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届80高龄,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战斗了一生的哈耶克,希望让这场论战有个了断。他设想举行一次正式的大辩论,地点很可能是在巴黎,让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与知识界中赞成市场秩序的领军人物对垒。他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吗?”赞成市场秩序的人将会证明,不管是以科学、事实还是逻辑为根据,社会主义都是错误的,而且历来如此;本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在许多实践领域的应用屡屡遭受的失败,从整体上说便是这些科学谬误的直接后果。哈耶克把支持自由市场的主要论点写在一份宣言里,然后又压缩成了这本小书。
##汪丁丁说此译本错漏颇多,而且删去了极其重要的附录。得抓紧学英语了。
评分##作者本身都有够自负,这么短的篇幅基本就是在喊口号地吹laissez-faire,没有论证。符合“扯淡”的定义。“我相信这是正确的…”“任何聪明人都不会反对…”“这是自然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八十多岁的人对我这样胡逼逼,我只会礼貌的微笑,但不会对他的扯淡放在心上。
评分##哈耶克在书中认为任何试图通过理性去建构一个完美世界的想法都是一种“致命的自负”,然而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却是哈耶克对于自己固有观点的“致命的自负”,他的论证和阐述感觉都是先有观点,再有论证。读下来让人颇感失望。
评分##人类的行为秩序是介于理性与本能之间的,道德的演化超越了个人理性,因而妄想通过理性建构一种“正确的“的社会秩序是必然要失败的,而这种理性的自负也因此被称之为致命的自负。——而我只给它三星的理由是,除了这句话之外,哈耶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真没想到在如此思想家的著作中也会不停地同义反复。
评分##秩序的根源并不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它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极为复杂,使任何个体都不可能把握它的整体形象或全景。人类无法随心所欲塑造世界,人类的能力和技巧也无法只通过理性来习得,而我们的改变也不可能只靠我们自己就可以进行。
评分##“没有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分立的财产得到承认,标志着文明的开始。贸易比国家更古老,并使世界居住密度的增加成为可能。市场的道德规则使我们惠及他人,因为它让我们按照正好可以造成这种结果的方式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哈耶克在书中所引或所述,极富逻辑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致命谬误:无法进行成本核算。这让资源与人力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
评分##汪丁丁说此译本错漏颇多,而且删去了极其重要的附录。得抓紧学英语了。
评分##读的第一本哈耶克(居然不是通往奴役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艰涩,而是非常浅显易懂。第一次读到从进化论和人类学的角度来支持资本主义的论证,很受启发。
评分##老迈的哈耶克对他一生都在探求的主题试图讲出一点新意和深度显得力不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