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克·伍兹 著,郑志娟 译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育儿经验
  • 国际育儿
  • 育儿指南
  • 早期教育
  • 父母技巧
  • 成长发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78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9717
品牌:阳光博客(sunnbook)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际畅销书《写给男人的di一本怀孕书》作者马克·伍兹全新力作!
  ★"幽默、诙谐、全球视角……一本典型的大不列颠式育儿经典!"
  ★为什么法国的孩子不挑食?当孩子哭闹时,美国父母会怎么办?史蒂夫·乔布斯会让自己的孩子玩iPad吗?美国的妈妈们是如何表扬孩子的?为什么芬兰和韩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却都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本书将告诉你世界各地流传已久的育儿秘招!

内容简介

  关于如何养育孩子,世界各地的父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致相同,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处理方式却可能完全不同。当悠久的传统和新的思想交汇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富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一睹其他国家颇有独创性的育儿方式。比如法国父母如何改变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或者为什么芬兰和韩国两国的教育途径截然不同,却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教学体系?
  本书中的许多知识会让你耳目一新,有一些内容会让你感到惊喜,有一些内容甚至会让你觉得震惊。但是,我希望在你面对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作业时,本书中发掘的智慧会助你一臂之力,帮助你以更好的方式养育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

  马克·伍兹(Mark Woods),英国著名专栏作家,国际畅销书作家。作为作家,他的作品 Pregnancy for Men 版权输出30几个国家,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册;作为父亲,他拥有三个健康聪明又可爱的孩子,平均每周陪伴孩子超过40个小时;作为慈善人士,他参与建立了一个拥有数亿英镑资产的电视公司;作为记者,他如今是英国著名慈善机构"欢喜救济会"的创意总监兼首席记者。
  马克·伍兹现与妻子和三个孩子斯丹、路易、南希定居伦敦西南。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世界各地生育史
生育:神话与习俗 / 003
离开严谨的科学,我们是否过快地忘记了世上的生育仪式、药方和实践?让我们来去粗取精。
世界五大生育仪式 / 005
"饮食男女"/007
人们影响生男生女的方式/010
生育权:体外受精 / 014
在短短的35 年里,辅助生育业已经成了十亿英镑的生意--这是世界上的规则吗?
体外受精的发展史 / 015
针灸有助于生育? / 022
第二章 怀孕与生产
怀孕:怀孕的旅途中是否有天堂? /031
不论身在何处,怀孕期间都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不过到底谁将妈妈们照顾得最好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怀孕周期 / 031
分娩之痛 / 034
产假和育婴假 / 036
分娩:关于分娩的世界史 /041
从残酷的历史到现代医学临床表现,世界各地的妈妈们在哪儿、 以何种方式、由谁陪伴生孩子?
分娩的现状/049
在家里生,还是在医院生? /051
分娩的神话和咒语/055
第三章 育儿经
第一年:全球父母如何应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 / 069
从为孩子取名,到怎样对宝宝最好,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父母是采取何种策略来确保他们的宝贝茁壮成长的。
起名游戏 /070
世界上的妈妈们是怎么带孩子的? /078
睡眠:全世界的父母都觉得这让人筋疲力尽吗? /086
襁褓包着睡、一起睡、仰面睡、趴着睡--婴儿的睡眠方式大有学问,但是否有人破解了这道难题呢?
睡眠的故事 /087
就寝时间的战争 /091
驾驭便盆:源自东方的如厕训练 /097
在孩子的如厕问题上,中国和印度为什么使用便盆?又是以什么方式早早就摈弃了便盆?
如厕训练简史 /097
如厕训练 /099
第四章 饮食
奶瓶喂养和母乳喂养/108
乳母、配方奶粉、奶瓶之战--全球范围内为什么掀起激烈的母乳喂养之争?
喂养之路/109
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 /113
在公共场合哺乳/116
世界上的孩子都吃些什么? /119
在喂养孩子这个问题上,除了有先见之明的法国革命避免了孩子的挑食问题,以及城镇上表现糟糕的美国父母们之外,还有什么?
森林里的果子/120
三思而后食/122
差异万岁/125
肥胖症: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129
幼儿肥胖症横扫世界各个大洲、各个国家、各种文化,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做了些什么?
在成长中成长/129
发起运动/134
第五章 学习
交流:顺其自然/141
从语言学习到非语言信号和社交互动,不论母语是否相同,孩子们是否都以相同的方式表达自我?
为什么宝宝先会叫"妈妈"? /141
语言的学习/145
喧闹的宝宝/147
学校:教育方式的冲突/151
在国际教育排行榜中,北欧和东南亚教育模式分别占据榜首,但它们却截然不同。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斯堪的纳维亚VS 东南亚/151
谁是赢家? /155
苹果手机/157
屏幕时代的崛起将如何影响世界儿童?全球的家长和老师对此现象是拥护还是反对?
电子产品的兴起/157
笔还是手指? /159
教学中的科技应用/162
第二屏幕/163
第六章 思想的形成
表扬的悖论:东西方在心理复原力方面的差异/175
除了正面强化和夸张的表扬这些当今英美国家的家长们的惯用技巧外,是否存在别的方式,更利于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呢?
表扬/175
老虎的愤怒/179
棉花孩子:让孩子冒险真的容易发生事故吗? /182
当今世界对孩子构成的威胁,是否比以往更甚?或者只是因为如今的家长们更紧张?谁最擅长解决家长们的焦虑?
一个育儿故事/182
儿童事故/185
犯罪率的下降/187
惩罚:"等你爸爸回来吧!"/190
体罚是否真的毁了孩子?淘气角是否解决了所有问题?
从打屁股到淘气角/190
正面管教/194
第七章 最后一站
现代父母/203
对于如今的夫妻关系,当婴儿炸弹爆炸后,哪里的夫妻关系处理得最好?是否有些地方父母的地位比其他地方的更平等?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男性比女性更顾家? /204
儿童托管--你付出了多少钱/206
婴儿炸弹/208
祖父母一辈/213
在哪些地方,越来越多的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更可能坐在高速行驶着的汽车里,而不是推着婴儿车?
奶奶什么都知道! /213
今天的祖父母一辈/215
青春期/219
青少年的声誉一直都相当恶劣--仅次于排行千年老二的父亲们。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回巢族,《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能否提供解决方案呢?
青春期时间线/220
嗜睡、冒险和顶嘴/221
回巢族/226
旅程的终点:到底有没有育儿乐园呢? /231

精彩书摘

  世界上的妈妈们是怎么带孩子的?
  不管给孩子起什么名字,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吗?
  不管他们出生在哪里,这些精力旺盛的小不点儿可不会尊重环境或经历,他们需要关注,需要无尽的爱,需要把他们带到世界上来的人非同一般的敬业精神。
  同样,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最具有普遍性的莫过于女性的本能,想要保护和养育孩子的欲求无疑是最基本的特征,即便是世界上最奇特的社会也是如此。
  事实确实如此,下面这项研究就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的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进行了一项研究,对阿根廷、比利时、巴西、法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和美国等九个国家的母性行为进行了对比,并针对5个月大的孩子收集了许多观察结果和数据。
  在所有文化中,母亲都会给孩子喂食、洗澡、换衣服、跟孩子说话、陪孩子玩耍、给孩子买玩具等。事实上,无论你在哪个国家,除了上述六种关键行为外,在妈妈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其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行为定期发生。
  说到母性,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六种关键行为被看作为基本要素。研究中还发现了另一个共同特征,九个国家的妈妈们在做这些任务时,基本上分为两种独特的方式:一是二元关系行为,妈妈会和孩子交流,比如看、说、笑、玩耍;第二种是特殊二元关系行为,妈妈们会鼓励孩子去关注玩具、声音、风景或者身边的其他人。
  你可以想一想,阿根廷、比利时、巴西、法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和美国等国家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所以这些相似之处确实非同寻常,它们是母亲普遍性和专一度的有力证明。
  尽管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养育孩子的核心基础在本质上相同,然而自然和社会环境塑造父母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信仰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方式和技巧的巨大分歧。通常,一种文化认为对于特定年纪的孩子来说平常、合适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中只会引来恐惧和厌烦。
  正如下面我们具体讲到的睡眠问题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西欧和北美,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哭喊够了孩子自然会按时睡觉,然而这种"教"孩子入睡的概念,以及让孩子痛哭的方式,有些国家的父母听后会觉得非常震惊。
  对于本书的部分读者而言,有意识地允许自己的孩子哭,哪怕是一小会儿,都是残酷、不近人情的。而且,世界上有许多畅销的关于如何最有效地哄孩子入睡的图书。
  后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看到玩偶像面团一样被翻来翻去,大多数准父母惊得目瞪口呆。
  同样,作为一个美国人,当我看到--我有特权可以经常去--东非的许多妈妈每天都背着孩子四处走动时,我不仅心怀敬畏,而且也承认,你所能领会的育儿智慧,是基于你所在的地方、养育你的人,以及所处环境的文化模式,并经过你自身的感知和解读而形成的。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妈妈们身上穿的肯加女服将婴儿紧紧地包在背上,看到婴儿们如此满足,如此美丽而平静,我禁不住想,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不早点儿采用这种做法。也许我们也曾经采用过这种方法,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转而使用笨重的金属制婴儿车,这样一来,没有三个大人的帮助,根本无法乘坐公共汽车。
  之前提到的研究也是如此。尽管母子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模式有普遍性,但这些行为的具体表现却存在微妙而意义重大的差异。在研究发现的普遍真理之外,还有一系列变化。意大利和阿根廷两国的婴儿比比利时的婴儿更喜欢说话。在与孩子的互动方面,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阿根廷的妈妈们再一次名列前茅,而比利时的妈妈们又是最拘谨的。在名单之外,美国的妈妈们最有可能给孩子玩具,鼓励孩子一个人坐着,或翻转滚爬。
  是不是对事情过度解读,才推断出一直浸润在个人自由高于一切的文化氛围中的美国女性,最有可能在孩子小时候就鼓励他们注重自由,甚至用玩具来奖励他们的所作所为?这项研究的发起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研究结果证明,妈妈们做出的任何与孩子进行互动的决定,主要基于她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而她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另一项研究强化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美国的中产阶级女性希望通过"激励"方式最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而对于意大利的妈妈们而言,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激励"一词的意思却迥然不同。在她们看来,"激励"主要是为了发展孩子们的社会能力而不纯粹是大脑功能。这种把情商放在传统认知能力之上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蓝图,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为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准备。
  从更加实际的日常层面而非心理学角度讲,作为一个普遍性的父母育儿过程中的早期问题,如何应对婴儿的乳牙生长,催生了世界各个地方各种典型的处理方式。
  以德国为例,妈妈们会让孩子嚼脆面包,也就是Zwieback,字面意思是烘焙两次,而意大利版本就改成了意大利式脆饼。在印度传统的草药疗法中,丁香可以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齿龈酸痛。将丁香磨碎制成粉末,加水后,用洗净的手指沾一小部分轻轻地将其揉入牙龈中。用过丁香油治疗牙疼的人都知道,这个疗法确实管用,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让整张嘴巴变得麻木而已。
  琥珀,因为它的抗炎性和治疗性能,被许多采用自然疗法的健康医师用作止痛剂,其中就包括治疗牙痛。琥珀中的秘密成分就是琥珀酸,是由琥珀树脂释放的化合物。当破碎的琥珀靠着温暖的人体时,人体就会吸收其释放的琥珀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在的波罗的海地区出产的琥珀尤其富含这种治愈物质。在波罗的海以及其他出产琥珀的地方,婴儿长牙项链已经使用了数百年。
  当然,还有所向披靡的索菲小鹿牙胶,最初生产于1961年的法国,它耐嚼的低温硫化橡胶、突出的易咬的小鼻子使它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玩具。在它的本土法国,每年卖出的长颈鹿牙胶的数量比新生儿的数量还要多。
  在英国,人们一直采用顺势疗法颗粒来应对婴儿长牙时的状况。将小袋中的颗粒倒进婴儿的嘴里,同其他的顺势疗法一样,除了有极其信赖它们的人口中的奇闻轶事作为参考,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些颗粒除了能让孩子转移一两分钟的注意力之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而他们之所以长期存在,也许是因为它们通常含有糖分。我们都明白糖类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但是却不利于牙齿护理。
  有一种源于非洲的疗法,现在偶尔还在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这种疗法完全依靠一只小小的鸡蛋的力量。当长牙的迹象初现时,妈妈会把一个生鸡蛋立在袜子或者袋子里,然后把它悬挂在宝宝睡觉的地方的上方,然后就等着蛋黄发挥它的魔力。听起来很荒诞,但是在早上4:18分,你会尝试手头上或者老一辈传下来的所有招数。
  暂且把小小的牙齿放在一边,"育儿"这个概念本身在世界各地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育儿规范都是父母照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许多文化中,照顾孩子的责任通常由社区共同承担,孩子们并不仅仅由父母来养育。
  例如,撒哈拉边远地区过着半游牧生活的家庭,往往由部落中的女性们共同抚养孩子,这些女性在饮食和育儿方面相互照顾。科特迪瓦的某些村庄中,孩子出生后村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前来拜访,以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和村庄里的人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巴厘岛,妈妈会把孩子放在吊网中背着,这样一来,如果她们需要帮助,就可以直接把孩子交给身边的其他村民。
  这种社区化的方式看上去极其合乎情理,而且非常满足人们的需要。除非你住在都市中,多年的邻居对你来说就像是陌生人。
  但是也有这样的文化,对于早期的育儿挑战,并没有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看待婴儿的方式完全与众不同。
  "Beng"是西非的小的族群,他们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至高无上的灵性存在,知道和明白他们听到的不管用什么语言表达的话语。
  那里的父母们相信,孩子在出生之前生活在一个灵性世界中,他们知道人类的所有语言,理解所有的文化。因为灵性世界的生活非常快乐,所以孩子们不愿意离开那里来到尘世家庭中。在他们出生后的几年,他们依然与另一个世界保持着联系,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好好照顾,也许会决定回到原来的灵性世界去。为了不让孩子回到灵性世界中去,父母通常会悉心照顾幼儿,也会对他怀着敬畏之心,因为这些幼儿依然同灵性世界保持着联系。
  你能从中推测出这种详尽复杂、美丽独特的模式是如何生成的--破坏性的高婴儿死亡率是鼓励父母悉心照顾幼儿这种模式形成的催化剂,它的构建主要是为父母的职责服务,尽管这种模式为其他文化所嘲笑。这个种族和他们神奇的灵性概念、无所不知的幼儿,是世界父母在保护和养育幼儿时,应对遇到的多样化挑战的另一种巧妙方式。
  如果说在育儿方面有什么完美的例子可以证明逆境和环境挑战创造了真正了不起的东西,那肯定是神奇的袋鼠式护理法。
  这个如今广为流传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基于家长和早产婴儿之间的肌肤触碰。父母将仅穿着尿布的小宝宝以直立的方式贴在自己赤裸的胸部,就像小动物靠着自己的妈妈一样,一天重复进行多次。
  这一方法是由哥伦比亚的儿科医师埃德加·雷于1978年首度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他所在的波哥大医院极度缺乏的保育箱护理问题。绝望中,他开始抛弃其他的辅助方式,直接把婴儿塞进妈妈的长袍中。
  这种做法立见成效,而且令人震惊。从此袋鼠式护理法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早期儿童保育的现代奇迹,尽管它是基于古老的原则建立的。
  研究证明,这一方法不只是保育箱护理的替代疗法,无数实例已经证明袋鼠式护理法对于保持婴儿的体温、刺激乳汁分泌、加强母亲和孩子的联结有很好的效果,这不关乎环境、婴儿的体重、孕龄以及临床状况。
  这种疗法不仅会加强父母和婴儿之间的联结,而且父母的心跳也会使婴儿得到抚慰,甚至有可能增加他们的血液含氧量。
  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现在已经传出了南美洲,在距离南美洲千万里之外的伦敦南部,我早产的儿子,就从中获益良多。这种护理法不仅能够帮助他,而且在我充满无助感时,我发现自己能够做一些积极的、有前瞻性的事情,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这种方法如此成功,现在已经被用在足月出生的婴儿身上,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事实上,美中不足的是,在发达国家,保育箱和其他医疗科技特别发达,而且人们往往认为这些代表着最好的医疗方式,因此袋鼠式护理法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

前言/序言

  有一种痛,让你感受至深,那便是为人父母。
  当然,也会有欢乐。当那灿烂、珍贵的一刻终于来临,你看着眼前这个小东西,他如此美丽、高贵,如此完美,你简直喜不自胜。
  但是你也要为这份美好付出代价,你需要养育他、照顾他。你对他的关心和照顾,要远胜过你对这世上的其他。
  这份责任由不得你选择,你也无法改变。你想要暂时脱身,装作问题都已经解决,但是你不能。问题总在那儿,你终究需要面对。
  也许是小宠物又把嘴伸向了婴儿的浴盆,也许是操场上你的孩子羞怯地不敢同其他孩子握手,也许是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种种叛逆……身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这些挑战,确实很多时候无力招架。
  为了尽可能避开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父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养育好自己的孩子。
  从睡眠模式、选择学校到肥胖症和过度夸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到处寻求建议、借鉴经验、研究报告,希望能够为这份甜蜜的负担做出最好的决策。
  人们的知识之源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周边,而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们的家庭和朋友,因此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往往跟我们小时候被养育的方式相同。
  然而,这个世界不断地在改变。
  现在,我们的饮食方式、交流方式和娱乐方式已经全球化,因此我们也开始慢慢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育儿方式,虽然这些知识仍然呈现碎片化,不够系统。
  关于如何养育孩子,世界各地的父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致相同,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处理方式却可能完全不同。当悠久的传统和新的思想交汇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富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本书旨在收集世界上最好、最有益的育儿知识精华,以期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育儿支持系统。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一睹各个国家颇有独创性的育儿方式。比如,许多中国父母如何进行如厕训练,法国父母如何改变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或者为什么芬兰和韩国两国的教育途径截然不同,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学体系?
  本书中的许多知识会让你耳目一新,有一些内容会让你感到惊喜,有一些内容甚至会让你觉得震惊。但是,我希望在你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作业时,本书中发掘的智慧会助你一臂之力,帮助你以最好的方式养育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
  欢迎阅读本书!


《环球育儿智慧:跨越国界的爱与成长》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份最深沉的爱,那便是对孩子的爱。这份爱,是生命中最纯粹、最动人的情感,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成长,只为给下一代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然而,当面对一个鲜活的、不断变化的生命时,许多父母会感到迷茫与无助。在抚养孩子的漫长旅途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我们是否能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之道? 《环球育儿智慧:跨越国界的爱与成长》一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而诞生的。它并非一份冰冷的育儿手册,而是一次充满温情与探索的旅程。本书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育儿智慧,旨在为全球的父母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去学习、去实践那些被时间检验、被无数家庭所证明的有效育儿方法。 在本书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精彩纷呈的“育儿环球旅行”。我们将从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出发,去探寻中国传统育儿的精髓。在中国,家庭的凝聚力和长辈的经验往往是育儿的重要支撑。本书将深入探讨中国家庭中“含饴弄孙”的传统美德,以及其中蕴含的关于耐心、关爱和智慧的教育理念。我们会了解到,如何在尊重长辈经验的同时,融入现代科学的育儿观念,形成一种既有传统温度又不失时代活力的育儿模式。从“孟母三迁”的教子佳话,到“养不教,父之过”的责任担当,这些古老的智慧,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 接着,我们的旅程将来到以严谨和高效著称的欧洲大陆。在北欧,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整洁的街道和高效的社会体系,更有着一套独特的育儿哲学。本书将重点介绍北欧国家,如瑞典、芬兰和丹麦等地的育儿方式。在这里,“平等”和“独立”是关键词。从小,孩子们就被鼓励自主探索,亲近自然。书中将详述北欧家庭如何通过“森林幼儿园”等方式,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会了解到,如何平衡孩子的自由成长与必要的引导,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团队协作。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强调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育儿观。本书将分析美国育儿方式的特点,例如,他们如何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如何看待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发掘孩子的潜能。我们会探讨美国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如何利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式的家庭沟通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从“正面管教”到“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的普及,本书将展示西方育儿在鼓励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方面的独特贡献。 而当我们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我们会发现一种注重细节、强调礼仪和规则的育儿文化。本书将深入研究日本家庭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例如,孩子们如何自己打包便当,如何参与家务劳动,以及如何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我们会学习到日本育儿中对“察言观色”的重视,以及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共情和尊重他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家庭的凝聚力是毋庸置疑的。本书将探讨当地文化中,如何将育儿与社区、大家庭紧密相连。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在充满爱与支持的大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书中将分享拉丁美洲家庭如何通过音乐、舞蹈和节日庆典来传递家庭价值观,如何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爱与归属感。 《环球育儿智慧:跨越国界的爱与成长》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不同国家的育儿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些多元化的视角中,提炼出了一些共通的、普适的育儿原则。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每一位父母内心深处都渴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这些跨越国界的育儿智慧中,有哪些是可以被我们借鉴和吸收的?我们该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育儿体系?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婴幼儿的喂养、睡眠、早期启蒙,到学龄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品格塑造,再到青少年期的引导、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我们不仅会学习到具体的育儿技巧,更会深入探讨育儿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哲学。例如,我们将在书中探讨“规矩”与“自由”的平衡,如何给予孩子必要的界限,同时又鼓励他们自由探索;我们将讨论“鼓励”与“批评”的度,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同时又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还将深入研究“物质”与“精神”的关照,如何在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滋养,如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感恩之心和坚韧的意志。 《环球育儿智慧:跨越国界的爱与成长》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读物,它能够帮助您: 开阔育儿视野: 了解世界各地独特的育儿文化和方法,打破固有思维模式。 汲取普适智慧: 发现不同文化下共通的育儿原则,为您的育儿之路提供坚实的基础。 灵活运用方法: 学习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创造性地融合各种育儿理念。 提升育儿技能: 掌握实用的育儿技巧,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建立和谐关系: 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加深入、更加积极的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的未来: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书的文字风格平实而富有感染力,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我们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父母的真诚分享,来展现育儿的魅力与智慧。每一个章节都力求做到内容充实、观点鲜明,并提供可操作的建议,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育儿的希望与力量。 在《环球育儿智慧:跨越国界的爱与成长》的世界里,您将不再感到孤单。您将与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同行,一同学习,一同分享,一同成长。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而每一位父母,都拥有点亮孩子未来的神奇力量。这本书,正是希望成为您手中的那束光,照亮您在育儿之路上的每一个脚步。 翻开本书,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精彩绝伦的育儿环球之旅,去发现、去学习、去爱,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也见证我们自身的不断蜕变。因为,爱是永恒的语言,成长是生命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收到这本《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真的太惊喜了!我一直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育儿理念很好奇,总觉得育儿这件事情,就像一道道等待解锁的拼图,而这本书似乎就是给我准备的“万能钥匙”。从书的封面设计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包容的氛围,让我立刻就想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藏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育儿智慧。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一些国内不太常见,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些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或者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同国家有哪些独到的见解。我也很好奇,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来自一些不太发达,但拥有独特传统育儿方式的地区的故事,那种原汁原味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方式,往往蕴含着最朴素也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次环游世界的文化之旅,让我可以在家中就能领略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能从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育儿之路添砖加瓦。迫不及待想要开始阅读了,感觉会是一次充满启发和收获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育儿原则上,而是深入到不同文化中那些具体、可操作的育儿实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玩中学”的部分,在看到一些国家的父母如何将日常的家庭活动,比如做饭、园艺,变成寓教于乐的游戏,并且巧妙地融入品德教育和生活技能培养,真是大开眼界。原来,育儿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关键在于如何用充满爱和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温和得像春风,有的坚韧得像磐石,让我看到了育儿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我以前总觉得育儿就是一套固定的流程,现在我明白了,它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所处的环境,不断地去调整和创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学习和借鉴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之道。

评分

读完《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观被彻底刷新了!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育儿的N种可能性,不再是那个“一本育儿书走天下”的狭隘思维了。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生搬硬套任何一种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文化背景介绍,让我们理解不同育儿方式的由来和适用的情境。比如,我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本书让我看到,在某些文化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商,甚至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是他们眼中更重要的“育儿经”。书中关于鼓励孩子自主探索、不怕犯错的理念,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焦虑,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而且,我发现很多看似“老套”的育儿方法,在经过文化解读后,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无数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在对话,分享他们的喜悦、困惑和智慧,这种连接感让我觉得不那么孤单,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育儿中的挑战。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待,以为可能又是市面上那种千篇一律的育儿宝典。但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育儿这件事情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孩子行为解读的分析,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用自己固有的文化视角去衡量。书中分享的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育儿智慧,有的让我捧腹大笑,有的让我若有所思,有的甚至让我潸然泪下。它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让你“看到为什么”,引导你去理解,去共情,去找到最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读这本书,就像在和无数个有智慧、有爱心的父母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育儿之路。

评分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育儿无国界”的理念。我之前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情,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育儿方式,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可能完全不同,而且同样有效。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育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书中介绍的关于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仪式和感恩的表达,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被爱和付出爱。还有,关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书中提供的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例子,都非常有启发性。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个充满温度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去探索,去发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被固有的育儿模式所束缚,而是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也更加自信地去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汉斯·比尔(Hans de beer),1957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一个名叫Muiden的小镇。他在大学期间逐渐发现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兴趣与才能,于是转入雷特瓦(Rietveld)艺术学院的插画系学习。1984年毕业时,他的毕业作品《小北极熊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而奠定其世界经典绘本大师的地位。图画书代表作还有:《青蛙王子历险记》、《小老鼠亚历山大》、《小棕熊的梦》等。他创作的图画书获奖无数,不但深受孩子喜爱,也同样攫取了许多大人的心,让你在一页页的翻页中,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汉斯·比尔(Hans de beer),1957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一个名叫Muiden的小镇。他在大学期间逐渐发现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兴趣与才能,于是转入雷特瓦(Rietveld)艺术学院的插画系学习。1984年毕业时,他的毕业作品《小北极熊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而奠定其世界经典绘本大师的地位。图画书代表作还有:《青蛙王子历险记》、《小老鼠亚历山大》、《小棕熊的梦》等。他创作的图画书获奖无数,不但深受孩子喜爱,也同样攫取了许多大人的心,让你在一页页的翻页中,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评分

账户安全提醒:

评分

一直都想买的书,正好有专享价,凑单就买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评分

东西很不错?,棒棒哒。很好看

评分

书很好,宝妈宝爸们值得拥有,618活动超实惠!

评分

PART5 案例

评分

提坦巨神的战争 在那个很遥远很遥远的时代,有一位叫卡俄斯的神,他好像从来就存在着。他孤孤单单,周围什么都没有,完完全全地空无一物。在那时候,没有太阳,没有光,没有大地,没有天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没有形状的虚空和无边无际的黑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