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經》是三藏聖典中流傳極廣、被人持誦講解比較多的一部大乘經典,使用較多的譯本為玄奘大師所譯。雖僅二百六十個字,但涵義豐富,譯筆精練、流暢而優美。聖嚴法師稱其為“遇淺即淺,逢深則深”的“好經”。
喧囂的世界,如水中月、空中雲,如何放下顛倒虛妄,透過無常的現象,發現緣起性空的人生真諦,達到花開蓮現,花落蓮成的自在境界。滾滾紅塵中,如何擺脫煩惱萬分的生存狀態,去我執,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苦由心生,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妨在《心經》中尋找。讓我們跟隨北大國學研修班非常受歡迎主講樓宇烈教授,體悟《心經》,祛除內心的一切苦,尋找全新的生命空間。
作者簡介
享譽海內外的資深學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誠守護者。北京大學國學研修班非常受歡迎的主講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暨國學研究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34年12月10日生於杭州,祖籍浙江嵊州。1955年畢業於上海浦光中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60年畢業。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宗教研究方法講記》、《中國的品格》等。
精彩書評
《心經》講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本來麵目,是佛教對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
——星雲大師
《心經》是智慧的經典。內容既淺又深,以基本原始的佛法為底子,以大乘空義的佛法為靈魂。是遇淺既淺,逢深則深的好經。
——聖嚴法師
目錄
開篇 瞭然於心
——題《心經》
I 般若
緣起性空
自淨其意
II 執著
諸法空相
無常無我
無明緣行
跳齣苦海
III 寂靜
心無掛礙
法無定法
心的力量
結語 智慧的力量
附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
精彩書摘
開篇
瞭然於心——題《心經》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般若中觀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它先後有七種漢譯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唐代玄奘的譯本,此譯本全經僅260個字,連經題也纔268個字。可就是這麼一部短小的經,卻包羅瞭大乘佛教般若中觀理論所涉及的基本名相和根本理論,有人且以為此經“攝全部佛法”。經中所涉及之名相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諸法空相”、“究竟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而更重要者是經中闡明的大乘中觀的根本理論—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說,大乘佛法所言之“空”“有”是離“空”“有”二邊之“空”“有”;是“不二”之“空”“有”;是不離“空”之“有”,不離“有”之“空”; 是“非有”之“有”,“不空”之“空”。誠如唐賢首法藏所言:“但以性空未嘗不有,即有以辨於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於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十二門論宗緻義記》)大乘佛教唱“真空”、“妙有”之論,何為“真空”,何為“妙有”?近代高僧弘一大師嘗釋曰:“真空者,即有之空,雖不妨假說有人我,但不執著其相。妙有者,即空之有,雖不執著其相,亦不妨假說有人我。”
凡人著於實有,二乘落於偏空,故大乘般若中觀破偏示正,述“空”“有”不二之理、書“空”“有”不離之文。然常人聞大乘佛法一切皆空義,易落於空見,《心經》“色”、“空”不離之文,則告誡眾生既不要落於“有”,更不應落於“空”。弘一大師在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講記》中,劈頭就提醒讀此經者說:“研習《心經》者,最應注意不可著空見。因常人聞說空義,誤以為著空之見。此乃大誤,且極危險。經雲:寜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故斷不可著空見也。”
《心經》是中國佛教四眾弟子每日早晚必誦之經典,其中名相含義可慢慢研究,然經文之根本教義,則必須首先瞭然於心中。如此,誦《心經》方有意義,方積自覺覺他之功德。
前言/序言
《陳鼓應著作集》總序
陳鼓應
一
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中度過,這期間,兩岸曆經對立與交流的種種麯摺。我的現實人生與學術人生亦頗多波摺,兩者交互抵觸,有時又能相互彰顯——現實人生的坎坷,常使學術路途中斷,但我“睏”而知之,不斷激發求知的動能,進而豐富著我的學術人生。
我的著述主要分兩類:一是學術專著,二是時感性的文章。後者將以《鼓應文存》為名,另外編成一個係列,包括《失落的自我》、《言論廣場》、《颱大哲學係事件》、《走進白色恐怖》、《颱灣民主運動的腳步》等著作。這一係列反映著我所處的境遇與時代的路痕。
我的專業著作,主要集中在道傢各派及三玄四典的研究。《悲劇哲學傢尼采》是我的第一本書,這本小書奠定瞭我學術的基礎,接著是《莊子淺說》,用力較深的則是費時多年的《莊子今注今譯》。可以說,從尼采到莊子,是我學術路程的一條主綫。藉著他們,我將現實關懷與學術人生聯係在一起。
二
大學期間,受先師方東美中國哲學史課程的影響,我體會到,如果不能瞭解一個民族的災難,也就不能理解這個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個體生命也是如此,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定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沒有壓艙物,便不會穩定,不能朝著目的地一直前進。”我的現實人生與學術人生就是在這樣矛盾的狀態下並行演進著,恰恰體現瞭老子禍福相依的哲理。
中青年期間,我常處於逆境中,尼采的衝創意誌和莊子在“睏苦”中保持定力與超越的心境,對我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激勵著我迎難而進,永葆生命的昂揚氣概。
颱灣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曆瞭白色恐怖,我在這一時期的學術著作反映瞭我內心對於自由民主的渴望。到瞭七八十年代,我在文獻和學術論著方麵打下基礎。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在那段時空中,我雖然經受著現實環境的衝擊,卻還能積極地參與學術、文化上的反思。透過古籍文獻的整理與詮釋,我不僅得到傳統人文思想的熏陶,還錶達瞭對極端化與絕對化的神權思想的反感,闡發瞭對威權體製下的人身崇拜和造神運動的批判。這一時期,我以尼采和莊子為主的論著,都反映瞭“任其性命之情”的傾嚮。接下來,《道傢的人文精神》和《莊子的人性論》兩書的內容,又可以說是“安其性命之情”的展現。
三
《陳鼓應著作集》共二十本,它們分彆在海峽兩岸不同的時空中寫成。有關尼采哲學和存在主義的介紹以及老、莊的注譯,都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颱大校園裏完成的。1973年春夏,因為參與颱大校園內的保釣運動、發錶時論,我和王曉波在“颱大哲學係”事件中首遭整肅。自此以後,我的學術人生被迫中斷十餘年,直到1984年纔在北京大學重啓學術生涯。
在北大哲學係執教期間,我除瞭陸續完成道傢各派典籍的詮釋,也針對當時大陸學界的研究現狀,著力於圍繞以下三個議題錶達不同的觀點,並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陸續發錶相關論作:第一是中國哲學開端的議題;第二是《易傳》的學派歸屬問題;第三是理學開山祖的問題。這三個重要的議題構成瞭我的《道傢哲學主乾說》的中心議題,這將是我的最後一本學術專著。
“9?11事件”之後,整個世界更加動蕩不安,就像司馬遷所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也像泰戈爾《演講集》中對西方思維方式的描述:“西方人習慣於按照人們所歸屬的半球不同,而將人類世界斷然劃分為好的和壞的。這種傲慢的分裂精神嚴重地傷害瞭我們,給我國自己的文化世界造成巨大危害。”事實上,戰爭與衝突的根源多在於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為此,我更願意站在地球村的視角思考問題。中國哲學儒、墨、道、法各傢,傳承數韆年而蘊涵著中國文化的內涵,各有其普世的價值。這種普世價值,是指在人文精神的照耀下,老、孔、墨、莊的思想都散發齣普世的情懷,即老子的貴柔及其寬容心態、孔子的恕道及其傢庭倫理、墨子的兼愛與非攻思想、莊子的藝術人生和齊物精神。
四
我們這一代都在內憂外患中度過重重的睏境,我生長在動蕩時代的福建客傢山區。從我有記憶開始,日本軍機就在我的傢鄉頻繁轟炸,導緻平民死傷無數,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由於長時期目擊瞭強權帶給人類災難的戰爭,逃難、流離、思鄉之情始終擾動在我的生命中。然而,尼采的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和《莊子》的“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的灑脫心境,卻賦予瞭我在睏境中思索與寫作的動力,使我能夠在尼采的思想中,尋找到精神的傢園,在《莊子》的天地中,尋找到心靈的故鄉。
五
颱大校園和北大校園是我這一生學術活動的中心點。我從颱大哲學係退休之後,晚年又重返北大哲學係任教,有賴於北大哲學係主任王博教授的邀約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鵬程瀚宇公司孫寶良總經理幫我安頓入住到北大中關新園寓所,使我有瞭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安心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這一套著作集係列的籌劃和齣版,是由北京中華書局顧青總編輯積極促成的。對於上述諸位的雅情高誼,我在此一並緻謝。
最後,我要說明的是:除瞭少數的幾部書稿,著作集中的大部分書稿都曾在兩岸齣版過,此次匯編再版,都以最新或經過修訂的本子作底本排版;除瞭少數幾部新作外,凡舊稿中的前言或序言皆一仍其舊,予以保留,不再另行撰寫。
花開蓮現:《心經》大智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