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孙中山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孙中山的科技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阐述孙中山科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切入,深入探讨了孙中山科技哲学观、工业科技观、农业科技观、交通科技观、国防科技观及科技开放思想、科技教育思想。
《孙中山的科学技术思想》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序言
引论
第一章 “千年之志,科技兴国”——孙中山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穷天地之想”:感受科技的求知生涯
第二节 从医人到医国:社会实践及其科技思想
第三节 近代科技与工业:孙中山思想的基础
第二章 “真知特识,科学而来”——孙中山的科学技术哲学观
第一节 “物质精神,体用相辅”:孙中山的自然观
第二节 综合与创新:孙中山的科学方法论
第三节 “世界进化随学问转移”:孙中山的科学技术观
第三章 “机器巧,百艺兴,制作盛”——孙中山的工业科技观
第一节 “理明用户,兴物利民”: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第二节 “废手工,采机器”:中国工业化的关键
第三节 科技为工业之母:化学和电力
第四节 科技为工业之母:其他领域
第四章 “农务有学,耕耨有器”——孙中山的农业科技观
第一节 农政有官:科学制度与农业管理
第二节 农务有学: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
第三节 农耕有器: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率
第五章 “交通便利,富强之道”——孙中山的交通科技观
第一节 “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
第二节 全国统筹、港路结合
第六章 “独立自主,质量建军”——孙中山的国防科技观
第一节 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第二节 军事教育:“立学校以育人材”
第三节 国防建设:独立自主,自卫国防
第七章 “用人所长,补我所短”——孙中山的科技开放思想
第一节 科技开放:相资为用,互助以成
第二节 科技开放:“育人才而培国脉”
第三节 科技开放:“振兴中华,超超西方”
第八章 “立国之本,振兴之道”——孙中山的科技教育思想
第一节 “学者,国之本也”
第二节 科技:教育中的“真知特识”
第三节 “立学校以育人材”
结语 “愈挫愈奋,振兴中华”——孙中山科学技术思想评述
附录1 孙中山科学技术思想言论选
附录2 孙中山科学技术活动纪实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孙中山的科学技术思想》:
孙中山是这样看待科学的:
夫科学者,统系之学也,条理之学也。凡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多非真知识也。
这里,孙中山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即“统系之学也,条理之学也”,是从既成的形态方面概括科学的本质,既继承了前人的长处,又有了自己的特点。统系和条理,指有一定逻辑体系和科学推导而形成的学问。认为“统系之学,条理之学”才为科学,这是孙中山高于前人的地方。
孙中山对科学的理解,限于当时的背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孙中山意识到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人们只有在“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孙中山提出“不知亦能行”、“行而后知”的观点:
当科学未发明之前,固全属不知而行,及行之而犹有不知者。……人类渐起觉悟,始有由行而后知者。
并反复论证,行在知前,知在行后,行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各种科学知识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逐步获得的。在孙中山看来,科学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孙中山对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凡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多非真知识也。
孙中山所说的“真知特识”,即指知识的真理性必来自科学,也就是科学知识含有真理的成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特征,是指按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其本质及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科学研究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反映。任何认识,任何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就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客观真理。因此,离开客观真理性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孙中山说:“夫科学者,统系之学也,条理之学也。”在孙中山看来,科学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它同一般的生活知识、经验知识不同。生活知识和经验知识虽然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但它是零散的,不是系统的全面知识。
……
前言/序言
孙中山的科学技术思想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