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如何在3-12岁之间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
★美国广受欢迎的实战派育儿问题专家、家庭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约翰·罗斯蒙德代表作品!
★作者通过30年咨询、3000场主题讲座、每年近1000次家长面谈总结出的7大法宝,数万家庭验证有效!
★孩子该睡觉时不睡觉、乱发脾气、在家里蛮不讲理、爱撒谎……怎么办?所有那些让你手足无措的问题,其实答案都很简单。
当孩子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时,他在想什么?
为什么父母操心较少的孩子大都反而更优秀?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都说不通时,你该怎么办?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怎样才能“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
《有效管教指南》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作者约翰o罗斯蒙德,通过30年咨询、3000场主题讲座、每年近200次家长面谈总结的经验,在跟父母们进行了数千次的交流之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被上万家庭验证的有效教养方案。这些方法简单、有效、非常接地气,而且容易操作。它们不仅可以帮你更好地管教孩子,还可以帮你解决家庭以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约翰·罗斯蒙德,美国广受欢迎的实战派育儿问题专家、家庭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自己的育儿咨询工作室,曾在一年之内受邀为全美家长、老师、专家们、专业团体和企业集团举行了超过200场讲座和培训,每年接待家长一对一面谈近千次,并先后应邀到英国、比利时、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区、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地举行累计超过3000场关于"如何有效管教"的主题演讲。《有效管教指南》(THE WELL-BEHAVED CHILD)是其代表作品。
先看看这个! / 1
第1章 为什么小孩子会淘气
狗和孩子截然不同 / 011
好孩子教养指南 / 013
第2章 有效管教7大法则
老大是怎么说话的 / 022
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 032
痛苦法则和教父法则 / 037
裁判法则 / 052
盘尼西林法则 / 055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 060
适当管教法则 / 061
第3章 施展权威的7大法宝
规矩卡 / 068
口头警告 / 076
规矩表格 / 077
课堂问题报告卡 / 090
赶出"伊甸园" / 099
"故意压人" / 107
"医生"建议 / 111
第4章 轻松搞定"小魔头"的7大"磨人"行为
睡前战斗 / 119
食物之争 / 128
"少年操纵狂" / 132
同胞之战 / 145
拒绝服从 / 154
乱发脾气 / 163
拒绝使用马桶 / 172
第5章 7个出乎意料的传奇故事
撞头的亨利 / 177
拔头发的梅根 / 180
不吐食物的萝贝塔 / 183
抓伤自己的塞米 / 185
不穿拉拉裤就不上厕所的桑尼 / 186
偷拿食物的拉斐尔 / 188
大嘴巴的凯茜 / 190
第6章 有关育儿的最后7条建议
具有领导力的父母 / 195
创造一个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 / 197
指派家务活 / 198
把家庭团队放在第一位 / 199
帮助你的孩子养成爱好 / 201
控制那些"愚蠢的盒子" / 202
愿景宣言 / 204
卷尾语 / 209
睡前战斗
最常见的睡前战斗是孩子到了就寝时间不肯睡觉:要求再来一个吻、问一个问题、想告诉他们的父母一些事等。这些孩子能想到无限的理由不上床睡觉,不断地走出他们的卧室,让他们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一点儿一点儿抓狂。
罗比,3 岁,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白天,他很听话,事实上,听话得出奇。但晚上却补偿了他在白天的合作:他的父母把他放在床上,帮助他祷告,抱抱他,亲亲他,离开他的房间,并祝他一夜好眠。他们一下楼,罗比就起床,走下楼梯,要一杯水或类似的东西。他们会把水给他,再把他带回去,把他放在床上,然而他会在几分钟内再次出现在父母的起居室里,想要告诉他们一些事,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他们上床睡觉。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提前上床睡觉,只是为了让罗比去睡觉。
他们来找我,希望我能给出建议阻止罗比成为一个被惯坏的儿童。我向他们推荐了我女儿艾米和罗比一样大时我采取的策略。当他们把罗比放在床上后,在门把手上挂一条便宜但色彩绚丽的项链,罗比可以看到这条项链。如果项链在门把手上,意味着他可以下床。如果他下床了,他得把项链从门把手上拿下来,交给父母。把项链交给父母意味着他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告诉他们一些事,或得到一杯水,或其他。然后父母把他带回床上,但不再把项链挂在门把手上,而是由父母保留项链。如果他再起床,下楼后就没有项链可以交给父母,对此的惩罚有两种:第一,第二天他不能玩他最喜欢的玩具;第二,第二天吃完晚饭后必须马上上床睡觉。等到第二天晚上,不论他是否提早上床睡觉,父母都把他放在床上,像往常一样完成一系列睡前仪式,然后离开他的房间,把项链挂他的门把手上,规矩还是一样。
最初,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罗比完全不在意那条愚蠢的项链。但在失去他最喜欢的玩具和提早上床4 天后,他的表现开始改善。在一个星期内,他慢性上床睡觉的问题被治愈了。从那时开始,罗比每晚依然用项链起床一次,但他的父母可以忍受了。
有时,睡前问题因恐惧而变复杂。还记得菲利普的故事吗(第049 页)?他的恐惧实际上是"伊甸园"的变体,所以让他克服障碍并不困难。然而,对一些孩子来说,睡前恐惧是"恐惧情结"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请看内华达的案例。
内华达,4岁,她的父母绞尽脑汁想让她晚上独自入睡。当他们拥抱她的时候,她就开始哭泣让他们不要离开。如果他们试图离开房间,她会变得歇斯底里。通常,父母都陪着她,直到她睡着才能离开房间。
但问题不止如此。白天,内华达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甚至是她自己的房间。她一直跟着母亲,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甚至到浴室。如果内华达想上厕所,也坚持让母亲陪着她。这个问题在他们来咨询的3 个月前突然出现,他们找不出问题出现前家庭生活中发生过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我清楚,害怕一个人睡觉和跟着妈妈在房子里转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两个。因为睡前问题因分离恐惧而变复杂,传统的惩罚不是解决办法。事实上,它可能适得其反或使事情变得更糟。
关于恐惧,父母需要了解以下三件事:
1. 父母越和孩子谈她的恐惧,事情可能会越糟。甚至要求一个孩子解释她为什么害怕反而会适得其反。交谈,即使是富有同情心的谈话,也只会滋养恐惧的怪兽。
2. 我们是不可能说服孩子走出恐惧的,甚至说"没有什么怪物"也是徒劳的。没有一个孩子曾这样说:"真的吗?没有怪物?哎呀,爸爸妈妈,谢谢。我不再害怕了!"所以,省省力气吧。
3. 试图弄明白孩子害怕的原因(换言之,尝试"精神分析"),只会产生夹生的伪心理学理论,让你丧失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告诉内华达的父母停止试图了解她的恐惧,不要再问她问题,也别再试图说服她。
"如果内华达想谈,那很好,"我说,"但你们只管听着,不说别的,等她说完告诉她,'好的,亲爱的,有时小孩子会遇到这样的事,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的下一个建议让他们感到惊讶。我告诉他们不要拒绝内华达跟着他们在房子里转,或是希望陪睡,或与她一起去浴室。在这个问题上,我把我的老朋友"医生"引入到这个案例中。
我对内华达的父母说:"告诉她,你跟医生谈过这个问题,医生说她可以一天提三个这样的要求。(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开始的时候一天给孩子5 次机会,随着问题改善,再减少配额。)每次她要你陪她进一个房间、跟你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不让你离开她的视线,或要求你跟她躺在一起,或与她一起去浴室,那么她就用掉一次机会。在这些时候,你告诉她:"如果我和你一起去的话,你就会用掉一次机会,剩下两个。你想用吗?"她可能会有别的想法。(注:孩子的机会可以用门票的形式。每一次,孩子用掉一次机会,她就得给父母一张票。)
"起初,很可能她会用机会用得相当快。第四次,她向你提出这些要求,或跟在你的周围,那么她失去了一天中剩余的所有特权,包括不能看电视和使用其他电子产品,她必须晚饭后就睡觉。如果她在晚饭后用完了机会,那她必须马上去睡觉。记住,这是医生说的。"
我不是用这些来强调惩罚的重要性。"医生"的解释很简单,她的恐惧意味着她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医生"惯用的手段),而且她越害怕,就越需要充足的睡眠来帮助她克服恐惧。
"我们中的一个人还是和她在一起?"内华达的妈妈问。
"是的,"我说,"但是如果她让你跟她一起躺下,那就意味着她使用了第二天的一次机会,第二天她就只剩两次而不是三次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提醒她,当她第二天起床后她只有两次机会了。"
不到一个星期,家长们打电话报告进度:内华达通常在睡前使用一次,白天使用一次,吃完晚饭使用一次。换句话说,不到一个星期,她已经走出了先前整天表现出的恐惧,24 小时内只有3 次因焦虑而寻求帮助。她的父母告诉我,她似乎意识到还剩几次机会,非常有选择性地使用机会,这意味着内华达已经控制住了她的恐惧。机会的概念已经教会了她控制那些以前控制她的东西。
在"医生"的支持下,内华达继续进步。一个月之内,她内心的"恐惧怪兽"已经放弃、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种方法的成功(我已经看到它成功了许多次)证明,即使一个孩子的智商可能比她的父母更高,但她不会更富有智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没有人有其他问题?
……
先看看这个!
在今天的美国,教育孩子已经成了一个让人感觉“压力山大”的话题。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当时那些新手父母们开始不再倾听父母们的忠告,转而向一些所谓的心理学专家寻求建议,很多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本书的目的在于矫正你的一些错误认知。教育孩子并不难,事实上还很简单,这点我会在后面向你证明。你完全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父母,你的孩子也完全可以成为乖宝贝。
毫无疑问,如今最让新手父母们头疼、焦虑、烦躁、愧疚、备感压力同时又不知所措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们一头雾水,搞不懂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育儿市场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教育策略,以博得家长关注,这也使他们愈加糊涂。有些时候,父母们甚至会于恍惚中自问,是不是自己哪儿做错了。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一发不可收拾,这种糟糕的形势正在愈演愈烈。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祖辈们当初所不曾遇到过的。
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不仅越来越多,问题性质也越来越恶劣。50 多年前,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一个 3 岁的孩子殴打父母,但如今,我们经常能看到五六岁的孩子打父母(尤其是母亲)——除了用拳头打,小东西们还会用嘴咬,而在我小时候根本不会有这种事。
众所周知,孩子通常在 3 岁时开始形成永久记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心理成长了,不应该再用牙齿去解决问题。可在今天的幼儿园里,孩子们还霸道地想用他那两排小尖牙逞威风。没错, 50年前,小孩子也很淘气,但几乎没有目无师长的行为,而如今孩子们的行为绝对会让那个时候的父母目瞪口呆;50 年前,使小性子只是 3 岁以下小孩的专利,而现在,孩子就算上了小学也经常情绪不稳定;50 年前,孩子们会自己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而今天,除非父母搬把椅子坐在旁边看着,否则别指望孩子会安静地坐在那里写作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难怪今天的父母们会觉得不胜重负,开始越来越多地向所谓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不幸的是,这些专业人士大都只能给些毫无价值的建议,大多是车轱辘话来回说,有些建议只在短期内稍有效果,并没有任何实际帮助,有点儿像医生给绝症病人吃的安慰剂。
通常情况下,我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奔波,跟全美国的父母和专业人士们交流。毫不夸张地说,我所面谈过的父母比任何人都多,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话题都是儿童行为。每年有成百上千对父母通过我的网站向我提问,其中超过 90% 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管教孩子的。在我所有讲座中,“犟小孩教养指南”和“有效教养指南”场场爆满。
20 世纪 80 年代,我开始组建一个新的工作室,目的就是训练父母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养方法,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教养策略。30 年间,前来参加我的一对一咨询、网络交流、工作室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形式交流的父母多达数千人,在进行了数千次的交流之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久经验证的教养方案。这些方法简单、有效、非常接地气,而且很容易操作。它们不仅可以帮你更好地管教孩子,你还可以用它来解决家庭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不仅如此,与市面上大多数教育专家们提供的建议不同的是,我的这些方法长期有效,不会只是让孩子们觉得一时新鲜,然后很快就失去效力。只要应用得当,你会发现,它们不仅能调整孩子的不当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根除这些行为。全美各地的父母们不断告诉我,在应用了我的方法之后,孩子们像是变了一个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多了,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整个家庭生活的质量也大大提升。
实际上,你手里拿的这本书就是我在工作室讲课的总结。我会像引导那些来我工作室咨询的家长们一样,带领你们一步步地了解、尝试和实施我的这套方案。你会发现,我的这套方案可以用来解决很多教养问题。比如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不当行为问题,但只要稍加调整,你就可以用它来消除兄弟姐妹们之间的争执。当然,这世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放在比利身上有效的方法对布巴未必有用。所以我为大家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可以保证,所有方法都同等有效。
有些急性子的父母可能想直接翻到自己最想看的那一章,看看怎么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如果你也有这种冲动,我的建议是:既然已经耐着性子读到这儿了,不如坚持慢慢读下去。记住,你要想象自己正在参加我的研讨班。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环环相扣,如果你缺乏耐心,跳过了某些章节,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很多父母相信,只要方法正确,运用得当,就能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很多人相信,行为矫正,即通过奖惩来操纵行为,不仅适用于老鼠、鸽子和狗,同样适用于人类。但结果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当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的运用时,它或许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大多数时候,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本书第 3 章,我将列举出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系列教养方法,并告诉你该如何运用它们。记住,是第 3 章。如果只是用好这些方法就能解决问题,我只第3章就行,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地写这么一本书。这就跟做菜一样,任何一个优秀的厨师都明白,光知道菜谱是不够的。要想把菜谱变成一顿让人垂涎欲滴的大餐,你必须学会掌握火候,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懂得观察,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教养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没有掌握好“火候,这些教养方法将毫无价值。所以,在翻到第 3 章之前,一定要读完第 1 章和第 2 章,这样你才能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方式来运用第3 章里的教养方法。
在第4章,我会谈谈孩子的7大行为问题,以及家长们该如何成功应对。
第5章当中,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家长是如何管教孩子的,他们如何在家里消除孩子身上那些不正常的古怪行为。比如说有个女孩子喜欢扯头发,有个男孩子总是挠脸,甚至不惜把脸抓破。有些孩子确实很古怪,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之所以表现古怪,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是普通人。那些自诩可以解释其中缘由的人纯属自欺欺人。记住,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重要的不是找出原因,而是帮助孩子停止这些行为,回归正常生活。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谈到的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 3~13 岁的孩子,也就是我所说的“教养关键期”。除此之外,要想这些方法有效,你一定要确保孩子在意你的言行、渴求你的赞赏、懂得吸取教训。通常来说,这些能力在孩子 2 岁后会开始形成,3 岁时就能建立完全。当然,如果愿意,父母们在孩子 2 岁之前就可以做些准备,给孩子打好基础并在2 岁生日之后开始行动。
还有一点要记住,对一个 7 岁孩子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于一个 10 岁少年,你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们根本行不通。所以一定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我刚才说过,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父母们教养孩子开始不再向自己的父辈征求意见,转而向我这样的专家寻求帮助。虽然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每次有父母告诉我我的方法多么有效时,我也会非常高兴,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应该多听听自己父辈的忠告。要知道,虽然我已经快 70 岁了,但如今社会上的很多所谓专家其实还是年轻人,像我这样做过父母甚至祖父母的人还是少数。
正如谚语所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今天的父母所面对的问题,很多年前他们的父母就已经遇到过了。
哇,拿到这本《有效的管教指南》后,简直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首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简洁大方,带有一种让人安心和信任的视觉效果。打开第一页,就有一种被温柔地引导的感觉,作者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那些情境都太熟悉了,就像是我家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读着这些案例,我常常会心一笑,然后又会若有所思。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听话”或者“不听话”。我发现,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虽然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往往需要我们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比如,关于“同理心”的部分,我之前总是觉得道理都懂,但实践起来却力不从心。这本书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让我学会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者压抑。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育儿理论的读者,也一定能轻松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期待看到我和孩子之间更和谐、更有效的互动。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育儿路上的“及时雨”,让我这个新手爸妈茅塞顿开。在读之前,我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各种“小状况”而感到焦虑和手足无措,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没有提供那些“速成”的技巧,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其中关于“界限”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直以为设立规矩就是让孩子服从,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界限是建立在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的,是保护孩子,而不是束缚他们。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理解了如何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期望,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还有关于“积极沟通”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习惯于命令式或者说教式的沟通,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这本书教我如何用倾听、提问和反馈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对话,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情绪管理”的探讨,它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当我能够平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时,我发现,事情的处理效果完全不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充满人文关怀,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知心朋友聊天,共同探讨育儿的智慧。
评分作为一位有了一点点育儿经验的家长,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管教效果的书籍。《有效的管教指南》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一本。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孩子看作是需要被“驯服”的对象,而是视他们为独立、有想法的个体。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解”的重要性,强调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于去纠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正面鼓励”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孩子的错误,却忽略了对他们点滴进步的肯定。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正面鼓励的技巧,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和学习。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如何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但它提出的方法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和教育。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保持冷静,如何温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以及如何帮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这种“以爱为前提”的管教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认同。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清晰,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导,更是一本人格养成的指南,它帮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家长。
评分我一直认为,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和智慧。《有效的管教指南》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却又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尊重”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重,更是行动上的尊重。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来向孩子传递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管教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反而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关于“拖延症”的处理,作者提出的方法就非常独特而有效,让我耳目一新。我从中学会了如何识别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家长与孩子”的等级关系。这种平等、开放的沟通方式,让我在和孩子相处时,感到更加轻松自在,也让孩子更愿意主动地与我分享他们的生活。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好,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读完《有效的管教指南》,我的内心充满了惊喜和启发。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孩子的行为,更着力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自主权”的论述。我以前总觉得,给予孩子太多的选择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适当的引导下,给予孩子自主权,反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作者提供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中,如何给予孩子有限但有意义的选择,都非常有实践价值。而且,这本书对于“错误”的看法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把错误看作是失败,而是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者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不怕犯错,勇于尝试”的积极心态。这种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发现,当我对孩子的错误采取更积极、更理解的态度时,孩子反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读起来轻松愉快,一点都不枯燥。它就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收获了成长的智慧。
评分哈哈看看先。还不错哦。赞一个啊哈哈。很喜欢
评分商品不错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书很好,学习中,非常满意哈。
评分买书就要爱上京东 买了很多书了 又快又好
评分买书只有到京东,价格低速度快服务好
评分京东现在越来越好了,用着越来越方便,真好
评分京东的物流也很快,
评分每次评价码不同的字很累,只想说相信京东才会一如既往支持它!希望继续保持!!!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10元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