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花卉生产技术

木本花卉生产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世逞 等 编
图书标签:
  • 木本花卉
  • 花卉生产
  • 园艺技术
  • 园林植物
  • 植物栽培
  • 花卉种植
  • 苗木生产
  • 园艺园林
  • 花卉园艺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12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106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1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木本花卉生产技术》献给种花了,卖花人,买花人,用花人的书。

内容简介

《木本花卉生产技术》分别介绍了107种木本花卉的生产技术。内容包括:各种木本花卉的分布、用途、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和栽培管理等。为方便读者对花木的识别、欣赏和收藏,书中选配了100余张木本花卉的彩色照片。书末附有木本花卉主要繁殖方法图解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本书收录的木本花卉种类较为齐全,内容翔实,技术实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园林花木公司、广大花卉种养人员、基层园艺技术推广人员及花卉爱好者学习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彭世逞,西昌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土壤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植物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泽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科技专著9本,先后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刘方农,西昌学院农学与园艺学院副教授。先后担任微生物学、观赏园艺、生态学、果树栽培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7篇,主编或参编专著5本,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刘方农、彭世逞和刘联仁合著的(芳香植物鉴赏与栽培)-书,荣获第21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刘联仁,西昌学院农学与园艺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有1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8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办的国际性刊物摘登,独自或与人合作出版农林科技著作23本。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科技工作者。199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一、107种木本花卉的分布、用途和形态特征
1.腊梅
2.梅花
3.樱桃
4.樱花
5.桃花
6.贴梗海棠
7.垂丝海棠
8.西府海棠
9.月季花
10.蔷薇
11.玫瑰
12.芍药
13.牡丹
14.玉兰
15.紫玉兰
16.木芙蓉
17.木槿
18.红花羊蹄甲
19.龙牙花
20.凤凰木
21.紫薇
22.赖桐花
23.鸡蛋花
24.石榴
25.无花果
26.八仙花
27.柽柳
28.垂柳
29.银柳
30.水杉
31.水松
32.迎春花
33.龙爪槐
34.香花槐
35.三角槭
36.银杏
37.木棉花
38.珙桐
39.六月雪
40.闹羊花
41.山茶花
42.杜鹃花
43.枇杷
44.火棘
45.桂花
46.金叶女贞
47茉莉花
48.丁香
49.山玉兰
50.黄葛兰
51.含笑
52.夹竹桃
53.黄花夹竹桃
54.黄蝉
55.苏铁
56.阔叶十大功劳
57.南天竹
58.佛手
59.金弹
60.九里香
61.米兰
62.雀舌黄杨
63.栀子花
64.虾衣花
65.金苞虾衣花
66.红千层
67.竹节蓼
68.扶桑
69.黄槐
70.倒挂金钟
71.人心果
72.印度榕
73.垂叶榕
74.一品红
75.变叶木
76.红桑
77.金铃花
78.酒瓶兰
……
二、107种木本花卉的养护管理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乡野拾味:时令蔬果的采摘与烹饪指南》 内容简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离土地越来越远,那些伴随四季更迭、源自泥土的鲜活滋味,也渐渐被工业化的食品淹没。而《乡野拾味:时令蔬果的采摘与烹饪指南》则是一本回归本源、拥抱自然的实用手册,它将带领读者走进田野,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蔬果之美,并学习如何将这份鲜活的风味,转化为餐桌上的艺术。 本书并非着眼于高深的园艺技术,也非探究某种特定花卉的繁衍奥秘,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农作物——那些在乡野间随季节生长、成熟的蔬菜与水果。从春日的嫩芽初绽,到夏日的硕果累累,再到秋日的金黄满仓,直至冬日的暖根滋养,我们将跟随时令的脚步,一一解锁各种蔬果的采摘要领与最适宜的烹饪方式。 第一部分:春日采撷——生机初现的馈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破土而出的黄金时期。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认识春季的代表性蔬菜,例如: 鲜嫩的春笋: 如何辨别竹笋的生长期,掌握正确的挖掘技巧,避免挖伤竹林。分享几种简单易学的春笋处理方法,如盐水焯水去除涩味,以及以春笋为主料的清炒、红烧等家常菜谱,品味其清脆甘甜的独特口感。 碧绿的豌豆与蚕豆: 学习如何从豆荚中快速有效地取出豆粒,以及不同品种豌豆、蚕豆的食用差异。介绍水煮、清炒、制作豆泥等经典做法,感受春季豆类带来的清新与饱满。 香气四溢的香椿与荠菜: 探索这些野菜的生长环境与采摘时机,掌握其辨识要点,防止误采。分享香椿炒蛋、凉拌香椿的传统做法,以及荠菜饺子、荠菜馄饨的制作秘籍,体会野菜特有的芬芳与野趣。 早熟的草莓与樱桃: 教授如何挑选外观饱满、颜色鲜亮、无明显损伤的优质草莓和樱桃。提供清洗、保存的实用建议,并介绍无需复杂加工即可品尝其原味的简单吃法,以及制作草莓酱、樱桃派等甜点的基础步骤。 第二部分:盛夏收获——阳光与雨露的精华 炎炎夏日,是果实成熟、蔬菜旺盛生长的季节。本书将引导读者深入体验夏日的丰收喜悦: 多汁的番茄与黄瓜: 学习不同番茄品种的特点与最佳采摘时间,以及如何修剪藤蔓以获得更多产量。介绍生食、制作沙拉、番茄汤等经典夏日菜肴。掌握挑选清脆爽口的黄瓜的技巧,分享凉拌黄瓜、黄瓜炒蛋等简单又美味的食谱。 爽脆的茄子与辣椒: 探索茄子的不同烹饪方法,从经典的“鱼香茄子”到创新的“烤茄子”,展现茄子丰富的口感变化。学习如何挑选嫩而无籽的辣椒,并介绍不同辣度辣椒的适用范围,以及制作辣椒酱、凉拌菜的技巧。 甜蜜的桃子与李子: 介绍不同品种桃子和李子的成熟期与风味特征,教授如何判断其最佳食用状态。分享直接食用、制作水果沙拉、烘焙糕点等多种方式,让夏日的水果甜蜜升级。 饱满的玉米与瓜类: 学习如何判断玉米是否成熟,掌握剥玉米粒的便捷方法。分享煮玉米、烤玉米、玉米烙等不同风味的玉米料理。介绍西瓜、哈密瓜等瓜类水果的挑选秘诀,以及它们作为夏日解暑佳品的最佳食用方式。 第三部分:秋季馈赠——大地最后的盛宴 秋天,是一年中最为丰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成熟的果实,以及各种根茎类蔬菜的积累,都预示着一年的辛劳即将收获。本书将带读者感受秋季大地的慷慨: 甜蜜的苹果与梨: 学习不同苹果、梨品种的酸甜度与口感差异,掌握挑选硬度适中、果皮光滑的技巧。分享生食、烘焙苹果派、制作梨汤等经典秋季食谱。 香糯的红薯与芋头: 介绍红薯和芋头的品种选择与种植习性。教授蒸、煮、烤等基础处理方法,并分享制作红薯饼、芋头糕、炖煮菜肴等暖心暖胃的秋日佳肴。 脆甜的白菜与萝卜: 学习如何挑选新鲜、饱满的白菜和萝卜,掌握储存的技巧,以应对漫长的冬季。介绍凉拌白菜丝、酸辣白菜、白萝卜炖排骨、腌萝卜条等家常经典菜式。 饱满的南瓜与冬瓜: 探索南瓜的多种用途,从制作南瓜汤、南瓜粥到烘烤南瓜饼,感受其独特的香甜。介绍冬瓜的清热解暑功效,分享冬瓜排骨汤、冬瓜丸子等滋补汤品。 第四部分:冬日暖阳——根茎与珍藏的风味 冬季,虽然地面上的蔬果减少,但土地深处却孕育着宝藏。本书将介绍如何在寒冷的季节里,品味来自大地的温暖: 储存的智慧: 介绍各类蔬菜水果的长期储存方法,包括地窖储存、冷藏保存、晒干、腌制等,让新鲜的滋味得以延续。 冬日的根茎: 重点介绍如土豆、胡萝卜、洋葱等耐储存的根茎类蔬菜。分享其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炖、煮、炒等方式,烹饪出简单而美味的冬季家常菜。 发酵的魅力: 介绍一些传统的发酵食品制作方法,如制作酸菜、泡菜等,通过发酵,赋予食材更丰富的口感与风味,成为冬季餐桌上的亮点。 温室与阳台的耕耘: 简要介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如自家阳台或小温室,种植一些易于管理的冬季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香菜等,享受自己动手种植的乐趣。 本书的特色: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本书内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时令蔬果展开,提供的采摘与烹饪技巧都非常实用,读者可以立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强调时令,顺应自然: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强调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食材,引导读者回归朴素、健康的饮食方式。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书中将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图片,直观展示蔬果的形态、采摘过程以及烹饪成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最基础的采摘辨识,到简单的处理方法,再到家常菜谱的分享,逐步引导读者掌握蔬果的食用之道,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美食与农耕的融合: 不仅关注食材的获取,更注重食材的转化,将农耕的乐趣与烹饪的智慧完美结合,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自然的馈赠。 《乡野拾味:时令蔬果的采摘与烹饪指南》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读者的书。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走进田野,去感受四季的轮回,去品味大地的馈赠。通过本书,您将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食物消费者,而能成为一个懂得尊重自然、善于利用食材的智慧生活家,让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都饱含着土地的芬芳与季节的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阅读一本关于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著作,书中对智能灌溉系统和精准施肥技术的介绍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并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环境负荷。书中对不同气候带下的自动化温室管理也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针对高价值经济作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简直是一本活生生的操作手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它探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识别,这对于减少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技术前瞻性都非常高,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农业从业者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它让我对未来的农业面貌有了更清晰的想象。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深度报告文学性质的读物,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自然史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科学家们在偏远地区进行物种追踪、生态廊道重建的艰辛历程。书中穿插了许多鲜活的野外考察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保护工作者面对的挑战与坚守。它清晰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复杂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社区参与式保护模式。特别是对某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恢复项目的案例分析,不仅数据详实,情感上也极具感染力,让人在了解科学原理的同时,深受触动。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理解到生态平衡的微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力。

评分

翻开这本关于室内空气净化与环境控制的专著,我立刻被它跨学科的视角所吸引。它不仅仅停留在讨论空气滤网的效率上,而是深入到了植物在改善室内微气候中的作用机制。书中对不同室内植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收能力进行了详尽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建筑材料的特性给出了系统的选择建议。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活体绿墙”的章节,详细描述了从结构搭建到日常维护的全流程,对于提升现代办公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品质非常有指导价值。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最新的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使全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对于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注重室内环境质量的都市白领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远超一般生活指南的专业知识。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本关于传统手工艺品复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集,其中对材料学和美学理论的结合令人赞叹。这本书聚焦于某种特定地域的传统木作工艺,详细记录了当地特有的木材选择标准、榫卯结构的应用逻辑以及世代传承的雕刻技法。作者不仅用高分辨率的图片展示了精美的成品细节,更重要的是,她追溯了这些工艺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使用者的生活哲学。书中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如何实现跨界融合的部分尤其精彩,提出了一种既保留“手感”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设计思路。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独立设计师,乃至关注文化传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教会我们如何用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珍视那些沉淀下来的匠心精神。

评分

这本关于园林绿化的书籍,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简直是每个园艺爱好者的案头必备良品。从基础的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到更高阶的植物造型设计和季节性养护,作者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本地特色植物的引种和驯化部分,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让人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我之前总是在如何让我的月季开得更茂盛上犯愁,这本书里关于营养配比和光照控制的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按照书上的建议调整后,效果立竿见影。对于那些想要在家中打造一个精致小花园,或者正在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技术参考框架。它的排版也很舒服,术语解释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而且它还涉及到了一些可持续性园艺的理念,这一点我很欣赏,体现了作者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