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并不难,难的是对信息进行删选和做出决断。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过:
如果我们不做出决断,敷衍度日,
事情就不会有进展,
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新局面也就难以呈现。
当断则断,拿出勇气做决断,
这是工作和生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善断》一书中,松下幸之助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37次攸关个人乃至数万人生计的决断时刻一一披露,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高超的决断艺术和惊人的直觉力。希望他的这些案例也能让读者当断则断,担得起责任,理得清何为正确。
内容简介
在日常生活和经营事业的过程中,人们都需要做出判断和决策。当断则断,是生活和事业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当断不断或者断不明白,轻则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重则耽误企业经营大计。
松下电器创始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面临过无数次攸关个人乃至数万人生计的决断时刻,每每遇到这种时刻,他独特的决策艺术和高超的直觉力都能帮助他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松下先生一生谦虚谨慎,但在分享个人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时候,格外地坦诚和无私。本书是松下先生对自己决策艺术的总结和关键决策案例的分享,其中既有他对决策者个人修养的建议,也有他对自己数次决策行为的彻底剖析。
无论你是肩负众人生计的经营者,还是只对自己负责的普通人,这本书都能提升你的决策水平和人生修养。
作者简介
松下幸之助
Panasonic(原松下电器产业)集团创办人,PHP研究所创办人。明治27年(1894年)出生于和歌山县。9岁时独自一人来到大阪。先后在火钵店、自行车行当学徒,后就职于大阪电灯株式会社。大正7年(1918年)23岁时创办松下电器器具制作所(昭和10年,即1935年改名为松下电器)。昭和21年(1946年)以“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通过繁荣带来和平与幸福)为理念,创办PHP研究所。昭和54年(1979年)兴办松下政经塾。平成元年(1989年)去世,享年94岁。
目录
人生没有失败——关于创业的决断 17
敢舍身才可成大事——关于自行车灯免费发放的决断 23
正确解读市场需求——关于熨斗量产的决断 28
把自己放到砧板上——关于灯泡定价的决断 34
感知看不见的契约——关于五年计划的决断 39
彼此描绘梦想——关于设立松下政经塾的决断 44
1
兴办事业
决断与灵感 1
远离私心 6
不拘于常识 8
以自我为中心是犹豫之源 11
决断不是最终目标 14
序章 我的决断法
2
善断——松下幸之助的决策艺术
放弃与胸怀——面对重病时的决断 49
人非圣贤——面对合作邀请时的决断 53
众说纷纭,如何决策——关于投资门真地区的决断 57
让他们认同经营的价值——关于3%的经营指导费的决断 62
雇跨国公司当掌柜——关于2亿日元保证金的决断 68
激情孕育新事物——关于开发超级干电池的决断 73
拂去泥土现真金——关于收购日本胜利公司的决断 78
“放弃”的决断——关于中断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发的决断 83
2
踌躇与确信
想起汗流满面的员工——追求合理的价格 87
世间也有错——首次买汽车 92
生产减半不裁员——特殊时期,特殊决断 97
抑制不住的心情——我为什么创办PHP 102
抗争到底——不服被认定为财阀,连续抗议四年 107
变“不可能”为可能——降价20%的谈判 112
事不成,责任在己——热海会议的感动 117
兼任营业本部长——非常时期的决断法 124
3
正确之路
3
目 录
后记 193
未能作出决断的故事——放弃做学徒的时候 129
适时适地收手——真空管的短期销售 134
虚心承认错误——电热部共同经营的失败 138
必要的东西按照价值收购——关于收购某工厂的决断 142
以客户为优先——制造零故障的收音机 145
找到人生的使命——第一届创业纪念仪式 151
放权与信任——事业部体制的采用 156
无比幼稚的决断——木造船与飞机 160
4
追求的心
用人的哲学——员工中有人从事不当交易怎么办 165
人才的培育与决断——自己扫厕所 169
信赏必罚的实施——退赔工资的故事 172
得到许可后发表的贺辞——参加松下工会的成立大会 176
为了跟国际接轨—— 一周五日工作制的采用 180
此正当时——辞去社长,就任会长 184
面向21世纪的布局——山下新社长的选任 189
精彩书摘
《善断 松下幸之助的决策艺术》:
1 兴办事业
人生没有失败:关于创业的决断
谋划安身立命之计,堪称人生大事,一旦取舍不当,抉择错误,则于己于人皆不利。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做出决断,因为害怕失误而不敢决断,就永远没有新的开始,自己与他人也都得不到向上发展的机会。
大正六年(1917年)六月,我从工作了七年之久的大阪电灯公司辞职,开始自己做买卖。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下海经商,走创业之路。
我为什么会选择独自创业呢?原因有三个:一是对职员生涯的不满足,二是父亲的一句忠告,三是想推广自己精心设计、制造的电灯座。下面我具体解释下这三个原因。
一是对职员生涯的不满足。这并非指我对公司有什么不满。实际上,辞职之前,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安装工人升职为检查员,工作很轻松,获得的待遇也非常优厚。不过,半日工作半日闲的状态,真的有点轻松过头了。刚当上检查员的那一阵子,我确实很高兴。但是~两个月之后,我就感到不满足了。也许是年轻、精力旺盛吧,我总觉得只有全力以赴做事,才能感到踏实,而这种半天无事可做的状态让我觉得空落落的。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价值问题吧:当时,我在公司干得很不错,但是工作缺乏紧张感,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
二是父亲的一句忠告。当我还在自行车行做学徒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人想把我介绍到大阪储蓄局当勤杂工,母亲和我都有意去,但是父亲反对。父亲对我说:“做买卖成家立业,这才是你的正途。做买卖成功了,你就可以聘用优秀的人才。勤杂工并不适合你。”父亲的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
现在我虽然不当学徒了,在公司里做职员,但是我依然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我越来越觉得听从父亲的忠告,独自闯出一番天地来,才是最好的选择。尽管我辞职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但是他的这句忠告一直在我心里并时时影响着我。
三是想推广自己精心设计、制造的电灯座。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电灯配线工作,当时就一直想设计一种既方便实用又稳定可靠的电灯座。后来,我开动脑筋,反复试验,开发出一款改良产品。我信心十足地做出了一个改良样品,并把这个改良样品提交给了主任,希望公司能够采用我的小创意。出乎意料的是,主任否决了我的创意,他说:“这种东西不能用!”我感到很愤慨,觉得他真是有眼无珠、不识货。冷静之后,我又觉得确实如主任所说,这个改良品有利有弊,大批生产推广的时机还未成熟,不能推荐给广大用户使用。于是,我打算干脆辞掉工作,专心于电灯座的开发与制造。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放弃了一般人眼中的好工作。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 对于工作过七年的公司,我自然会感到恋恋不舍;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也会感到一丝不安。创业之路会一帆风顺吗?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一头闯入未知的世界、踏上从未经历过的道路时,我也有过犹豫,感到过忐忑。
不过,毕竟我当时才二十二岁。比起失败的不安,内心更充满着对成功的渴望。即使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回到大阪电灯公司就是了。如果结局是那样,我从此就不再考虑创业的事,勤勤恳恳地在公司里千一辈子。这样一想,我就更有勇气了。
有一句话叫“失败乃当然”。当你有了“失败也无所谓,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态,患得患失的心理就会减弱,做出创业的决断也就水到渠成了。
就我而言,做出创业的决断之后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一直持续经营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因创业失败再回大阪电灯公司。后来,松下公司发展壮大之后,曾经有人这样问我:“松下先生,如果事业遭遇失败,你会怎么办?”
我回答:“到那天,那我就开一间乌冬面馆,推着货摊做生意。我一定会做出最美味的乌冬面,让每个顾客都喜欢。”
也就是说,从开始创业,我就一直保持“失败也无所谓,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态。因此,对我来说,人生没有什么是所谓的失败,所有的事都可以从头再来。一旦你也有这种认识与心态,那么不安与犹豫就会减少,也就比较容易拿出勇气做决断。
……
《善断》:洞悉人生关键抉择的智慧之钥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决策。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如同蝴蝶效应,牵引着我们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到影响深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谨慎维系的亲密关系,到宏大格局的企业发展方向,决策无处不在,且至关重要。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里,如何才能做出真正“善断”的抉择?如何才能在迷雾中看清方向,在关键时刻握紧机遇,规避风险? 《善断》一书,正是应运而生,为每一个渴望提升决策能力、掌握人生主动权的人,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深刻的智慧框架。它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人生本就没有标准化的解法。相反,它引导我们深入探究决策的本质,剖析成功决策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的“善断”能力。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断”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断”,并非简单的“断定”或“判断”,而是一种融合了理性分析、直觉洞察、价值观驱动,以及最终付诸行动的综合性能力。它意味着在充分信息搜集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能够超越犹豫不决的泥沼,果断地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这种“断”,是对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是对自身认知边界的清晰把握,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敏锐预判。 《善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决策过程置于更广阔的人生哲学视野下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真正的“善断”并非孤立的技巧,而是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目标息息相关的。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能够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指引;一个坚定的价值观,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原则,做出符合内心深处的选择。因此,本书将引导读者从认识自我、明确人生目标开始,逐步构建起“善断”的基石。 在对决策的理性层面,《善断》系统梳理了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界定问题,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关键的要素,如何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框架来评估不同选项的优劣。本书不仅会介绍经典的决策模型,更会强调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策略。例如,在处理信息过载时,如何运用“帕累托法则”来聚焦核心要素;在面对风险时,如何运用“期望效用理论”来衡量潜在收益与损失;在进行团队决策时,又该如何化解意见分歧,达成共识。 然而,《善断》深知,人生中的许多关键抉择,并非完全依靠冷冰冰的逻辑可以完成。直觉,作为人类长期演化而来的强大认知工具,在决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深入探讨直觉的本质,如何培养敏锐的直觉,以及如何将直觉与理性分析有效结合,形成“理智与情感”的完美协同。它会引导读者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识别那些潜意识中的信号,并学会区分健康的直觉与盲目的冲动。 《善断》还非常重视“情境”在决策中的作用。它强调,没有任何一种决策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场景。环境的动态变化、信息的非对称性、人性的复杂性,都使得决策充满挑战。因此,本书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涵盖了商业管理、个人发展、社会互动等多个领域,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决策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善断”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抉择,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权衡利弊。 更重要的是,《善断》将决策的视野延伸至“行动”与“反思”。一个再完美的决策,如果未能付诸实践,或是实践过程不当,都将沦为空谈。本书将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执行中的障碍,如何保持灵活性,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同时,它也极力推崇“复盘”和“反思”的价值。每一次决策的经历,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深入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提升未来的决策能力。 《善断》还触及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决策要素——“心态”。恐惧、贪婪、偏见、惯性思维,都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做出明智选择的“心魔”。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这些心理陷阱,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保持客观,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镇定,从而做出更理智、更长远的选择。它鼓励读者培养一种“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从而敢于尝试,勇于承担。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深度和启发性。它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刻的洞察,将复杂的决策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智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智慧深远的导师对话,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善断》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内在的“决策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让你在面对人生十字路口时,不再茫然失措,而是能够清晰地审视局势,权衡利弊,听从内心,果断行动,并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不断进化。它将赋予你驾驭人生航船的能力,让你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中,锚定方向,乘风破浪,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青年,渴望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还是身处管理层,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引迷津;抑或是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希望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提升幸福感和成就感,《善断》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它将引领你走向一条更加清晰、更加笃定的决策之路,让你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做出每一个“善断”的抉择,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