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更多産品請點擊:
編輯推薦
路過民國,拜會經典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
傳記大師硃東潤的不朽經典,講述張居正不平凡的一生!
看明代政治傢、改革傢張居正如何以鐵腕力行改革,在險惡官場實現其個人抱負!
內容簡介
硃東潤是中國著名的傳記文學傢。他善於將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曆史結閤起來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實的分析考辨。他不僅通過作品描述瞭一位位曆史人物的一生,也通過這些人物故事展現齣一段段曆史,呈現齣一個個時代的變遷。硃東潤推動瞭我國傳記文學的發展,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張居正大傳》是其裏程碑式的傳記文學創作,記述瞭明代政治傢、改革傢張居正波瀾壯闊的一生,再現瞭其麯摺起伏的政治生涯和驚心動魄的官場鬥爭。
作者簡介
硃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著名學者、傳記作傢。曾留學英國倫敦西南學院,對西方傳記文學有深入研究。先後在武漢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任教。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曆史,尤其專長曆史人物傳記文字的創作。著有《張居正大傳》《杜甫敘論》《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陸遊傳》《文好問傳》等作品。
目錄
序言
第一章“荊州張秀纔”
第二章政治生活的開始
第三章休假三年
第四章再投入政治漩渦
第五章內閣中的混鬥(上)
第六章內閣中的混鬥(下)
第七章大政變
第八章初步的建設(上)
第九章初步的建設(下)
第十章第一次打擊以後
第十一章從奪情到歸葬
第十二章元老的成功
第十三章鞠躬盡瘁
第十四章尾聲
精彩書摘
第一章“荊州張秀纔”
宋恭帝德祐二年,臨安陷落,皇帝成為俘虜。宋代遺臣立益王昰為帝,改元景炎,繼續鬥爭。景炎三年帝昰死瞭,他們再立衛王昺為帝,改元隆興。整個的鬥爭,開始嚮南轉進,南宋王朝的根據地,剩得海南島的一角。是年,文天祥的孤軍失敗,天祥也成為俘虜。隆興二年,崖山的鬥爭又失敗瞭,陸秀夫抱帝昺投海。張世傑還想再立皇帝,重新燃起鬥爭的火焰,但是驚天動地的風浪沉滅瞭這一個民族英雄。南宋王朝的抗元鬥爭就這樣慘痛地結束瞭,從此整個的中國第一次開始受韃靼族的統治。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宋王朝倒下去瞭,元王朝興起來瞭。但被壓在底層的廣大貧苦人民地位並沒有改善,他們過的仍然是被奴役的生活。在中國境內,仍然是隻見到荒淫、暴虐、屠殺和滅亡。部分的統治階級沒落瞭;曾經統治中國三百二十年的宋室,再不能産生一個雄纔大略的君主;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死亡,在士大夫的中間也喊不齣一個百摺不迴的誌士。剩餘的隻是月泉吟社這一流的詩人,藉著“春日田園雜興”的詩題,流露一點改朝換代的嘆息。
整個的中國,便隨著上層階級的沒落而沒落,四韆年的曆史,從此便成為統治者腳下的灰塵嗎?不會的。和西方傳說中的長命鳥一樣,中國人民正從毀滅裏得到再生。人民的力量是不能摧毀的。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替他們自己挖掘墳墓,但是人民大眾不會隨著垂死的統治者走嚮滅亡,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掙斷身上的枷鎖,爭取生存的權利。他們正準備力量給騎在頭上的統治者以狠狠的打擊,而他們中間,也正在産生領導人物,領導全人民作鬥爭。這便是元順帝以後中國的情態。順帝至正十一年販布的徐壽輝起兵,十二年蔔士的兒子郭子興起兵,十三年販鹽的張士誠起兵,十五年白蓮會的韓林兒稱帝。在這一大群人中,最特齣的,一個是皇覺寺的和尚硃元璋,一個是沔陽的漁夫陳友諒。硃元璋把握著最後的勝利,成為明朝的太祖高皇帝。
明太祖起兵,定遠人李善長到瞭軍門,隻是說,“從此有天有日瞭”。濠人陸仲亨纔十七歲,父母兄弟都死瞭,他懷著最後的一升麥,躲在草中,唯恐被亂兵搜到,把他送上死亡的境地,恰恰被太祖看見瞭,太祖喊一聲“來呀”,仲亨從此投軍。這裏看到當時的慘狀,和一般人對於這一番動亂的期待。以後善長直做到左丞相,仲亨也成為開國功臣,封吉安侯。有名的功臣裏,徐達、湯和是濠人,李文忠是盱眙人,李善長、馮國用、馮勝是定遠人,鄧愈、鬍大海是虹縣人,常遇春是懷遠人,廖永安是巢縣人,他們以外還有許多齣身濠州附近的功臣。在明太祖的領導下,淮水流域齣瞭許多英雄。到瞭明室中衰的時期,也幸虧淮水流域一個無名英雄的後裔,再從人民中間齣來,重新領導國傢的事業,為明王朝的統治,延長瞭七十二年的存在。[自穆宗隆慶六年張居正為首輔起,至思宗崇禎十七年為止。]這是明代的大學士張居正。
居正齣生的時候,明室已經中衰瞭:太祖、成祖的武功沒有瞭,仁宗、宣宗的文治也沒有瞭,接後便是正統十四年英宗齣徵,不幸恰被韃靼人包圍,大軍數十萬遇到殲滅的命運,連皇帝也成瞭俘虜。在這個睏難的階段,幸虧於謙齣來,擁立景帝,支持瞭當日的天下。以後是英宗復闢,於謙被殺,再下便是憲宗即位,全國的政治,更看不到清明的時代。憲宗的兒子孝宗,總算是一個賢君,但是孝宗下麵,便是荒唐的武宗:北京古老瞭,宣府是他的“傢裏”;皇宮住膩瞭,他住在“豹房”;皇帝做厭瞭,他自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鎮國公硃壽”;太子沒有,東宮也不要瞭,他有無數的義子,把積慶坊、鳴玉坊毀去,改建他的義子府。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造反,十四年寜王宸濠造反,總算沒有成為大亂,但是明室的元氣,已經衰耗瞭。武宗歿後,他的從弟世宗即位。世宗是一個有名的乾纔,但是聰明當中帶著癡呆的氣息,盡管一麵製禮作樂,處處錶現太平盛世的現象,可是建齋興醮,也處處流露荒誕無稽的思想。整個政治的提示是偏執和專製;大臣常有的機遇是廷杖和殺戮。因此到處都是諂諛逢迎的風氣。政治的措施隻能加速全社會的腐化和動搖。這是張居正齣生的時代。
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張關保,鳳陽定遠人。[文集十《先考觀瀾公行略》。其子敬修作《文忠公行實》,則稱始祖福,廬州閤肥人。]關保是太祖初起時的一個兵士,以後渡江,破采石磯,從大將軍徐達平定江南,立功浙江、福建、廣東,最後授歸州長寜所世襲韆戶。居正的祖先,隻是定遠一個無名的英雄,以後入瞭湖廣的軍籍。軍籍是明代的一種製度,天下初定,各府設所,諸府要害之地設衛,大緻五韆六百人為衛,一韆一百二十人為韆戶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兵士和官長都有世籍,所謂軍籍。居正的祖先,是太祖的功臣,以後又世隸軍籍,這便造成瞭他一生以身許國的夙願。
關保在史冊上沒有留下怎樣的功績,死後葬在宜都。居正答宜都知縣許印峰說:“遠祖孤塋,辱垂青掃拂[書牘十。]”,大緻即指此。關保的子孫,在居正《先考觀瀾公行略》裏,僅僅傳下兩個名字,但是到瞭關保的曾孫,便有事跡可考。他名誠,字懷葛,是居正的曾祖。
張誠隻是次子,世襲韆戶的尊榮,當然與他無關,因此從歸州遷到江陵,入江陵籍。張誠到瞭江陵以後,不得不靠自己謀生,有餘的時候,他便施捨窮人,齋供和尚,因此自己永遠處在睏頓的中間。張誠有點口吃,江陵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張謇子[《方言》*,吃也,謇子二字齣此。]”謇子盡管謇子,但是他的話特彆多,江陵人常常引“張謇子”的話,教訓子弟。居正自己也引過這樣幾句:
昔念先曾祖,平生急難振乏,嘗願以其身為蓐薦,而使人寢處其上。使其有知,決不忍睏吾鄉中父老,以自炫其間裏。[書牘三《答楚按院陳燕野辭錶閭》。]
二十年前曾有一宏願,願以其身為蓐薦,使人寢處其上,溲溺之,垢穢之,吾無間焉。此亦吳子所知。有欲割取吾耳鼻,我亦歡喜施與,況詆毀而已乎?[書牘三《答吳堯山言宏願濟世》。]
答吳堯山書作於萬曆元年,上溯二十年為嘉靖三十二年,是年居正二十九歲,正在居正為翰林院編修,大學士徐階深相期許之後,也正在他以相業自期的時代。宰相的抱負,直溯到一個“謇子”的教訓,似是不易理解而其實是最易理解的事。居正把曾祖的宏願,作為自己的宏願,這不是蹈襲而是心理的契閤。
“謇子”三個兒子:鉞、鎮、*。鎮字東湖,是居正的祖父。鉞長於治産,傢道日漸殷實;*讀書,補縣學生;偏偏張鎮既不讀書,又不治産,隻是一味放浪,最後在江陵遼王府充當護衛。[見王世貞《首輔傳》。周聖楷《楚寶·張居正傳》《觀瀾公行略》《文忠公行實》皆諱其事。]從張關保從軍到張鎮當護衛,總算是一綫相傳,剋紹箕裘。但是中間已隔四代,一切的觀念都改變瞭,這裏沒有慷慨從軍的氣概,沒有英雄事業的聲譽,所剩的隻是豪爽的氣魄,放浪的生活。偏偏“謇子”喜歡他。這不是因為張鎮的可喜,而是因為父母對於不成材的子女,常有特彆愛護的意趣。居正稱“謇祖顧獨愛之,逾於伯季遠甚”[《觀瀾公行略》。],其因在此。張鎮的豪爽放浪,在居正的生活裏,留下一些痕跡:專權、自恣,正是豪爽放浪的人走上政治生活以後的形態。
盡管“謇子”對於張鎮特彆愛護,但是始終感到一點失望。第二個兒子既不如他的哥哥和弟弟,隻有希望他生一個好孩子。所以張鎮生子文明的時候,“謇子”說:“我這一生,幫人的忙多瞭,應當齣一個好子孫,也許就是這個孩子吧!”文明字治卿,彆號觀瀾,二十歲上,補上府學生,在科舉的時代,總算是一種發展,但是考過七次鄉試,始終沒有錄取。一直到居正點瞭翰林,三年秩滿以後,文明纔擲下考籃,嘆道:“我從小讀書,到今四十年,自己看看,沒有什麼不如人,但是一直睏頓到現在,這是命呀!”其實這不是命,隻是文明的“學問”不夠。居正說:
先君幼警敏,為文下筆立就,不復改竄,口占為詩,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繩墨,循矩矱,以是見詘於有司。[文集十《先考觀瀾公行略》。]
四十年的讀書,畢竟不能使文明認識自己的不就繩墨,這正是他的倔強。居正又說他“性任真坦率,與人處,無貴賤賢不肖,鹹平心無競,不宿仇怨,人亦無怨恨之者。……喜飲酒,善談謔,裏中燕會,得先君即終席歡飲。自薦紳大夫以至齊民,莫不愛敬,有佳酒,必延緻之,或載至就飲”。這裏寫的當然是文明父以子貴以後的形態,但是也看齣他那種放浪不羈的意境。他畢竟是張鎮的兒子,也正是張居正的父親。
“謇子”對於文明的期望,顯然還是一個泡影,但是最後他看見居正的齣生。居正的成就,是“謇子”存心濟世的“報應”嗎?未見得,但是他有那種發心濟世的宏願,當然他的子孫會有一天實現他的誌願。居正齣生在嘉靖四年五月初三日,他的曾祖父張誠,祖父張鎮,父張文明都在。文明是年二十二歲,母趙氏,比文明小兩歲。
大人物的懷孕和齣生,照例有許多傳說。據說居正的母親,夜中看到房間裏突然發亮,一陣火光,一直連到天上,接後一個青衣童子,大約五六歲的樣子,從天上慢慢地下來,在房間裏繞床盡轉,於是趙氏懷妊瞭。這個大約是居正大貴以後,他的母親編齣來的,以後透過自我催眠的作用,本人竟信以為真瞭。這正是知識不健全的鄉間婦女常有的事。敬修《文忠公行實》還指齣趙氏懷孕十有二月纔生居正,好像也認為貴徵。這大緻不會假的。本來在妊十月,雖然是人道之常,但是一個強壯的少婦,第一次懷妊期常會加長,這是每個醫生知道的事實。
敬修還指齣兩個夢。就在居正齣生的前夕,張鎮夢到遍地大水,一直流滿屋子。張鎮驚惶的瞭不得,問奴輩道:“哪兒來這許多水?”奴輩說:“水是從張少保的地裏流齣的呀。”同夜張誠也夢到月亮落在水甕裏,照得滿甕發亮,隨後一個白龜跟著水光浮上來。
居正字叔大,彆號太嶽,但是小的時候,名為白圭,這是“謇子”因為他的幻夢,給他起名的結果。白圭隻是白龜的諧音。嘉靖十五年,居正考生員的時候,荊州府知府李士翱看見居正,認為白圭兩字不妥,替他改名居正。
居正的傢庭,隻是一個寒傖的傢庭。嘉靖三十三年居正請假自京迴籍,上徐階書說起:“竊念正起自寒士,非閥閱衣冠之族,乏金張左右之容”[書牘十五《謝病彆徐存齋相公》。];萬曆中與王世貞書也說:“僕先世單寒,非閥閱衣冠之舊”[書牘十五《答廉憲王鳳洲八》。];都顯齣他對於這個傢庭環境的認識。但是他存心要掙脫這個環境的約束。本來明太祖是從下層階級齣身的人物,這便給他一種啓示。居正《西陵何氏族譜序》說:“至我國傢立賢無方,唯纔是用,采靈菌於糞壤,拔姬薑於憔恢;王謝子弟,或雜在庸流,而韋布閻巷之士,化為望族。”[文集八。]這篇文章,大約作於嘉靖三十七年,其時居正是翰林院編修,正在準備國傢的重用。
不過即在居正小時,張傢經濟狀況方麵,已經改進瞭,有奴,有乳媼,總是綽有餘裕的形態。居正二歲的時候,大傢都看齣他是一個聰明孩子。一天他的同堂叔父龍湫[張鎮一子文明,即觀瀾公。《行實》稱世父龍湫公,似非文明兄弟。]正在讀孟子,居正在旁,龍湫和他開頑笑道:“孩子,不要誇聰明瞭,要認識‘王曰’二字纔算本領。”又過瞭幾天,龍湫讀書的時候,乳母和居正又來瞭。龍湫把居正抱在膝上,要他認“王曰”二字,居正居然認識。因此得到神童的名稱。五歲居正入學讀書,十歲通六經大義,在荊州府很有一些聲名。
嘉靖十五年,居正十二歲,在荊州府投考。據說荊州府知府李士翱前一晚做一個夢,夢見上帝給他一個玉印,吩咐轉給一個孩子。第二天荊州府點名的時候,第一個恰恰是張白圭,一個十二歲的孩於。李士翱把他喊近,仔細一看,正是夢中所見,因此替他改名居正,還囑咐許多自愛的話。荊州府考過以後,湖廣學政田頊來瞭。李士翱見到田頊,告訴他荊州府有這樣一個聰明的孩子。田學政把張居正招來麵試。試題是“南郡奇童賦”,居正很快地交瞭捲。學政和荊州府都驚異的瞭不得。這年居正補府學生。[《明史·張居正傳》稱十五為諸生與《首輔傳》同,當係嘉靖十五年之誤。]
……
前言/序言
張居正大傳(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