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休闲农业概论》是一部全方位、多层次介绍休闲农业全貌的教科书。《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从休闲农业与休闲产业、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城乡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介绍休闲农业在农业——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自然、人文、产业等角度科学划分了休闲农业的资源、种类与功能;从国际与发展视角分析探讨了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科学与技术角度阐述了休闲农业策划与规划的内容与过程,并介绍了休闲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框架与内容;从经营和管理角度讲解了休闲农业的管理与开发;从创意角度论述了休闲农业的体验与设计。《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力图帮助读者以系统论的观点认识并理解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供高等农业院校全体学生、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与管理人员、农业与农村及旅游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休闲与休闲产业
一、休闲的语义源考
二、不同视界中的休闲
三、休闲的社会意义与功能
四、休闲产业
第二节 农业与现代农业
一、农业
二、现代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第三节 休闲农业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二、休闲农业的特征
第四节 休闲农业的演进
一、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
二、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休闲农业的功能
一、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
二、休闲农业的社会功能
三、休闲农业的生态功能
第六节 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一、休闲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三、休闲农业发展对农村建设的意义
第七节 休闲农业的产业归属与学科领域
一、产业归属
二、学科领域
第二章 休闲农业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
一、休闲经济理论
二、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三、农业多功能理论
第二节 社会学理论
一、休闲动机理论
二、消费行为学理论
三、民俗学理论
第三节 生态学理论
一、景观美学理论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
三、生态演替理论
第三章 休闲农业资源
第一节 休闲农业资源及其特征
一、休闲农业资源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二、休闲农业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休闲农业资源的分类
一、休闲农业资源的分类原则
二、休闲农业资源类型
第三节 文化资源
一、农具与农活
二、食俗文化
三、岁时节日
四、民俗文化
五、植物文化
六、农事诗
七、民间歌舞
第四节 农业科技资源
一、现代农业新技术
二、农业新品种
第五节 景观资源
一、田园景观
二、聚落景观
三、建筑景观
四、农耕景观
第六节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方法
第四章 休闲农业的类型
第五章 休闲农业的体验
第六章 中外休闲农业比较
第七章 休闲农业市场营销
第八章 休闲农业策划
第九章 休闲农业规划
第十章 休闲农业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休闲农业政策与制度建设
第十二章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6.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传统的低效益农业向现代化高效益农业转化,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综合开发型农业模式转化,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弱势产业,在一些发达地区,农业本身的象征意义越来越浓,比较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改变面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附加值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它强化了农业的旅游功能,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规模和消费者的直接参与,加强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促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其结构和内容受市场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使农业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7.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虽然中国经济呈现迅猛发展趋势,但总体来看,农村的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休闲农业的出现,将是实施以旅强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我国农村具有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明显优势。而休闲农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所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市场扶持、管理扶持、技术扶持等全方位的支持,实施以休闲农业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深化发展。
8.交通运输日趋发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道路、民航、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加上私家车的拥有量持续快速增加,为城市居民的乡下游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一、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休闲农业发展
观光农业是休闲农业的初级阶段。休闲农业在欧美很多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自然野趣,但这时还没有提出“休闲农业”这个概念。1981年,日本人首先提出一种“自然修养村”概念,选择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配合兴建一些硬件设施;、提供市民住宿、休憩旅游、团体会议以及农业休闲场所。其做法有别于一般风景区、娱乐城之类的开发,是在基本保持原有生态和农业结构现状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一种自然的田园风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现静态的田园风光与生动的农业体验结合起来,对市民有很强的吸引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政府开始逐步发展休闲农业,开展“绿的体验”等休憩项目。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休闲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并逐步扩展到亚洲的部分国家。
……
前言/序言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组织、企业等为主体,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丰富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功能整合等进行产业开发,为社会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展示等多种服务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休闲农业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强劲增长点。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到2010年,休闲农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各类休闲农业园、农家乐等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5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1200亿元左右,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世纪80年代,我国休闲农业萌芽发展,到21世纪初,休闲农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休闲农业节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布局优化,农户踊跃参与,工商资本纷纷介入,内涵不断丰富,质量稳步提升.休闲农业的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大,逐步形成区域与品牌优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经过长期发展,休闲农业已由最初农民经营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初级形态向企业开发、村镇经营转变,各地注重开发乡村民族、农耕、民俗、生态等文化资源,不断注入休闲、观光、娱乐、养生、健身、教育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使休闲农业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快速发展,呈现出多元复合型发展态势。
各地农业部门重视休闲农业的规范化管理,着手制定休闲农业评定标准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对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评出不同等级的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点)、休闲农业示范村与示范户,起到了引导与规范作用,使休闲农业由各地自发发展逐步走向区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型产供销、旅工农、科工贸生产体系,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为社会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使农业与休闲紧密结合,提高了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新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方式逐步走向集约化。
休闲农业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