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种语言全球发行,畅销70年,父母和教师案头读本!
◆一本书破解孩子的语言及行为密码,告诉你:你的孩子每天在想什么?!
◆培养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儿童的经典读本,对台湾儿童教育影响至深!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的失败者”!
◆15个真实案例、15种儿童常见问题——一本书为父母、老师们揭开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
◆帮助教师认识、疏导儿童心理问题,挽救问题儿童的专业之作!
◆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解决亲子代沟,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专业之作!
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三岁看到老”。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1912年,阿德勒创办《个体心理学杂志》,开始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他和他的学生们在维也纳三十多所中学开办的儿童指导诊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26年他访问美国,受到教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追随,1927年他受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76年,阿德勒S.T.E.P.父母培训课程在美国创立,成为风靡西方的教育经典。其代表作有《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又名自卑与超过)、《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墨菲
第一章引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成人教育与儿童的教育相类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若要儿童自行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过程会十分漫长。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然而,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的无知。因为成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全面地了解儿童,要在此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就更加困难了。
个体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的重要科学,这不仅因为这个领域本身很重要,同时还因为它可以让人认识到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与其他的心理学不同,个体心理学不允许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个体心理学着重研究整体人格,并将自己的科学目光投向整体人格对其发展和可能表现的充满活力的追求。站在这一立场考虑,个体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知识,因为所谓的知识也就是源于对错误和谬误的认识;不管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只要他拥有这样的知识,就会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人格的发展。
因为个体心理学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所以它的所有论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引言部分,我试图对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作一个总体性的论述,并在后面的章节里进行更进一步的详细探讨。
关于人的发展有一个根本事实,那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出生起,人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这种图景无时不在,但却是无意识形成的。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绝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与他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
整体人格内在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每一个体又是其整体人格所塑造的。每一个体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画作,画作的作者就是个体本身。不过,他不是完美的画作者,因为他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没有完全的认识。
在考察人格的构建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所以,尽管人类生活在同样的现实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塑造自己。有些看法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正确的;但有些则是不健康的,也是错误的。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他童年时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此处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有一个52岁的女人,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回顾她的童年,我们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一个姐姐所吸引,而她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屈辱感和无价值感。若用个体心理学的“纵向”观察方法来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发现在这个女人从童年到生命的最后都存在同样的心理机制,同样的心理动力:她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她;当她注意到别人更受人喜爱,或是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时,她就愤愤不平。因此,尽管我们对这个女人的生活或她的整体人格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所了解的事实来理解她。在这方面,心理学家与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甚至能够预测这个女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她独特的“生命主线”所附带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它开启了人们犯错误的极大的可能性。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加以克服。
在这里,我们把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和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这三种类型代表了问题儿童三种基本的处境。通过研究第一类儿童中的极端例子,我们发现,尽管不是每个儿童都是天生残疾的,但令人诧异的是,很多孩子都表现出某些由身体缺陷所引发的心理特征。而通过研究另外两类被严厉教育或被娇宠过甚的儿童,我们发现,在实践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在不同程度上属于其中一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上述三种基本处境都会使儿童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从而刺激儿童形成超越其自己潜力的野心。在病理学上,我们很难判断对于个体而言,过度的自卑感和膨胀的野心这两者到底哪一个的伤害力更大。两者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再现。过度的自卑感会激起儿童膨胀的野心,而这种野心有时又会毒害他的心灵,使他永不安分。由于受到了野心的过分浇灌,这种不安分不会结出任何果实,因此,它并不会导致有意义的行为。这种野心又与个体的格怪癖相互纠缠,从而不断地刺激儿童自身,使他变得更加敏感,很容易动怒或实施伤害行为,并最终走向过度的自卑。
……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儿童情感世界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儿童的情绪简单地归类为“好”或“坏”,而是深入探讨了每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孩子如何学习去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读到关于“如何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的那一章,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比如,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闹时,我们不能仅仅是制止他们的哭声,更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沮丧,并用温和的语言安抚他们,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对话范例,让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立刻模仿和实践。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恰恰是影响孩子情商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并且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淡雅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几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还有一颗彩色的爱心,瞬间就勾起了我想要了解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心。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目录,看到章节的划分条理清晰,从儿童的认知发展到情感教育,再到学习方法和家庭沟通,几乎涵盖了与孩子成长相关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这两个章节,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我平时就很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小问题,比如他们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为什么会对某些事情特别执着,又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提不起兴趣。我一直想找到一些科学的、有依据的方法来理解和引导他们,而不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定位,我相信它一定能为我提供不少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孩子、更懂得教育的家长。我已经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读完之后要怎么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观察和回应我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案例研究。作者在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一样。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心理学理论,还能从中看到其他家长可能遇到的类似困境,并从中学习他们的解决之道。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案例,详细描述了家长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最终独立地去幼儿园。这对我家那个刚上幼儿园,每次送都会哭闹不止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的“百科全书”,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堂生动的小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几个让我特别有共鸣的案例,并且根据书中的建议,尝试在家中进行实践,效果真的非常显著,让我对育儿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书页的设计简洁大方,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每一页都清晰地分成几个小段落,并且在重要的地方用粗体字或斜体字进行了强调,这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在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处,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形象地帮助我理解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时,书中的配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让我更容易区分和理解。另外,书中穿插的“家长小贴士”和“名人语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贴士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立刻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那些充满智慧的名人语录则常常让我陷入沉思,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和内容呈现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读物。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术语,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循循善诱地分享着她多年来在儿童教育领域的见解和体会。读到关于“游戏式学习”的部分,我更是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孩子应该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游戏如何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深有感触。比如,她提到可以用积木搭建一个“想象中的城堡”,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这让我立刻联想到我家孩子对积木的热爱,以后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玩耍,发挥积木的教育功能。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我不再感到手足无措。
评分值得深读的好书。。。。。。。。。。。。。。。。。。。。
评分书很好,京东服务很好。基本啥都在京东买了,搞活动很给力
评分点进去哦v哦就放假可是可是肯德基可是可是肯德基
评分准备当老师,买本书看看
评分对这本书比较感兴趣,也希望将来可以在育儿的道路上多学习一些知识,多了解一些理论,明白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他的一个理论支撑是什么?希望能够有收获
评分还没看,偏理论的书,看个人的领悟程度了
评分有人问我: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评分孩子快4岁了,几乎所有的书都是京东自营店买的,赶上搞活动,还会减免很多,最主要的是书的质量有保障,都是正版书!
评分看着美观大气上档次。一直信任京东。质量不错,送货很快,服务很好!太漂亮,大气,档次高,超喜欢。货比三家,选的也好是辛苦啊?在强哥这里买不到其他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上午下单,下午到家速度啊!看着还行货品不错,装了实用。质量可以。是值得购买不错不错不错!!!!!!很干净,质感也不错,价位适中。不错物流一天就到了整体感觉很不错,收到就用了,挺喜欢的,这个用的好,还要买多几个。物美价廉,用着看看吧,免去市场购物之劳,推荐答案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非常喜欢,质量很好,卖家热情,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