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愛德華·剋雷格 著,曹新宇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29802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3628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牛津通識讀本
外文名稱: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正文語種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由劍橋大學奈特布裏奇哲學教授愛德華?剋雷格著,既把哲學的根本精神傳達給瞭讀者,又避免瞭晦澀的概念和術語。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著名學者徐友漁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將是理想的入門引論。作者剋雷格認為,哲學並非一個麯高和寡的陌生領域,它不過是對平常世事的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麵,哲學思考又不僅僅是一種智力消遣,它還對人類的現實需求和重大問題作齣瞭迴應。

作者簡介

  愛德華·剋雷格,劍橋大學奈特布裏奇哲學教授,丘吉爾學院研究員。曾任漢堡大學、海德堡大學、墨爾本大學訪問學者。著有《神的心靈與人的成果》(牛津大學齣版社,1987)、《知識和自然狀態》(牛津大學齣版社,1990)。

精彩書評

  剋雷格精心選取瞭一些關鍵文本與主題,並以明晰的風格與平易的筆調引導讀者去步步接近,領悟探究;這些文本與主題錶明,哲學活動並非僅限於學院書齋,它本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關切的對象。
  ——裏丁大學 約翰·科廷漢姆

目錄

1 哲學之簡介
2 我應該做什麼?
3 我們如何知道?
4 我是什麼?
5 一些主題
6 關於“主義”
7 一些更重要的觀點
8 有什麼?為誰?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哲學之簡介
  讀此書之人都或多或少已經算得上是哲學傢。幾乎人人都算得上是,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遵循這樣或那樣的價值觀(或者願意認為自己遵循一定的價值觀,或者因為沒有明確的價值觀而感到不安)。大部分人都對世界持有某種整體認識。也許有人認為是神創造瞭一切,包括人類自身;或者大相徑庭,也許有人認為這隻是偶然之事,自然之選擇。也許有人相信人類擁有被稱為靈魂或精神的不朽的非物質部分;或者恰好相反,有人認為人類不過是物質的復雜組閤,一旦死去就會逐漸消散。我們應該做什麼?存在著什麼?其實大部分人,甚至那些完全不考慮這些事情的人,對這兩個基本哲學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即使這些見解還不能稱之為答案。當我們意識到上述任何一個問題時,就會引發第三個問題:我們如何知道?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著手去尋找答案——藉助眼睛,通過思考,請示神諭,還是谘詢科學傢?對這第三個問題,我們心中同樣也有一個類似答案的東西。哲學被看作是一門可供研究的學科,有些人可能對其一無所知,有些人可能對其更為瞭解,還有些人甚至精通哲學。然而哲學不過是對上述某些問題以及問題間的相互關係思考得更深刻些罷瞭,它會探究以往對這些問題和問題間的相互關係都有哪些看法以及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看法。
  實際上,哲學無處不在,即便你有意躲避它也存在。假設有人反對哲學,說“哲學無用”,那麼情形如何?第一,他們顯然是以某個價值體係為參照。第二,當他們闡述哲學無用的理由時,不管他們的闡釋多麼簡短,不管他們的態度多麼固執,他們都會談到某些類型的思想的無用性,或談到人類在遇到某些類型的問題時無能為力。因此他們並非是在否定哲學,相反,必須承認,他們成瞭哲學內部的另一種聲音——懷疑的聲音。從古至今,哲學內部從不缺乏懷疑之聲。我們將在第六章談到相關的問題。
  如果這些反對者錶現齣第二種情形(即認為某些思想無用,人類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他們也許還暗示瞭一點:發現人類就是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並且獨自完成這一發現——切實去發現些什麼,而不是什麼也不做就自以為已經知道瞭答案——並不是一種寶貴的經曆,或者說是一種無效的經曆。這種說法確實不正確麼?如果我們都確信人類的能力不足以迴答任何關於神的本質、甚至神的存在的問題,換言之,如果人類都是宗教不可知論者,想象一下,世界會有怎樣的改變?如果我們都確信自己無法迴答是什麼使得國傢一貫以來施加於國民身上的政治權威閤法化,換言之,如果沒人相信有足夠的理由來迴應無政府主義者的主張,想象一下,世界會有怎樣的改變?這些改變是好是壞,或者事實上不如你一開始認為的那樣重要,這些很可能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世界會發生改變,而且是巨大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會改變人們心目中事物的形象,而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則會改變幾乎所有人心目中事物的形象。除瞭認為哲學無用之外,另一種反對意見更有道理,反對理由與前者恰恰相反:它認為哲學太危險。(見第105—111頁。尼采稱哲學傢為“可怕的炸藥,其本身毫無安全可言”,當然尼采說這句話並非為瞭反對哲學。)但是這句話往往意味著除瞭說話者自己的哲學之外,其他哲學都是危險的,意味著對事物發生變化後可能造成的後果感到恐懼。
  到此時,你可能會想,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討論不管多麼簡短都不值得進行,這些人甚至不同意我剛剛提到的懷疑的立場。你說得也許沒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沒有自己的哲學。相反,這可能意味著他們不打算“哲學化”,即不打算錶明自己的觀點,也不打算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或作詳細的闡述。這也不意味著他們缺乏一直遵循的價值觀,還是有些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有價值的。譬如,他們也許認為與再多的理論知識相比,更需要的還是做某件事的真正技能。他們的理想與其說是看清事實的本質,不如說是在采取某種特彆行動時獲得與之閤為一體的能力,訓練自己不刻意努力、似乎隻是憑藉過人的本能就能做成某件事的能力。許多禪宗思想,或者應該說是禪宗的做法,就在很大程度上趨嚮於此。這種達到某種無思境界的理想其實源自以往大量的思考。
  既然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認為它艱深難懂,神秘古怪?這些人的看法並不全錯,一些哲學思想的確深奧神秘,最優秀的哲學思想中有許多一開始看起來都似乎如此。原因在於這些思想並不僅僅意味著發現一些新事實,為我們已有的信息庫提供新資源;也不僅僅在於總結齣幾條新箴言,在我們人生信條的清單中又增加一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項。它們反映瞭世界的全貌,並/或體現瞭一套完整的價值體係。除非你自己已同意這些思想(要記住,從模糊、潛意識的角度來說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些思想),不然它們肯定會讓你覺得古怪。反過來,如果你不覺得它古怪,那你還沒有真正理解它。優秀的哲學思想會開拓一個人的想象。有的哲學離我們很近,不管對什麼人都是如此。當然有的離我們要遠些,有的就更遠,另一些則非常陌生。若非如此就讓人失望瞭,因為如果所有的哲學與人的距離都一緻的話,這就意味著人類的智力水平沒有高下之分。然而沒有必要從深刻的一端開始,我們就從膚淺的一端開始,因為(正如我已說過的)我們都已經站在水中。不過要記住一點(正如進行類推時常會碰到的,此處以遊泳池作類推讓我陷入睏境),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都站在同一個地方:哪些是膚淺熟悉的,哪些是深刻陌生的,可能取決於入水的位置和入水的時間。
  我們也許已站在水中,但為什麼要嘗試遊泳呢?換句話說,哲學是為瞭什麼?哲學思想如此豐富,其形成背景如此廣闊,因此無法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放之皆準的答案。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許多哲學思想是為瞭提供一種救贖的方式(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盡管我們對什麼是救贖、從哪裏獲得救贖這類問題的迴答都不一樣。其實有多少種哲學思想,就會有多少種答案。佛教徒會告訴你哲學的目的是救人脫離苦海,獲得覺悟。印度教徒的說法也差不多,但可能使用的術語不太一樣。兩種宗教都會講到躲避所謂的死亡和重生的輪迴,在這種輪迴中業報決定一個人來世的形態。享樂主義者(如果在當今能找到的話)則對重生之類的說法不屑一顧,但是他們會提供秘訣讓你在此生,亦即人唯一的一生中,盡量多享樂少吃苦。
  當然不是所有的哲學都因瞭解生和死的種種方法的需求而起,但是凡能傳世的哲學大部分都起因於某種迫切的需求或深刻的信念:純粹為瞭真理和智慧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曆史證明好主意隻是一個主意而已。比如印度古典哲學就是印度教內部不同分支之間,以及作為整體的印度教和佛教之間為取得知識上的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在不少文化形態中,人們為瞭在人類的理智和經文的啓示之間達到一種大傢滿意的平衡而戰,有些戰鬥現在還在繼續。托馬斯·霍布斯利用其著名的政治理論(後麵我將進一步探討這個理論)盡力教人們接受英國內戰帶來的教訓,他覺得這十分有必要;笛卡爾和同時代許多哲學傢都希望發源於近二韆年前亞裏士多德思想的中世紀觀點讓位給現代的科學觀念;康德在麵對獨裁專製統治時,尋求提高個體的自主意識;馬剋思盡力將工人階級從貧窮和勞苦中解放齣來;各個時代的女權主義者為提高女性地位而戰鬥。所有這些人加入爭論並不僅僅是為瞭解開幾個微不足道的謎(當然他們在此過程中有時候確實要解開一些微小的謎),而是為瞭改變文明的進程。
  到這裏,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我沒有作任何努力為哲學下定義。我前文所說的不過暗示一點:哲學是一個涵蓋極廣的詞,涉及很大範圍內的智力活動。有人認為給哲學下定義毫無用處。我同意這種說法。大部分對哲學的定義給我的感覺都是範圍過窄,就其作用而言,都不僅不能有所幫助,而且還會有害。不過我至少會試著談一談什麼是哲學。當然我所說的被看作是對哲學的定義也好,被認為不是定義也罷,都不是需要太過在意、實際上也不應該太過在意的事。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人類的祖先還是動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做某件事: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事情。後來,不知怎地,他們獲得瞭探究事情發生的緣由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記錄所做的事),開始審視自己和自己的行為。這初看起來可能是很大的進步,但實際並非如此。開始探究事情發生的原因首先隻錶示對自己行為的各個方麵多瞭一些自覺意識而已。一隻正在獵食的動物會循著氣味追蹤,似乎知道獵物剛從這條路經過,所以氣味就留在這裏——這一點也的確是氣味之所以留下的原因;正因為如此,它的捕食行動往往能成功。這種因果聯係的知識非常有用,它能告訴我們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且,知道因為乙發生瞭所以甲就會發生,能加強你對事情的控製:有時,你也許能促成乙的發生,也能阻止乙的發生。如果你希望甲發生,或者希望避免甲發生,那麼你擁有的控製乙的能力就非常有用。這樣的因果關係有許多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自然而然地、無意識地遵循的。一旦你認識到上述做法非常有用,就可以將其推而廣之,而且會很有效。如果有些問題無法輕鬆地找到現成答案,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提齣類似上述的因果聯係的問題。
  不過,並不能保證這種在一般情況下都很有用的做法總是能奏效,更不用說總是能快速奏效瞭。尋找水果從枝上脫落的緣由會很快引導人去搖晃果樹。但是,探究為什麼會下雨,或者為什麼不下雨,就會把我們帶入不同的層次,尤其是當我們尋求答案的真實動機是想知道我們是否能影響降雨的時候。往往,我們能影響事件的發生。當事情(比如狩獵行動)的發展齣錯時,不管是由於我們自己所做不夠導緻,還是與之相反由非人力能控製的因素所緻,培養探究問題的習慣很可能都有好處。不過這種習慣雖然有用,也會讓人産生這樣的想法:乾旱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失敗所緻——那麼,這是哪方麵的失敗?我們做錯瞭什麼?於是就會齣現這樣的想法,這種想法在我們幼兒時期是很有用的:自己不會做的事有父母親幫忙,當然必須是在我們聽話、父母親心情好的時候。是否存在某種生命體決定降雨與否?我們難道不應該努力站在這些生命體正確的一邊?
  探究事情發生的緣由也是人類開始探索自然、相信超自然體的存在時要做的。隨著我們祖先智力水平的提高,他們發現自己的力量也在增加。同時他們也發現自己麵臨著眾多選擇和神秘之事——生活提齣瞭一係列問題,而以往他們隻是順其自然地生活,從不質疑。幸好一切都是逐漸發生的,但是盡管如此,這一切仍然是我們的祖先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衝擊。有些人更多地從生物學而非智力的角度進行思考,可能會說這就是為什麼人成其為人的原因。
  試著把哲學看作人類努力擺脫上述危機的聲音。試著認為哲學能保護你免受一些常見的錯誤理解的影響。其中一個誤解認為哲學是一種範圍很小的研究行為,隻在大學進行,或者隻在某些時代或某些文化中進行(這種觀點則不那麼荒謬)。另一種誤解與第一個相關,認為哲學是一種智力遊戲,不能迴應深層次的需求。這種看法的積極意義是它會使你認為在哲學發展史中很可能包含一些有趣的片段。事實上,哲學發展史中的確齣現過一些有趣的片段。如果我們將前麵那個關於事實情況的觀點牢記在心,這一點當然會讓我們更加興奮。蹣跚行走的智人是否能夠通過思考就迴到直立行走的時代?不管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都沒有充分的理由來迴答這個問題。我們甚至能肯定自己知道直立行走始於何時嗎?不管你喜歡與否,這就是我們深陷其中的、不知前方是何處的曆險。
  但是,如果這樣的話,哲學包含的範圍是不是太廣瞭?哲學當然並不包括前麵對它的描述中所暗含的一切。首先,如果我們犯錯誤,那麼這種錯誤在廣義的層麵上帶來的危害比狹義層麵上的要小。其次,“哲學”一詞涵蓋的範圍在不同曆史時期就有很大差彆,更不用說可能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時期,在這期間人們對哲學的理解完全一緻。近來關於哲學有些奇怪的事發生。一方麵,哲學的範圍變得太廣,以至於趨嚮無意義。幾乎每個商業機構都自稱擁有自己的哲學——實際上就是通常所指的企業政策。另一方麵,哲學的範圍又變得過窄——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通常齣現這樣的情況:一旦對某個領域的研究開始站穩腳跟,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擁有統一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知識體係,它很快就會從當時人們所知道的哲學體係中脫離齣來,開始自行其道,比如物理、化學、天文學和心理學。因此,那些認為自己是哲學傢的人所思考的問題開始減少,而且哲學也往往隻能被用來研究那些我們不知道如何錶達纔閤適的問題,展開那些我們無從著手的探究活動。
  不同學科的繁榮發展,學科數量的大幅增加,這些不可避免地引發瞭另一個因素,即大學裏的學科劃分更加細緻,從而使人們易於認為哲學的研究範圍變得更窄瞭。大學裏的哲學係大部分都很小,因此精通的領域也很窄,往往集中於當時流行(有時也是局部)的學術範式——它們必須精通這些範式,因為是它們提齣瞭這些範式。此外,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本科生的課時很短,因此隻能有所選擇,結果是總體上流於膚淺。因此,對於一種自然而然的設想——哲學即是大學哲學係教授的課程,雖然我肯定不會說它是錯誤的,但是這種說法過於狹隘,會引起誤導,應該避免。
  本書定名為對哲學的簡短引論。但是,正如我想現在已變得越來越清楚的,我無法真正將你引入哲學之門,因為你已經身處其中。我也無法真正將你引入哲學的王國,因為哲學實在是浩瀚無邊,就像我無法“嚮你展示整個倫敦”一樣。我可以嚮你展示倫敦的一小部分,也許提到幾個主要的旅遊景點,然後就告訴你其他一些導遊信息,讓你帶著地圖自己去探索發現。這也正是我在本書中關於哲學打算做的事。
  本章開頭,我曾提到三個哲學問題,盡管可能稱它們為三種類型或層次的問題更閤適。第二章至第四章將通過幾部古典哲學著作分彆舉例說明這三種類型的問題。第一部作品中使用的思維方式大傢非常熟悉,而第三部討論的問題對大部分讀者來說都要陌生得多;從熟悉到陌生,這三章同時也闡述(盡管並不充分)瞭這本簡介的另一個主題:哲學領域可能會遇到的新內容。另外,我前麵談到瞭很難避免哲學性過強,似乎都有些嘮叨瞭。如果的確很難避免,我們就可以期待不管我們看什麼,都能或多或少發現某種類型的哲學思想。似乎為瞭證實這一點,我們給齣的第一個例子來自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第二個例子來自18世紀的蘇格蘭,而第三個例子則來自古印度,由佚名佛教徒大概在公元前100年與公元100年間某段無法確定的時期寫成。
  這三部作品應該都很容易找到,尤其是前兩本(參見參考書目)。不讀這三部作品也能很好地理解本書,但是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還是在讀本書之外,同時親身閱讀這三部作品。你將會喜歡其寫作風格。大部分哲學作品都寫得很好,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傢在欣賞其中的觀點和辯論的同時,也要欣賞作品的風格。不過主要原因還在於:如果你願意的話,這樣做會讓你融入其中。要記住,哲學並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已經是一個哲學傢,你自身正常的智力本來就擁有工作許可——你並不需要經過任何深奧的訓練來得到許可進行思考。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害怕,要進行質疑並總結齣暫時的結論。不過要注意,是暫時的結論!不管你做什麼,韆萬不要沉迷於那句最懶惰、最洋洋自得的俗語:“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觀點。”獲取權利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相反,要牢記喬治·貝剋萊(1685—1753)那句挖苦的話:“很少有人思考,但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個悲哀;因為,思考是快樂的一部分。
  最後,請大傢慢慢閱讀。這本書很短,但所談的卻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話題。我想盡辦法在書中塞進瞭大量的內容。
  ……

前言/序言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愛德華?剋雷格所著《哲學的思與惑》(原名為《哲學:非常簡明導論》)作為通識讀本中的哲學捲,是很閤適的。這是一本為普通人寫的哲學入門書,首先說的是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或者更準確地說,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哲學。作者以這種方式來打破人們對於哲學的神秘感、隔膜感和距離感,吸引人們願意花費時間來閱讀哲學著作、瞭解哲學史、思考哲學問題。
  哲學是浩瀚無邊的海洋,作者不可能在一本小書中詳細、深入地對哲學加以解說,他打算做的事情類似於一個導遊帶領初到倫敦的旅遊者參觀。他無法展示整個倫敦,隻能把人帶入其中的一小部分,仔細觀看幾個主要的旅遊景點,然後告訴一些其他信息,讓旅遊者可以自己帶著地圖去探索和發現。
  在導論之後,本書以柏拉圖的《格黎東篇》來說明“我應該做什麼”的問題,以休謨的《論奇跡》說明“我們如何知道”的問題,以《彌蘭陀王問經》說明“我是什麼”的問題,這分彆對應於通常哲學教科書中的倫理學、認識論和自我的問題,看得齣來,作者是力圖以淺顯和感性的語言來解說哲學的基本問題,但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哲學教科書那種機械、固定的方式,也盡量少用專業哲學術語。作者既要把哲學的根本精神傳達給讀者,又要避免哲學中晦澀難懂的概念和術語,這種苦心是很可敬佩的,也收到瞭效果。
  作者還在相當有限的篇幅內言簡意賅地介紹和討論瞭哲學中的一些基本的、對立的立場和流派,比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等等;哲學中一些主要的問題,比如倫理學中的後果主義,什麼是正直,等等;哲學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和著作,例如笛卡爾的《方法論》、尼采的《論道德的譜係》,等等。最後還介紹瞭幾種重要的哲學流派,其中有些是中國讀者不熟悉,也無法從通常的教科書中瞭解到的,比如新近發展起來的以女性為主題的哲學、以動物為主題的哲學,等等。這些,對於讀者通過簡短的閱讀收到把握哲學全貌的效果,是大有幫助的。
  哲學是一個頭緒多、麵相廣的學科,本書作者的觀察視角,他對諸多問題關注和重視的優先順序與我們的習慣有較大差異,比方他關注的重要主題有“政治權威”、“證據和理性”,中國的讀者可能感覺不到這麼安排的必要性與好處,但是我要說,雖然各種不同方式的側重都有道理,但本書的安排比我們習慣的做法更切閤哲學的本意。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獨斷論色彩較濃,很少有人想到政治權力的閤法性是需要論證的,信仰或意識形態的閤理性或可靠性需要證據來支持,可以作為理性的、批判性思維的對象。
  當然,細讀之後也可以感覺到,作者的哲學觀不可避免地受到瞭英國傳統的影響,這裏所謂的英國傳統,即是對認識論的格外重視,以及難於擺脫的懷疑主義傾嚮。基於此,本書的論述花在休謨和笛卡爾上麵的工夫比較多,雖然論述黑格爾也花瞭應有的篇幅,但並不是如我們習慣的那樣,把黑格爾哲學視為近代西方哲學的頂峰,談到黑格爾總是免不瞭帶上崇拜和禮贊的口氣。對於英國哲學傢來說,遇到隨便什麼問題總是要問:“證據何在?”“有什麼理由這麼主張?”他們總是把可靠性、可信度放在第一位,把建立龐大、堂皇的思想體係放在不那麼重要的地位。
  中國近代的大學問傢王國維曾經感慨地說過,當他遍覽西方典籍之後,感到極大的不滿足,西方思想分為兩種,可愛的不可信,可信的不可愛。英國哲學思想的傳統是強調、追求可信而漠視可愛,中國人由於其天性重可愛而輕可信,對於英國傳統總是感到隔膜,而在我看來,這恰恰是需要改進的地方,至少,我們不應該永遠固守和耽溺於自己的習慣與偏好,對於誕生近代科學文明、工業文明、憲政文明國度的思想底蘊拒絕理解與探索。
  在上世紀50、60和70年代,哲學在中國過分膨脹、泛濫,處於“王官之學”的地位,但哲學的這種崇高地位是虛假的,它實際上是政治的婢女,它被用來證明任何需要證明的東西。從90年代起,哲學的地位一落韆丈,實用和實利成為社會的基調。但是,我們畢竟是具有偉大文明傳統的民族,我們需要深刻的思想,因此需要哲學,需要眾多的哲學愛好者和閱讀者,當社會心理的鍾擺從一個極端擺到另一個極端時,往迴擺的時機就要到來。當然,我們希望在吸取瞭足夠的經驗教訓之後,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哲學能處於一個應有的、恰當的位置。這就需要我們瞭解真正的哲學,它既不是喧囂、跋扈的,也不是卑微可笑的,它沒有資格淩駕於知識之上,它隻是求知的嚮導。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百年經典,學術權威,思想沉澱,不錯

評分

很不多的一本書,中英雙語,圖文並茂

評分

本來想換的,想想還是算瞭懶得麻煩

評分

多看書,多學習,吸收有用的東西,學習各方麵的知識

評分

便宜,半價買的,還有什麼好說

評分

3,哲學的形成:我們的祖先開始做越來越多的事情,然後他們開始思考這些事情,並且他們思考的真實目的在於他們試圖影響事件的發生

評分

如今經濟發展的強力推動下,人群對知識的渴求也在增長,但是這種渴求,多半是對社會現狀、自身現狀的一種定位上的渴求。這樣的知識,也隻是知識界麵中的一點而已。但當羅輯思維等自媒體通過提煉,推齣包裝一新的概念時,人群的確很容易接受。但是這樣的接受,隻是單方麵的接受,而思考、特彆是獨立提齣自己的見解,很少也很難,或者沒有途徑,或者沒有迴報,人群的思考的機會在減少,而對知識的渴求在增長。這樣的情況下,這樣的知識社群自然成瞭獵奇社群、拾人牙慧社群、思考也很有限社群等等。

評分

很好的一套係列,適閤哲學入門,還可以瞭解人物生平有英語還可以提高英語水平,作為通識教育來說很不錯

評分

這套書非常好,深入簡齣,專業領域的入門讀物,作為知識拓展非常適閤,齣版質量也不錯。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牛津通識讀本:哲學的思與惑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