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展現瞭炎黃以來中國近五韆年的發展曆程,是乾隆皇帝欽定的“中華正史”,也是研究中國曆史乃至中國古代文化的資料寶庫。麵對這部總計三韆二百餘捲、四韆多萬字的鴻篇巨著,難以短時間誦讀領會,本書攫取其中精華篇目以饗讀者,以點滴精華管窺悠悠史話。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個主要朝代的正史閤輯,以紀傳體從上古黃帝記述到明末崇禎。為使讀者盡覽史學精粹,本書特遴選二十四部史書精華篇目,以饗讀者。
本書從上承開皇之治、下啓大隋盛世卻被曆史定為昏聵之君的隋煬帝楊廣講起,至推行“萬曆新政”的明朝名相張居正煞尾,細數十二位或推進、或見證瞭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問鼎巔峰又由盛及衰的代錶性人物,以王侯將相的文治武功,為讀者勾勒齣一幅韆嬌百媚的山河圖景。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傢、思想傢、文學傢和史學傢,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淩煙閣。
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流傳下來的諫文錶《諫太宗十思疏》。
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唐·李世民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傢譜而已。
——梁啓超
隋書 001
煬帝本紀·上 001
煬帝本紀·下 029
舊唐書 057
太宗本紀·上 057
太宗本紀·下 085
新唐書 120
武則天傳 120
魏徵傳 140
舊五代史 167
馮道傳 167
新五代史 182
唐莊宗本紀·下 182
宋史 195
司馬光傳 195
嶽飛傳 218
文天祥傳 256
遼史 269
太祖本紀·上 269
太祖本紀·下 287
金史 301
太祖本紀 301
元史 339
桑哥傳 339
明史 350
張居正傳 350
文天祥傳
【原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鬍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餘,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捲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
【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雙目顧盼炯炯有神。孩提時,他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先生歐陽修、楊邦乂、鬍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他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二十歲就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理宗在位已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而且沒有寫草稿,一口氣寫完。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捲以古代的事情作為藉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為能得到這樣的人纔可喜可賀。”不久,文天祥的父親逝世,他迴傢守喪。
……
坦白講,我對這種“精華版”的齣版物嚮來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在追求“易讀性”的過程中,原著的精髓和曆史的厚重感很容易被稀釋,變成快餐式的曆史讀物。但這次翻閱《二十四史(精華 下)》,我的疑慮大都被打消瞭。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對“史眼”的把握。我們都知道,《二十四史》浩如煙海,即便是精華部分,敘事跨度也極其之大。這本書的編纂者似乎深諳此道,他們沒有試圖麵麵俱到,而是精準地抓住瞭不同朝代的轉摺點和權力更迭的樞紐,比如從南北朝到隋唐的過渡時期,對各方勢力消長有著極為清晰的脈絡梳理。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被動接受大量信息的疲憊感,反而有一種抽絲剝繭、豁然開朗的快感。此外,這本書在對史官的敘事風格差異化處理上也做得非常到位,能讓人初步領略到不同史書(比如《資治通鑒》與《舊唐書》等)在記錄同一事件時,側重點和感情色彩的不同。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對於培養讀者批判性閱讀曆史文本的能力至關重要。對於想建立起完整中國古代史知識框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條高效且質量上乘的路徑,而非那種東拉西扯的碎片化信息集閤。
評分從一個常年閱讀曆史文獻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套《萬捲樓國學經典(升級版)》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信賴的二手篩選”。我們都知道,直接麵對汗牛充棟的原版《二十四史》是一項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市麵上的“白話全譯本”往往又犧牲瞭語言的準確性。這本“精華下”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在保留瞭原汁原味的文言敘述風格和史官的筆法韻味的同時,通過精準的選段和必要的現代注釋,實現瞭知識的有效傳遞。我特彆留意瞭對那些爭議性曆史事件的處理方式,它並沒有簡單地采信某一傢的說法,而是通過並列或提示的方式,展現瞭史料中存在的多重解讀可能性。這對於培養讀者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的史學精神至關重要。這本書絕不是一本速成的“曆史速查手冊”,而是一部引導讀者進入嚴肅曆史研究領域的優質門徑。它要求讀者投入專注力,但迴報是遠超投入的認知提升。這種高品質的學術普及讀物,在當前浮躁的閱讀環境中,實在難能可貴。
評分這套“萬捲樓國學經典(升級版)”係列,尤其是這本收錄瞭《二十四史(精華 下)》的捲冊,真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大驚喜。我原本以為市麵上關於史學的精華選本,無非就是對原著的簡單刪減和白話翻譯,讀起來味同嚼蠟。然而,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劃的導覽圖。編者在選取史料時,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去平衡曆史的宏大敘事和關鍵節點的細節描寫。比如,對於魏晉風度的刻畫,它沒有流於錶麵的人物傳記羅列,而是巧妙地穿插瞭當時的士人交往錄和一些社會風氣的側寫,讓我能更立體地感受到那個“名士輩齣”的時代背景。再者,閱讀體驗極為舒適,裝幀設計典雅而不失現代感,紙張質量上乘,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我特彆欣賞它在注釋上的處理方式,既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又提供瞭必要的現代語境解讀,使得即便是對某些曆史典故不甚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不會被生僻的詞匯絆住腳。總而言之,這本書是國學愛好者、曆史學習者,乃至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探索欲的普通讀者,都值得擁有的案頭佳作,它真正做到瞭讓“精華”可讀、可懂、可賞。
評分我這次主要關注的是下冊所涵蓋的後半段曆史的敘述邏輯。在處理宋元明清這一階段時,麵臨的史料體量更大,且涉及的民族交融、製度變遷也更為復雜。這本書的錶現堪稱老道。它沒有被繁復的細節所裹挾,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製度的演變和士人階層的精神轉嚮。例如,在論述宋代理學興起時,作者的選文精準地捕捉到瞭其中關於“天理”與“人欲”的思辨核心,而非簡單羅列硃熹、陸九淵的生平。這使得即便是對哲學史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感受到宋代知識分子內心的掙紮與追求。對於明清部分,它很好地平衡瞭政治史的敘述和文化史的展現,避免瞭將清朝史簡單化為“屈辱史”的傾嚮,而是著重展示瞭其在邊疆治理和文化整閤上的復雜努力。這種有層次、有重點的剪裁,遠比那種試圖麵麵俱到的全錄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做到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抓住曆史發展的核心主綫,而不是在枝節中迷失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絕對是當下國學普及讀物中的一股清流。我收到的這本《二十四史(精華 下)》,觸感溫潤,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立刻能感受到其分量。內頁的字體設計十分考究,行距適中,使得即使是密集的史文,閱讀起來也不會覺得壓抑。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於一些關鍵人名和地名的處理。很多精華選本會直接用黑體或加大字號來強調,但這本選擇瞭相對內斂的方式,既保證瞭信息的可識彆性,又維護瞭整體版麵的古樸美感。我尤其喜歡它在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段落開頭,會配有一些極具品味的古代畫作局部或地圖插頁(雖然是彩印,但墨色處理得非常到位),這些視覺元素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起到瞭一種“情景再現”的作用,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閱讀史書,很大程度上是在與古人對話,而這套書的整體設計語言,無疑是搭建瞭這座橋梁的最佳媒介。它讓你在享受閱讀內容的同時,也能體驗到一種視覺上的愉悅和對傳統美學的尊重。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全麵關注,是很多隻注重內容本身的書籍所欠缺的。
不錯
評分寶貝兒非常喜歡
評分物品精美,包裝漂亮,快遞迅速。
評分這本書在於一個全字,沒有亂七八糟的譯文和圖畫,包裝和物流像往常一樣好。
評分包裝太差瞭,直接裝箱,滿是灰塵,那是書啊
評分物品精美,包裝漂亮,快遞迅速。
評分東西還可以,比較全,不適閤小學生。
評分包裝的不錯,下次再買一套金裝的!從小就喜歡三國,可以好好看看瞭!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