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语言研究前景辉煌,认知语言学必定能揭示语言中更多的奥秘。要从认知角度撩开其透明度不高的面纱,尽早走出语言的迷宫,学者尚须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王寅编著《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以问答的形式和浅显的语言,对认知语言学这一学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对于普及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基于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和体验哲学,在反思和批判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客观主义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涉及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等诸多学科,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以问答的形式和浅显的语言,对认知语言学这一学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对于普及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目录
序言
1 什么叫认知?
2 什么是认知科学?
3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与Piaget的建构论?
4 什么是连通论?
5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6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是对乔氏革命的革命?
7 体验哲学主要包括哪三条原则?
8 语言与思维是什么关系?
9 认知语言学主要源自哪些学科?
lO 批判句法自治有何例证?
ll 什么是范畴化与范畴?
12 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有哪些区别?
13 颜色词研究支持原型范畴理论吗?
14 Labov和Rosch的实验是什么?
15 什么是范畴的基本层次?
16 如何运用基本层次对比英汉构词?
17 原型范畴理论在音位和词法层面上有何解释力?
18 原型范畴理论在句法层面上有何解释力?
19 什么是意象图式?
20 什么是动觉意象图式与形式空间化假设?
2l Langacker是如何运用弹子球和舞台模型论述句法成因的?
22 什么是认知模型和理想化认知模型?
23 如何运用ICM解释“父、母”的多义性?
24 什么是事件域认知模型?
25 什么是心智空间和整合理论?
26 如何定义“意义”?
27 什么是客观主义语义观与非客观主义语义观?
28 认知语义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9 什么是整合观?
30 什么是认知语法?
3l 识解有何解释力?
32 “图形一背景”与“侧显一基体”、“射体一界标”有何关系?
33 何为认知参照点?
34 如何运用“自我参照点”来解释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
35 什么是构式语法?
36 什么是“动构互动”与“构式压制”?
37 构式有哪些特征?
38 何为激进构式语法?
39 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40 认知语言学是如何论述语篇连贯的?
41 如何运用ECM确定语篇中代词的所指?
42 什么是连贯的程度性?
43 什么是话题的统领性与认知参照点?
44 什么是隐喻认知理论?
45 什么叫管道隐喻?
46 如何进一步论证隐喻认知理论?
47 什么是语音隐喻?
48 什么是语法隐喻?
49 隐喻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50 如何将隐喻认知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
5l 如何在教学大纲设计中贯彻隐喻认知理论?
52 什么是语言符号象似性?
53 象似性主要有哪些原则?
54 研究象似性有何意义?
55 如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于翻译研究?
参考文献
术语汇览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导读性质的,比较容易理解。
评分
☆☆☆☆☆
编辑本段
评分
☆☆☆☆☆
包装完整。。。。。。。
评分
☆☆☆☆☆
作品介绍
评分
☆☆☆☆☆
汉语介绍,综述很好,名家之作。
评分
☆☆☆☆☆
导读性质的,比较容易理解。
评分
☆☆☆☆☆
《文心雕龙》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
评分
☆☆☆☆☆
还没看,普及读物应该还可以
评分
☆☆☆☆☆
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