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睿洁 著,刘学智,方光华 编
图书标签:
  • 冯从吾
  • 学术研究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近代史
  • 文化
  • 教育
  • 关学文库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351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17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5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从学术和历史两方面记录了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冯从吾,他少时即有志濂、洛之学,以发扬关学为己。后创办关中书院,与南方的东林书院相呼应,为天下士人所重。曾授御史,以鲠直著称,因谏言触怒皇帝被黜,寻告归,杜门谢客,造诣益深。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以简练地文笔深度剖析了冯从吾学术思想的形成与演变,揭示了其所创办的关中书院对于在关中地区传播儒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可以管窥冯从吾的一生行迹。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冯从吾的生平
第一节 时代背景——王朝末路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二、晚明国内的社会背景
三、晚明陕西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早年志学——心向圣贤
一、士夫之家
二、师徒结缘
第三节 初入仕途——御史秀才
一、观政礼部
二、“御史秀才”
三、冒死直谏
四、归乡三年
第四节 林居讲学——关西夫子
一、讲学宝庆寺
二、著成《关学编》
三、创建关中书院
第五节 京师讲学——以学行道
一、建首善书院
二、终老陕西
三、后世敬仰

第二章 冯从吾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学术背景
一、“西学东渐”
二、理学之偏
三、心学入秦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归宗孔孟之道
二、笃信良知之学
三、援引主敬工夫
四、师承甘泉学派
五、继承关学宗风
六、彰显个性特征
第三节 著述情况
一、著作的著录情况
二、著作的版本情况

第三章 冯从吾的“善心”与“善性”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心性论的历史回顾
一、先秦时期对心性的初步探讨
二、魏晋隋唐对心性问题的思考
三、宋明理学创造心性哲学的高峰
第二节 冯从吾的“心体”与“性体”
一、冯从吾对心性的界定
二、本源处透彻
第三节 “善心”:心体原来有善
一、人心不可无主
二、辨析“无善无恶心之体”
第四节 “善性”:性体至善
一、至善性体
二、善性是先天的
……

第四章 冯从吾的心性修养与圣人境界
第五章 冯从吾的讲学思想
第六章 冯从吾对异端邪说的批判
第七章 冯从吾的学术特征与贡献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历代有关的序、跋、题记等
附录三 冯从吾研究文录(古籍部分、专著部分、论文部分)

参考文献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冯从吾评传 本书为“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冯从吾(字彦升,号止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术考察与评述。 冯从吾,作为晚明至清初学风变迁中的关键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地折射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困境与精神追求。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其生平事迹的简单罗列,而是立足于扎实的史料基础,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系统梳理和研究冯从吾在思想史、学术史以及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一、 时代背景与学术溯源:明末清初的士人困境 本书首先构建了研究冯从吾思想的时代图景。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程朱理学逐渐僵化,以致“空谈”之风盛行,士人急需在传统学问中寻求新的出路。王阳明的心学虽曾盛极一时,但在后期也显露出与现实脱节的倾向。 冯从吾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深受关中地区深厚理学传统的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本书详细考察了冯从吾早年师承、交游情况,特别是其对早期程朱学派的研读过程,以确立其学术思想的初始基点。我们着重探讨了他如何认识到传统学问在应对国家危亡时的无力感,并力图在“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寻求突破。 二、 思想核心探析:以“经世致用”为旨归 冯从吾的思想体系复杂而富有张力,其核心在于对儒家“经世致用”精神的重新激活与阐发。本书分为若干专题,深入剖析其主要学术观点: 1.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超越 冯从吾并未完全抛弃宋明理学,但他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学界“格物穷理”的片面化倾向。他认为,理的探求最终目的必须回归到对人伦日用、国家治理的实践指导上。书中细致比对了冯从吾与当时主流学派(如黄宗羲、顾炎武等)在心性论、义理论上的异同,凸显其思想的独特性。他强调“学问必有用”,反对将学问仅仅视为个人修养的私事。 2. 史学观的建构:史鉴与义理的结合 冯从吾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本书详细分析了他的史学理论,尤其关注他如何看待史书的编纂与史官的职责。他主张史学不仅是记录事实(“实录”),更要包含对历史事件背后道德与政治原则的评判(“义理”)。他推崇司马迁的史笔,并试图将这种具有强烈道德关怀的史学精神应用于他对明末历史的审视之中。通过对其著述如《某史辑要》的文本分析,展示了其史学实践的路径。 3.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文风的革新尝试 在文学领域,冯从吾倡导“文必中经,言必忠君”,反对当时文坛盛行的浮靡之风。本书探讨了他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的刚健、质朴的风格,分析了这种风格如何与其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相统一。他试图通过文字的力量来感化世人,重振士人的责任感。 三、 冯从吾的生平际遇与政治参与 冯从吾的生平充满了动荡与抉择,这与其思想的形成和实践密不可分。本书将叙述重点放在其中年以后,尤其是明清鼎革之际的经历: 1. 举仕与挫折:理想在官场的碰撞 详细记述了冯从吾在南明政权中的短暂任职经历,分析了他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和其力所能及的改革尝试。他的理想主义往往与腐败的现实政治产生剧烈冲突,这种挫折感成为促使其思想转向更为内敛和学术化的重要诱因。 2. 晚年著述与学术传承 清军入关后,冯从吾选择归隐,专注于著述和对后学的教导。本书聚焦于其晚年构建的知识体系,考察他如何通过著述来完成对未竟政治抱负的精神补偿。同时,对他在关中地区培养的弟子群体进行了梳理,探究其学术思想如何通过这些人得以延续和传播,为清初地方学派的兴起埋下伏笔。 四、 历史评价与学术影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冯从吾的历史定位。他常被视为明末清初诸多思潮的连接点。他的思想既有对传统学问的坚守,又有对时代弊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出世”的学术追求与“入世”的道德关怀的复杂统一。 通过对比同时代的其他重要学者,本书旨在客观评价冯从吾在明清易代之际,对中国学术思想保守与革新中的独特作用,为后世研究关学以及明清学术史提供一个扎实、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学术个案。本书力求展现冯从吾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思想深度,避免了概念化的简单归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也充满了文学的韵味。作者在描绘冯从吾的人生轨迹时,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冯从吾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挣扎、理想的坚持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思考,都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这让我感受到,学术研究并非是冷冰冰的史料堆砌,而是一种对历史人物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作者通过对冯从吾的个案研究,实际上也在折射出整个明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这种细腻的笔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都非常考究,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感。封面上“关学文库”四个字,一下子就将人的思绪拉到了明代哲学史的深邃领域。我一直对明代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流变很感兴趣,而冯从吾作为王阳明心学的传人,在关中地区的发展和传播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对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料功夫留下深刻印象。书中对冯从吾生平、思想演变、以及他如何将阳明心学与关学传统相结合的论述,无疑会为我们理解明代学术思想的区域性特色提供宝贵的视角。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冯从吾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的学术争鸣,以及他对后世关学乃至整个明代学术格局产生的具体影响。这种细致入微的研究,远非简单的人物介绍所能比拟,它揭示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脉络和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仅是对冯从吾这位明代学者的深入研究,更是对明代学术思想演变脉络的一次精彩梳理。我从书中不仅了解了冯从吾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作者对于关学与阳明心学的融汇之处的分析,以及对冯从吾在地方教育和社群治理方面实践的论述,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独特视角。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明代学术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关学和阳明心学在西北地区传播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我非常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评分

初读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的丰富性和观点的独到性。作者并没有将冯从吾简单地视为王阳明的一个传声筒,而是深入挖掘了他思想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书中对冯从吾“本体论”和“工夫论”的重新解读,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作者对冯从吾如何从阳明心学中提炼出更具实践性的“身体力行”的强调,以及他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地方教育和乡约建设中,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这让我对“心学”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的落地和变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术研究并非是僵化的理论堆砌,而是与时代、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活态过程。通过阅读,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学者如何怀揣着理想,在实践中探索着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这种对学术思想的生动呈现,极具感染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视野的拓展。作者在叙述冯从吾思想的同时,巧妙地将其置于明代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这种“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冯从吾的思想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形成、发展并最终产生影响的。书中对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困境、对功名利禄的彷徨、以及对内心真诚的追寻,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冯从吾正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杰出的代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考证史料时的严谨态度,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史实,作者往往会进行多角度的辨析,力求还原历史真相。这种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冯从吾生平的梳理上,也体现在对他的思想体系的构建上,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