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7
南懷瑾說中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南懷瑾國學經典輔讀版,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南懷瑾先生是國學大師,精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又兼通儒、釋、道三傢之言,堪稱一代宗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傢和實業傢。
2.《中庸》是一部蘊含豐富處事哲理的傳世經典。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當中zui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所提齣的行為目標是知行閤一,理論基礎是天人閤一。讀懂中庸,練就在復雜環境中四兩撥韆斤的平衡智慧。?
《中庸》是一部蘊含豐富處事哲理的傳世經典。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當中zui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所提齣的行為目標是知行閤一,理論基礎是天人閤一。?南懷瑾先生深諳中庸妙義,對中庸之道有過深入研究和精到闡述。本書立足南懷瑾先生的中庸思想,聯係生活實際,從當下的為人處事、經營管理、修養教化、自我教育、思辨哲學等方麵入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庸智慧,運用中庸之道。
王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已齣版專著《乾隆文治與紀曉嵐誌怪創作》《文學現代意識的發生與衝突》《世界繪畫文化》《菊與刀》等。
第一章 南懷瑾談中庸內涵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00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006
性、命、道、教,明中庸之義009
戒懼謹獨,執中之道012
天人閤一,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石014
人性本善,天命之謂性017
自我教育,率性之謂道020
遵循人道,修道之謂教023
庸德之行,不敢不勉026
依道而行,和而不流029
大德者必受道032
第二章 南懷瑾談為人處世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
忠恕之道,推己及人037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040
留下退路,有餘不敢盡043
言顧行,行顧言046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049
無怨,正己而不求人053
恰到好處,就是中庸056
素隱行怪,不要嘩眾取寵060
態於中,信於外062
君子也,當慎獨中立065
比中而行,結交品德高尚之人068
第三章 南懷瑾談修養教化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寬柔以教,注重文教075
始於一理,終於一理079
智、仁、勇,天下之達德082
學而知之,睏而知之086
人性本善,自誠明乃性089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093
擇善,而固執之096
盡物之性,贊天地之化育100
雖愚必明,雖柔必強103
知而修身,知而治人106
第四章 南懷瑾談管理智慧
中庸其至,民鮮能久
體道而行,聖人以化成天下113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117
施恩,但要有度120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124
在上位不淩下,在下位不援上128
欲得天人和,分人一杯羹131
寬嚴相濟的攻心術134
時中而立,擺正自身138
深謀遠慮,遵道而行141
因勢導利,采取太極策略144
天地之道,剛柔相濟148
無信不立,威望源於以德服人152
第五章 南懷瑾談自我教育
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誠於內,信於外157
高遠之道,迴歸平常160
思修身,事親先行164
至誠,成功人生的大智慧168
以靜安身,纔能自我更新171
恭敬中禮,擴大自己的內存175
和以反中,欲望不可放縱178
慎獨中正,坦蕩心安181
恰到好處,莫強加於人184
第六章 南懷瑾談思辨哲學
天命之謂性,人性本為欲
物來則應,物去不留191
順逆安危,萬物相輔相成194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197
預則立,謀事要有準備200
中道,理想之境地204
動則變,變則化207
天地之道,悠也,久也211
第七章 南懷瑾談進退智慧
中規中矩,知進知退
明道而行道,過猶爾不及217
以攻為守,方能圓融於世221
執滿之道,過於圓滿,得不償失224
做人做事,張弛有度228
進退適中,保存實力231
欲速則不達,閤理把握節奏235
順捨逆取,學會變通238
清能有容,直不過矯241
第八章 南懷瑾談和諧法門
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素位而行,樂天知命247
寵罵集於一身,榮辱皆為等閑251
執中行權,左右為難時的摺中法254
平衡,極端與中和之間的智慧258
情動於中,拿捏感情與理性的尺度261
忍讓中庸,和閤為貴264
仁者愛人,用愛心營造和諧環境268
中道而立,為人的中庸之術272
第一章南懷瑾談中庸內涵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庸
《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閤稱為“四書”,影響瞭中國韆年的民族文化,但現如今的《中庸》卻常常被人誤讀,甚至被調侃為“國傢民族百年來吃盡瞭苦頭”的“罪魁禍首”,中庸之道也被理解為得過且過、隨波逐流,這其實是對《中庸》內涵的極大誤解。南懷瑾先生就此指齣,《中庸》是發揮聖學的宏文,而培養中庸之道,乃是培養“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聖人學養。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道側重於內聖,同道傢、佛傢講修養功夫有密切關係。——南懷瑾
《中庸》堪稱中國儒傢思想的總綱,作者是孔子的嫡孫子思,本是《禮記》的一篇,後來被宋代哲學傢硃熹選入瞭“四書”。硃熹曾寫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懷瑾先生認為“中”是相對來說的,因為先有兩邊,而後纔有中,文學上說得過去,但是哲學上說不過去,“不偏之謂中”簡單來說就是不走極端。“不易之謂庸”,就是說不能變動的叫作“庸”,南懷瑾先生認為天下沒有不能變動的東西,因為《易經》上有“周流六虛,變動不居”,所以“萬變之謂庸”纔有道理,也就是說不管怎麼變化始終適用的東西纔能稱之為“庸”。
中庸是一種永不過時的思想方法
對於《中庸》,硃熹還說道:“其書始言一理,中散於萬事。”換句話,中庸就是講一個東西,然後把人事等各種各樣來比方,“末復閤為一理”,最後又歸到一個道理。“放之則彌六閤,捲之則退藏於密。”硃熹引用《易經》的思想,說《中庸》的學問之大,把它開展起來,整個宇宙都在《中庸》的學說思想範圍之內,收藏起來,變成密宗瞭,也就是變成瞭普遍適用的思想瞭。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那時森林裏大約有四韆隻鹿,但是這裏也有凶殘的豺狼,它們殘害著這些美麗的鹿。
當地居民對狼憎恨不已,於是他們組成瞭狩獵隊,到森林中大肆捕殺狼。二十餘年間,在凱巴伯森林中,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韆多隻。
凱巴伯森林從此成瞭鹿的樂園。它們大量繁殖,總數很快超過瞭十萬隻。可是森林中反而鬧起瞭飢荒,鹿吃光瞭所有綠色植物。整個森林像著瞭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遊蕩。僅僅兩個鼕天,鹿就死去瞭六萬隻。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隻剩下瞭八韆隻
病鹿。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虛弱鹿,反倒解除瞭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反倒成瞭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這個故事和中國的名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異麯同工之妙。中庸是適中之道,世界上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閤的,而中庸就是最適閤,也就是“無過無不及”。
中庸是時至今日依然適用的處世哲學
1906年,學者辜鴻銘把《中庸》翻譯到瞭西方,立即引起瞭轟動,人們是被《中庸》的標題吸引的,因為“中庸”翻譯成英語是“theuniversalorderorconductoflife”(對人生最普遍的指導)。這篇文章通篇其實隻談瞭兩個字“中庸”,但這兩個字卻是一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它告訴人們,凡事要適可而止,既不能不夠,也不能超過,但是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動搖,不能偏廢兩端,要不偏不倚地行事。這一智慧,既可以用於做人,也可以用於治學,所以說,它是“對人生最普遍的指導”。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大樹,它的枝葉非常茂盛,伐木人停在樹旁卻不去砍伐。莊子問他為什麼不去砍伐,他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大樹因為不夠良木的材質,所以纔能享盡天賦的壽命。”
莊子走齣山區,在老朋友傢歇息。老朋友很高興,便叫童僕殺鵝來款待莊子。童僕問道:“有一隻鵝會叫,另一隻鵝不會叫,請問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嚮莊子問道:“昨天遇見的山中之樹,因為材質不好而能夠終享天年;現在主人傢的鵝,卻因為沒有纔能而被殺。先生將要處於哪種情
境呢?”
莊子笑著說:“我莊周將要處於有纔和無纔之間。不過處於有纔和無纔之間似乎妥當,其實不然,所以不能免於拖纍。若是順應自然之道而遊於虛無之境,那就大不一樣瞭。那時,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謗,時隱時現猶如龍蛇一般,隨時變化,而不偏執一端。上上下下隨意飛騰與潛伏,以順應自然為法則,遊心於萬物産生之前的渾沌境界。主宰萬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麼怎麼還會受到外物的拖纍呢!這是神農和黃帝的處世法則。若是萬物的情況和人類的習俗就不是這樣瞭,有瞭匯閤就有分離,有瞭成功就有毀壞,銳利的將被挫摺,尊貴的將被非議,有作為的人將要遭受虧損,有賢能的人將要遭人謀算,沒齣息的人就會遭受欺侮。誰又能得知榮辱福禍必然來臨的原由呢,可悲啊!弟子們要記住,想要免於拖纍,隻有進入清靜無為的大道境界瞭。”
所有的車都是兩個輪安在一個軸上,但是車子總是沿著兩輪之間的軌跡行走。人都有兩條腿,可是人走路的路綫,既不在左腿,也不在右腿,而是在兩腿之間。中庸處世,也是如此:不要走極端,保持中和。
……
書不錯,活動買的,很值很不錯,南師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我書櫃裏的一本好書。
評分我書櫃裏的一本好書。
評分中庸之道,。。。。。。。
評分很好的書籍!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不錯
評分質量很好,物流很快,下次還買!
南懷瑾說中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