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儿科医生:小苹果儿童健康宝典

你身边的儿科医生:小苹果儿童健康宝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苹果儿科医生专家团 著
图书标签:
  • 儿科
  • 儿童健康
  • 育儿
  • 疾病预防
  • 家庭护理
  • 婴幼儿喂养
  • 常见病
  • 成长发育
  • 健康指导
  • 亲子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19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82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孩子生病了要去医院,但相信很多父母都面临过到医院看病一号难求的困境,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即使幸运地挂上号,医生常常没有时间跟家长详细解释孩子的情况,这使父母们感觉很苦恼。其实只要父母掌握了最重要的养育知识,是可以避免孩子常跑医院或者生病的,父母们如何能得到最科学、专业、有针对性的养育指导呢?本书的出版,很好地迎合了孩子父母的这一需求。

内容简介

  《你身边的儿科医生:小苹果儿童健康宝典》根据小苹果儿科医生平台与家长的互动结果,参考了文章的阅读量和推荐量,筛选出家长们最关心的儿科问题,如发热、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日常护理、药物使用、体格发育等。每个问题都由对应的专科医生进行详细解答,让家长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科学的指导,如同儿科医生就在身边。家长们通过阅读本书,还可以掌握孩子有哪些情况才需要去医院、哪些情况在家里就能解决,能够从容、科学地应对宝宝的健康问题。

作者简介

  小苹果儿科医生专家团,是国内由300多名资深儿科医生组成的儿童健康咨询平台,旨在为成千上万儿童家长提供儿童保健、儿童健康管理、症状咨询、筛选就诊医院及医生。
  这些医生均毕业于知名医学院校,在儿童专科工作10年以上,分别就职于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研所、北医三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友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新世纪儿童医院、天坛医院、和睦家医院、北京国际SOS诊所、爱德口腔、孔医堂中医诊所,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妇产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广州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深圳儿童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专业涵盖儿科的呼吸、消化、感染、新生儿、神经、心脏、耳鼻喉、口腔、全科、皮肤、营养、精神心理等21个亚科。

目录

第1章 宝宝发热 / 001
小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怎么办 / 002
宝宝发热巧应对 / 005
小儿热性惊厥莫慌张 / 008
第2章 宝宝呼吸道疾病 / 011
宝宝感冒,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 012
流感就是这么任性 / 014
寒冷干燥季节如何保护宝宝的呼吸道 / 017
宝宝患鼻炎怎么办 / 019
宝宝肺炎那些事 / 022
解读儿童哮喘 / 024
雾霾天气与儿童健康 / 028
不是所有的打喷嚏、流鼻涕都是“感冒” / 032
咳!咳!咳!不等于反复“呼吸道感染” / 035
久咳不愈,多为慢性咳嗽 / 038
第3章 宝宝胃肠道疾病 / 041
宝宝肠健康,才能常成长 / 042
宝宝积食不要急,中医专家来帮你 / 044
宝宝便秘那些事儿 / 047
宝宝患急性胃肠炎怎么办 / 049
宝宝腹痛要警惕:儿童阑尾炎不容小视 / 052
婴儿哭闹可能是肛周脓肿惹的祸 / 055
第4章 宝宝传染性疾病 / 059
如何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 / 060
得了麻疹莫恐慌 / 063
揭开“诺如病毒”的神秘面纱 / 066
警惕小儿被结核侵袭 / 070
宝宝三大常见急性出疹性疾病 / 073
宝宝出水痘了怎么办 / 075
宝宝夏季长疮怎么办 / 078
不能忽视的儿童脑炎 / 080
病死率高达70%的儿童疾病——流脑 / 083
如何读懂宝宝的化验单 / 085
第5章 宝宝日常护理 / 089
宝宝的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 / 090
宝宝出现黄疸怎么办 / 093
你的宝宝睡得好吗 / 097
宝宝睡不好可能是腺样体肥大 / 100
辨清小儿体质,做对家庭护理 / 104
如何为新生宝宝做清洁 / 107
宝宝喝水你懂吗 / 110
男宝宝私处的难言之隐 / 113
冬季宝宝娇嫩皮肤的4大天敌 / 115
用眼习惯养不好,近视眼就逃不了 / 118
春节出游巧选择 / 120
第6章 宝宝用药/ 123
宝宝应用抗生素须谨慎 / 124
小儿推拿:让宝宝远离药物治疗的绿色方案 / 127
宝贝出游小药箱 / 129
第7章 宝宝心脏疾病 / 131
呵护宝宝从“心”开始——先天性心脏病 / 132
宝宝感冒时需要警惕发生心肌炎 / 135
卵圆孔未闭和三尖瓣反流是病吗 / 138
川崎病知多少 / 140
心室的小洞洞:了解儿童室间隔缺损 / 142
第8章 宝宝牙齿健康 / 145
宝宝牙齿健康不可不知的常识 / 146
不可错过让宝宝牙齿整齐美观的最佳时机 / 150
你的宝宝有“畸形中央尖”吗 / 152
第9章 宝宝体格发育 / 155
宝宝的生长发育,你的关注科学吗 / 156
抓住春天宝宝长个黄金期 / 159
小儿肥胖留点心,减肥就俩实用招 / 162
第10章 宝宝常见意外伤害 / 165
孩子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 / 166
宝宝异物吸入的急救常识 / 168
宝宝鼻出血的急救常识 / 171
宝宝眼外伤的急救常识 / 173
宝宝烫伤、擦伤的急救常识 / 175
宝宝扭伤、骨折及宠物咬伤的急救常识 / 178
宝宝溺水的急救常识 / 183
第11章 宝宝泌尿系统疾病 / 187
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养肾要从宝宝做起 / 188
宝宝尿路感染知多少 / 190
保护宝宝肾脏从防治感染做起 / 192
儿童肾病综合征可以康复 / 194
第12章 其他热点问题 / 197
宝宝患湿疹,专家有妙招 / 198
应对儿童季节性过敏 / 200
中医说小儿过敏性紫癜 / 204
警惕宝宝颈部的包块和小洞洞 / 207
不可忽视的儿童癫痫:宝宝脑中的定时炸弹 / 209
宝宝“防疟记”——教您防治儿童疟疾 / 213
事关男宝宝一生的幸福:鞘膜积液 / 215
呵护血友病儿童 / 217
关注儿童孤独症 / 220

精彩书摘

  第1章 宝宝发热
  宝宝发热巧应对
  医诗说
  我有一个乖宝宝,有一天发烧了。
  没有食欲,没精神,咳嗽又流涕。
  不用着急,不用担心教你咋处理:
  环境舒适,温水擦身,宝宝勤换衣;
  体温过高那就吃药,无须再犹豫;
  如果反复,两种药物交替都可以;
  若半夜高烧可以塞肛,酌情去就医。
  我们写了这首儿歌助妈妈巧记忆。
  感冒发热是宝宝年幼时最常见的病症。孩子小,不懂冷暖,冷了不知第一时间穿,出汗了也不懂脱衣服散热,一冷一热就容易感冒发热。有的宝宝晚上睡觉喜欢踢被子,妈妈一个不注意,小家伙就着凉发热了。有的宝宝抵抗力较弱,进入到空气不佳的场所,如果又是感冒多发季节,便很容易被人传染。
  宝宝发热Q&A;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发热了?
  专家回答:宝宝出现精神不振、食欲明显下降,伴随着咳嗽和流鼻涕时,妈妈可以先用嘴唇和前额分别感觉一下宝宝额头是否有发热现象;还可以用手摸摸宝宝的颈部、腋下,如果确实觉得有点烫,可以用体温计给宝宝测量一下,看看宝宝的体温到底多少。根据测量温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如何辨别宝宝发热程度?又该怎么处理?
  专家回答:一般说来,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内,且没有惊厥病史,暂时不必吃退热药,可采取物理降温。首先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衣被不可过厚。宝宝如果出汗多,要及时为宝宝更换干净衣服,可用温水擦身,不可以用凉水或太热的水擦身。宝宝发热时,呼吸会加快,蒸发的水分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喝温水,促使其多排尿、多发汗,有利于降温。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上,有惊厥史的宝宝体温在38℃以上,可服用退热药。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应严格按体重服用。宝宝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如美林、托恩),这些都属于相对安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宝宝吃药后也要多喝温水,有利于退热,若口服退热药后半小时体温无明显下降应该积极采取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有哪些方法?
  专家回答:家长可以用温水把毛巾打湿,给宝宝擦脖子、腋窝、大腿根等部位,以微红为适度,有利于退热;对于小宝宝,状态还可以,也可以温水浴(34℃左右);在宝宝没有寒战的情况下可将退热贴、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宝宝前额;宝宝高热普通物理降温无效可用35%酒精擦浴。
  温水浴是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宝宝发热的特点多是易高热、易反复,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专家回答:孩子比成人容易发生高热,体温上升快速且明显,容易发生在夜间,这个时候需要按部就班地服药,如果有精神差、嗜睡、抽搐、频繁呕吐、咳嗽严重等伴随症状应及时就诊。
  有的时候,刚给宝宝吃完药,宝宝退烧了,结果过了2个小时又烧了起来,而退热药一般需4~6小时才能服用一次,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积极物理降温,至少离上次退热药间隔4小时再口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可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如果宝宝在半夜睡眠中突然高热起来,妈妈可以给宝宝应用塞肛的退热药,也可以把退热贴贴在脖子、腋窝、大腿根处辅助退热。
  另外,小于4个月的小宝宝如果出现高热应及时就诊,尽量物理降温,如需用退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专家:鲁 靖
  小儿热性惊厥莫慌张
  医诗说
  热性惊厥忽然至,失神抽搐一阵阵。
  妈妈害怕扶额惊,手足无措泪湿襟。
  宝宝发作勿要慌,通畅呼吸防呕物。
  物理降温可冰敷,及时就医莫耽误。
  宝宝发热很平常,但伴随出现全身性、短暂性抽搐,并出现意识丧失时,宝妈们是不是会吓一跳?惊慌失措的时候,也不知道宝宝到底是犯癫痫还是脑炎了?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热性惊厥引起的。但是,有些宝妈也担心宝宝会不会频繁发作,甚至担忧这种病是否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小儿热性惊厥Q&A;
  热性惊厥是什么?
  专家回答: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发病率1%~13%,是指儿童年龄在3~5岁,个别可于7~8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病因,发作时体温多高于或等于38℃。
  为什么儿童容易出现热性惊厥?
  专家回答: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各方面机能尚不完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神经兴奋性容易扩散,从而导致惊厥发作。
  热性惊厥的表现如何?需要治疗吗?
  专家回答:初次热性惊厥常发生在体温骤升的12小时内,一般体温在38℃~40℃,不典型病例发病时体温低于38℃。发作形式一般呈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具体表现为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口唇发绀、神志丧失、四肢伸直僵硬或四肢节律性抖动,一般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发作后大部分患儿经过短暂休息后均可恢复正常。热性惊厥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对于发病年龄过小或过大、发作持续时间长(尤其是超过30分钟)、发作频繁(1年超过5~6次)的患儿,需要进行正规专科治疗。
  热性惊厥是癫痫吗?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专家回答:热性惊厥本身不是癫痫,但属于痫性发作,为暂时性脑细胞功能紊乱,临床上惊厥发作时均伴有发热。癫痫也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具有一定刻板性的、不伴明显发热惊厥或非惊厥发作。癫痫患者在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容易出现惊厥发作,但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一部分热性惊厥的患者,可能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出现无热惊厥,而最终成为癫痫患者。
  热性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吗?
  专家回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临床上也可出现发热伴有惊厥发作为初发或主要症状,两者有较为相似之处。但是,热性惊厥患者发作后一般精神状态好,没有嗜睡、呕吐、剧烈头痛等伴随症状,神经科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包括嗜睡、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喷射性呕吐、头痛等,神经科查体可出现一些阳性体征。总之,对于初次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在急性期严密监测相关症状,以得到及早的诊治。
  热性惊厥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专家回答:通常来讲,热性惊厥对大多数患儿来说不会影响认知以及智力发育,但是惊厥发作时间过长、较为频繁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认知损伤,所以对于这类患儿,需要积极应对。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热性惊厥?
  专家回答:热性惊厥发作毫无征兆,发作表现也的确可怕,家长往往是第一位亲临现场的人,所以,能够得到家长第一时间的有效处理尤其重要。如果您的孩子出现惊厥发作,首先要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另外,需要注意防止惊厥性损伤,可用毛巾或其他柔软物品塞入口中,挪开周围危险物品,防止舌咬伤以及肢体磕碰等;第三,按压患儿人中或虎口穴位,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止惊作用,同时,为患儿进行积极降温处理,包括脱衣服、冰敷等。对于首次发作的患儿或者是抽搐时间较长的患儿,应该尽快就近就医;对于非首次发作、惊厥时间短、惊厥发作后精神反应好的患儿,可暂时观察,给予积极降温处理,如反复发作,则需要就医。
  专家:张炜华
  宝宝感冒,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医诗说
  宝宝体弱感冒多,喷嚏鼻塞寝难安。
  保暖锻炼常喝水,饮食清淡早睡眠。
  反复发热需就医,物理降温观察先。
  阿司匹林应慎用,遵嘱用药免遗憾。
  大多数小宝宝体质都会比较弱,抵抗力也比较低,感冒发热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朋友圈里我们常能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晒半夜跑医院的辛酸照。其实感冒这种病,如果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对宝宝多加注意的话,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宝宝已经感冒了,又该怎么护理呢?如果发热了,又该不该用抗生素呢?
  宝宝感冒Q&A;
  感冒症状有哪些?家长如何避免宝宝感冒?
  专家回答:感冒即我们说的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感冒的宝宝多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也可有咳嗽的表现,有些患儿还可以出现流眼泪、呼吸不畅、声嘶,伴有发热等。多数宝宝3~5天可以痊愈。
  家长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诱因:避免宝宝受凉、注意穿衣保暖;秋冬季,幼儿园会有很多孩子患呼吸道感染,要注意减少接触;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
  (2)增强体质:平时多带宝宝进行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
  (3)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冬季流感季节,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若宝宝感冒但未发热该如何处理?
  专家回答: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家长要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数感冒为病毒感染,所以无须使用抗生素,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物,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比如小儿感冒宁、清解合剂等。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早期使用,可有效缩短病程。如果宝宝流鼻涕明显,可以口服艾畅(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缓解症状。
  病毒性感冒一般3~5天可自愈,若出现咳嗽加重、有痰、喘息或发热表现,需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若宝宝感冒出现反复发热,家长如何处理?
  专家回答:宝宝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与体温在40℃、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即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测量体温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测体温前,要将体温计的温度甩到35℃以下。斜插入宝宝的腋下皮肤处,如果宝宝有汗,应该先将汗渍擦拭干净再测体温。腋下测5分钟,测后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腋下的实际温度。
  (2)宝宝哭闹、喂奶、衣服过厚、室温过高都会使体温升高,建议这种情况处理完30分钟后再测体温。
  (3)宝宝饥饿、环境温度低(20℃以下)、宝宝穿得或包裹得太少都会使体温下降。这种情况也建议处理完30分钟后再测体温。
  腋表(就是水银的体温计)如超过37.4℃则是发热。
  常用的降温措施见“宝宝发热巧应对”一节
  专家:郭凌云
  ……
《成长乐章:呵护宝宝健康,点亮童年时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为新手父母、准父母以及所有关心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本书以全面、科学、贴近生活的方式,涵盖了从宝宝出生前的准备到婴幼儿时期的常见健康问题、喂养、护理、早期教育等方方面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您建立起科学的育儿观念,掌握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第一部分:孕育生命,迎接挑战 孕期健康管理: 孕期营养: 详细阐述孕期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包括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建议,以及食物选择的注意事项。重点讲解叶酸、铁、钙、DHA等关键营养素的重要性,并提供食谱建议,帮助孕妇均衡饮食,为宝宝的健康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孕期运动与休息: 介绍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强调运动量和频率的掌握,以及运动对母婴健康的好处。同时,指导孕妇如何安排科学合理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缓解孕期不适。 孕期常见不适与应对: 详细解析孕吐、腰背酸痛、水肿、失眠等孕期常见症状,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缓解和处理方法。 孕期心理调适: 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指导如何应对孕期焦虑、情绪波动,以及如何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产前检查与风险评估: 详细介绍孕期各项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时间节点和检查内容,以及如何通过检查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的健康风险。 分娩准备: 从待产包的准备,到分娩方式的选择,再到产程的了解,本书将为您提供详尽的指导,帮助您从容应对分娩。 新生儿的到来: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深入剖析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标准,以及皮肤、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部位的特殊性,帮助父母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宝宝。 新生儿护理基础: 提供详细的新生儿护理指南,包括洗澡、换尿布、脐带护理、口腔清洁、指甲修剪等日常护理步骤,以及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舒适、健康。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 全面介绍母乳喂养的益处、技巧和常见问题,如奶胀、乳头皲裂等。同时,也为选择人工喂养的家庭提供详细的奶粉选择、冲调和喂养方法,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睡眠习惯的培养: 指导父母如何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并介绍有助于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如规律的作息、睡前安抚等。 第二部分:宝贝成长,点滴关怀 喂养智慧: 添加辅食的科学指南: 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步引入辅食是关键。本书详细介绍了辅食添加的原则、时间表、食物种类选择,以及制作方法。从单一谷物到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循序渐进,确保宝宝摄入均衡的营养,并预防过敏。 不同月龄段的喂养重点: 针对0-6个月、6-12个月、1-3岁等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提供详细的喂养方案,包括奶量、辅食种类、进餐方式等。 常见喂养问题解析: 针对挑食、厌食、拒奶、消化不良等宝宝常见的喂养难题,本书提供科学的分析和实用的解决方案。 饮水与零食: 指导如何为宝宝提供健康的饮用水,以及选择哪些零食对宝宝的成长有益。 健康守护,疾病预防: 免疫接种: 详细解读国家免疫接种计划,包括各种疫苗的名称、作用、接种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应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帮助您为宝宝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 生长发育监测: 提供各月龄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语言、运动等方面的生长发育指标参考,并指导父母如何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发育中的异常情况。 常见婴幼儿疾病的识别与居家护理: 呼吸道感染: 详述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诱因、预防措施以及居家护理方法,包括体温监测、退烧处理、咳嗽缓解等。 消化系统疾病: 重点介绍腹泻、呕吐、便秘、肠绞痛等消化系统常见问题,提供辨别方法,并指导如何通过饮食调整、益生菌使用等方式进行居家护理。 皮肤问题: 讲解尿布疹、湿疹、痱子、蚊虫叮咬等常见的皮肤问题,提供预防和护理建议,帮助宝宝拥有健康的肌肤。 眼耳鼻喉问题: 关注宝宝的眼、耳、鼻、喉健康,介绍结膜炎、中耳炎、鼻塞、咽喉炎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涵盖烫伤、跌落、误食、溺水等婴幼儿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提供详细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步骤,让您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 体温测量与退热: 详细介绍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何时需要退热、如何选择退热药物及剂量。 识别疾病的警示信号: 强调在出现哪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护理与安全: 睡眠环境的营造: 强调安全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床铺、床垫、被褥,以及如何避免窒息风险。 衣物选择与穿着: 根据季节和气候,指导如何为宝宝选择舒适、透气的衣物,并掌握正确的穿着方式。 洗浴与皮肤护理: 提供科学的洗浴方法,选择温和的洗护产品,并注重宝宝皮肤的保湿。 口腔卫生: 从萌牙期开始,指导父母如何为宝宝清洁牙齿,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家居安全: 识别家庭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如电源插座、尖锐物品、药品存放等,并提供防范措施。 外出安全: 涵盖出行时婴儿车的选择、安全座椅的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游戏与活动: 鼓励父母与宝宝进行互动游戏,促进宝宝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 第三部分:智慧育儿,快乐成长 早期教育与发展: 0-3岁宝宝的认知发展: 介绍不同年龄段宝宝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觉、语言、记忆、思维的发展规律。 促进宝宝智力发展的亲子游戏: 提供丰富多样的亲子游戏,涵盖语言、认知、运动、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宝宝学习和探索。 语言能力的培养: 指导父母如何通过亲子阅读、语言互动等方式,有效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情绪与社交能力的发展: 强调培养宝宝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以及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强调父母的陪伴、倾听和回应对宝宝成长的重要性,分享建立良好亲子沟通的技巧。 理解宝宝的语言和行为: 帮助父母读懂宝宝的信号,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应对宝宝的哭闹与发脾气: 提供科学的策略,帮助父母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并以积极的方式回应。 父母的心灵成长: 新手父母的压力与调适: 关注新手父母可能面临的挑战,如睡眠不足、育儿焦虑、夫妻关系变化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建立支持网络: 鼓励父母与家人、朋友、其他家长建立联系,分享经验,获得支持。 自我关爱: 提醒父母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书的特色: 科学严谨: 内容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育儿理论,由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营养师、早期教育专家等共同审校。 实用易懂: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操作步骤清晰明了,方便父母随时查阅和实践。 全面覆盖: 涵盖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是一本“一本通”的育儿宝典。 贴近生活: 针对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接地气的育儿建议和解决方案。 权威专业: 旨在成为您信赖的育儿伙伴,帮助您自信、从容地迎接每一个育儿阶段的挑战。 我们相信,《成长乐章:呵护宝宝健康,点亮童年时光》将成为您育儿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陪伴您和宝宝共同谱写一段温馨、快乐、健康的成长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它没有用很多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我最开始是因为孩子反复咳嗽,在网上搜了很多信息,但越看越迷糊。后来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对症状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书里对各种咳嗽的类型、可能的原因,以及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都有非常细致的区分,让我能够更理性地分析孩子的情况。而且,它还分享了很多家长在实际育儿中可能会遇到的具体场景,比如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如何处理孩子摔倒擦伤?这些问题都给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微小细节”的关注,它提醒我们注意孩子身体上的一些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疾病的早期信号。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更细心、更懂得观察的家长,让我不再因为孩子的健康问题而手足无措。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育儿经验的家长,虽然带娃经验不少,但随着孩子长大,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疾病,更多的是从儿童成长的整体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很多我之前没有特别注意到的方面。比如,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有非常清晰的解读,这让我能更准确地评估孩子的成长状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有没有长高”的层面。另外,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很多行为背后的原因,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这让我更能理解孩子,也更能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的部分,这对于我们这些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学会了如何清晰地描述孩子的症状,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就医效率,也能让我们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绝对是育儿家庭的必备宝典,值得反复阅读和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将内容按年龄段和健康主题进行了分类。这样,我就可以根据孩子目前所处的年龄,快速找到最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大海捞针。比如,我的孩子正好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书中关于辅食添加的原则、技巧、以及不同月龄宝宝适合的食材,都写得非常详细,还有很多食谱推荐,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而且,书中对“如何识别危险信号”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列举了很多需要立刻就医的情况,这让我能够区分哪些是小问题,哪些需要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大大降低了误判的风险。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育儿态度,它鼓励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学会适时求助。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在我育儿的道路上,为我指明方向,给我信心。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我购买它的价格,它是我育儿路上最忠实的伙伴。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家的“守护神”!自从有了它,带娃看病不再是盲目摸索。我是一个新手妈妈,平时最发愁的就是孩子生病了,各种症状搞得人心惶惶。以前,孩子一有点咳嗽发烧,我就坐立不安,恨不得立马冲到医院。但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很多常见的小毛病,在家就能初步判断,并且知道怎么居家护理,真的省去了不少不必要的恐慌和奔波。书里对各种儿童常见病的症状描述非常详细,配上生动的插图,让我这个“小白”也能一目了然。而且,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喂养、睡眠、辅食添加的科学建议,这些都是我日常最关心的问题。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比如如何增强孩子免疫力,如何选择合适的衣物等,这些细节太实用了!感觉这本书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随时待命的儿科医生在身边,让我更有底气、更从容地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新手爸妈,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评分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孩子健康方面的认知,更多是来自一些零散的网络信息和亲戚朋友的经验之谈,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它让我明白,孩子的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更包含了生长发育、心理健康、营养均衡等多个维度。我非常喜欢它对于“疾病预防”的强调,书中提供的很多日常保健方法,比如如何根据季节变化给孩子穿衣,如何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睡眠环境,这些看似微小的建议,却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书中对于“疫苗接种”和“常见药物”的解释也让我豁然开朗,很多我之前存在的误区都被一一纠正了。最关键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科学育儿”,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被焦虑裹挟。它让我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小问题,并且有信心、有方法去应对。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经验型”家长,蜕变成一个“科学型”家长。

评分

挺好的!看看看

评分

ok

评分

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提前学习 防止宝宝生病 很好的书值得推荐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很方便,很实用,适合做预防和知识面的补充

评分

提前买好,暂时没用上

评分

放着,还没看,应该对自己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