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姜文、王家卫、卡拉克斯
到韩三平、江志强、韦恩斯坦
以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圣丹斯电影节主席杰弗里·吉尔摩
中外电影人齐聚一堂,共同关注电影产业发展
内容简介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由上海国际电影节近年的精彩论坛对话集结而成,包括吴宇森、姜文、丹尼·博伊尔主持的主席讲坛,国内外近年来活跃的电影人激烈交锋的产业论坛,以及传授独门创作、融资经验的电影大师班,国际电影节成功经验的介绍等等,是上海电影节集中所有优势资源,邀请重量级嘉宾的珍贵交流经验集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和与国际接轨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也是电影从业者、学者、爱好者了解当下电影产业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唐丽君,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旸,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务副总监。
精彩书评
二十年前的香港那就是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很多人只是看到一个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的计划。所以拍电影慢慢就变成了像炒房地产一样,哪块地会赚就买哪块地,好像吃泡面,水冲一下就可以了。
——吴宇森
拍《海滩》的时候有200 名专业的工作人员,我们当时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好像一支欧洲的军队入侵了泰国一样,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扫平,人们就觉得你们是一群国外来的有钱人,所以拍出来的电影根本没有泰国的风味。
——丹尼·博伊尔
1997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然后你从下面走上来领奖,我一看就是一个流氓。我一直等着上海电影界出现一个流氓,因为香港电影里面老是有流氓。
罪恶,暴力,性,中产阶级,小市民,欲望,贪婪,妒忌,没有这些东西没有都市电影,甚至可以说没有电影,可是刚才那些特质全部是1949年甚至一直到今天不可以表达的。
——陈丹青
真的不要寄希望于进入好莱坞的市场,不是说我们不想进入,这个市场永远是给了你一个诱惑,让你牺牲很多利益,能很廉价地拿到你的东西。
——冯小刚
我个人觉得电影不是一个民生必需品,民生必需品可能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后,便可以不断地复制,但是电影必须不断地提供新的刺激。
——戴立忍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陷于贫穷,也不必为生计而奔波,他就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当年的我。我发现了电影摄影机后面的那个人,我把电影当作我的岛屿、我的国度。
——莱奥·卡拉克斯
目录
致中国电影的美好意愿
Part 1主席讲坛
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吴宇森/ 何平/ 王小帅/ 彭浩翔/ 钮承泽
做简单的电影
菲尔·阿格兰德/ 丹尼·博伊尔/ 史蒂芬·戴德利/ 姜文
都市电影与城市镜像
王家卫/ 陈丹青
Part 2 产业论坛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新疆界
熊晓鸽/ 何平/ 罗伯特·皮萨诺/ 阎焱/ 韩三平/ 任仲伦/ 冯小刚/ 理查德·格尔丰德/ 黄建新/ 哈维·韦恩斯坦/ 杰森·里德/ 于冬
投资中国电影的瓶颈与未来
做踏实的企业才能与资本双赢
电影产业将成为世界电影的助推器
IMAX 新媒介,中美合作新境界
中国电影与中国足球一样得先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
中国是亚洲异军突起的电影市场
华语影片海外发行中的利益得失
迪斯尼的海外本土化策略
中美合作得重视法律平等
全球都能听懂的未必是好故事
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国电影企业
制作人必须保护导演的创作权利
好莱坞的管理流程是最先进的
如何平衡中美合作中的成本比例
新坐标:华语电影青年制造
何平/ 江志强/ 赵海城/ 方俊/ 卓顺国/ 吕建明/ 戴立忍/ 陈果/ 李烈/ 盛志民/ 李蔚然
3D魔方:造梦工业,电影、动画联手打造
何平/ 胡波/ 姜帝圭/ 彭浩翔/ 徐小明/ 保罗·奥多森/
迪恩·尤克/ 艾瑞克·艾德米兹/ 覃宏/ 路盛章
现场对话
中国制造·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怎样的电影
张国立/ 王小帅/ 陆川/ 宁浩/ 魏德圣/ 于冬/ 高军/陈国伟/ 吴鹤沪
人为割裂商业和艺术电影,是一个旧思路
找到你的基本观众群
从方方面面开始武装自己
给艺术电影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空间
从发行、制片角度谈中国市场的潜力与类型缺失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各种类型的电影人
从影院的反馈谈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结构与需求
消除南北差异
给不同类型的导演更多的空间
孵化软实力·金融创新与电影成长
王冉/ 丹·格里克曼/ 史蒂芬·萨尔兹曼/ 冯永/ 朱云来/董平/ 江志强/ 王中军
共同建立合法的电影市场
美国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策略
全球背景下融资的重要性和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如何为电影产业孵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电影行业需要更为体系化的管理
电影一定是综合的投入
一定要放到全世界的平台来竞争
向银行与创意基金融资的风险与收益
投资电影需要担保和监理机构
现场对话
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中国价值·金融危机下的中外电影合拍机遇与策略
张恂/ 江平/ 童刚/ 韩三平/ 任仲伦/ 吴宇森/ 张昭/陈红/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 陈嘉上
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外电影合拍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市场,世界共创
通过《梅兰芳》感受中外电影合拍的优势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中欧电影合拍如何走向大市场
分众、分区域发行是必然趋势
2008 年的成功合拍案例带来合作新契机
通过合拍寻找海派电影与欧美电影的交汇点
集聚世界资源,打造中国经典
中国原创小说与中国电影内容成长
胡雪桦/ 丹增/ 叶兆言/ 毕飞宇/ 范小天/ 陆川/ 侯小强
化文学创作力为影像生产力
文学改编剧需要天意
文学和电影是可以互相启发的
导演和作家之间的相互倾听很重要
把有益的思考包装成易于接受的作品
从类型文学到类型化电影
导演和作家要协同作战
Part 3 电影圆桌
电影作为媒介:电影营销策略
汪涛/ 向明/ 蒋德富/ 莫康孙/ 向明/ 刘思汝/ 徐颖/王一飞/ 吴峥颖/ 张扬
品牌与电影谈恋爱
植入广告:电影说故事,产品讲策略
好莱坞品牌植入策略
电影导演如何平衡内容与品牌植入
现场对话
新浪潮50 年·继承或颠覆
徐枫/ 让-米歇尔·付东/ 裴开瑞/ 贾樟柯/ 彭浩翔/ 魏德圣
什么是新浪潮
欧洲价值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与阻碍
中国电影一直在经历着新浪潮
香港也有新浪潮
无路可走才有新浪潮
新浪潮构成了电影史的分水岭
现场对话
女性电影·另一种目光
贾樟柯/ 赵静/ 姚树华/ 俞飞鸿/ 刘伽茵/ 尹丽川
电影要发出真实而独特的声音
女性导演为什么非要拍女性的故事
拍电影是个自然的过程
要拍好电影,而不仅仅是拍完
电影不分性别
女性导演的崛起是华语电影导演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场对话
市场与立场·年轻力量向左走,向右走:亚洲新人奖特别呈现
李诗才/ 朱文/ 盛志民/ 曹保平/ 宁浩/ 林权泽/ 陈子谦/ 朗斯
文艺片其实比商业片更容易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健全的机制
文艺片不能成为逃避技术的幌子
我要做的是含有很高艺术属性的商品
市场与立场有关
现场对话
与亚洲新人奖评审对话
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形式
王中磊/ 井关惺/ 黄建新/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 李治允/于冬
亚洲式的契约精神有助于亚洲合拍
亚洲合作与好莱坞合作的核心不同
韩国与中国合作的空间
印度电影文化及合拍潜力
以市场分销的概念实现合拍
抓住合拍的激情部分
现场对话
Part 4电影大师班
剧本:电影成功的第一步
李宏宇/ 比利·奥古斯特
现场对话
做自己的电影
让-米歇尔·付东/ 莱奥·卡拉克斯
现场对话
剧本,电影的基石
周黎明/ 阿莫斯·吉泰/ 道格拉斯·肖特
现场对话
将创意传达给投资人
蔡志琴/ 杰森·里德/ 迈克尔·安德林
现场对话
谢晋电影与一个时代的寓言
张颐武/ 林权泽/ 白先勇/ 张建亚/ 杰里·卡尔森
谢晋的成功在于他有怜悯之心
谢晋的电影是人生和艺术的合体
谢晋的一生都交给了电影
谢晋是国际电影大师
现场对话
融资第一步·说服你的投资人
鲁沙纳克·贝赫斯特·内扎德
大师孵化室,天才训练营:SIFF 年轻计划双向通道
马蒂斯·沃特·克诺尔
Part 5国际电影节的故事
国际电影节主席高峰论坛
埃里克·米卡/ 角川历彦/ 阿布杜勒·哈米德·朱马/ 任仲伦/ 金东虎/ 伯乐/ 杰弗里·吉尔摩/ 马可·穆勒/ 杰罗米·帕拉德/ 桑德拉·德·哈默/ 詹姆斯·辛德曼
东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亚洲以及青年电影推广
迪拜电影节,让世界了解阿拉伯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个迅速成长的孩子
夏威夷电影节,东西方的桥梁
釜山电影节,发现亚洲地区新电影、新导演
现场对话
电影造就伟大的电影节
电影节呈现世界多元性
鹿特丹电影节是一个“发现”的电影节
电影文化使我们变得更具有人性
庞大的市场体系是戛纳电影节成功的重要支撑
现场对话
出版后记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Part 1 主席讲坛
这里所有的话题,都是在一个几百平米的会场空间里展开的,参加者多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电影人,讨论的是当下最重要的电影问题,虽然不像前辈圣贤那样围炉而坐,但现场的温度丝毫不逊。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