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有成效的管理者》伴读
《管理的实践》姊妹篇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一人
当今中国一代活跃着的组织近的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
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内容简介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思考和应对《成果管理(珍藏版)》提出和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企业的现实是什么?企业的成果区在哪里?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企业现状是什么,未来的状况应该是什么?《成果管理(珍藏版)》首次把战略一词应用到商业和管理中,并开创了对商业企业经济绩效的研究。迄今为止,大部分战略管理书籍阐述的问题几乎都源于《成果管理(珍藏版)》。书中分析了“企业的现实”——外部环境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特点,探讨企业在这些“现实”面前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将它们转化为创造出绩效和成果的机会。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13,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精彩书评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
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罗珉)
推荐序三(向炳伟)
推荐序四(詹文明)
前言
绪言 任务
第一部分 了解企业
第1章 企业的现实
第2章 成果区
定义产品
企业成果的三个因素
第3章 收入、资源与前景
为什么不使用成本会计法
什么是事务处理
什么带来领先地位
资源在哪里
第4章 我们怎么做
诊断发生变化的产品
增量分析
第5章 成本中心和成本结构
典型的成本中心
成本点
成本类别
无所作为的高成本
第6章 企业经营的是顾客
市场现实
如何看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了解顾客
第7章 企业经营的是知识
我们擅长做什么
知识的现实
我们的知识有多有效
第8章 这就是我们的企业
缺少什么
第二部分 以机会为中心
第9章 发展靠优势
通用汽车的崛起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如何发展的
目标和时间
从昨天到今天
前进计划
为创造出绩效而配备人员
第10章 挖掘企业的潜力
视薄弱环节为机会
化弱势为优势
企业不具有适当的规模
我们担心什么
第11章 未来取决于今天
已经成为现实的未来
创意的力量
第三部分 绩效方案
第12章 关键性决策
企业的宗旨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优先考虑的事情
第13章 企业战略
恰当的机会和适当的风险
专业化、多元化和一体化
自力更生或买现成的
结构和战略
第14章 企业以经济绩效为本
工作计划
企业的实践
人及其工作和精神
结束语 责任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了解企业
第1章企业的现实
人们总是抱怨管理者们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的未来,或对未来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是司空见惯的。当每一位管理者谈及他们自己的工作时间时,以及与同事交谈或以书面形式进行交流时,他们都会有这样的怨言。在各种有关管理的文章和著作中,这样的话题也屡见不鲜。
这种怨言不是空穴来风。管理者们应多花一点时间考虑企业的未来,并对未来予以更大的重视。他们还应在许多其他事情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例如他们对社会和社区肩负的责任。如不重视未来,他们及他们的企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可是,抱怨管理者在明天的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太少是徒劳无益的。对未来的漠视只是表面现象;管理者处理不完今天的事情,因此也无法关注明天。这也只是表面现象。缺乏处理企业的经济任务所需的任何知识基础和系统基础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今天的工作通常会让管理者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工作做得出色的非常少。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在紧急任务的处理上做出成绩的管理者更是屈指可数。他们感到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并被邮递员支来支去,邮递员往他们的收件箱中投递什么邮件,他们就得做什么。他们知道试图“解决”这样或那样特殊的“紧迫”问题的应急计划很少能取得满意和持久的效果。然而,他们处理完一个应急计划,又不得不仓促接手下一个应急计划。更糟糕的是,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无论它们被“解决”了多少次,他们对此一清二楚。
在管理者可以考虑处理未来的问题前,他必须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应付今天的挑战,而且效果要更大、更持久。因此他需要系统化地处理今天的工作。
经济任务包含不同的方面:(1)现在的业务必须产生很好的效果;(2)它必须得到认同和理解;(3)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它必须与现在有所不同。每一项任务要求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每一项任务提出不同的问题。每一项任务最后的结局都是不同的。然而,这些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所有这三个方面必须同时得到处理:即今天。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必须是同一个组织,利用同一套人力、财力和知识资源,并被纳入到同一个企业经营流程中。创造未来的行为不会在明天发生;这种行为是在今天发生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与今天的任务有关的决策和行动。相反,创造未来的行动直接影响现在。这些任务是交织在一起时。它们要求一个统一的战略。否则,我们实在无法完成这些任务。
我们需要搞清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的真正现实、取得经济成果的能力的真实情况以及可利用的资源与可能取得的成果之间关系的准确信息,这样才能应付这些工作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更不用说同时应付所有这三项工作了。否则,我们只能疲于奔命。要搞清这些现实,我们永远不要指望天上掉馅儿饼;每一个企业需要单独搞清这些现实。然而,支持这种行为的假设和希望大体上是相同的。企业经营的业务是不同的,但企业几乎是一样的,无论它们的规模和结构、产品、技术和市场、文化以及管理能力如何。企业的现实是相同的。
在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一般原则实际上有两套:一套涉及企业的成果和资源;另一套与企业付出的努力有关。它们共同总结出许多与企业经营工作的性质与方向有关的结论。
对于大多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来说,这些假设中的大多数听起来似乎是有道理的,甚至可能是耳熟能详的,但曾经把这些假设理顺成一个整体的企业家几乎没有。从中总结出行动方案的企业家寥寥无几,无论每一个假设有多么地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不谋而合。因此,以这些假设、他们自己的假设和希望作为行动基础的管理者可谓凤毛麟角。
1.成果或资源不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它们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没有利润中心(profitcenter),只有成本中心(costcenter)。对于任何经营活动来说,无论是设计、销售、制造,还是会计,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经营活动需要企业付出努力,因此产生成本。这些经营活动是否有助于成果的创造,我们仍旧需要考察。
……
前言/序言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成果管理(珍藏版) [Managing for Results]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