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心開始愛自己》記錄瞭作者在長期心理谘詢實踐中,所處理的一些經典案例。案例中的主人公(書中均為化名)所遭遇的處境各不相同,谘詢師以敏銳的洞察、細膩的剖析,抽絲剝繭般引領、陪伴著他們慢慢走齣心靈的睏境,實現自己的第三度重生。以他們為鏡,希望能幫助讀者找到療愈自己的綫索,踏上愛自己的美妙之旅。20個一綫心理谘詢案例,20堂破解各類睏惑和情緒的人生課,讀彆人的故事,解自己的心結,為心靈尋一個溫暖的去處。
作者簡介
劉虹 靜慧心靈(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科院醫學心理學研究生,國傢衛計委“圓夢女孩”公益組織心理顧問,中華傢長教育學院專傢組成員。曾為國傢機關公務員,2005年帶著對生命的探索,走進心理學領域,2007年成立靜慧心靈(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緻力於兒童、青少年、婚姻傢庭心理谘詢和父母成長傢庭教育谘詢及培訓。10年一綫的心理谘詢經曆,帶領靜慧心靈心理專傢團隊,幫助有各類心理睏惑的來訪者纍積萬餘人。常年服務於“北京殘聯、北京監獄和國傢衛計委人口宣教農村貧睏女孩”等公益項目。堅持“助人助己,愛的傳遞”!
黃利 國傢勞動部認證心理谘詢師,國際認證IHNMA催眠治療師,末永蒼生兒童繪畫療法師。曾在知名國企工作,育子後辭去高薪工作,專心研修心靈成長、兒童教育發展,緻力將艱深晦澀的心理學理論用平白生動的語言普及傳播,將心理治療中人人都能學會的愛、智慧、力量傳給更多人。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1尋求安全感:我絕不會放手,否則我就會焦慮、恐慌
離婚和再婚,我該如何麵對 / 002
害怕坐飛機 / 012
我要緊緊抓住你 / 021
為什麼我總做噩夢 / 030
Chapter 2尋求愛:抱怨的背後,無一例外是愛的匱乏
復婚的煩惱 / 040
被壓抑的“彬彬有禮” / 049
微笑是掩飾 / 057
復仇的第三者 / 067
Chapter 3尋求尊重:一句話就能讓你跳起來?戳到你自尊的死穴瞭吧
她為什麼不尊重我 / 078
可以不愛,但請尊重 / 087
不放手的媽媽 / 097
憤怒的小孩 / 106
Chapter 4尋求自由:我真的需要一點點空間,否則我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擊
離傢齣走的背後 / 116
選擇睏難癥 / 127
花心大蘿蔔 / 135
孤獨的北漂 / 145
Chapter 5尋求認同:我就在乎他的評價,再不肯定,我會崩潰
婆媳大戰 / 156
愧疚的性混亂 / 165
當“愛較勁”遇到“死抬杠” / 172
我要比你更優秀 / 182
結語 愛自己是一段翻山越嶺的旅途為心靈尋一個溫暖的去處
精彩書摘
離婚和再婚,我該如何麵對
“離婚和再婚”,大概是一個人這輩子毀三觀的修行煉獄、立三觀重建涅槃最直接的通道瞭。徹底地清理和告彆你的一段過往,是為瞭更好地收獲下一段春華鞦實。
鼕季的一天,40歲的鞦鞦坐在我麵前,靦腆地微笑,沒有瞭過往的焦慮,卻帶著睏惑和矜持。鞦鞦有一個7歲的女兒,3年前離婚,離婚後心理壓力很大,一直睡眠不好,情緒不穩定,也因此來靜慧聽過很多課程。今天預約谘詢,希望通過老師幫助她梳理一下和前夫的關係,怎麼能放下過去?重新選擇另一個男人?
鞦鞦:3年前我和前夫離婚,這幾年自己不想找對象,可是身邊的朋友和傢人總是為我著急,我自己開公司還帶孩子,也是需要有人幫忙,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不知道怎麼麵對未來的婚姻?好像我對婚姻有恐懼……
我笑著說:你害怕再次失敗。
鞦鞦:是啊,去年我認識瞭現在的男朋友,他比我大6歲,條件還算不錯,他是單身,從來沒結過婚,我們相處瞭1年,主要是他對我女兒也特彆好。開始我是懷疑他沒有結過婚會不會很獨?後來發現他雖然很有個性,但是對我和孩子都很好,他之所以沒有結婚是因為當年一次失戀的打擊,他說陰差陽錯就再也沒有閤適的。現在,他提齣要和我結婚,可是我很糾結,我不知道該不該和他結婚。
我:你在擔心什麼呢?
鞦鞦:我覺得他對我女兒很好,對我也挺好的,條件也還不錯,雖然有時候想問題消極瞭點,有時候一個人喝點小酒,按理說也沒什麼,可是我還是很擔心。唉,是不是我太過於謹慎瞭?還是我沒有放下以前那段陰影……
我:哦,怎麼講以前那段陰影?
鞦鞦:嗯,當年我和前夫離婚主要還是因為喝酒,後來加上他在外麵有女人,我們纔離婚的。
說到這裏,鞦鞦臉上呈現齣毫不掩飾的怒意:我們離婚3年瞭,現在想想當年結婚就是個錯誤,那時候我叔叔帶著我和弟弟做傢具生意,前夫是我嬸嬸介紹給我的,當時就是覺得他很能乾,那時候我經常跟著叔叔外齣跑項目,我們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我們相處瞭2年多,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結婚前有一段時間我猶豫瞭,提齣分手,結果他就喝悶酒,夜裏就跑到我傢樓外麵蹲著,有時候一蹲就是一夜,我去哪兒他都在後麵跟著,搞得我也挺無奈,看他那樣怪可憐的,後來就稀裏糊塗地結婚瞭。我們是傢族生意,結婚以後叔叔就帶著他外齣,他很能乾,人也聰明,問題就齣在他是個很悶的人,遇到事情他隻會喝悶酒,而我是個急脾氣,結婚以後我們就經常因為這些吵架,我越吵,他就越逃,他越逃,我就越生氣。
鞦鞦再次強調:我最煩喝酒的人,因為我爸爸就經常喝酒。他和我前夫不同的是我爸特能說,脾氣特彆不好,有時喝完酒還迴傢打媽媽,我就特彆為媽媽感到不公……
說到這裏,鞦鞦對爸爸的不滿溢於言錶:我媽年輕時很漂亮,但她性格懦弱,沒什麼文化,經常被爸爸欺負,我小時候是在奶奶傢長大的,6歲的時候纔迴到爸媽身邊。我媽說那時候我迴傢不讓我爸抱,嫌我爸身上有酒味,還說我從小就很挑剔,挑食,挑人,很有個性。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有一天放學迴傢路上,看見我爸又喝多瞭,一副歪歪咧咧、踉踉蹌蹌的樣子,有個同學還高聲衝我喊:鞦鞦你看!那不是你爸嗎?當時我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覺得丟死人瞭,我怎麼能有這樣的爸爸……從那時候起,我心裏就暗暗下決心:我將來結婚一定要找一個和我爸完全不一樣的男人!可是結果呢,怎麼還是很像我爸呢?其實從錶麵看他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性格不一樣,可為什麼他們喝酒是一樣的呢?我爸喝酒打人,我前夫喝酒不打人,卻會找女人……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鞦鞦已經陷入到深深的無奈、焦慮、茫然、氣憤、愧疚中。
我:當年你之所以嫁給前夫,是看中他的能乾、聰明,雖然沒那麼浪漫,但是你覺得和他在一起是安全的,你可以駕馭這個傢,可是結果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你發現他不是你期待的樣子,是這樣嗎?
鞦鞦:是的,我小的時候不是和我爸媽一起生活,我就很沒有安全感,我想簡單一點生活,可是沒想到,我不知道怎麼和他溝通,他總是逃避,我越是指責他越跑,竟然還跑到外麵和彆的女人上床,我無法接受。
我:是啊,你期待他能按著你的方式來愛你、保護你,你有想過他對你有什麼期待嗎?
沉默……
鞦鞦:是啊,他也會有期待,我以前沒這樣想過……那他可能期待我能理解他吧,期待我不指責他,可是我也不是故意想指責他,我就是希望他在外麵有什麼難過的事,迴來和我說說,彆老是喝悶酒,我一看他喝酒我就非常非常生氣,我就想起我爸的樣子,我就想衝他喊。
我說:是啊,你吼的結果呢?我相信我們每個婚姻傢庭的終極目標都是和諧幸福快樂!可是為什麼我們的行為總是和我們內心真實的目標背道而馳?我們要做些什麼,纔能到達共同的目標?
鞦鞦的臉上掠過一絲愧疚:我想我是不是太強勢瞭,我前夫好像挺怕我,他傢是農村的,在原生傢庭排老二,有個哥哥特彆優秀,考上瞭名牌大學,是一傢人的驕傲,他還有一個妹妹。現在想想他其實挺可憐的,傢裏挺忽視他的,因為比學習他怎麼都比不過他哥,爭寵又爭不過他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壓抑自己。
我:鞦鞦,你閉上眼睛,放鬆身體,慢慢地感覺一下,仿佛迴到幾年前和老公吵架的畫麵,你看著自己嚮老公吼叫的一刹那,你是真的在吼老公嗎?
鞦鞦似乎瞬間悟到瞭什麼:嗯,好像我對爸爸的憤怒還沒有放下,我看見老公喝酒的樣子就想起我爸!
我:現在想象爸爸就坐在你的麵前,你想對爸爸說點什麼呢?
鞦鞦的眼睛有些濕潤:爸,我特彆不喜歡你,我小時候你幾乎沒管過我……我隻記得你喝酒,然後打我媽,我特彆恨你,特彆恨你……
鞦鞦失控地號啕大哭起來,內心的愛恨情仇在聲聲控訴中翻滾湧現……
我引導著她:鞦鞦,深呼吸,慢慢地呼吸,你嘗試著對爸爸說:爸,其實我是愛你的。
長久的沉默……
愛在心口難開,每個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都有著最原始、最深沉的愛,哪怕傷害和不滿也無法消弭這份本能的愛。對於爸爸的這份愛,因為她長期的觀念壓抑變得模糊、扭麯瞭,她已經幾乎無法意識到心中對於爸爸,還有這樣深的一份在乎,以至於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裏,以這樣一種方式,影響著她現實的婚姻關係和人生。
鞦鞦知道自己愛著媽媽,可是她不知道,她也同樣愛著爸爸,她多麼渴望爸爸在這個傢裏是有作為、負責任、能擔當的,是懂得心疼媽媽的好爸爸。可是現實是無奈的,在這樣傢庭中長大的鞦鞦不服輸、不甘心,變得堅強而果敢,她強迫自己變成瞭拯救者,擔當起瞭本應由父母承擔的角色,並帶著這樣的心態步入婚姻。
現在要做的是,讓鞦鞦學會迴歸自己是女兒的角色中,學會尊重爸爸媽媽的生活方式,尊重他們各自的命運,放下對他們的期待和要求,迴歸身為女兒的愛和尊重。
當鞦鞦最終能說齣“爸爸,其實我是愛你的”這句話時,她哭得驚天動地,那不是哭,那是類似一種嘔吐,盡情傾倒心裏的委屈、壓抑。經曆這樣痛徹心扉的哭,她發現自己是那樣的在乎爸爸、愛爸爸。而當她哭夠瞭,感覺是那樣的輕鬆,仿佛壓在心口沉積多年的石頭終於放下瞭。
在我的引導下,鞦鞦鄭重地告訴自己:我尊重你們(父母)的選擇,我同意你們按照你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永遠是你們的女兒,現在我已經長大瞭,我可以過我自己的生活,我愛你們。
鞦鞦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和男人處理不好關係,因為她從來不接受她的爸爸,一直看不起他,她不滿意這樣一個爸爸,而媽媽又太怯懦,無法保護和支持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鞦鞦,就讓自己變得好強和能乾。對於爸爸身上最讓她反感的嗜酒行為,內心的輕視、反感、怨恨一遍遍發生,形成自動化的反應機製。對前夫和現任男友的喝酒行為,她也帶著父母的角色而不是妻子的角色,條件反射、不受控製地排斥、痛恨、指責,逼得他們不是遠離她就是討好她。
因此對於鞦鞦,離婚的痛苦,再婚的選擇,都不是最根本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她要弄清楚自己怎麼瞭?自己想要什麼?從過去失敗的婚姻中收獲到什麼?怎樣帶著覺知迴歸一個妻子的角色,放下期待,勇敢地去接受並尊重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這樣纔能如實地麵對人生的分岔路口,作齣對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在強迫性重復自己童年或者從我們父母身上習得的思維模式或行為模式。就是這些固有的模式使得我們自動化、不假思索地行動,這種模式産生於我們對某些環境特徵多次一緻的心理、情感、動機和行為的反應。一旦經曆多次刺激,形成某種固定模式,就像已經輸入大腦中的程序,不需要決策和思考,隻需要特定的刺激事件輕輕一按開關,就會自動形成反應。有些自動化模式隨著時過境遷,成瞭乾擾我們升級換代的纍贅,需要重新編程,而我們常常不能意識到這個模式的存在,更無法相信我們在被它們操控。其實,當種種不和諧、不健康的關係反復發生和睏擾我們的時候,多半是它們搞的鬼。
和父母的親密關係影響著我們未來的婚姻關係。帶著覺知離婚或者再婚是人的第三度重生,離婚本身是一件中性的事件,沒有好與壞,關鍵是帶著怎樣的心態和觀念離婚,是明明白白“我知道而知道”的離婚,還是糊裏糊塗“我不知道而不知道”的離婚,決定瞭你的離婚是悲劇還是喜劇。再婚要解決的是:你是否梳理好瞭自己?確定在上一場婚姻關係的對決賽中影響你發揮成績的自動化模式是否有問題?有哪些問題?然後你是否認真客觀地改編和輸入完畢?隻有弄清並解決瞭這些問題,纔能重新踏上真愛之旅。
前言/序言
每顆心都會生病
心病的根源是“心理營養缺失或者失衡”,誘發心病的根源是“思想(認知)”。
心理疾病不像軀體疾病那樣觸摸可見,但它的痛苦程度卻不低於軀體疾病,甚至還遠超於軀體疾病,這正是心理疾病的復雜性原因。處在矛盾、焦慮或者抑鬱等癥狀中的心智患者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這種痛苦是常人無法理解和想象的,因為他們內心的焦灼感是那麼真實。雖然他們在理性層麵上,也認為自己的焦慮、擔憂或是恐懼是多餘的、不閤理的,但就是揮之不去,就是自動化地強迫性重復。好比我們知道發脾氣不好,但就是無法控製自己的這種情緒。道理明白,可就是做不到。也就是說:在意識(理性)層麵上,心智患者的認知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潛意識裏,總是會有各種各樣消極對抗的想法讓其無法擺脫。因此問題就來瞭——
潛意識裏的這些怪念頭是如何而來的呢?
人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礎就是“生理營養和心理營養”。可以大膽地說:過去20年前,我們更多的還是在解決溫飽問題,大傢更加注重物質需求,也就是生理營養: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縴維素等物質層麵。但是今天,隨著社會大踏步的創新與發展,節奏的加快,資源的搶占,壓力的增大,人們更關注自我的精神需求,即“心理營養”。所謂的“心理營養”,即安全感、愛、認同、接納、尊重、自由、價值感等。
事實證明,在溫飽滿足的前提下,“心理營養”的重要性要遠超於“生理營養”。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生命的原動力是“愛”,正因為人性本能對“愛”的渴望,當相愛中的男女的精子與卵子結閤,就誕生瞭一個生命,這稱之為人的“第一度重生”,也就是“愛”的結晶。當一個人真實地從母親的“宮殿”裏走齣來,在哇哇的啼哭聲中,逐漸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獨立人格”,這稱之為人類的“第二度重生”。
當一個人活生生地來到人世間,具有本能的對“愛”“安全”的渴望、需求,孩子需要媽媽爸爸的愛、需要安全、需要認同、需要被尊重。可是,多數嬰幼兒的成長環境,常常是不完美的,會發現父親是嚴厲的,母親是抱怨的,父母經常吵架或者父親常年不在傢等無法控製的“非愛”現象,讓孩子感到恐懼、不安全,這份“恐懼”源於“愛”的喪失。當孩子在痛苦中感到媽媽爸爸不夠愛我——他們對我的要求太多,他們是不喜歡我的,他們不需要我時,孩子逐漸就會形成自己的思想(認知):“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夠好的,我做什麼都趕不上彆人,我必須要……”這些非理性的念頭和認知,在很早的童年時期埋下瞭誘發成年各種心病的芽種。
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媽媽過分地控製或者不放手,不能很好地和孩子“分離”,使得孩子被愛得喘不過氣,也勢必會造成錯誤的認知。這些都是目前社會許多“心病”問題的根源——“心理營養的缺失或者失衡”,造成心理年齡不成熟。這些缺失愛、缺失安全感、缺失認同等心理營養失衡的孩子們,帶著錯誤的念頭、非理性的認知,壓抑著內在不滿的情緒、戴著假麵具開始瞭他們強迫性重復的人生。一方麵,他們死死地包裹著自己,不斷地重復印證著自己“不夠好”,對自我不接納、不認同;另一方麵,他們又睜大瞭眼睛、張開雙手嚮外不斷“索要”:給我愛吧,給我安全感吧,給我認同和尊重吧,給我自由吧!
本書的五個章節目錄,也是因此而來。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谘詢,呈現每一個鮮活生命行為背後“真正的心理動力”,讓讀者看到來訪者內心痛苦的源頭——我是一切的根源。大道至簡,卻不易存於心,也許故事的傳遞,更容易産生感觸。透過彆人的鏡子,讓我們嘗試著給自己當一迴醫生,看看自己缺失最嚴重的到底是哪一種心理營養,要如何去彌補?
每顆心都會生病,從心開始愛自己,開始我們的“第三度重生”吧!
作者
2015年10月
《從心開始愛自己》圖書簡介 一、 序章:喚醒內在的呼喚 你是否曾感到被生活的洪流裹挾,疲憊不堪,卻又找不到前進的方嚮?是否在人群中感到孤獨,渴望被理解,卻又羞於錶達真實的自己?是否常常為他人的期望而活,忽略瞭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如果這些片段觸動瞭你,那麼,這本書便是為你而寫。 《從心開始愛自己》並非一本簡單的心理學讀物,它更像是一場深入內在的旅程,一次與靈魂的對話,一場關於“成為你自己”的盛大迴歸。我們生活的時代,信息爆炸,節奏飛快,外界的聲音常常淹沒瞭我們微弱的內心低語。我們在追逐名利,在迎閤他人,在扮演各種角色,卻在不知不覺中,離那個最純粹、最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我們學會瞭如何去愛彆人,如何去工作,如何去社交,卻常常遺忘瞭最重要的一課——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愛自己”並非自私,也非放縱,它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一種無條件的自我接納,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懷。它關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何珍視自己的價值與獨特性。這本書將帶領你踏上一條探索內心、療愈過往、重塑自我的道路,讓你重新找迴那份失落已久的內在力量。 二、 第一章:看見那個真實的你——自我認知與接納的基石 在開啓愛自己的旅程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看見”那個一直被我們忽略的自己。我們往往習慣於用外界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這就像是站在一麵扭麯的鏡子前,看到的隻是一個模糊不清、充滿缺陷的影像。 本章將引導你剝離層層外殼,看見那個未經修飾的、真實的自己。我們將一起探索: 覺察你的思維模式: 你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你是否常常陷入負麵思維的循環?我們學習識彆那些潛意識中的限製性信念,它們如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你前進的腳步。通過正念練習和思維重塑技術,你將學會如何打破這些負麵模式,用更積極、更建設性的視角看待自己和世界。 理解你的情緒世界: 情緒是我們內在的信使,它們嚮我們傳遞著重要的信息。然而,許多人習慣於壓抑、否定或逃避自己的情緒,這隻會讓它們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爆發。本章將教你如何溫和地麵對各種情緒,理解它們産生的根源,並學習健康的排解和轉化方式。你將認識到,每一個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包括那些被我們認為“不好”的情緒。 擁抱你的身體信號: 身體是我們心靈的傢園,它會以各種方式嚮我們發齣信號。我們常常忽視身體的疲憊、疼痛或不適,繼續強迫自己前進。本章將引導你重新連接你的身體,傾聽它的聲音,理解它的需求,並學習如何通過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來滋養它。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愛自己的重要載體。 識彆你的價值與天賦: 你是否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是否羨慕他人的纔華?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和天賦,隻是它們常常被埋沒。我們將一同發掘你的閃光點,識彆你的優勢,並學習如何運用它們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三、 第二章:療愈過往的傷痕——放下執念,擁抱平和 童年經曆、人際關係中的創傷、過往的失敗……這些或深或淺的傷痕,常常像幽靈一樣糾纏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選擇。它們讓我們變得敏感、易怒、缺乏安全感,甚至阻礙瞭我們與他人的親密連接。 本章將是你療愈之旅的起點,我們將一起: 迴溯內在的童年: 許多成年後的睏擾,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經曆。我們學習如何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溫和地審視過去的自己,理解父母的局限性,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包括曾經那個無助的自己。 釋放情感的枷鎖: 憤怒、委屈、恐懼、嫉妒……這些負麵情緒如同沉重的枷鎖,讓我們無法自由呼吸。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書寫療法、情緒釋放技巧等方式,將積壓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和轉化,重獲心靈的輕盈。 重建信任的基石: 過去被背叛或失望的經曆,會讓我們對他人失去信任,也難以信任自己。本章將引導你逐步重建內在的信任感,學會辨彆真誠,並學習如何建立健康、有界限的人際關係。 告彆“受害者”心態: 當我們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很容易陷入“受害者”的心態,認為一切都是彆人或環境的錯。我們將學習如何跳齣這個框架,認識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改變的力量,成為自己人生腳本的作者。 四、 第三章:滋養內在的花園——構建積極的心靈生態 愛自己,不僅僅是放下過往,更是積極地去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充滿滋養的心靈花園。這個花園裏,生長著自信、喜悅、平靜和力量。 本章將為你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你: 種植積極的思維種子: 積極的思維如同陽光,能夠滋養心靈,讓生命煥發光彩。我們將學習如何用肯定性語言來自我暗示,如何培養感恩的心態,以及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希望。 澆灌內在的喜悅之泉: 喜悅並非遙不可及,它隱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本章將引導你探索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的事物,無論是藝術、音樂、閱讀、大自然,還是與親人的相處。學習如何主動去創造喜悅,而不是被動等待。 修剪消極的枝蔓: 負麵的人際關係、信息噪音、過度消耗精力的事情,都會成為心靈花園中的雜草。我們將學習如何設定健康的界限,如何優雅地拒絕,如何篩選信息,以及如何為自己創造寜靜的空間。 培養內在的韌性: 生活總會有起伏,韌性是我們在風雨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本章將分享如何從小事開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以及如何相信自己能夠剋服睏難,從而擁有應對挑戰的內在力量。 五、 第四章:與世界和諧共處——建立有界限的親密關係 愛自己,並非意味著孤立自己,而是在懂得愛自己的基礎上,以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式與世界連接。有界限的親密關係,是滋養心靈,也是滋養自己。 本章將深入探討: 明確你的邊界: 邊界是保護自己、尊重他人的基石。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自己的心理、情感和時間邊界,並以清晰、堅定但又不失友善的方式錶達它們。 學會說“不”: 很多人因為害怕衝突或取悅他人,而難以拒絕。本章將教你如何有技巧地說“不”,既能保護自己的權益,又不傷害對方。 建立高質量的連接: 真正的親密關係,建立在真誠、尊重和相互理解之上。我們將學習如何傾聽,如何錶達,如何與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連接,同時又能保持獨立的自我。 識彆並遠離有毒關係: 有些關係會不斷消耗你的能量,讓你感到疲憊和受傷。本章將幫助你識彆那些“有毒”的關係模式,並學習如何抽離,保護自己的心靈健康。 成為你關係的滋養者: 當你學會愛自己,你就能以更豐盈、更積極的狀態去愛他人,成為關係的滋養者,而非索取者。 六、 第五章:持續的自我成長——成為永遠年輕的旅人 愛自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非一個終點。它意味著你願意保持好奇心,願意不斷學習和成長,願意擁抱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本章將帶你展望未來,並提供持續成長的動力: 探索你的生命意義: 當你內心足夠豐盈,你自然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本章將引導你探索那些讓你感到生命有意義的事情,並學習如何將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擁抱變化與不確定性: 生活充滿瞭變化,唯有擁抱變化,我們纔能在不確定中找到穩定。我們將學習如何以開放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 設定有意義的目標: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而有意義的目標,則能讓你的人生更加充實。本章將引導你設定與你的內心需求相符的目標,並學習如何一步步實現它們。 成為自己的光: 當你真正地愛自己,你不再需要從外界尋求肯定和認可。你本身就是一道光,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持續的自我關懷: 愛自己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業”。我們將學習如何將自我關懷融入日常生活,讓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結語:生命的禮贊,因你而綻放 《從心開始愛自己》是一份邀請,邀請你重新認識你自己,邀請你勇敢地去愛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這本書所提供的,並非一套僵化的理論,而是一係列探索內心、療愈自我、滋養生命的工具和方法。它鼓勵你成為自己生命中最忠誠的朋友,最智慧的導師,以及最溫柔的伴侶。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裏,學會愛自己,是你最強大的競爭力,也是你最寶貴的財富。當你真正地從內心深處愛自己時,你會發現,生命中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同——你的情緒會更平和,你的人際關係會更和諧,你的事業會更有方嚮,你的生活會更有意義。 願這本書,成為你踏上“從心開始愛自己”的旅程中最真誠的夥伴。願你在這段旅程中,尋迴內在的光芒,綻放齣屬於你自己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