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概念从被唾弃到炙手可热,经历了什么?
后现代主义批评头一人 伊哈布·哈桑
从原始概念到理性阐发 从前瞻性观点到回顾性判断 三十年研究集成
《后现代转向》一书是对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后现代主义”从被人唾弃到如今炙手可热,经历了什么?后现代主义批评人伊哈布·哈桑教授在本书中对整个后现代主义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从原始概念到理性阐发,从前瞻性观点到回顾性判断无所不包,集合了哈桑教授三十年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化的研究成果。
此书内容丰富、理论前卫、资料翔实、角度多元,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开掘,而且书中多变的版式、字体也与其研究对象相呼应。全书有10节,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序幕”包括了第一章“沉默的文学”,主要描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发端及发端之前的种种文化铺垫。第二部分“后现代主义概念”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通过对纷繁万象的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辨析,确定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内在不确定性”。第三部分“后现代文学和批评”则包括了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例举、评析了重要的代表作(既有文学的,也包括批评)与代表性人物。最后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尾声”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则主要对整个后现代主义当今的发展状况作了评述,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作了总结与展望。
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1925— )埃及裔美国人,文学评论家,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校区教授,最早也最为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之一。两次荣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代表作有《后现代转向》《当代美国文学》《奥尔菲斯的解体》等。
刘象愚(译者)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比较文学概论》(合著)等;编有《乔伊斯精选集》、《爱伦坡精选集》等;译有《文学理论》(合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等。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的逐步被接受所作的贡献超过任何批评家。
——国际比较文学文学会长 汉斯·贝尔滕斯(Hans Bertens)
人们要研究“后现代主义”,哈桑教授这本书则不可不读,甚至应该首先读。这不仅因为他是早期从肯定和正面的意义上力图理解并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学者之一,还因为三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它确是有关后现代主义讨论迄今尚无出其右的第一本书。
——刘象愚
引 言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提出并讨论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但最后却脱离了这一论题。这些文章跨越了20 年,可以说及时地反映了作者本人这些年的思想历程,也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段简史。更重要的是,作者之所以审慎地选择这些文章并将它们汇编成集,并非想进一步论证后现代主义的任何观点,而是想重温它的问题,同时就这些问题再次展开讨论,这样,也许能引出新观点,迎来文化上的一个新时刻。
关于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那些吹毛求疵的学究们曾竭力排斥,因为他们对学术中任何微小的创新都避之犹恐不及。可时下这个术语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电影、戏剧、舞蹈、音乐、艺术、建筑、文学、文学批评、哲学、神学、精神分析、历史编修、新科学、控制论技术以及文化生活的种种方式中都可以听到它。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与嘉奖,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为它提供专项基金,组织暑期研讨班,培训专任教师。此外,它还进入了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论述中,可是就在10年前,这些批评家还将这一术语指斥为臭狗屎,说它是消费社会破败的一个例证。
无疑, 传媒的喋喋不休——后工业社会固有的白噪声(white noise)——对后现代主义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这种流行本身也是一个自悟的行动,它表明,一种文化力图理解它自身,发现自己在历史上的独特性。事实证明,时尚既是文化需求的表达方式,也是它朦胧地认识自身的方式。时尚召唤我们辨析现在与以往的异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认识我们自身。这样,对新事物的虚构变成了一种推陈出新的传统,后现代突破的神话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这样一种动向和演变正是这本文集要阐明的,尽管这里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过去,只是它们那个时代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像现代主义一样,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范畴,时而是能指,时而又是所指,在指意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虽然如此,我们试图阐明它的努力并不完全是徒劳的。倘若这一辨析差异的努力是为了预示我们的文化选择,勾勒我们对历史真实的理解,描述我们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形象,那就值得我们给与清醒的关注。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必须对话的宇宙中,舍此而外也许别无它途。
二
这本文集中的文章写成于20年中,集中讨论后现代主义,但文体风格却不同,情调也差别很大,有的欢快,有的沉郁。(密涅瓦的猫头鹰依然夜间飞出,所以批评总是在灰暗色调上一再涂抹灰色。)对于这些文章,我既未修订,也未附以统一的参考文献系统,因为参考文献已经是这些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只是改正了几处错误,删去了一些冗词赘语,重新申述了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不断增加的部分。简言之,我愿意表明自己和后现代主义,或者说我们并不情愿地称作后现代主义的密切关系,同时又不放弃阐释的明晰性和批评色彩。
这样,这本文集在结构上毫无后现代之意就无需讶然了。这本书一方面是个人研究心得的重新评估,一方面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介绍,其编排严格按论题的内容,除个别章节外,也基本上按时间的先后。全书十章分为四个部分,从原始概念到理性阐发,从前瞻性观点到回顾性判断。如果将本书作为一个总体通读,读者自易辨析时下我们大家都能感知的后现代主义模式及其中种种题旨、疑问和术语的繁纷头绪。
后现代在本人心中一直是个谜,四处寻解,一不小心遇到了剁手节,结果就又见京东小哥了…
评分还没看,比较喜欢收藏书。
评分满意
评分关于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那些吹毛求疵的学究们曾竭力排斥,因为他们对学术中任何微小的创新都避之犹恐不及。可时下这个术语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电影、戏剧、舞蹈、音乐、艺术、建筑、文学、文学批评、哲学、神学、精神分析、历史编修、新科学、控制论技术以及文化生活的种种方式中都可以听到它。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与嘉奖,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为它提供专项基金,组织暑期研讨班,培训专任教师。此外,它还进入了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论述中,可是就在10年前,这些批评家还将这一术语指斥为臭狗屎,说它是消费社会破败的一个例证。
评分质量很好,价格便宜,物美价廉,送货快。
评分还没看,比较喜欢收藏书。
评分这个系列收了三本
评分关于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那些吹毛求疵的学究们曾竭力排斥,因为他们对学术中任何微小的创新都避之犹恐不及。可时下这个术语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电影、戏剧、舞蹈、音乐、艺术、建筑、文学、文学批评、哲学、神学、精神分析、历史编修、新科学、控制论技术以及文化生活的种种方式中都可以听到它。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与嘉奖,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为它提供专项基金,组织暑期研讨班,培训专任教师。此外,它还进入了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论述中,可是就在10年前,这些批评家还将这一术语指斥为臭狗屎,说它是消费社会破败的一个例证。
评分2012年华为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2011年已超过15万人, 华为总部办公楼海外员工比例也在上升。为了对员工进行保障,华为同年投入达58.1亿。 2012年华为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实践与绩效: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5.36%,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与2011年相比,2012年华为中国员工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百分比降低了77.2%至72.09%,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从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同时,2012年华为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地化比例达22%,全部管理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达29%。华为2012年全球员工保障投入达人民币58.1亿元。据悉,这笔支出主要用于为华为全球员工购买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各类保险,为员工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寿险、医疗险及商务旅行险等商业保险福利,并设置了特殊情况下的公司医疗救助计划。此外,为了应对员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华为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常设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的危害。去年底,华为就曾包机救助安哥拉代表处一位重病员工。 2高管名单编辑董事会华为2010年年报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简历和照片。年报显示,2010年底,全体持股员工投票选举产生51名持股员工代表和9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并由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监事会梁华、彭智平、任树录、田峰、邓飚。 CFO 孟晚舟——总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这家公司的财政大权。 3企业标识编辑标识示意 华为LOGO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和谐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核心理念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4发展战略编辑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 华为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 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运营网络编辑华为P6(23张)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 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6主营业务编辑华为P6手机(25张)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