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套装共4册)

太平御览(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李昉 著
图书标签:
  • 古籍
  • 史书
  • 类书
  • 宋代
  • 太平御览
  • 历史
  • 文化
  • 文献
  • 珍本
  • 四库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74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5696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太平御览(套装共4册)》宋太宗赵光义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命人整理古籍、收集资料,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其中《太平御览》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无法看到了。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此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太宗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平兴国间,既得诸国图籍,而降王诸臣,皆海内名士。或宣怨言,尽收用之。置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群书。以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余种,编成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版本有十几种之多。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宋本出版后,成为二十多年来最流行的本子。中华书局为了供应研究工作者的需要,決定缩印商务影宋本太平御览。他们把影宋本的两页拼做一页,每页两栏。原来要分订一百三十六册,现在匀装做四大册就成了,面字体也并不缩得太小。这样,无论在购买、收藏方面和研究、检阅方面都增加了不少便利。

目录

第一册 一卷——二○二卷
天部一卷 一五卷
时序部一六卷 三五卷
地部三六卷 七五卷
皇王部七六卷 二六卷
扁霸部二七卷 一三一四卷
皇亲部一三一五卷一五四卷
州郡部一五五卷 一七二卷
居处部一七二卷 一九七卷
封建部一九八卷 二○二卷
第二册 二○三卷——四五七卷
职官部二○三卷 二六九卷
兵部二七○卷 三五九卷
人事部(上)三六○卷 四五七卷
第三册 四五八卷——七三七卷
人事部(下)四五八卷 五○○卷
逸民部五○一卷 五一○卷
宗亲部五二卷 五二一卷
礼仪部五二二卷 五六二卷
乐部五六三卷 五八四卷
文部五八五卷 六○六卷
学部六○七卷 六一九卷
治道部六二○卷 六二四卷
刑法部六三五卷 六五二卷
释部六五三卷六五八卷
道部六五九卷 六七九卷
仪式部六八○卷 六八三卷
服章部六八四卷 六九八卷
服用部六九九卷 七一九卷
方术部七二○卷 七三七卷
第四册 七三八卷——一○○○卷
疾病部七三八卷 七四三卷
工艺部七四四卷 七五五卷
器物部七五六卷 七六五卷
杂物部七六六卷 七六七卷
舟部七六八卷 七七一卷
车部七七二卷 七七六卷
奉使部七七七卷 七七九卷
四夷部七八○卷 八○一卷
珍宝部八○二卷 八一三卷
布帛部八一四卷 八二○卷
资产部八二一卷 八三六卷
百穀部八三七卷 八四二卷
饮食部八四三卷 八六七卷
火部八六八卷 八七一卷
休徵部八七二卷 八七三卷
咎徵部八七四卷 八八○卷
神鬼部八八一卷 八八四卷
妖異部八八五卷 八八八卷
兽部八八九卷 九一三卷
羽族部九一四卷 九二八卷
鳞介部九二九卷 九四三卷
虫豸部九四四卷 九五一卷
木部九五二卷 九六一卷
竹部九六二卷 九六三卷
果部九六四卷 九七五卷
菜部九七六卷 九八○卷
香部九八一卷 九八三卷
药部九八四卷 九九三卷
百卉部九九四卷 一○○○卷
右五十五部总一千卷

前言/序言


《太平御览》的介绍 《太平御览》是由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李昉、李穆、范质、苟延秀等十八位学者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一百卷,分为一千零二十二门,引书一千六百九十种,凡一千三百三十九卷,成书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它借鉴了汉代《艺文类聚》和唐代《北堂书钞》的体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内容更为详实,包罗万象,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太平御览》的编纂,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宋太宗赵光义本人对《太平御览》的编纂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亲自审阅了部分内容,并对编纂体例提出了重要意见。据史书记载,赵光义在编纂期间,曾多次召见李昉等人,询问编纂进度,并对书中内容进行讨论。他对这部书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一部“上鉴古今,下察万物”的百科全书,为统治者和读书人提供广泛的知识参考。 这部巨著的编纂,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文献整理和保存工作。在当时,许多古代文献已经散佚,为了编纂《太平御览》,编纂者们广泛搜集各种古籍,并将其中重要的篇章、段落、语句摘录下来,加以类编。这使得许多已经失传的著作得以通过《太平御览》得以窥见其片段,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太平御览》的编纂体例非常严谨,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内容按照“类”来划分。全书共分为“正续”两部分,其中“正”部分为三百一十门,“续”部分为七百一十二门,共计一千零二十二门。每一门下又按照“事”来编排。例如,“人部”下又可分为“帝王”、“后妃”、“臣下”、“方士”、“文人”、“贤士”等若干小类,每一类再按时间顺序或事迹先后排列。这种细致的分类,使得查找资料变得方便快捷。 在引用文献方面,《太平御览》极其严谨,每条内容都注明了出处,标明所引书籍的名称。据统计,《太平御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其中不乏一些已不传的著作,如《尔雅》、《山海经》、《尚书》、《诗经》等先秦古籍,以及汉代的史书、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代的诗文集等等。这些引用,不仅证明了《太平御览》内容的丰富性,也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太平御览》的内容极其广泛,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天文地理方面,它记录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记载了山川河流的地理特征,涉及了古代的历法、时令、气候等知识。例如,“天文部”中关于星宿的记载,提供了当时人们对宇宙认识的依据;“地理部”中对各地风土人情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地理格局。 在历史人物方面,《太平御览》汇集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将相,从文人墨客到神仙方士,无不涉及。它不仅记录了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还摘录了与他们相关的诗文、轶事,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人物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例如,“帝王部”详细记载了历代帝王的功过是非,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参考。 在典章制度方面,《太平御览》对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制、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记载。例如,“器物部”记录了古代的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仪制部”则详述了古代的礼仪、祭祀、朝会等制度。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制度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文学艺术方面,《太平御览》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诗歌、散文、辞赋、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片段,以及关于音乐、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的记载。它尤其珍视唐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诗赋部”中摘录的许多早期诗歌,为我们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宗教哲学方面,《太平御览》也收录了关于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的论述,以及各种神话传说、鬼神信仰的记载。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和哲学思考,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太平御览》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文献价值。如前所述,由于《太平御览》的编纂,许多已散佚的古籍得以保存片段,为后世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线索。许多学者通过《太平御览》才能得以窥见那些失传著作的真容。 其次,知识价值。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为古代的士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知识获取平台。无论是治国理政、修身养性,还是文学创作、探究学问,都能从中找到所需的资料。它极大地促进了宋代及以后学术文化的发展。 再次,史料价值。《太平御览》不仅仅是一部知识集,它更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的珍贵史料。其中许多记载,是其他史书中难以找到的,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提供了鲜活的视角。 此外,《太平御览》的编纂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宋代集国家之力编纂大型典籍的最高成就,体现了统治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它对后世类书的编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类书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然而,尽管《太平御览》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其内容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编纂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书中也存在一些重复、错误或偏颇之处。部分内容可能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思想或统治者的偏好,并非全然客观。 总而言之,《太平御览》是一部集大成、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古代类书,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严谨的编纂体例,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古代知识的宝库,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思想的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折射出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深邃,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爱好者去探索和研究。 这部巨著的问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文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它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跨越时空,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些古籍,其中《太平御览》是朋友强烈推荐的。我平时工作繁忙,阅读时间有限,但又渴望增长见识。这套书的到来,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连贯的阅读,而是可以随时翻开,随手一览。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碎片化”但又极其精炼的知识呈现方式。我会在午休时翻几页,看看古人是如何描述星象的,或是他们对某种动物的认识。有时也会看看古代的服饰、饮食习惯,感觉非常有趣。书中那些奇闻异事、神话传说,更是满足了我对古代神秘世界的好奇心。最让我惊喜的是,很多现代人认为非常新颖的概念,在《太平御览》里竟然都有记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这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这套书,我确实拓宽了视野,增长了不少“冷知识”。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作为摆在家里的装饰品也显得很有品位。总的来说,这是一套让我感到充实和愉悦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们的经典著作。《太平御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注:这里可能存在误解,太平御览并非四大名著),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我购买这套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文化朝圣的心态。拿到书后,我并没有急于去钻研其中的细节,而是先从整体上感受了一下它的规模和分量。这套书的编纂者,倾尽心血,搜罗古今之学,将其集腋成裘,实在是功德无量。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对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知识的整合和分类。通过阅读,我能窥见古人构建知识体系的逻辑和方式。虽然我个人的学识有限,无法完全领悟其中的深意,但仅仅是翻阅,也能感受到那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许多知识,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这套书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里面的每一件“藏品”都闪耀着古代文明的光辉。我把它摆在书架上,时常会因为它的存在而感到一种宁静和自豪。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系的研究生,我长期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展现中国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知识的著作。《太平御览》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此次终于有机会入手这套精装版,内心充满了期待。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便被其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卷气。我最感兴趣的是其“类书”的编纂形式,这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知识组织方式,便于读者查找和学习。我翻看了几处关于古代礼仪、祭祀以及官制的内容,发现其条目清晰,引证可靠,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运行逻辑有着极大的帮助。书中对古代科技、医药、农业等方面的记录,也为我提供了不少新的研究思路。相较于零散的史料,这样系统性的梳理无疑更能帮助我们构建起对古代社会全貌的认知。书中的文字虽然是古文,但经过精心注释和排版,读起来并不感到晦涩。我尤其欣赏的是其插图的选择,虽不繁多,但恰到好处,能够辅助理解。这套《太平御览》不仅是一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更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百科全书,对于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将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收到这套《太平御览》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从实体上看,这四册书摞在一起,确实是一部鸿篇巨著。我是一个对古代生活细节比较感兴趣的读者,常常会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些古代的习俗、物件,但总觉得不够深入。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我喜欢它那种“随问随答”的特性,当我在阅读其他古籍或思考某个古代问题时,可以随时翻到《太平御览》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的衣食住行,翻到关于“服饰”和“饮食”的篇章,发现里面记载了许多我闻所未闻的细节,从面料的选择,到烹饪的方法,都写得十分详尽。这让我对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而且,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很多条目还会引用具体的典故和出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感敬佩。这套书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活百科”,它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智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刚收到这套《太平御览》,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装帧古朴典雅,触感温润,光是这份质感就足以让人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这部被誉为“古今之大成”的类书心向往之。这次终于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部巨著,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尤其关注的是其编纂体例和内容选取的精妙之处。翻阅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一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天文地理到人事典章,从花鸟鱼虫到鬼神怪异,无不包罗万象,细致入微。每读一卷,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思考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引文典籍之广,考证之严谨,更是令人叹服。我尝试着查阅了一些熟悉的典故,发现《太平御览》的引用准确而又详尽,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汇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智慧的结晶。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博学多才,以及他们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

评分

还没有时间看,放着。放着!放着!!放着!!!

评分

1985年的104.9元(那会儿应该还没有折扣购书之一说),应超过大多数工薪阶层之月收入,而倏忽28年后,虽定价以达980元,可尚能以400多元购得,而400多元应也仅为普通工薪阶层之月收入1/5或更低。想想国人薪酬收入与出版物发行价格之比较,真真耐人寻味……

评分

国粹精品,太让我欣喜了

评分

纸本的用起来方便,值得购买

评分

质量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关键是价格很实惠!~

评分

帮别人买的,没看到东西

评分

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哒!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不用多介绍了,说下收到书的感觉吧,挺沉,很沉,绿皮,墨浓(毕竟已是十一印啦),不计较的朋友乘活动收单吧,不很贵哦¥ヾ(?∀?)?¥买买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