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舒姆·索罗姆被誉为20世纪最为深刻的犹太哲学家,是当代喀巴拉哲学研究的奠基者,希伯来大学最早犹太神秘主义学教授。本书记写了他如何痴迷于希伯来语和犹太教传统,潜心于数学和哲学的学习,直至走上喀巴拉研究的学术道路。美国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专门撰文推荐此书。
在这部回忆录中,从对于幼年生活场景的描绘、家庭人物的回忆,到战争年代里人、事的变迁;从青少年时代犹太意识的觉醒,到求学过程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确立,读者不仅可以读到作者与本雅明、罗森茨维格、马丁·布伯以及著名希伯来语作家阿格农等人的交往,作者对其求学历程中各位师长、同学的描绘,更可以详尽了解到视书籍如生命的索罗姆的私人阅读史,以及他对于犹太典籍的独到理解。
《从柏林到耶路撒冷》是著名犹太哲学家格舒姆?索罗姆关于其早年求知生涯的回忆录,记叙了作者童年至青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索罗姆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天赋极高,自幼便痴迷于语言、历史、宗教的学习,犹太意识的觉醒更激发了他在希伯来语文化和犹太教方向上的学术探索,并且自青少年时期便积极参与犹太复国主义的组织和活动,直至最终移居耶路撒冷。本书正是记述了他从柏林到耶路撒冷的精神历程。
《从柏林到耶路撒冷》在叙事之间阐述了作者哲学、犹太学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为我们理解这位犹太哲学家的思想提供了最直接的启迪。除此,众多在犹太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于书中悉数登场,可谓群星闪耀;索罗姆贴切传神地记录了自己与他们直接交往中的个人观察,为我们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整个犹太文化思想史,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格舒姆·索罗姆(Gershom Scholem,1897-1982),出生于德国的以色列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当代喀巴拉哲学研究的奠基者,希伯来大学最早的犹太教神秘主义学教授,自1925年起任教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著有《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喀巴拉及其符号系统》《本雅明:友谊的故事》等,是与罗森茨维格、马丁·布伯等齐名的影响巨大的著名犹太思想家与学者。
译者吴勇立,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理论和思想史。有多篇学术论文及学术专著问世,译有《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聆听巴赫》等著作,曾独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
★索罗姆具备那种最罕见的精神人格……他同时是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睿智雄健的论说文作家,而在此之上,还有一份良知——这苦难、险恶、凶残的人世并不乏对这良知的了解,却又总是忽视它的存在……他的一生如此不凡,假如我们不论及他在神秘主义上的重要性,则其人生亦已具备了相当的象征意义。
——罗伯特·柯尔斯(Robert Coles)
★索罗姆的功绩让整整一代读者承了他的情。他无畏无惧,锲而不舍,近于偏执地完成了这样的事业——保存犹太教神秘主义文学,阐释其箴言,从把持着它的宗教理性主义者和难堪的归化主义者手中将它重拾,使它摆脱受轻视的地位,并为其重塑了尊严、荣光与意义。
——亚瑟·A. 柯恩(Authur A. Cohen)
《纽约时报书评》
出身和童年(1897—1910)
犹太环境
犹太意识的觉醒(1911—1914)
在柏林的大学生涯(1915—1916)
施特鲁克公寓(1917)
耶拿(1917—1918)
伯尔尼(1918—1919)
慕尼黑(1919—1922)
重返柏林和法兰克福(1922—1923)
耶路撒冷(1923—1925)
参考书目
附录:《从柏林到耶路撒冷》“索隐” 张亮
标题“从柏林到耶路撒冷”就仿佛一块磁石,牢牢吸引住了我。我是一个对地缘政治和历史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个书名恰好触碰到了我的痒点。它暗示了一种宏大叙事,一种连接两个截然不同却又都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复杂现实的地理空间。柏林,作为欧洲历史上无数风云变幻的见证者,从帝国的中心到分裂的象征,再到统一的现代都市,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词汇。而耶路撒冷,则更是集宗教、民族、冲突与希望于一身的圣城,其历史的复杂性与现实的敏感性,几乎无人不知。我开始构思,作者将如何在这两个点之间建立起一座思想的桥梁?是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例如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力量的博弈,还是更广阔的,关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又或许,它会聚焦于某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的足迹如何从一个地方延伸到另一个地方,他们的命运又如何与这些地理坐标紧密相连?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揭示一种深层的联系,一种跨越地域、文化和时间的必然或偶然。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洞察世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表面之下的复杂动因。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标题所吸引——“从柏林到耶路撒冷”。这是一个如此具有象征意义的跨越,它瞬间点燃了我对历史、文化以及地理政治学的好奇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可能的解读:这是否是一段关于流亡与回归的史诗?是关于两个文化中心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抑或是对某种政治意识形态在不同地域演变与冲突的深刻描绘?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在这两个遥远却又充满历史重量的城市之间建立起联系,是人文的纽带,还是政治的角力?我尤其好奇,作者会以何种叙事方式来展现这场跨越空间的旅程。是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还是个人视角的细腻描摹?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东西方文明的界限,以及在历史洪流中,这些界限是如何被模糊、重塑,甚至被跨越的。从柏林,一个承载着两次世界大战伤痕、冷战分裂与统一的欧洲心脏;到耶路撒冷,一个被三大宗教奉为圣地、民族冲突与和解的焦点。这两个地点的并置,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与深度。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进行一场智慧的旅行,去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地域和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共同人性与历史规律。
评分“从柏林到耶路撒冷”,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重量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我常年在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领域里徜徉,而这样的标题,无疑能立刻捕捉到我的注意力。它暗示着一种跨越,一种连接,一种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宏大叙事。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性:这是否会是一部关于两次世界大战背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史?或是对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深刻剖析,以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为坐标?又或者,它可能聚焦于某个群体,例如犹太人在历史上的漂泊与回归,他们的足迹如何从欧洲腹地延伸到中东的心脏?我猜想,作者会巧妙地运用地理作为线索,去串联起那些看似独立的历史事件,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影响与联系。柏林,作为西方世界的边陲,一个见证了无数革命、战争与分裂的城市;而耶路撒冷,则作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一个充满宗教色彩和民族矛盾的敏感地带。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呼应,足以引发人们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地缘政治的无限遐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行一场思想上的远征,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地图与时间线下的,关于人类命运与世界变迁的深刻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引人注目,封面那幅描绘模糊却充满象征意义的图像,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心生好奇。我一直对历史与地缘政治的交织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从柏林到耶路撒冷”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理的广阔性,暗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或许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某种隐喻,又或是对冷战遗留问题的深刻探讨。读这本书之前,我设想它可能会是一部史诗般的叙事,追溯某个民族或文明的迁徙与发展,又或者是一份关于地缘战略的深度剖析,分析两个关键地点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封面上的色彩运用,既有欧洲的沉静,又不乏中东的炽热,这种对比让我联想到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不同文化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塑造彼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联系,或许它会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迫使我去重新审视历史的复杂性。对于一个读者而言,一本好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这本书的标题和设计,无疑成功地勾起了我探索的欲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去发现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洞见。
评分一看到“从柏林到耶路撒冷”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到了历史的宏大图景中。柏林,一个在二十世纪扮演了如此关键角色的城市,它既是辉煌的帝国首都,也是分裂的铁幕象征,更是德国战后复兴与统一的标志。而耶路撒冷,则承载着几千年的宗教神话、民族纷争,以及无尽的冲突与和平的祈愿。这两个地名并列,本身就充满了强烈的历史张力与地理上的对比。我不禁开始想象,这本书会讲述怎样的故事?是否会是一段关于流亡者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与追寻?或者是一次关于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深刻考察?又或者,是对某种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如何在不同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演变发展的追踪?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凡的笔触,在这两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城市之间,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出它们之间不为人知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的独特角色。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让我渴望去探索,去解开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它似乎在邀请我进行一次关于历史、关于文明、关于人类命运的深度对话,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送货速度快
评分好
评分使小性子,爱说促狭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的,作者一写到林妹妹,反而让人从宝钗的圆润通脱处看出几丝机心,妙玉的目无下尘中看出些造作,袭人的温柔和顺中看出些媚骨,湘云的天真爽直中不免些庸俗,探春的英姿明敏背后的一些阴冷等等。林妹妹就像秋天明净的湖水,所有的人都被她深深浅浅地照出些阴影。也只有林妹妹,算是真正懂了宝玉,在“遍布华屋的悲凉之雾”中
评分好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送货速度快
评分还没看,物流很快
评分使小性子,爱说促狭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的,作者一写到林妹妹,反而让人从宝钗的圆润通脱处看出几丝机心,妙玉的目无下尘中看出些造作,袭人的温柔和顺中看出些媚骨,湘云的天真爽直中不免些庸俗,探春的英姿明敏背后的一些阴冷等等。林妹妹就像秋天明净的湖水,所有的人都被她深深浅浅地照出些阴影。也只有林妹妹,算是真正懂了宝玉,在“遍布华屋的悲凉之雾”中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送货速度快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送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