吗193
哪些肾病适合膏方调理194
慢性咳喘病患者更宜膏方调治196
风湿病患者如何进补197
肿瘤化放疗期间膏方调理199疏通经络养护关节203
健康从“按头”开始205
护颈刻不容缓209
“高枕无忧”与“硬板床”211
呵护脊柱从日常做起213
跳广场舞小心五个动作214
功能锻炼: 术前就要练起来217
关节置换术出院后的锻炼218
随意推拿越治越伤220
漫谈拔罐222
艾灸养生225
刮痧养生,疏通经络度苦夏227
冬日保健防病,艾灸“独当一面”229
家有小儿增强体质231
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质233
小儿肺系调理234
宝宝上火怎么办236
小儿保健穴位按摩237
春季调养好,孩子少得病241
为幼儿秋季保健支招243
冬令养儿,调理体质好时机244
宝宝易接受的不苦中药246
精彩书摘
气温反复,呼吸道容易不舒服该怎么预防
春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春季绿色植物、花粉增多,尘螨、霉菌等微生物活跃,易导致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加重。春季防治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寒保暖,莫忘“春捂”。即注意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尤其是初春,过早减少衣物,一旦寒气袭来,气温下降,就难以抵御风寒,引发呼吸道疾病。
(2)居室、工作场所要注意通风,防止病毒、细菌交叉感染。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和体质较弱之人,要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饮食营养易消化,多食具有清肺润肺作用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百合、荸荠、银耳、雪梨、橙子等。多喝水,使气道黏膜保持湿润。少食干燥、辛辣油腻和太咸的食物。春季要根据体质状况,进补需适当,减少补品的使用量。
(4)注意体育锻炼,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5)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过度紧张劳累。感冒、咳嗽时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尤其久咳不愈之时,气道更需要休养,逐渐恢复其正常功能。
(6)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季养生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使肝脏舒畅条达。
(7)春季冷热多变,再遇空气污染,环境不良,刺激呼吸道黏膜,易出现咳嗽、咳痰、咽干不适等症状。所以要注意改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呼吸道的损害。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好口罩。认识烟草的危害,倡导戒烟。
(8)中药防治,可使用具有疏风清热、利咽润肺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菊花、荷叶、罗汉果、胖大海等代茶饮。或金银花防疫茶: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麦冬15克,可加入冰糖适量,热水冲泡或煎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
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注意环境变化影响,避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减少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慎食虾、蟹、鱼等海鲜食品。
“老慢支”、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疾病者,春季更容易疾病加重,要做好自我防护。平素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注重中医防治措施,建议口服中药调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如咳嗽、咳痰、气喘加重,或伴有发热,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诊。
(肺病科石克华主任医师)
……
前言/序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能抵御各种疾病侵袭,还应具备健全的精神状态、心理平衡和调节能力,以应付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医生、药物、检查和医疗设施,很容易忽视自身在恢复、保持、增进健康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帮助公众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心愿。医务人员除了完成常规的医疗工作以外,还重视健康管理,延伸医疗服务,近年来,他们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医学科普文章,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
因此,我们从近十年来医务人员撰写的科普文章中精挑细选,整理、编写、出版本套“中医支招百病消”丛书,分为《少生病》《善养生》《爱食疗》三个分册。本丛书的作者是上海市中医医院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资深中医医师,他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疗心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问题,将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防治要点、中医养生之道、食疗药膳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套覆盖面广、实用性强、中医特色浓的医学普及读本。希望读者阅读后,对增强自我体质、减少疾病发生、保持健康状态有所帮助。
限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陆嘉惠、朱凌云2017年6月编写说明编写说明“养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其目的就是让人健康、长寿、快乐。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云“道法自然”,都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辨证观,提倡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如何能不生病?关键要做好日常的保健。本书分“中医养生,防病延年”“顺应四时,养生有道”“预防为重,少得疾病”“日常饮食,大有讲究”“冬令进补,膏方疗疾”“疏通经络,养护关节”“家有小儿,增强体质”等板块,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临床一线的专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养生”话题进行最直观的解读,介绍各种“养生经”,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编者2017年6月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