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之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既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本书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曾普遍水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各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
目录
自序(写作缘起、本篇大意与未及之义)
一 缘起
二 本篇大意
三 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义
第一章 原理上:“理”之六义与名理
一 导言
二 先秦经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 魏晋玄学与名理
第二章 原理下:空理、性理与事理
四 佛学与空理
五 宋明理学与性理
六 王船山及清儒与事理
七 结论
第三章 原上心:孟子之性情心与墨家之知识心
一 本文宗趣
二 论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义
三 墨家之知识心与儒墨思想之所由异
第四章 原下心:庄子之灵台心荀子之统类心与大学中庸之德性工夫论
……
第五章 原名:荀 子正名与先秦名学三宗
第六章 原辩:墨子小取篇论 “辩”辨义
第七章 原言与默: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
第八章 原辩与默:墨庄孟荀之论辩
第九章 原致和格物上: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知思想之发展
第十章 原致知格物下: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和思想之发展
第十一章 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义
第十二章 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义贯释
第十三章 原太极上:朱陆太极之辩与北宋理学中太极理气思想之发展
第十四章 原太极中:天地之根原问题,与太极一名之诸义,及朱子太极理气论之哲学涵义
第十五章 原太极下:朱子太极理气论之疑难与陆王之言太极及即心言太极之说
第十六章 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发展
第十七章 原命中:秦汉魏晋天命思想之发展
第十八章 原命下:宋以后天命思想之发展
索引
前言/序言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唐君毅著作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唐君毅先生的作品,学中国哲学史必读书
评分
☆☆☆☆☆
经典!
评分
☆☆☆☆☆
则不限于感官所得,其默识于不言之地,炯然自明。而万物之理,通于一而莫不毕者,故贞信而无所罔也。此思也,吾亦名为证会。如唯限于感官经验,则可以察物则之分殊,而万化根源终非其所可窥也。今人只知张目求见,不悟闭眼始有深会。东方学术归本躬得,孟子“践形尽性”之言,斯为极则。形谓身。身者道之所凝,修身以体道,此身即道之显也,是谓践形。性亦道也。人禀道以生,既生而能不拘于形气之私,乃有以复其性,即弘大其道,而性分无亏欠,故曰尽性。故“知行合一”之论,虽张于阳明,乃若其义,则千圣相传,皆此旨也。
评分
☆☆☆☆☆
书不错,印刷纸质还行。打算把中国哲学导论收齐。( 他将自己的主要著作概括为四类:第一类为“泛论人生文化道德理性之关系之著”,如《人生之体验》、《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与人生》,及《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等。第二类为“评论中西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人文学术,以疏通当前时代之社会政治问题之一般性论文”的合集,如《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也包
评分
☆☆☆☆☆
很不错,关键是价格便宜啊
评分
☆☆☆☆☆
非常好的书,值得阅读。
评分
☆☆☆☆☆
西汉马王堆《帛书》
评分
☆☆☆☆☆
京东的东西不错,速度快。
评分
☆☆☆☆☆
没来得及看呢,据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