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的《荷马史诗》
入选法国《读书》周刊“有史以来人类读物前10名”
法布尔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买一赠一 买中文版送英文版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无比的热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学巨著,是世界公认的青少年科普经典。在他的笔下,昆虫世界是如此千奇百怪、生机盎然,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尤为出彩,表现出了惊人的灵性。《昆虫记》不仅仅是简单的昆虫记录,而且以人性来观照昆虫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态”“生命的过程”“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密切交往”,通过小小昆虫来反观人类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让-亨利?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生于贫困家庭,依靠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从事中学教育二十余年。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达尔文赞誉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了《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译者简介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代表译作主要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法布尔的《昆虫记》等。
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查尔斯?达尔文
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
——罗曼?罗兰
译本序
麻?蝇
红蚂蚁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田野地头的蟋蟀
意大利蟋蟀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蟹?蛛
萤火虫
昆虫与蘑菇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昆虫的装死行为
昆虫的“自杀”行为
麻?蝇
这里所见的昆虫在服饰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生活习性上没有大的不同,都是同尸体打交道,都同样具有迅速使肉体液化的功能。麻蝇是一种黑灰色的双翅目昆虫,个头儿比绿蝇大,背部有褐色条纹,腹部有银光点。它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目露凶光,虎视眈眈地要去肢解尸体。它是一种食肉蝇,学名称为“麻蝇”,俗称“肉灰蝇”。
无论这两种称谓如何正确,我们可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误以为麻蝇会经常光顾我们的住处,特别是在秋季,会大胆地在没放好的肉上下蛆。不是这样的。干这种可恶勾当的罪魁祸首是肉蓝蝇。肉蓝蝇体态比较肥胖,呈深蓝色。它们飞到玻璃窗上嗡嗡地鸣响,狡诈地把食品柜团团围住,寻找机会,趁人不备对食品柜里的肉食下毒手。
麻蝇往往会与绿蝇携手,合伙干坏事。绿蝇从不闯入我们的住所冒险,而是在大太阳底下工作。麻蝇则不像绿蝇那么胆小如鼠,如果在外面找不到食物充饥,它也会冒险闯入民宅,干点儿坏事。不过,它干完坏事便立即逃之夭夭,因为它感到在民宅里很不自在。露天实验场的一个分支机构——我的这间实验室,已经变得有点儿像储肉间了。麻蝇有时会飞到这儿来。如果我在窗台上放一块肉,它便会飞落在上面,享用一番,然后心满意足地飞离。架子上放置的大口瓶、茶杯、玻璃杯等,也是它光顾的对象。
因为研究的需要,我收集了一堆在地下蜂巢里窒息而死的胡蜂幼虫。麻蝇悄无声息地飞来,发现了这一大堆死了的胡蜂幼虫,非常高兴。这种美食也许是其家人从未有幸品尝过的,于是,它把自己的一部分家庭成员安置在这堆胡蜂幼虫尸体上面。我拿来一个煮熟的鸡蛋,掰下几块蛋白喂给绿蝇的幼虫,剩下的大部分则放在一个玻璃杯的底部。麻蝇占据了这些剩余的鸡蛋,在上面繁殖。其实,它并不在意这是一种新东西,只要是蛋白质一类的食物,它都觉得可口,所有一切,即使是死蚕,甚至芸豆和鹰嘴豆的豆泥,它都觉得很对自己的胃口。
不过,它感到最对自己胃口的还是死尸。从毛皮动物到禽鸟,从爬行动物到鱼类,凡是死尸它都喜欢吃。麻蝇有绿蝇陪伴,对我那些沙罐情有独钟,它来得很勤,每天都飞来探望那条死蛇,用吸管吸一点儿尝一尝,看看是否熟透可食。它来了又飞走,飞走了又回来,来来回回好几趟,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最后才开始干活儿。不过,访客太多,熙熙攘攘,观察起它们的行为举止来十分不便,所以,我就在我工作台前的窗台上放上一块肉,这样既不碍手碍脚,又便于观察。食尸麻蝇和红尾粪麻蝇是常来光顾这块腐肉的双翅目昆虫。红尾粪麻蝇腹部末端有一个红点。而食尸麻蝇则要比红尾粪麻蝇略为强壮,数量上也占有优势,沙罐里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它承担的,而且它几乎总是独自飞到窗台上的那个诱饵上。
它会突然飞来,一开始还小心翼翼的,有点儿害怕,但是不一会儿便胆大起来,即使我走过去,它也不飞走,看来它迷上这块肉了。它工作起来速度飞快,将腹部末端对着那块肉蹭两下,便大功告成,一群蠕动着的蛆虫产了下来,迅速地四散开,我都来不及拿起放大镜精确地统计一下它们到底有多少。我估摸了一下,有十二三只。可是它们爬到哪里去了?
它们似乎刚着地便钻到了那块肉里,几乎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不过,它们还都是一些新生婴儿,那块肉还是有一定的阻力的,它们不可能这么快就钻进去了呀!那么,它们到底跑到哪儿去了呢?我突然发现,那块肉的褶皱间有一些麻蝇幼虫,它们都是单独行动,正在用嘴拱。我不能把它们一个个地夹起来数一数,那会伤及它们的。我只能用眼睛查看了一下,大约有十二三只,是我几乎还没来得及注意就一下子产下来的。
麻蝇产下的是一些活的幼虫,而不是通常所见的卵。它们的这些幼虫,我们人类早已熟悉了。我们早已知晓,麻蝇从不产卵,而是生孩子,因为它们干活儿实在太快,任务非常紧急,孵卵又太费时间!对于专门加工死尸的它们来说,一天就是一天,必须妥善地加以利用,分秒必争,不可浪费。而绿蝇是产卵的,它们的卵最快也得二十四小时才能孵出幼虫。麻蝇则节省了这个时间,从自己的子宫里迅速地输出一批劳动力,这些初生幼虫一落地便开始了繁忙的劳作。
这支劳动小分队人员并不算多,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不过,它们的数量还可以增加不知多少倍。学者雷沃米尔对麻蝇那台奇妙的生育机器曾经做过如下的描述:那是一条螺旋形的带子,涡纹似天鹅绒一般柔软,其间藏有密密麻麻的幼虫。每一只幼虫都由一层膜包裹着,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地紧紧挤靠着,如同一张羊毛皮。这位很有耐心的学者对这个军团成员的数量做过统计,据说高达两万只!他是做过解剖的,对这个数字又不能不信,但是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可是,麻蝇怎么会有时间安置这么一大家子呢?而且,它得分期分批一包包地安置,如同它刚才在我窗台的那块肉上所做的那样。在排空子宫之前,它得找许多死狗、死猫、死鼠、死蛇啊!它能找到那么多吗?野外有不少死去动物的尸体,但是也不会有那么多呀!不过,它并不在乎是什么样的动物尸体,什么样的动物尸体都可以,它也会去找那些不太起眼的尸体。如果猎获物很丰富,它明天、后天,甚至随后的几天,都会飞来的。在繁殖季节里,它会不断地将一包包的幼虫安置在各个地方,直至把自己腹中的胎儿全部安排妥当。可是,如果这些幼虫今后都做产妇,那个繁殖速度该多么吓人啊!麻蝇一年之中会繁殖几代。它像被催逼着似的不停地生,生,生!应该对它叫停才是。
选择《双语译林 壹力文库:昆虫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对“双语”这一形式的偏爱。我深信,阅读原著的魅力是无法被完全替代的,而好的翻译则能成为连接读者与原著的桥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在享受中文译文带来的流畅阅读体验的同时,还能随时对照原文,品味那些精妙的词句和法布尔先生独特的表达方式。我试着将目光停留在某一个段落,先阅读中文译文,感受其意境,然后再将目光移到对面的法文原句,试图捕捉那些中文译文中可能被淡化的细微之处。这种“对照阅读”的方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更让我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学习不同语言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比较中英文的表达方式,那种发现异同的乐趣,让阅读变得更加立体而丰富,仿佛一场跨越语言的智力游戏。
评分读完《双语译林 壹力文库:昆虫记》的某个章节,我心中涌起的,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深深赞叹。法布尔先生以他惊人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致的世界。他笔下的每一个昆虫,都仿佛拥有了独立的灵魂和鲜活的生命。我被他描述的“模仿大师”——竹节虫所吸引,它们如何在自然界中伪装自己,躲避天敌;也被那些勤劳而团结的蚂蚁所感动,它们如何协作完成艰巨的任务;更是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屎壳郎,也能发现它们身上蕴含的生命哲理感到惊奇。法布尔先生不仅仅是在记录昆虫的形态和习性,他更是在观察和解读生命,他从这些微小的生命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智慧、生命的奥秘。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情怀,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科学读物,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杰作。读完这一章节,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重新审视了生命在我们眼中本应有的姿态。
评分初次接触《双语译林 壹力文库:昆虫记》,纯粹是被它那古朴典雅的书名所吸引。“双语译林”四个字,暗示着翻译的严谨与学术性,而“壹力文库”则透出一丝小众而专业的格调,仿佛是为真正热爱知识的读者量身打造。再加上“昆虫记”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我好奇地想知道,这本集结了译林、文库之名的《昆虫记》,究竟能带给我怎样别样的阅读体验。翻开书页,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温润而厚实,触手可及的细节透露着出版者的用心。扉页的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字体清晰,排版疏朗,让人在阅读之前就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我特别留意了译者的信息,看到名字时,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仿佛曾经在哪本好书的译者名单里见过。这种隐约的联结,让我对译文的质量更加期待,相信译者定能精准地传达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文学魅力,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大自然的奇妙。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本书本身所呈现出的精致与厚重,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段与自然、与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双语译林 壹力文库:昆虫记》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很多科普读物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共鸣。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观察、关于智慧的百科全书。译文的精炼和流畅,让我能毫不费力地跟随法布尔先生的笔触,深入到那些微小的生命世界。我仿佛能听到蟋蟀在草丛中的歌唱,看到蚂蚁在辛勤地搬运食物,感受到蜘蛛网在晨光中闪耀的光芒。书中对昆虫行为的细致描绘,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但又不失文学的生动性。法布尔先生那种对每一个生命体都怀有深深敬意的态度,透过文字直抵人心,让我对这些看似渺小的生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之情。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哲思的段落,它们不仅仅是在介绍昆虫,更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种跨越物种的思考,让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成为了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
评分我对《双语译林 壹力文库:昆虫记》的印象,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再到纸张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出版者对图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配色,搭配上简洁而有力的字体,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让人一看便知非凡品。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细腻,印刷清晰,字迹的墨色浓郁而不溢出,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其内页的排版设计,文字疏朗有致,留白恰当,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穿插了一些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让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我仿佛置身于法布尔先生的实验室,亲眼见证着那些神奇的自然现象。
评分孩子喜欢的书,熏陶熏陶,不错的!
评分发货速度快,正版!值得收藏!
评分本来买了中文版,这个是双语的,可以对照来看,价钱也不错。
评分这套双语译林是良心之作,物美价廉!
评分买了很多书,希望有空了好好看。先好评,快递员辛苦了,特别好的快递员!
评分物美价廉,一直很喜欢。
评分内容不错,发货快,还是喜欢纸质书的感觉
评分内容不错,发货快,还是喜欢纸质书的感觉
评分包装非常好,仔细阅读获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