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8周內讓你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煥然一新;
這是一本會讓你成為自己和他人的“鼓勵谘詢師”的書;
本書是正麵管教的基本理念在成人關係中的一次全新應用和拓展。
藉助《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療師》的指導和幫助,你可以實現真正的自我療愈,本書將幫助你開啓一個有助於你改變自己的人生和人際關係的賦予你自己力量的模式。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所有人都做齣瞭一係列的決定,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在做齣或者在存儲這些決定,但這些早期決定卻構成瞭我們的“核心信念”或“個人邏輯”。在閱讀本書故事和參與本書活動的過程中,你會開始注意到人們小時候所做齣的潛在無意識的決定對他們當下生活産生的影響,而鼓勵谘詢師們則懂得如何走進這些內在孩童,並幫助重新養育他們,以便他們能夠長大。
本書共8章,每章為一周。每一章都遵循相同的模式:識彆你成長和改變的障礙;嘗試一種或幾種改變的選擇;進行一種建議活動。綜閤起來,每一章都是一個完整的體係,以幫助你徹底找齣問題所在,並做齣會給你生活帶來幸福和滿足的改變。
琳·洛特(Lynn Lott),心理學碩士,婚姻和傢庭執業心理治療師,具有在全球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豐富經曆,是超過20本著作的作者。
芭芭拉·曼登霍爾(Barbara Mendenhall),具有25年傢庭心理醫生、教育工作者、培訓師、作者的經曆。
緻 謝
引 言
第1周 如果你願意,就能改變
第2周 你怎樣成為瞭你
第3周 你怎樣成為瞭你
第4周 你的行為對你有幫助嗎?
第5周 烏龜,老鷹,變色龍和獅子,天啊!
第6周 尋找童年記憶中隱藏的“黃金”
第7周 如何讓你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煥然一新
第8周 嗬護和培養健康的人際關係
結 語
第5 周 烏龜,老鷹,變色龍和獅子,天啊!
你是獅子、老鷹、變色龍,還是烏龜?想要一探究竟嗎?這是你作為一名鼓勵谘詢師將學到並用到的最有趣的概念之一。很多人都認為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並且認為如果彆人的行為方式是你不喜歡的,就意味著他們是難相處的人。一旦你更多地理解瞭我們所說的“頂牌”(Top Card),你就會認識到四種不同的性格類型。要改善關係,每種性格類型所需要的關心和“給養”是不同的。這種瞭解將有助於你更接納他人的現實和你自己的特質。
本周,你將發現,當感受到壓力和恐懼時,你有時候會如何通過自我保護來阻止自己做齣改變。你將學會如何識彆自己的頂牌,理解當你使用它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並且認識到你可以通過麵對恐懼來打破自己對於改變的抗拒。我們會讓你看到,打齣你的頂牌是如何影響你的重要人際關係的,並且我們會介紹一些能帶來更多閤作和更少對抗的做齣改變的方式。一旦你能以這種方式更好地瞭解自己,你就會認識到你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運用頂牌來鼓勵他人。
是時候跳進來、飛進來、爬進來或遊進來啦。為瞭識彆你是哪種動物,你需要對“壓力”有所瞭解。這是每個人都在使用的一個常見詞,但通常與我們認為的不一樣。下圖錶明的是我們對“壓力”的理解:它是“你認為生活應該是什麼樣”與“生活實際是什麼樣”之間的距離。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你的壓力就越大。
你認為生活應該是什麼樣
壓力
生活實際是什麼樣
我們提到的每一種動物處理壓力的方式都是不同的。獅子可能咆哮或攻擊;老鷹可能飛迴巢裏或在高空盤鏇;變色龍會改變顔色來融入環境;而烏龜會遊走或縮迴殼裏。在沒有壓力時,這些動物可能會展現齣各種各樣的行為,但他們在有壓力時的做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打齣頂牌”。這就像你在撲剋牌遊戲中選擇一張影響勝負的牌。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是一種不加思索或計劃的下意識反應。當生活與期望不符時,為瞭應對有壓力的情形,獅子往往會尋求把事情做對,老鷹會尋求逃避現實並拖延,變色龍會尋求取悅彆人,烏龜則尋求避免衝突。在有壓力時,烏龜還可能咬掉同類的腦袋——或者猛咬一口讓對方四處逃竄!
覺察活動——你是哪種動物?
這裏有一種發現你個人頂牌的最快的方法。在一張掛紙上畫四個盒子。在每個盒子上畫一些蝴蝶結。在每個盒子裏標齣相應的內容,一個盒子裏裝的是“壓力和痛苦”,一個是“拒絕和爭吵”,一個是“無意義和無足輕重”,最後一個是“批評和嘲笑”。想象這四個包裹被送到瞭你傢門口。你的任務是把其中三個包裹拿進屋裏處理裏麵的東西。你可以選擇將哪個留在門廊裏不用打開,以便你永遠不必處理其中的內容。
你會把這四個盒子中的哪一個留在外麵不作處理呢?不必多想。隻需選齣一個看上去最接近的。如果你認為自己選錯瞭,稍後你可以改變主意。
如果你選擇瞭“壓力和痛苦”,你的性格類型就是烏龜,你的頂牌被稱作“安逸/逃避”。你選的是“拒絕和爭吵”嗎?如果是,你的頂牌就是“取悅”,你就像變色龍。對於選擇瞭“無意義和無足輕重”的人來說,你們是獅子,你們的頂牌被稱作“力爭優秀”。最後,選擇瞭“批評和嘲笑”的人是老鷹,你們的頂牌是“控製”。
在你改變主意之前,要審視一下第96~99頁頂牌錶。如果在看瞭你選擇的那張牌之後,你發現錶格裏的信息似乎不適閤自己,那就繼續看,直到你發現最符閤你對自己認識的那張牌。大多數人在看瞭這個錶格之後都能比較容易地發現自己符閤其中的某一個。如果你依然很睏惑,那就簡單選擇任意一張牌作為假設。以後你可以隨時重新選擇另外一張。
人們經常問自己的頂牌是否會改變。如果你一開始選擇的頂牌不對,它會改變。但是,一旦你將自己選擇的範圍縮小到某一張牌上,它就不大可能會改變瞭。然而,你可能會有第二張牌,會在自己沒有壓力時打齣來。這張牌是你平時的風格。有時候,這張牌反映的是你會把哪個包裹留在門廊上時的第二選擇。
覺察活動——使用頂牌錶
如果你還沒有看頂牌錶,現在就是一個好機會。圈齣每一欄裏符閤你的那些特點。想一想你的頂牌動物,以及你們都具有的特徵。要提醒自己,你的頂牌沒有好壞之分,但對頂牌的覺察對你很有幫助。
覺察活動——縮小壓力
這裏有一個幫助你減輕壓力的簡單活動。拿齣一張紙。在這張紙的上方,用幾個詞寫齣你認為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在這張紙的下方,寫齣生活實際是什麼樣。注意這兩種描述的區彆。它們離得有多遠?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你的壓力水平。如果它們差異很大——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如此——試試這樣做:
1.把這張紙的下半部分往上摺,使“生活實際是什麼樣”緊貼到“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麵。
2.現在,你看到這兩張“圖”緊挨上瞭,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此時,大多數人都會開始大笑並且感覺平靜多瞭。很多人會說齣這樣的話:“我不再為此睏擾瞭,我要接納事情實際的樣子。”
當你打齣自己的頂牌時
隻要你能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你的行為方式就會既滿足情形的要求,又對自己和他人有益:你就是在運用自己的頂牌的優點。當你認為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時,你會感到壓力和恐懼,並且會本能地做齣反應,以保護自己。你會錶現齣自己的頂牌的缺點,以試圖保護自己並保持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不受損害。不幸的是,在這麼做的時候,你就會讓自己得到那些你力圖避免的東西(壓力和痛苦、無意義和無足輕重、拒絕和爭吵,或批評和嘲笑)。如果你的頂牌是安逸/逃避,你會通過避免處理一些情形來尋找一個舒適區。如果你的頂牌是控製,你會試圖控製自己的感受、情形或其他人。如果你的頂牌是取悅,你會試圖弄清楚怎樣纔能讓彆人高興,以滿足他們的心願。最後,如果你的頂牌是力爭優秀,你會努力把事情做到非常優秀或完美,從而找到意義和重要性,或者你會試圖讓彆人看到或去做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你的頂牌顯示瞭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以及當你相信這些恐懼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時,你會怎麼做。它是你的優點的一覽錶——你最可愛和最好的那些方麵——也是你的缺點——你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一些行為方式——的催化劑。對於頂牌的理解,有助於你知道如何基於每個人的不同給予他們鼓勵,以及按照適閤你自己的方式嚮彆人請求鼓勵。你會停止與彆人作比較和感到絕望,因為你會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長處和短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你是如何學會打齣頂牌的
花些時間觀察嬰幼兒。你會注意到他們怎樣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嘗試一些事情,並在之後研究他們得到的迴應。由於他們隻有很少的生活經曆或語言能力,他們對自己、彆人和世界得齣的結論或做齣的“決定”是以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的姿勢和聲音為基礎的。當他們感覺到不舒服或受威脅的時候,他們會做齣相應的行為。
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躲到父母身後,以避免嘗試新事情(安逸/逃避型)。另一個孩子在因某種行為而受到斥責時,可能會感到羞辱,會躲迴到自己的房間,以避免受到更多批評(控製型)。第三個孩子可能會努力錶現得可愛迷人,以便讓彆人微笑而非皺眉(取悅型)。第四個孩子在把顔色塗到綫條外麵時可能會沮喪地大哭,並且拒絕繼續塗色(力爭優秀型)。
像這些孩子們一樣,你在五歲之前也形成瞭一係列的應對行為。你可能會模仿你看到的身邊人的行為,或者,通過試錯過程,你完善瞭一些你認為能夠保護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的行為。每當你感覺受到威脅時,你就會做齣這些我們稱之為“打齣你的頂牌”的保護性舉動。
如果安逸是你的頂牌,你可能會相信,如果某件事壓力太大,或太痛苦或難度太大,那麼,你就勝任不瞭這份工作,而且不可能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控製是你的頂牌,並且你認為有人批評瞭你,那麼,你會覺得你可能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優秀而感到羞辱,並因此認為你不可能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你的頂牌是取悅,當彆人對你或你的行為不高興的時候,或者當你認為自己被拒絕的時候,你可能會確信自己失去瞭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你的頂牌是力爭優秀,你可能會認為,如果你無足輕重或者生活毫無意義,你就不再有歸屬感或價值感瞭。你會越來越擅長於自己的行為,以免失去歸屬感和價值感。現在,在對壓力、恐懼或感知到的威脅做齣迴應時,你會自動地采用同樣的這些行為。
你擁有的技能越多,你的生活就會越順利。然而,當你打齣自己的頂牌時,你會反應性地陷入自動的、自我保護的行為中,並且你會限製自己學習新技能的能力。你可以采用的選擇會更少,而生活會有更大的壓力。當你在毫無覺察或不知道的情況下打齣自己的頂牌時,它就會給你帶來反作用。當你打齣自己的頂牌,而不是麵對自己的恐懼時,你最終會體驗到自己正在努力逃避的東西。
這本書的篇幅不算短,但每一頁的信息密度都非常高,而且最棒的一點是,它沒有迴避那些最令人不適的心理主題。比如,關於“處理未完成的哀傷”那一章,我被深深觸動。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生活中背負著一些無法正式告彆的情感包袱,無論是失去的關係還是未曾實現的夢想。作者提供瞭一種非常溫和而有尊嚴的方式來承認這些失落,並引導讀者構建一個“內在紀念館”,去感謝那些經曆,而不是試圖去“忘記”它們。這種對待痛苦的態度,讓我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納。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密,引用瞭大量心理學流派的精華,但又將其完全“去專業化”,使得普通讀者可以無障礙地吸收。我特彆喜歡它倡導的“持續演化”的理念,即心理健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它提醒我,即便是讀完這本書後,我仍需不斷練習、調整和發現。它提供的不是萬能藥方,而是一個可以陪伴我一生的“內部導航係統”。這是一部真正能改變一個人與自己相處方式的指南書。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它不像那些市麵上充斥的成功學雞湯,讀完後隻留下短暫的興奮感。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且富有洞察力,尤其在探討“人際關係中的邊界設定”這一塊,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常常因為害怕衝突而過度迎閤他人,導緻自己長期處於一種被消耗的狀態。書中詳細解析瞭不同類型的“不健康邊界”是如何形成的,並提供瞭一係列實用的腳本和情景模擬,讓人在閱讀時就能在腦海中預演如何在現實中堅定而又不失優雅地拒絕或要求。更讓我震撼的是,它深入剖析瞭“依戀模式”對成年情感生活的影響。我從未將童年的經曆與我現在對親密關係的恐懼聯係起來,但書中的解釋清晰地指齣瞭這種內在連接。通過書中的引導,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識彆那些觸發我防禦機製的信號,並學習用更成熟、更少恐懼的方式去迴應。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你現在做不到”,這種對深層心理機製的揭示,讓改變變得更加可能和人性化。它不是一本讓你瞬間“變好”的書,而是幫你“理解自己”的地圖。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書,而不是那種“一目十行”的快餐讀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全書中反復強調的“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重要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將“鞭策自己”等同於“進步”,認為隻有嚴厲地批評自己,纔能激勵自己前進。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詳細闡述瞭當我們在犯錯或經曆挫摺時,用對自己最好的朋友說話的方式來對待自己,這種內在的支持係統能提供比自我批判更強大、更持久的動力。書中關於如何構建這個“內在支持者”的練習非常具體,涉及到呼吸、正念以及語言的選擇。我嘗試在一次工作失誤後,不再進行自我攻擊,而是問自己:“我現在需要什麼?”結果發現,當我給予自己理解和空間時,我反而能更快地從錯誤中學習,並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項任務中。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不隻是教你如何解決錶麵的“問題”,而是幫你重塑你與自己關係的基礎。它教會我,真正的力量來源於接納和溫柔,而不是無休止的自我摺磨。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我讀過很多心理學普及讀物,但它們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滿晦澀的術語,要麼就是過度簡化,流於錶麵。而這本《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恰到好處地找到瞭平衡點。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幽默感和現實的煙火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同行在跟你分享他的“工具箱”,裏麵的工具都很實用,而且都有清晰的操作指南。比如,書中提到如何處理“完美主義”帶來的癱瘓狀態,作者提供瞭一個“足夠好”原則的實用清單,這對我這種拖延癥患者簡直是救星。我過去總想把事情做到100分,結果常常停留在0分。通過實踐書中的“最小可行性步驟”概念,我竟然開始完成那些被我擱置已久的復雜任務瞭。此外,這本書對於處理“慢性壓力”的見解也獨到深刻,它強調的不是短期的放鬆技巧,而是從根本上調整我們對“不確定性”的耐受度,這纔是真正能持久起效的方法。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是一些比較深奧的概念,作者也能通過生動的比喻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去看心理醫生太麻煩,費用高昂,而且總覺得要對彆人袒露心扉很睏難。這本《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就像一個沉默但極其耐心的朋友,它沒有強行灌輸任何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負麵情緒”的那幾個章節,他沒有簡單地說“彆想太多”,而是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框架,讓我明白憤怒、焦慮和悲傷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們對我的意義。舉個例子,書中關於“認知重構”的部分,我嘗試著去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的想法,效果立竿見影。我過去總是習慣性地放大失敗,忽略成功,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像偵探一樣去搜集證據,用事實來對抗情緒化的判斷。而且,書裏的練習設計得非常巧妙,不是那種枯燥的填空題,而是需要你真正投入思考和實踐的“小實驗”。讀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覺自己對“自我對話”的質量有瞭質的提升,那種內在的批評聲音似乎小瞭許多。這本書帶來的改變是持續性的,它不是一劑速效藥,而更像是一套長期的“心智健身計劃”。強烈推薦給所有覺得傳統心理谘詢遙不可及的朋友們!
很滿意的!!!
評分。。。。。。。。。。。。。。。。。
評分京東的書一如既往的好,快遞小哥人也好,非常滿意呢!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對自己作用不大
評分據說不錯,還沒看
評分購買方便,送貨快
評分很棒的書籍,鼓勵谘詢師配套書,非常值得推薦的心理學書籍
評分嗯,不錯。
評分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給自己療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