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

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媚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上官婉儿
  • 诗传
  • 历史
  • 文学
  • 女性
  • 唐朝
  • 传记
  • 古典诗歌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86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074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她出身名门,身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奈生为女儿之身。她文采斐然,官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就了巾帼女儿罕见的政治胆略和宫廷智慧,成为初唐时期纵横政坛和文坛的一代才女。她,一生周转于宫廷之争,最后在政变中香消玉损。她,就是上官婉儿。

内容简介

  《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以史实为依据,将有爱有恨、带情带愁的一代才女立体呈现,让你近距离体会她的美丽与才情、风光与悲凉。

作者简介

  徐媚,自由撰稿人,擅长挖掘故事,穿越历史去寻找无数尘封的往事。文笔跳脱灵动,见解犀利独到,善于从细微之处还原历史之美,生动感性地描述和犀利读到的见解,让每个故事都直击读者心灵深处。

目录

第一章 掖庭中的血雨腥风:襁褓入宫,生而为奴
第一节 祸从天降 / 003
第二节 深宫寒院,冷凄凄 / 008
第三节 称量天下的预言 / 011
第四节 走出囚笼 / 016
第五节 婉儿初长成 / 020
第二章 伴君时的喜忧参半:乍露才情,荣受恩宠
第一节 初显才情 / 025
第二节 冒险的决定 / 030
第三节 喜获赏识 / 035
第四节 青春的碰撞 / 040
第五节 诉以衷肠,却镜花水月 / 045
第三章 侍读后的风云际会:谨言慎行,不恐不惧
第一节 伴太子侍读,如痴如醉 / 053
第二节 嫌隙突生 / 058
第三节 天涯相别 / 063
第四节 为武后谏言 / 068
第五节 一颗玲珑心 / 073
第六节 痛失太子 / 079
第四章 参政后的步步惊心:忤旨黥面,机智果敢
第一节 突如其来的告白 / 087
第二节 皇帝退位,武后称帝 / 093
第三节 一伤成荣 / 098
第四节 龙门诗会之行 / 105
第五节 机智助平反 / 112
第六节 皇妃遇劫 / 118
第七节 再起波澜 / 123
第五章 爱情中的温柔甜蜜:风花雪月,情意绵绵
第一节 夜半遇刺 / 131
第二节 来自民间的宾客 / 137
第三节 坠入爱河 / 143
第四节 只为伊人魂断桥 / 148
第五节 公主移情 / 154
第六节 惊天身世 / 159
第六章 重用后的赤胆忠心:称量天下,巾帼女杰
第一节 参决百官表奏 / 167
第二节 铲除酷吏,化解危机 / 173
第三节 寂寞如雪,为爱而狂 / 178
第四节 危险的敌人 / 184
第五节 独领文士,编修类书 / 190
第七章 两派间的立嗣之争:皇室联姻,抵御外敌
第一节 左右为难 / 199
第二节 立嗣之争,两派的较量 / 205
第三节 强大的联姻 / 210
第四节 男宠诽谤酿惨剧 / 216
第五节 张氏封王 / 221
第六节 联合对抗张氏兄弟 / 226
第八章 专掌后的尽职尽责:贵为昭容,人人敬之
第一节 回归的欣喜 / 235
第二节 册封之礼 / 241
第三节 多事之秋 / 246
第四节 引领文潮 / 251
第五节 韦后的报复 / 256
第六节 永除后患 / 262
第九章 政变中的香消玉殒:红颜薄命,被斩旗下
第一节 安乐公主的计谋 / 271
第二节 对韦后的弹劾 / 277
第三节 母女的合谋 / 282
第四节 草拟遗诏,立皇太子 / 288
第五节 为权力殉葬 / 293
第六节 斯人已逝 / 299
附 上官婉儿诗词 / 304

精彩书摘

  第一章掖庭中的血雨腥风:襁褓入宫,生而为奴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旧唐书
  第一节祸从天降
  上官仪怎么也没有想到,今日竟然成了自己的死期。
  宣读圣旨的官吏读着上官仪的罪名:与废太子忠勾结,意图谋反。另有些臧否的话,大概是说上官仪是罪大恶极的人,什么“离间二圣,无人臣礼”。为官多年的上官仪自然明白自己真正的罪名是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的这八个字,才是他满门忠烈而今却沦为阶下囚的原因。
  上官仪官拜宰相,官职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可以说正值仕途如日中天的时期。他以自己盖世的才华和多年的忠心驰聘官场,却不想竟然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当年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上官仪也算是御前受器重的人,每每太宗亲自起草诏书的时候,都要上官仪给予意见,然后再向下颁布和实行。太宗驾崩后,高宗即位,对上官仪的才华也很看重,多次为其加官进爵,直至位列宰相。
  通过科举考试而位极人臣,终于实现自己多年夙愿的上官仪,此刻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不怕死,怕的是死后的天下、死后的朝廷。
  唐高宗这么宠信武后,任由武后专权,上官仪几乎看到了李唐王朝日落西山的图景。他也正是因为担忧武后的专权会影响到社稷的安危,才在唐高宗对武后深恶痛绝的时候,想要促成废后一事。当皇帝问上官仪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百官的心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高宗没有如以往一般袒护皇后,而是命上官仪起草了一份废后诏书,才华横溢的上官仪即刻完成了。墨的香味在整个房间中飘散着,令上官仪有些喜不自胜,懦弱的皇帝终于清醒了,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却不想,未等诏书的墨迹变干,闻讯赶到的皇后武氏已经闯了进来,在场的上官仪和唐高宗都惊呆了。武氏径自夺过上官仪手中的诏书,粗蛮地扔到地上,便开始了哭诉,其间夹杂着对皇帝想要废除自己的痛心和委屈。这样梨花带雨的美人,说起道理来还头头是道,唐高宗马上又变回了往日对皇后言听计从的样子,屏退了左右。唐高宗将对自己妻子的愤怒和猜疑一股脑地抛之脑后了,此刻的他不像一位呼风唤雨的一国之君,更像一个普通的男人,因为和妻子闹别扭而想要休妻,但情比金坚的他们终归是和好如初了。
  上官仪带着几分失落离开了皇宫。想到当今圣上在位几年来的循规蹈矩,对武皇后的百依百顺,上官仪感到深深的失望。他又想起了先皇在位时天象预示出的“女主昌”和“并杀伐”,这让人不寒而栗的预言今日竟当真要发生了吗?原来那个危及李唐王朝的人不是李君羡,而是当今的武皇后。想到这里,他感到一股深切的悲伤,行走在夜凉如水的秋风中,不觉就到了距离兴庆宫不远的上官府。
  上官府修得很漂亮,对得起他这个宰相的头衔,府中雕梁玉柱、回廊幽深,花园中菊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想到古代以菊花来表达文人的高洁和卓尔不群的风骨,他感到欣慰了不少。
  后来,高宗再也没有提起过废皇后的事情。经此一事,高宗和武后的感情显然更加如胶似漆,聪明的武后自然明白,即使高宗再懦弱,他也是掌握着她命运的那个人,她不得不有所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武后还是要追究的,尽管不能拿皇帝怎么样,却可以打压其他想把她拉下马的人。
  上官仪当时就明白,武后最终是容不下他的。尽管武后对他的文采也颇为赏识,但这种赏识与他企图废掉皇后的威胁相比,显得很是微不足道。他的幕僚建议他早做防范,或者干脆去跟武后表忠心,也许武后可以不杀他,起码能够不连累他的家人和朋友。
  上官仪不愿意出卖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风骨和操守,不愿意做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即使肝脑涂地,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尽了臣子的责任。至于他的家人的命运,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他知道,儿子庭芝也会看不起一个没有节气、苟且偷生的父亲。庭芝的妻子郑氏如今有孕在身,整个上官府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欢乐中,却不想血光之灾即将到来。
  “上官大人,接旨吧!”响亮的声音将上官仪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他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上官一族,不论长幼,统统被收监,包括刚刚产下幼女的郑氏。不容半句辩解,圣旨被下达的那一刻,上官仪就知道自己百口莫辩了。
  谋反?父亲上官仪忠心耿耿,这其中肯定有天大的误会。上官庭芝想要面圣,代父亲请命,却没想到,他也一并被押入了大牢,听候发落……
  上官庭芝年少气盛,怎能容许父亲被人这样陷害。他自然不知道这灾祸的根源不过是一份诏书,但这份诏书又有千斤重,重到能让上官一族尽数丧命。
  上官仪能做的只是摇摇头,感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没来得及多看看上官婉儿,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就被送入了死牢,而怀抱婉儿的郑氏免于一死,被带到掖庭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宫奴。
  郑氏不能探望丈夫和公公,每日以泪洗面,也没有人可以诉说。她想到过死,先用毒药毒死自己的孩子婉儿,再服毒自尽,黄泉路上他们一家人还能有个伴。但只要一看到怀抱中眉清目秀的孩子的笑脸,她就有些于心不忍了。这种沦为奴婢的日子是没有尽头的,苟活于世并非她所愿,但为了孩子,她知道自己要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伴随着婉儿啼哭声的,是从睡梦中愕然惊醒的郑氏的哭喊,她恍惚看到了刑场上彪悍的刽子手,一手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正大步朝自己走来,那两个人头就是自己丈夫和公公的。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名为《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但简介内容将完全聚焦于其他历史人物或主题,不涉及上官婉儿及其相关诗歌或生平。 --- 《盛唐气象:李白与长安的十年风华》 一、本书概述:盛唐之音的交响 《盛唐气象:李白与长安的十年风华》并非一部简单的诗人传记,而是一部以盛唐核心的都城长安为舞台,聚焦于唐代最璀璨的文化现象——诗歌,如何与政治、生活、乃至底层社会交织的宏大叙事。本书将时间轴精确锁定在天宝元年(742年)至天宝十年(751年)这十年间,这一时期被公认为唐王朝国力鼎盛的巅峰,也是“诗仙”李白政治抱负与艺术生命力达到顶峰又迅速跌落的十年。 本书旨在探讨:在那个诗歌被奉为圭臬的时代,一个具有叛逆精神与浪漫气质的诗人,如何试图将“仙气”融入世俗的权力结构?长安城作为世界的中心,又是如何塑造并最终反噬了这些天才的理想? 二、核心主题与章节结构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挖掘了盛唐文化肌理中的一个关键侧面: 第一部分:从漫游者到“御用”:诗人的入仕与幻灭(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 本部分详细描摹了李白获得唐玄宗召见,供奉翰林的情景。重点分析了当时的宫廷文化生态:玄宗对艺术的偏爱、高力士等权贵的掣肘,以及李白初入长安时的震惊与兴奋。 重点剖析: 翰林院的实际职能并非行政,而是提供文采支持。李白试图以诗歌影响政务的努力如何被宫廷礼仪和政治现实消解。著名的“力士脱靴”事件,不仅仅是轶闻,更是权力与才华之间张力的一次集中体现。 侧重分析的文献: 探讨李白入朝前后所作的赞颂性诗歌,对比其风格的微妙转变。 第二部分:酒、月与诗社:盛唐文人群体的生态圈 盛唐的文化活力离不开紧密的文人社群。《盛唐气象》花费大量篇幅重构了当时长安城内外的诗歌交往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诗歌交流,以及一些新兴的道教与游侠群体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核心内容: 深入考察“酒”在文人创作中的象征意义——它是灵感的催化剂,也是对官场束缚的逃离。通过对当时留存的宴饮诗的细致比对,还原了他们聚会的真实氛围与话题。 社会学视角: 分析了科举制度对文人阶层的分化,以及“布衣诗人”与“仕途诗人”在创作心态上的差异。 第三部分:边塞的呼唤:诗歌与军事前线的张力 盛唐的强盛建立在对西北边疆的有效控制之上。本书探讨了边塞诗派的兴起,并非简单的爱国主义颂歌,而是对帝国扩张的现实反馈。 案例研究: 以唐玄宗在河西走廊的军事实践为背景,分析了高适、岑参等诗人如何将亲身经历融入诗歌。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对将士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战争消耗与残酷性的隐晦表达。 地理与文学: 结合当时的地图和军事部署图,解析诗歌中描绘的地理空间如何反过来影响了诗人的情感投射。 第四部分:洛阳的低语:关东地区的文化反思 长安是帝国的中心,而洛阳作为东都,则代表着另一种文化立场——更倾向于儒家传统和关东士族的保守精神。本书将目光投向洛阳,探讨关中与关东文人之间潜在的文化张力。 对比分析: 对比李白(偏向游侠浪漫主义)和杜甫早期(扎根于儒家济世情怀)的作品,分析其在“天下观”上的区别。洛阳的文人往往更关注社会秩序的维系,而非对个体内在精神的无拘束释放。 第五部分:梨园遗梦:宫廷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盛唐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乐府”的形式流传和流行的。《盛唐气象》特别设立一章,专门研究唐玄宗设立的“教坊”制度,以及诗歌如何被谱曲、歌唱,并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音乐考古: 结合现存的唐代燕乐残谱和文字描述,推测当时流行的宫廷歌舞曲调风格,并分析哪些类型的诗歌更易于被“娱乐化”和传播。 第六部分:天宝的阴影:走向安史之乱前的文化断层(天宝十年及其后) 本书的收尾部分,并非详述安史之乱的爆发,而是着眼于天宝十年前后,盛唐文化气象中开始显现的“裂痕”。政治的腐败、杨贵妃集团的膨胀,是如何在文人的笔下留下蛛丝马迹的? 预示性分析: 分析了部分诗人作品中,由盛极而衰的预感所带来的悲剧色彩的增加,预示着那个辉煌时代的脆弱性。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盛唐气象:李白与长安的十年风华》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多维度的历史还原”。它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评论,将诗歌置于真实的社会结构、政治运作和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作者运用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敦煌文献中的零散记载,力求还原一个立体而非扁平的盛唐,展现诗人们在那个“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交替之际的复杂心境。本书适合所有对唐代历史、文学及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 --- (此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上官婉儿的生平、诗歌或与本书标题中“8”序号相关的任何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这个书名,仿佛在低语一个久远而动人的故事。作为读者,我对上官婉儿这个名字的兴趣由来已久,她身处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对她生平事迹的简单梳理,更是一场关于她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还原上官婉儿作为诗人、政治家、以及一个女人所经历的丰富情感和内心挣扎。我渴望在诗句的字里行间,读出她对理想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她在权力漩涡中那份超乎寻常的冷静与从容。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中国古代女性智慧与勇气的深刻解读。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个繁花似锦又危机四伏的盛唐,感受上官婉儿那独一无二的魅力,理解她为何能成为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存在。

评分

初识《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便被其标题中隐含的深意所吸引。“诗传”二字,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场诗意的解读。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将上官婉儿的诗歌与她的人生经历巧妙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品读诗句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时代背景。我期待书中能展现上官婉儿作为一位杰出女诗人的多面性,她既有闺阁中的细腻情思,也有庙堂之上的政治智慧。她的诗,或许会成为我们窥探她内心世界的窗口,折射出她作为一位女性、一位政治家、一位文化符号的多重身份。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考证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而非仅仅停留在脸谱化的描述。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她对唐朝诗歌发展的贡献,她是如何继承前人、又如何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对唐朝女性文学史的一次深度挖掘,一次对历史人物的艺术重塑,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与上官婉儿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

评分

读到《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这个书名,我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立刻翻阅。上官婉儿,一个承载着无数传奇色彩的名字,她的智慧、她的才情、她的命运,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我期盼这本书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我走进这位唐朝第一女官的内心世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机械地罗列史实,而是能够用充满文学性的笔触,将她的生平、她的情感、她的挣扎,都 vividly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想了解,她是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用她的笔尖,书写出不屈的篇章,又是如何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听到她诗歌中的低语,感受她笔下世界的色彩,理解她在那刀光剑影背后,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又如何在命运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本书,在我心中,将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访谈,一次对女性力量的颂扬。

评分

《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这个名字,像一股清流,瞬间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充满好奇,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她的世界,去了解她非凡的一生。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讲述她的政治生涯,更能深入挖掘她作为一位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内心世界。她的诗歌,我虽有所耳闻,但对其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她诗歌创作的源泉,理解她如何在乱世之中,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上官婉儿如何在那个时代中,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闯出一番天地。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上官婉儿,一个不仅仅是政治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女性。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对一位伟大女性的致敬。

评分

这部《唐诗是一曲风流 8:上官婉儿诗传》仿佛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让我得以近距离感受那位传奇女性的绝代风华。还未翻开书页,书名本身就足以勾起我对上官婉儿的好奇与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承载着太多故事与争议。而“风流”二字,更是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才情的气息。我期待的是,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她的诗歌,而是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她的生平、她的心路历程、她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都一一展现在我眼前。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挖掘她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才华,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又如何在政治的漩涡中游刃有余。她的诗,我早已仰慕,但更让我着迷的是,诗歌背后那个鲜活、复杂的灵魂。我渴望从书中读出她笔下的婉约与豪迈,读出她对命运的抗争与对理想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位女性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并且这印记不仅仅是她的文学成就,更是她人格魅力的闪光。

评分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评分

非常精美

评分

评分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评分

非常精美

评分

喜欢的诗人

评分

评分

喜欢的诗人

评分

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